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文献档案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6/17

苏麻喇姑是清代一位传奇式的女人。作为千百个曾经在清宫中服役的下层普通宫女的一员,她经历并见证了清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四朝,而且还间接参与了清初部分政治事件。后来她混出了名声,不但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死后还被葬以嫔礼, 有关她的传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她忽然成为宫廷文学影视作品中的“ 红人” ,甚至与康熙谈起了恋爱。那么,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在大清宫中混出头的呢?

孝庄身边的“ 红人”

苏麻喇姑,名字应叫苏麻喇, “姑” 是宫中对长者的敬称。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 天命十年(1625),科尔沁部贝勒斋桑之二女、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皇太后) 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苏麻喇姑作为随身侍女,也被带到了后金新都盛京(今沈阳)。此后在长达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她一直以婢女的身份侍候孝庄。

作为诸多陪嫁而来的侍女之一,苏麻喇姑因心灵手巧,加上工作认真而逐渐在宫女中脱颖而出,开始受到主子的信赖,并被派遣参与了一些非奴婢本职的工作。据《啸亭杂录》记载,“国初衣冠饰样” ,皆苏麻喇姑“手制”。这虽然不免有过誉之嫌,但据《清史稿》载: “清自崇德初元, 已厘定上下冠服诸制。”裁剪缝纫,是婢女的基本功课,大约正是苏麻喇姑的业务过硬, 才被选中参与设计制作清朝开国国服这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由于长期与孝庄朝夕相处,苏麻喇姑与孝庄之间除主仆关系之外, 便另有一种超越这层关系的依赖与感情。尤其是皇太极驾崩后, 孝庄刚31岁, 正值青春鼎盛之期,却不得不过上孀居生活,很需要一位知音来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的苏麻喇姑,自然成为最佳人选。孝庄身为太后,由于宫制所限, 一些私事, 甚至公事不便抛头露面,苏麻喇姑就成了孝庄的联系人。

顺治初期,多尔衮摄政,由于礼制及多尔衮的故意阻挠, 小皇帝福临很少能见到孝庄太后,《清世祖实录》中记载福临曾回忆: “睿亲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思弥切。”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更多的是派苏麻喇姑前往探望小皇帝。

此外,苏麻喇姑还可能参与了不少宫内决策。譬如:据谈迁《北游录》记: 顺治大婚后,孝庄依照满洲惯例,指派大臣妻子入侍新皇后。接受指派入侍不但是一个苦差事, 而且被视为有很大的风险。因为顺治皇帝是个艺术型的年轻人, 不但敏感,而且多情冲动,尤其对身边的年轻女性容易产生兴趣。当年他的堂弟媳妇董鄂氏进宫伺奉,被他看上后硬是强行夺了过来, 封为妃子。大家早已对此惟恐避之不及。当时, 孝庄指派的是内大臣席纳布库之妻,席纳布库因此很是不满。一次孝庄派遣苏麻喇姑前往某公主府,路上正好被席纳布库遇见,席纳布库拦住苏麻喇姑, 责问道: “我妻因何拨侍皇后, 此皆尔之谗言所致也。” 于是将苏麻喇姑从马上拖下来, 一顿胖揍, 打个半死。苏麻喇姑毕竟是奴才身份,而且很可能确实在孝庄面前说过这种话。孝庄也没办法,对外声称苏麻喇姑意外从马上掉了下来, “令医调治,三日始愈”。


玄烨的启蒙老师

康熙年幼的时候,他学习启蒙的环境可以说是十分的恶劣。启蒙老师都是一些孔圣人在经典古籍中常常作为反面教材而提到的“女子”与“小人” 。

所谓“小人”指的是太监。康熙在《庭训格言》中曾回忆到: “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 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 由在所后。” 也就是说,康熙八岁继承皇位后才开蒙读书, 而且是跟随着两个前明的老太监。

如果说康熙很晚才起步的汉文化教育来自两个前明太监的话,那么, 他稍前所受的教育,情况则似乎更惨,竟得之于一个婢女——苏麻喇姑。《啸亭杂录》中《苏麻喇姑》条说: “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所谓训迪,是指做人的教育,国书是指满语文字,这是一个皇帝最起码的人生文化储备。

据史书记载, 康熙出生后不到两岁, 即被抱出宫,在西华门外的一所宅第(雍正年间改为福佑寺) 中避痘。直到顺治临病逝前不久, 六七岁时出过天花并奇迹般地痊愈后, 有了免疫力,才被允许重返皇宫。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玄烨避痘紫禁城外, 不能进宫, 而身为太后的孝庄也很难有机会去阿哥的避痘所, 更不用说能经常性地去看望玄烨了。因此,作为孝庄的亲信,苏麻喇姑很有可能经常性地代表孝庄前往看望皇子玄烨。

当时玄烨身边的服侍人员主要有两位来负责照顾其起居,一是乳母瓜尔佳氏, 一是保姆朴氏。而苏麻喇姑则是秉承太皇太后之意,前来检查工作。同时, 她还辅导了玄烨的满文书写。满族原无文字,明万历二十七年(1559), 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在蒙文字母基础上,创建了满文。苏麻喇姑很可能是入宫后, 在陪伴孝庄学习的过程中自学的满文。以一个婢女来教小皇子满文,一方面说明了玄烨早期并不是很被重视; 另一方面也说明苏麻喇在宫廷侍女中地位之特殊。


清代陈玫绘《月漫清游图》,描绘了仕女裁剪缝纫的生活场景,大概这也是苏麻喇姑的业务之一。


七十多岁继续工作

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清初宫中婢女的“劳动模范”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二月, 孝庄去世。苏麻喇姑不得不向侍候了60多年的老主子告别。但她没有就此离开宫中,而是接受了新的工作, 抚养照顾康熙的第12子胤裪。这应该是孝庄生前有意的安排。毕竟一生未婚、没有后代的老婢女一旦离开宫中,生活将是十分悲惨的。因此, 孝庄在世时, 已开始考虑到一旦自己不在了,要给苏麻喇姑备条后路。

按清宫的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苏麻喇姑被破例允准承担这份工作, 可见她的特殊地位。苏麻喇姑在晚年的时候,依然接受抚养皇子的重任, 这一方面来自于皇室的尊重与信任, 另一方面也源于她的职业惯性。当然她的身体也不错,此后她又活了二十余载。

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 使皇子胤裪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健康成长。康熙末年诸位阿哥为争夺储位而激烈斗争,几乎所有的适龄者都卷了进去,只有十二阿哥是很少卷入者之一。当然, 不争位, 不代表胤裪没有才干。在康熙诸子中, 特别在十阿哥胤䄉以下年轻的皇子中, 胤裪是其中比较突出能干的一位,曾多次奉父皇命处理各种政务专差。由于他的明哲保身, 在雍正继位后,不仅没有受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裪晋封为亲王, 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1763),胤裪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胤裪能够平稳地一步一步荣例藩封,参与政务, 并高寿以终, 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有直接的关系。


古怪的习惯与行为

苏麻喇姑信奉喇嘛教,因此, 生活中她会有些神秘的禁忌与修炼秘密。《啸亭杂录》中说她“性好佛法,暮年持素” 。吃素, 可以理解,但《啸亭杂录》中记载苏麻喇姑“ 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 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这的确很奇怪,以苏麻喇姑这么一个巧慧伶俐的女人,我们很难相信她会有从小就不爱洗澡的习惯。再者,从前宫廷挑选服侍者, 无疤、无疮、无恶味是基本的标准。即使当时处于清宫草创时期,不能期望侍者“ 含香握兰” , 但起码的整洁是不可能不讲究的。即使原来由于生存条件恶劣,养成不好洗澡的习惯,但进宫后,条件好了, 一个姑娘家,也会开始讲究个人卫生的。退一万步说,一个终岁不洗澡、浑身臭味,而且还有自喝洗澡水恶习的人,别说孝庄不会容忍,康熙以及诸皇子也会不喜欢。如果是这样的话,苏麻喇姑哪里会得到主子的欣赏与尊重? 我们有理由相信, 《啸亭杂录》所记载的是实录,但这种情况只可能是苏麻喇姑晚年的一个神秘的禁忌与修炼程序。

苏麻喇姑晚年修炼喇嘛教的种种吓人的仪式与程序, 在当时的宫中知其内幕的定有人在。以目前的史料来分析,最起码, 康熙本人就是个知情者。因为苏麻喇姑得病后,曾拒绝服药(这一方面是由于她原来的习惯, 但更可能与她修炼喇嘛教的某种禁忌有关), 甚至在病危期间, 众皇子奉康熙命令给苏麻喇姑服汤药,但苏麻喇姑还是拒绝了,并不耐烦地对众皇子说: “你们就照我所言据实向主子(康熙) 奏报吧,皇上必知我意! ” 据此可推,康熙一定知道苏麻喇姑的某种修炼禁忌, 因此苏麻喇姑有信心冒着“ 抗旨不遵” 的风险,取得康熙的谅解。当然,这一特殊的禁忌最终还是要了她的命。康熙四十四年(1705) 八月二十七日, 年过九旬的苏麻喇姑患上急性菌痢,死在宫中。


* 本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 感谢张晓莲老师授权使用照片,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