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新论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皇后死因考辨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9/06

李京京[1] 徐卉风[2]


     有清一代,圆明园作为第一离宫,一直是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国家统治中心和皇家生活场所。自雍正朝开始,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共五朝,在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当皇帝驻跸园居理政,后宫嫔妃也都跟随皇帝居住园中,后妃在圆明园中起居生活较之大内更为丰富多彩。因此,在这里发生的悲欢故事,也许远比紫禁城多许多。可惜这里的宫廷生活却很少被人关注,甚至在后妃研究甚为热门的今天,有关后妃在圆明园的生活,关注度也并不够高。大量反应清宫生活的影视剧也都忽略了圆明园的存在与作用。昔日那些后宫佳丽、金枝玉叶们在万园之园中的诸多悲欢离合,如今已如同园中断壁残垣一样,都只成了人们心目中模糊的影子,实为一件憾事。


   从雍正帝到咸丰帝,五位圆明园的主人一共有十三位皇后,母仪天下、至尊至贵的她们大多都在圆明园留下过人生中最美丽的倩影,其中有一位皇后就是在圆明园中走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岁月,是她就是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一位死于圆明园的皇后,而她的死,恰恰在野史中被传得面目全非。


   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是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也是咸丰帝的生母。钮钴禄氏比道光帝小二十六岁,初入宫时记载被封为嫔,不到三年就已被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1,此时她才十八岁。年龄虽小晋升速度却极快,在整个清朝也较为少见,让人感叹,也无疑给人们留下了“宠妃”的印象。由于钮钴禄氏的生父曾在苏州任职2,所以野史传说中钮钴禄氏在苏州长大,既有八旗贵女的端庄大方,又有江南女子的纤巧秀慧,有着多方面的才华,清宫中的苏造糕、苏造酱等都是因她亲自仿制苏州糕点而得名。《清宫词》中亦有记载,“孝全皇后幼时随宦至苏州,明慧绝时。曾仿世俗所谓七巧板者,斫木片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为宫中新年玩具。”所以《清宫词》有云:“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虽然野史没有凭据,不足深信,但是钮钴禄氏的性情以及留给民间的形象,可见一斑。3


     这样一位颇受皇帝宠爱、出身性情又较为独特的皇后,留给后人的传说与秘闻自然是不会少,但关于她一生的传说中,最神秘、流传最广的便是有关她的死亡。传说中,她以三十三岁的韶龄暴毙于紫禁城东六宫,红颜在盛极之时突然凋谢,疑为后宫种种阴谋所致,众说纷纭,成为了一段颇能引人感兴趣的清宫秘史。那么,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孝全成皇后的死亡在历史档案中到底有没有过确切记载,她又是死在哪里,怎么死的呢?


一、孝全皇后生平


   正史载:钮钴禄氏,嘉庆十三年戌辰二月二十八日生4,比道光帝小二十六岁。其父颐龄为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钮钴禄氏母家与宏毅公额宜都同姓同族,但无资料判明属其后裔。钮钴禄氏入宫时间不详,在史料记载中可发现,她于道光二年“始封为嫔”5,这一年她十五岁。在很快的一年之后,即道光三年十一月,全嫔被晋为全妃。此时宫中贵妃、皇贵妃位尚空,皇后之下最高位分便是妃位。而在有据可考的道光帝潜邸旧人中,曾为侧福晋的富察氏此时仅为嫔,同曾为侧福晋、又为皇长子生母的纳喇氏也仅仅与全妃待遇相同,于同日被封为和妃6。这与在雍正、乾隆、嘉庆等朝新帝即位后潜邸侧福晋必有一人封为贵妃的习惯相差甚远,也从侧面说明了全妃受宠颇深,否则她既未诞育过皇子公主,又不是资历颇深的潜邸旧人,从各方面看似乎都不足以成为晋妃的资本。她所拥有的资本,除了出身家世较好外,便只有皇帝的宠爱了。


   从《清实录》中的各种册谥文和流传到现在的几幅画像上来看,钮钴禄氏确实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在她去世之后,道光帝回忆往事,曾在谕旨中提及“自(钮钴禄氏)入宫伊始,即肇赐以嘉名……惟孝全二字之徽称赅皇后一生之懿范……”7,此嘉名指的是钮钴禄氏沿用一生的封号“全”,可见早在成为皇后之前,初入内廷为嫔的钮钴禄氏即给皇帝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各方面都是那样美好,几乎没有任何瑕疵,只能用“全”字来褒赞。册文中也曾提到钮钴禄氏“恭俭柔嘉”“夙娴礼法”等誉美之辞。


   后宫中的女人,若是只有美丽的容貌与温婉的性情,不免有些可惜,毕竟在母以子贵的封建社会,能为皇家诞育后代,才是内廷嫔妃最大的功绩。钮钴禄氏是幸运的,史料中记载她曾有三次生育,但是翻阅遗留下来的清宫脉案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道光五年她生下第一个孩子(皇三女)之前,她还曾有过一次怀孕记录。脉案中记载:“道光三年十二月初一日,太医院张永清、王泽溥、吴金声、郝进喜请得全妃脉息弦滑,系半产之症,以致腰腹疼痛,恶露渐行,淤血停滞作痛……”8半产是指妊娠三个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不固、血热以及外伤等损伤冲任,不能以血养胎,导致未足月而产。而玉牒中并没有记载此时道光有子女出生,可见此为全妃小产记录。这次小产,自然会给年仅十六岁的钮钴禄氏身体上带来一些伤害,但好在太医调理得当,她也比较幸运,这次病症并没有影响到她未来的生育,在几乎仅不到半年之后,钮钴禄氏再次怀孕,并于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顺利诞育皇三女,脉案中用“寅时育喜公主、母女均安”等语句来形容了钮钴禄氏此次的生育9。


   钮钴禄氏的初次生育,虽然只为“重男轻女”的皇家带来了一位公主,但却并不影响道光帝的欣喜和对母女二人的宠爱。在皇三女过了满月没有多久的四月十三日,全妃钮钴禄氏便被晋封为全贵妃,成为后宫之中唯一一名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嫔妃。


   从现存清宫脉案的记载中来看,晋封为贵妃不久,道光五年六月,钮钴禄氏便再次怀孕10,于道光六年四月初六日生皇四女。此后一直到道光十一年,再未见钮钴禄氏有过生育记录,直到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身为贵妃的钮钴禄氏在圆明园湛静斋中终于诞育了一名皇子,是为皇四子,也就是未来的咸丰帝11。湛静斋原为清晖阁,道光中叶被改建,为钮钴禄氏居住之所。全贵妃受宠多年,终于诞下一子,此时虽然皇后尚健在,皇四子并没有成为日后的“嫡子”,但是道光帝对他的疼爱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如据道光十二年恩赏日记档记录:“十二年二月二十一,四阿哥出喜差,送(痘神)娘娘,钟粹宫中和乐伺候,辰初一刻全贵妃拈香……辰初二刻万岁爷拈香……皇太后遣总管拈香……万岁爷后殿少坐,仍至圣驾前拈香,全贵妃仍至圣驾前拈香……”12


     清廷在接受了顺治帝及多名宗室、皇子、朝臣因天花而死的教训之后,基本上从乾隆中期开始,均会在皇子皇女年幼时为其种痘,预防天花。出喜差即意味着喜痘出现,种痘成功。从档案记录中可见,不到两岁的皇四子出喜差送圣,皇帝亲自参加,并“进后殿少坐”,皇太后亦遣总管拈香,而对比后来皇六子出喜差的送圣仪式,便只有皇六子生母参与,并没有见到皇帝与太后拈香的记录13。两位皇子的待遇差异显而易见。


   这个时候的全贵妃儿女双全,宠遇颇隆,清宫习俗,在已有中宫皇后的情况下轻易不会册立皇贵妃,因此钮钴禄氏此时的地位与待遇,已可谓到达巅峰。但这却并不是她的最终归宿,皇后佟佳氏于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病逝于圆明园,中宫之位暂缺。当年八月全贵妃便被晋升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并在谕旨中说明“于明年十月举行册后”,可见此时道光帝已有立钮钴禄氏为继后之心,想来是佟佳氏丧期才过,且有关立后的典仪礼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再根据前朝惯例,便让钮钴禄氏先以皇贵妃摄六宫事的身份作为缓冲。道光十四年十月,钮钴禄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之妻,中宫之主。


   从此,钮钴禄氏安享皇后地位有五年之多,直到道光二十年正月崩逝,年仅三十三岁。


 二、孝全皇后死因传说


   钮钴禄氏盛年而死,死因传说颇多,众说纷纭,均都倾向于其死于非命,暴崩于紫禁城承乾宫,也有说钟粹宫。最著名的说法当属《清宫词》中的一首:“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作者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 照这首诗看,孝全皇后暴崩,似是新年宫中家宴,酒中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贵宠伤盘水”兼用宋仁宗张贵妃恃宠称骄及庆历八年(1048年)近侍作乱纵火,曹皇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故事,含沙射影,牵连到了孝和皇太后。史载:宋仁宗张妃颇与闻外事,曾为其伯父尧佐乞官,或者孝全皇后亦有类似的举动,为父亲颐龄向道光帝求官,而孝和皇太后有所责备,孝全皇后因而羞惧服毒。


   《清朝野史大观》中的说法则是“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皇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以其为孝全行出。”


   也有人认为《清宫词》诗注中所说下毒者乃是孝和皇太后本人,至于太后为何下毒,不外乎因为婆媳二人早就关系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相传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她讲得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言下之意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但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份么?”觉得太后有意损她。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无法忍受。婆媳两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两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崩了。


   以上便是流传较广的几种说法。总之,孝全皇后之死在经过一百多年后,仍是人们茶余饭后八卦历史的谈资,在近些年来的多种出版物中,都被称为“秘闻”、“疑案”、“清宫遗恨”、“清朝秘史”等,几乎可与顺治出家、孝庄下嫁等传说的影响力相媲美,一个年轻漂亮又受宠的皇后死于盛年,乍看确实十分博人眼球,大家对这些传说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去探究事实的真相。而看似神秘的历史,其实早就有一字一句的记录,虽然尘封在陈旧的档案之中,却仍能为我们拨开迷雾。下边我们便从历史档案中探寻,历史上的孝全皇后的死因是否真如野史所说。


三、孝全皇后之死及死因推测


   笔者根据《道光朝实录》及道光朝《恩赏日记档》,整理还原出钮钴禄氏病重及死亡的过程记录。


   道光十九年八月十七: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进膳毕。幸湛静斋。视皇后疾。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清实录)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六: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申刻、复诣绮春园。奉皇太后临视皇后疾。(清实录)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八:因皇后病重,禄喜请旨。奉旨,如若事出,诸事按十三年孝慎皇后例。没日禄喜带首领太监在二宫门澹怀堂轮流举哀,俟皇后灵寝进城送至城内,仍回圆明园各归本处。钦此。(恩赏日记档)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丑刻、皇后崩。上临视悲痛。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辰刻、皇太后至澹怀堂临奠。上跪迎于碧静堂外。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清实录)  

    正月十一日,丑时三刻,大行皇后薨逝。(恩赏日记档)


   谕内阁、本日丑刻、皇后崩逝。回思道光十三年。奉皇太后懿旨。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旋于十四年册立皇后。正位中宫。先后事朕多年。恭俭柔嘉。壸仪足式。窃冀侍奉慈闱。藉资内佐。遽尔长逝。痛何可言。著派惠亲王绵愉、总管内务府大臣裕诚、礼部尚书奎照、工部尚书廖鸿荃总理丧仪。其余典礼。著各该衙门察例办理。 

    又谕:大行皇后崩逝。据礼部题奏仪注。朕于本日起、摘冠缨穿青袍褂十三日。余依议。  

    又谕:大行皇后崩逝。所有年班来京之各蒙古王贝勒贝子公等毋庸穿孝。均著摘冠缨穿青袍褂。 (清实录)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二: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至澹怀堂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至己酉皆如之。  (清实录)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七:皇太后至澹怀堂大行皇后梓宫前临奠,上跪迎于碧静堂外,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清实录)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九:孝全皇后梓宫前行殷奠礼。上至澹怀堂奠酒。 (以下均摘自清实录)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上至澹怀堂孝全皇后梓宫前奠酒。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一:孝全皇后梓宫前行初祭礼。上至澹怀堂奠酒。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二:巳刻。孝全皇后梓宫前行启奠礼。上至澹怀堂奠酒。申刻,皇太后临奠,上跪迎于碧静堂外。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复至澹怀堂奠酒。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三:上至澹怀堂孝全皇后梓宫前奠酒。释服。奉移孝全皇后梓宫于观德殿。 


   以上便是档案中所记载孝全皇后自发病到病逝后梓宫移至观德殿的全部过程。


从中可以发现几个问题:


1、孝全皇后并非死于紫禁城寝宫,她病重于圆明园湛静斋,死后众人举哀处为圆明园澹怀堂。直到她死亡十多天后,梓宫才从圆明园移到景山观德殿,并未与紫禁城有过任何联系。


2、孝全皇后并非暴毙,从恩赏日记档中可见,在皇后去世前三天,道光帝便有谕旨“如若事出,诸事按十三年孝慎皇后例。没日禄喜带首领太监在二宫门澹怀堂轮流举哀,俟皇后灵寝进城送至城内,仍回圆明园各归本处。”即为让各处做好善后准备,以防事出后措手不及。此为清宫惯例,雍正时敦肃皇贵妃年氏病重,雍正帝就曾有谕旨“……倘出事,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此谕旨恰好说明皇后之病实已深久,若不是严重到万不得已之时,宫中也不会有处理后事的准备,并且公开谕旨,也并无隐瞒,一切都循常例,毫无特殊之处,可见皇后并非“当天暴毙”或“自尽”。而在《清实录》中,更有早在前一年八月皇后便病重的记录,虽然十九年八月之疾与二十年正月皇后之死有一定间隔,也许并不是同一病症,但《实录》的修撰有一个可循的现象,即后妃生病,若非重病或临终,轻易不会记载皇帝探视。如实录中出现过的乾隆朝令懿皇贵妃、道光朝孝慎皇后等被探病的记录,均是在后妃临终之际。可见《实录》对皇帝在后宫的行为惜墨如金,若有记载,必是危急之事。因此可以判定,道光十九年八月,皇后钮钴禄氏就已病重,也许这场病一直拖到了二十年正月直至她死亡,也许这场重病后来有所缓和,但还是影响到了她的身体,致使不到半年她便病逝。总之均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孝全皇后并非暴毙。


3、孝全皇后并非与皇太后不和


   由记载中我们可看到,从道光十九年八月实录中第一次有皇帝视皇后疾的记载开始,不管是视疾还是举哀,皇太后都有所参与。可谓十分频繁,这也侧面说明了皇太后与皇后的感情之好,否则太后没有必要对一个自己讨厌的儿媳妇如此关心,对她的死亡如此悲痛。而终孝全皇后一生,其册谥文中也多次出现“奉慈闱而成顺孝”、“侍慈颜而欢心”、“愉婉钦承”等词句,说明她一直对皇太后十分孝顺,太后也对她十分满意,前文中也提到过,孝全皇后所生皇四子出喜差送圣时,皇太后曾遣总管拈香,而其他皇子出喜差时则没有这种待遇,这也说明了太后对孝全皇后母子的关爱与重视。至于野史所说皇后招致太后厌恶的种种原因,也皆有不成立的理由,如说皇后为父请官,但皇后之父颐龄早在道光十四年之前就已去世,在道光十四年钮钴禄氏被册为皇后之时,便已有谕旨“追封皇后父故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颐龄为一等承恩侯。谥荣僖。母乌雅氏为侯妻一品夫人。予祭一次。赐其孙名瑚图哩。命袭爵。并擡入镶黄旗”14。而清制最忌讳后宫干政,皇后之父生前为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孝全皇后的出身在后宫中仅次于孝慎皇后,其家族与皇室的关系应是相当密切的,不至于落魄到冒着愈制的风险让后宫女眷为家中人请官。如说太后曾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出身于满洲贵族之家的皇太后钮钴禄氏绝非“无才之人”。据乾隆四十七年秋季档记录,时年六岁的(后成为嘉庆皇后、道光朝皇太后)钮钴禄氏曾为乾隆帝最宠爱的幼女、固伦和孝公主的侍读15,在嘉庆帝死后的储位问题上,太后钮钴禄氏更是发挥了寻常后妃所不曾有的作用,此事自有其他详细记载,在此不再细谈。而孝全皇后的“才华”,更多来自于野史记载,真实性还有待考寻,“恭和御诗十章”更是没有实物留存,自然不能拿来与严肃史料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孝全皇后是病逝而亡,去世于圆明园,且皇后得病的过程并无隐瞒,阖宫上下都知道,太后也曾多次随皇帝一起探望。一个很正常的皇后病逝过程,为什么会频有野史流传?若说是因为孝全皇后盛年而死未免有些蹊跷,但清帝入关后,自后宫礼制完善的康熙朝开始,宫中不乏有死得早的皇后,如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贤皇后、孝淑皇后、孝穆皇后等,这些皇后都死于四十岁之前,可见盛年而逝的皇后在清宫中占很大比例,难道她们都是暴毙吗?细察孝全皇后与上述诸皇后的区别,会发现相比之下,钮钴禄氏留在人们心中的“宠妃”形象更深一些,毕竟她不是先帝为道光帝选的福晋,也不是在元后死后循序而升的继后,作为一个比皇帝小将近三十岁的小姑娘,完全是凭皇帝的宠爱步步晋升,最后成为皇后,难免会让对后宫秘事感兴趣的人们觉得有兴味一些。并且她是后来嗣皇帝的生母,本来牵扯到储位与政治,就会让人有诸多谈资,偏偏她的儿子还是咸丰帝,一个不但没有多少政绩还导致整个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皇帝。出于对这位皇帝及整个清廷的不满,后人的质疑与对咸丰帝生母的揣测、传闻、野史笔记,自然也就会多一些。


   那么作为一名受宠的皇后,钮钴禄氏的身体真的那样虚弱,宫中的御医真的那样无能,能束手无策致使后宫中最尊贵的女人盛年病逝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留的一些清宫脉案,让我们对孝全皇后的身体情况能有进一步的窥测与了解。


   从笔者目前能找到的有关孝全皇后的脉案来看,这位皇后确实是个“多愁多病身”,从进宫伊始,大病小病就没有断过。道光二年,身为全嫔的她曾在冬天患受凉之症,一直到道光三年二月还没有完全康复,紧接着的道光三年三月,太医又诊出她“似有妊娠之象”,但同时兼有“饮滞受凉”、“湿热过盛”等症,又反复受风凉,导致病症时好时坏;最后又因气血双虚,导致了三年年末的小产,失血过多,恶露不畅,甚至出现了“牙关紧急,气怯肢软”的危急病状。在这次小产之后,本就身体虚弱的钮钴禄氏又开始了频繁的生育,无疑是对气血两虚的身体有了更深的损害。如道光六年太医诊得全贵妃“肝胃不和”,《清宫医案研究》作者陈可冀曾引用该脉案做注解:“肝不和者实气不舒,胃不和者实饮停留。”道光七年全贵妃长期服用麦参饮益气养阴,陈可冀解释道:“盖全贵妃久患月经病,气阴两虚。”道光八年全贵妃频繁用清热养血、滋阴益气之剂,所患月经不调、带下等症,其本在肝脾不足,肾元虚损;道光九年,全贵妃曾以益气固本丸调治身体,陈可冀评价说:“仅二十二岁,即以益气固本丸调治,方内多补肾之品,正值青年而急于固本,其肾气之衰可知,无怪年之不永。”当代中医都如此评价,可见孝全皇后身体之虚,确实严重到了一定地步。从咸丰帝的寿命和他一生的身体情况,我们也能看出,他的“先天不良”也的确与生母身体状况长久以来的欠佳有关。


   陈年固疾是孝全皇后身体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笔者也注意到,道光皇帝长期多疑、苛求的性格,也给年轻的皇后精神上也带来了一定打击。虽然钮钴禄氏从全嫔到全皇贵妃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受宠颇深,可谓十分得意,但是从一些档案资料中的记载来看,她做皇后的日子似乎就并不如以前那般如意了。如道光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的一道谕旨16已经显现出了皇帝对皇后的一些不满,言辞甚为严厉:


   总管郝进喜、王常清、张福喜接奉朱笔一件,着郝进喜、王常清传谕贵妃以至常在,并传谕乾清宫、内殿、圆明园、寿康宫、升平署总管知之。 朕因刘宫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迟,昨晚当面将皇后申斥,宫中事务岂容片刻耽延。再,如今内外不免仍有蒙蔽之恶习,可恨可恶之至。无论何人一有事端,众人必向应管之人恳求不奏,只知蒙蔽在上一人,此即奸邪小人,张口则云恐烦劳上心,怕招上怒,其中弊病岂可胜言。是其以三岁婴儿待朕,安心作弊,论其人直同叛逆也。嗣后无论何人,若有应奏之事件,众人仍向应管之人恳求阻拦,不欲奏闻者,经朕查出,若是内廷等,定将位分全行革去,仍加重责。若是总管、首领、太监等,从重枷责,立即发遣,永远不赦。朕言出法随,绝不宽恕,无用告诫不早也。特谕。


   从谕旨中看,皇后表面上是因为向皇帝奏事延迟了一些,实际上却显示出了道光帝治理后宫的思想,即任何事务都要让他知道,哪怕是身为中宫之主的皇后料理后宫事务,也必须将每一件事都及时向他汇报清楚,由他来做最终定夺。宫中的主人只有一人,那便是皇帝,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做主,欺瞒皇帝。这种类似于前朝乾纲独断的思想之中,已经有将皇后“权利”架空的概念存在。


   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又一道谕旨表现出了皇帝对后宫管理的态度:谕军机大臣等、传谕乾清宫内殿圆明园总管太监等知之。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具奏。候旨施行。如不遵者。一经破露。定将该总管太监交内务府大臣从重治罪。决不宽贷。此旨著上书房军机处、内务府、敬事房、各录一通。敬谨遵循。永为法守。17


     这道谕旨里虽然没有点明皇后犯了什么错,但是从言辞上看道光帝已经很不高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点出了这道谕旨的主题思想,即皇宫之中一切事务都要由皇帝做主,皇后不得与皇帝平行。谕旨中更指出今后皇后的“直接权力”只是关于“本宫四阿哥四公主”的事务。四阿哥和四公主是皇后的亲生子女,也就是说除了自己亲生子女外,后宫中其他事务,以及皇后交派的事件,必须先奏请皇帝,而不能由皇后直接做主。


   也许这道谕旨给皇后带来了很大的精神打击,因为在一个多月之后,皇后就得了重病(见前文所述道光十九年八月皇帝及太后视皇后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场病直接导致了她最后的死亡。


   《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二中的“宗室禧恩”条下,有这样的记载:“禧恩自道光初被恩眷,及孝全皇后被选入宫,家故寒素,赖其资助,遂益用事。遍膺禁近要职,兼摄诸部,凌轹同列,人皆侧目。后晚宠衰,禧恩亦数获谴罢斥。文宗即位,乃复起,不两年登协揆焉……”18


     这里的“后晚宠衰”也从侧面反映出孝全皇后在人生的最后时期,受到的宠爱确实不如前期了。可想而知,诸多不如意之事,使之身心双重损害,最终加重了病症,这恰是对她盛年而逝的最好解释。


四、孝全皇后在圆明园内的活动记载


   最后来谈一谈孝全皇后在圆明园生活的一些记载。由于道光帝十分偏爱在圆明园居住,一年之中在圆明园驻跸的日子远比在宫中要多,所以圆明园对于孝全皇后的意义远大于紫禁城。这里见证了她宠幸隆厚,盛极一时的时光,她在这里生下了后来的咸丰皇帝,在这里病重,并且最终去世。


1、日常起居的湛静斋


   湛静斋位于九州清晏西路,最著名的地方在于它是咸丰皇帝的诞生地。《咸丰朝实录》中这样记载皇帝的出生:“初九日。丑时。诞上于御园之湛静斋。后更为基福堂者是也。”这也向人们透露出湛静斋是咸丰皇帝生母的居住地。19道光十五年《恩赏日记档》也有记载:“二月,敬事房传旨,于二月二十八日,总管、首领湛静斋给皇后行礼……”。二月二十八日是皇后千秋,在钮钴禄氏生日这一天,总管和首领太监在圆明园皇后的寝宫给皇后行礼。湛静斋所在地,是在道光五年前后,将清晖阁及四景拆除,新建了湛静斋,穿堂殿及后殿。钮钴禄氏的寝宫由此得来。湛静斋为一座五开间带前后殿的建筑。道光十六年时九州清晏火灾,十七年重建的时候,湛静斋改名基福堂。但是在档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标注湛静斋的字样,如道光十九年八月皇后病重,皇帝和太后至湛静斋视皇后疾病,所以《咸丰朝实录》有云:基福堂即湛静斋,说明孝全皇后生前一直住在这里,直至临终。


2、临时居所:长春仙馆


   道光十六年九州清晏失火,皇帝便将寝宫挪至长春仙馆区域,后妃自然也都迁至这里。在一张样式雷藏图中,详细的标注了宫里后妃主位的名号。图中以墨笔草书了使用者的名字,如长春仙馆东配殿有“静贵妃下屋等茶果门班三间”,在丽景轩后有“静贵妃下屋”,林虚桂静北侧的西配殿有“彤贵妃下屋”等。图中“皇后屋”、“皇后下屋”等字样也十分明显,为我们勾勒出孝全皇后曾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


3、生辰庆贺之地:同乐园


   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敬事房传旨,皇后千秋正庆之年,着总管、首领于二十七日、二十八日此二日穿蟒袍。


   二十八日,皇后千秋,受贵妃、妃、嫔等位礼,中和伺候细乐。同乐园承应《螽斯衍庆》、《照镜》、《罗卜行路》、《昭代箫韶》(八出)、《胖姑》(王三多)、《灞桥饯别》(李三德)、《把总上任》(雨儿、张明德、陈进朝)、《灵山称庆》。此年为皇后三十岁整寿之年,之前的二十七日同乐园亦有演戏20。这一年皇后千秋不同于道光十一年孝慎皇后四十整寿,比当时多演了一天戏。可见孝全皇后之受宠。


4、举哀地:澹怀堂


   澹怀堂面宽5间、进深3间,位于长春园宫门区,是宫殿区的朝仪大殿。(样064——2 澹怀堂平面图)。地位仅次于正大光明殿。从史料上看,澹怀堂在嘉道后一度成为皇后的梓宫停灵之地,如道光十三年孝慎皇后去世,皇帝曾在这里举哀奠酒21。孝全皇后也是在湛静斋病逝之后,梓宫被送到了这里,供大家举哀追念。是为其身后在园内的举哀场所。

另外从《清实录》里“辰刻、皇太后至澹怀堂临奠。上跪迎于碧静堂外。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可见有“碧静堂”字样,这里指的是茜园的碧静堂。碧静堂是在嘉庆年间出现的。嘉庆朝以后,皇帝游览茜园,该殿是临憩主殿。堂后面就是茜园门。这里距离澹怀堂很近,又是前往绮春园的交通中转,道光帝在澹怀堂举哀之余,就以碧静堂为休息及迎送皇太后的所在。实录点滴所载,正可一窥该殿在道光朝的使用情况。


作者简介  李京京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徐卉风 上海和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吉庆》,第84页





2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吉庆》



3清吴士鉴等《清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



4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吉庆》,第84页



5  高时显《清列朝后妃传搞》卷下,第50页



6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吉庆》,第85~86页



7 《清宣宗实录》



8  陈可冀《清宫医案研究》,第587~589页



9  陈可冀《清宫医案研究》,第590页



10 陈可冀《清宫医案研究》第592页



11《清文宗实录》



12 道光十二年《恩赏日记档》二月二十一日



13 道光十六年《恩赏日记档》正月十八日



14 《清宣宗实录》



15乾隆四十七年秋季档



16道光十五年《恩赏日记档》二月二十五日



17 《清宣宗实录》



18 《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二,宗室禧恩



19 《清文宗实录》



20道光十七年《恩赏日记档》二月二十七日、二月二十八日



21 《清宣宗实录》

(转引自《圆明园研究》第30期)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