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中心动态
“新时代圆明园研究专家座谈会”召开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30

    20181028日上午九点半,“新时代圆明园研究专家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专家有原北京市海淀区政协主席张宝章,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开玺,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要砾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国荣,原北京古建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刘仲华,北京联合大学教授赵连稳,北京市海淀区档案局副局长张超,所内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教授、何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副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以及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的阚红柳、颜军、廖菊楝等老师参加了座谈。




黄兴涛教授致辞,对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的工作情况,指出,自2008年成立以来,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积极与各园林管理单位、研究机构合作,共同营建推进请代皇家园林研究的学术氛围,十年来,完成各类研究项目十余项,出版著作七部,并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市植物园曹雪芹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建了教学实习基地,出版了内部交流刊物《清代皇家园林研究通讯》,建立网站,运营微信公众号,并为海淀区的“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北海道宁斋展陈、青龙桥街道冰雪文化展陈、团城演武厅健锐营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文化数据库、北京大兴礼贤文化园区设计建设等项目提供学术支持,可以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实际的社会服务效果。黄兴涛教授还对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希望与会专家在圆明园研究方面提出良好的建议,供研究中心参考学习。朱浒所长对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多年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在历史学学科评估和北京市历史文化研究和城市建设中,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就“新时代圆明园研究”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王道成教授主要谈了学习《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体会,他充分肯定了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并提出,传统文化传承,唯一途径就是整修,整修是古代建筑得以保存的关键。要砾闵介绍了中国圆明园学会近四十年的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并在圆明园研究的未来发展方面提出建议,如建立圆明园资料库,开展圆明园的微观史学研究等。李国荣对皇家园林研究中心的工作提出三点建议,即三个“合”,整合学术成果,集合专家队伍,联合推进开发。他认为圆明园的研究要依靠团结合作,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与其他学术机构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学术空间。何瑜教授提出,要从圆明园的政治历史地位出发来提升对圆明园研究的认识,并利用御制诗文、档案资料等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马炳坚持认为发掘圆明园的价值要建立在对圆明园的充分研究基础上。刘仲华研究员指出,对皇家园林要注重多元解读,从政治模式上理解三山五园对统一的意义,展开文化象征、区域文化、民族心理、历史功能等多方面的研究。张超提出要对圆明园的研究成果进行适时总结和清理,进而为推进实际研究服务。




    专家学者通过座谈,积极为未来圆明园的研究指明方向,并对中国人民大学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和研究规划提出了各种可行性建议,会议达到了预期目标,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