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领导董必武同志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开始筹备清史编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同时,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立以来,始终以清史研究、培养清史专门人才和纂修《清史》为首要任务,先后有罗髫渔、戴逸、罗明、王俊义、李文海、成崇德、黄兴涛、夏明方、朱浒担任所长。现任教育部基地主任杨念群,所长胡恒。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四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既有如戴逸、李文海、王思治等一批杰出史学大家,也有一批年富力强、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人。现有在职研究人员30位,其中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两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一位、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两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一位、新世纪优秀人才四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坚持守正创新,既重视传统史学领域的研究,也在努力探索史学发展的新路,着力建设生态史、医疗史、数字史学、公共史学等交叉前沿方向。自成立以来,出版过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戴逸文集》、《简明清史》、《清代人物传稿》、《清通鉴》、《清史编年》、《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国荒政书集成》、《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等大部头或基础研究成果,也有一批富有鲜明个性的史学著述,主办《清史研究》《新史学》两份CSSCI来源刊物和《清史研究国际通讯》,先后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奖励五十余项。本所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历史学女博士黄爱平、第一位外籍文科博士达素彬、第一位藏族历史学博士罗布、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夏明方,组织了人民大学复校后第一次学位论文答辩(1981年6月),为新中国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建设“独树一帜”的重要代表。清史研究所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的文化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重要倡导者、推动者、承担者,也是近20年来推动国内“新史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中,将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学科发展生态,强化有组织科研,完善“独树一帜”学科发展格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优势学科方向,打造历史学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推进清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基地办公室联系方式:010-62514481 ,传真号码:010-62514481 010-62511281
机构设置
名誉所长 |
戴 逸 |
所 长 |
胡 恒 |
副所长 |
李光伟 萧凌波 |
清史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
夏明方(主任) 陈 桦 黄兴涛 黄爱平 祁美琴 杨念群 张永江 华林甫 朱 浒 |
第一教研室 (中国古代史) |
教研室主任:毛立平 |
第二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 |
教研室主任:杨剑利 |
第三教研室 (专门史) |
教研室主任:孙 喆 |
第四教研室 (中外关系史) |
教研室主任:曹 雯 |
第五教研室 (历史地理学) |
教研室主任:丁 超 |
第六教研室 (历史文献学) |
第六教研室:曹刚华 |
清史研究所 重点研究基地 |
主任:杨念群 |
副主任:刘文鹏 胡 恒 |
学术委员会:黄兴涛(主任) 付海晏 华林甫 郝 平 李 帆 刘仲华 倪玉平 孙 江 王日根 吴义雄 夏明方 杨念群 余新忠 朱 浒 章 清 |
《清史研究》 编辑部 |
主编:刘文鹏 |
副主编:董建中 林 展 萧凌波 |
编辑部主任:刘文远 |
《新史学》 编辑部 |
召集人:孙 江 杨念群 黄兴涛 |
学术秘书:萧凌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