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经济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宏观经济 更多>>
· 季泓旭、李信:《清中期的人口承载力与人口超载》
· 方书生:《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验证》
· 李伯重:《“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经济衰退、气候剧变及19世纪的危机在松江》
· 方行:《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
· 刘逖:《1600-18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
· 郭成康:《18世纪中国物价问题和政府对策》
历史三农 更多>>
· 朱荫贵:《从贵州清水江文书看近代中国的地权转移》
· 王佳楠、冯开文:《明清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及其效果探析》
· 戴鞍钢:《近代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进述论》
· 杨学新、任会来:《卜凯文献挖掘整理的现状与思考》
· 张明:《清至民国时期皖南官田、学田和义田地权的双层分化考察》
· 衣保中:《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
工业,手工业 更多>>
· 范金民:《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 张忠民:《晚清江南制造局的“内迁”——兼论中国工业发展中的战略纵深》
·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矿业》
· 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
· 袁为鹏:《中国近代工矿业区位选择的个案透视——盛宣怀试办湖北矿业失败原因再探讨》
· 方行:《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商业交通 更多>>
· 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 尤陈俊:《明清中国房地买卖俗例中的习惯权利——以“叹契”为中心的考察》
· 杨煜达:《滇铜、汉铜与清代中期的汉口铜市场》
· 徐晓望、徐思远:《论明清闽粤海洋文化与台湾海洋经济的形成》
· 卞利:《从鄱阳江永泰典当铺歇业看清末徽商的衰落》
· 刘凤云:《俸米商业化与旗人身份的错位——兼论商人与京城旗人的经济关系》
赋税财政 更多>>
· 杨国安:《清代康熙年间两湖地区土地清丈与地籍编纂》
· 陈勇:《晚清海关洋税的分成制度探析》
· 刘增合:《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廷的军费筹济》
· 邵义:《咸丰朝户部银库实银收支数质疑》
· 陈桦:《清初的私征私派》
· 邓亦兵:《清代前期关税的附加税——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尝试》
货币金融 更多>>
· 王宏斌:《清代社会动荡时期银钱比价变化规律之探析》
· 刘秋根:《清代典当业的法律调整》
·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 陈昭、刘巍:《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文献的述评与展望》
· 彭凯翔:《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
对外贸易 更多>>
· 戴一峰:《晚清海关与通商口岸城市调研》
· 王明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贸体制演变研究(1820-1850年)》
· 郭卫东:《西洋参:中美早期贸易中的重要货品》
· 吴松弟、杨敬敏:《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时空考察》
· 毛立坤:《日货称雄中国市场的先声:晚清上海煤炭贸易初探》
· 王来特:《日本信牌事件与康熙的对日交涉策略》
经济思想 更多>>
· 任金帅、王先明:《从“生计”到“经济”——西方经济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演进》
· 刘群艺:《去伦理化的努力与中国近代经济学理念的启蒙——以严复译<原富>为中心》
· 叶世昌:《对晚清若干经济思想史文献的辨误》
· 苏全有:《黄遵宪经济思想新探》
· 宋叙五、赵善轩:《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
· 李伯重:清代中国读书人的数学知识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