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园是研究北京西湖、清漪园、颐和园历史不可回避的课题,然既往研究多有臆测之嫌,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分析出好山园的相关信息,是史学研究者、园林研究者的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瓮山曾有好山园
有关好山园的信息,见于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题耶律楚材墓》诗,诗序中写道:“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
由乾隆诗序,可知瓮山曾有一座园林,名“好山园”,其具体位置在耶律楚材墓西附近。瓮山,即今万寿山,元明时代称为瓮山,其西南侧之玉泉水汇之湖名瓮山泊、西湖。《日下旧闻考》诸臣间接引用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关于瓮山记载及现状云:
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
乾隆十六年是乾隆母亲钮祜禄氏“孝圣”皇太后60岁。为了表示为母亲祝寿,以孝治天下,乾隆十五年,皇帝命于瓮山“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1]
那么,好山园到底是怎样是一处园林,主人是谁、建于何时、又是如何毁灭的等等,就成为学界关注的课题。
二、清漪园的建造导致好山园的毁灭
(一)扩张瓮山泊是建造清漪园的基础
为了整体造景,在计划修建大报恩延寿寺的同时,皇帝还令清理扩张瓮山泊。乾隆十六年,皇帝《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云:
岁已已,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诸泉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
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阏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前芟苇茭之丛杂、浚沙泥之隘塞,汇西湖之水都为一区。
经过治理,昆明湖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构建起清漪园的基本园林骨架,为清漪园的空间造景创造了条件。
(二)在瓮山泊扩建前,今广润灵雨祠(龙王庙)位于湖泊东岸上
如今的颐和园昆明湖是乾隆十四年湖泊扩建之后的形状,在此之前,西湖北部、东部形状与今全然不同。明人宋彦《山行杂记》载:
瓮山前有仁慈庵,入门三百步,两傍椿树夹之,登石磴二十级,有堂三楹,两庑翼之,西庑前为楼庵,左为圆静寺寺门,度石桥,大道通湖堤。
也就是说,圆静寺寺门位于瓮山山麓稍上方的仁慈庵左侧,前有石桥,连通瓮山泊东侧的湖岸。
简单地说,当时的西湖东岸从瓮山山麓(今排云殿南位置)直伸向其南方的龙王庙处——今颐和园广润灵雨祠。彼时的龙王庙、耶律楚材墓就位于西湖半月的弓弦上。
(三)昆明湖是原瓮山泊面积的一倍
经过乾隆十五年的扩展,瓮山泊的形状与深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用乾隆皇帝自己的话说,“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2]
“新湖”指昆明湖,“旧”则是指未清浚前的瓮山泊,而新湖新扩出来的一倍湖面主要就是从湖北岸、东岸(瓮山前、右前)扩建出来的。瓮山泊扩建之前的情形,《山行杂记》有极好的记载,云:
西湖北岸长堤五六里,砌石古色可爱。夹堤烟柳,绿荫参天,树多合抱者。龙王庙据其中,仅仅一廛耳。堤下菰蒲荇藻,交映翡翠。西北诸山环绕,凫雁满中流,群飞声振林木。夏月行堤上,内视平畴千顷,绿云扑地。外视波光十里,空灏际天。
按,古人行文简洁,多能引发今人不知地理情形者的误解。上文单从字面看,龙王庙位置似当位于瓮山泊北岸居中地方,但是,若结合当时地理情形并“内视平畴千顷,绿云扑地。外视波光十里,空灏际天”的记载来看,上文当有主语转换之处。
也即开头以“西湖北岸长堤”为主语,而至“夹堤烟柳,绿荫参天”之后,主语却转变成了“西湖东堤”,否则,在西湖北堤(瓮山南面)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内视平畴千顷”的视角——彼时,西湖左翼稻田主要位于湖岸东侧,即今西苑、六郎庄一带。
也就是说,《山行杂记》中所谓的龙王庙应位于西湖东岸上。
关于此龙王庙,乾隆十五年《御制广润祠诗》序云:“昆明湖上旧有龙神祠,爰新葺之,而名之曰“广润”。
由此,自玉泉山下视瓮山泊的半月形可以想见一斑。
(四)好山园毁于乾隆十五年瓮山泊扩建工程
乾隆诗序直称“好山园”,而不称残址或加以注解释(乾隆皇帝诗对用典、简称、事件、有特点空间多加长篇注释),说明当时好山园尚在——而非某些专家想象的,好山园为明时园林,明末毁灭。
以绘于乾隆年间的《都畿水利图》、《清漪园以东、畅春园以西河道图》来看,耶律楚材墓西侧唯有水中的知春亭,并无其他任何建筑。
这即说明正是乾隆十五年的瓮山泊扩建工程使得原本位于湖泊北岸的龙王庙孤悬湖中,也导致了湖岸上、耶律楚材墓西侧好山园的毁灭。
三、好山园东侧的耶律楚材墓与乾隆营造清漪园
关于好山园的建造年代,学界素有争议。
实际上,研究好山园目前所见唯一的文字证据,即是乾隆十五年皇帝的《题耶律楚材墓》诗序:“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故培土为山其上以藏之”。
古人行文简洁,往往很多语言成分省略,加以没有句读,因此,如何理解这段文字也就成为了后世学人研究好山园的关键。
一种理解认为,该文字应断作:“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故培土为山其上以藏之。”颐和园管理处编纂的《颐和园志》即持此种观点。
如果按照这种断法,“昔年营园时”中的“园”字似应指好山园,营造者即应为乾隆皇帝,则好山园建于清乾隆时期。
再一种观点则认为,该文字应断作:“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故培土为山其上以藏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纂的《颐和园》持此种观点。
按照这种理解,则“昔年营园时”中的“园”字应指乾隆时代墓地所在处的园林,即清漪园。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同,导致出现两个意思。
笔者认为,该文字当如后者。因以上文字并非乾隆《题耶律楚材墓》诗序的全部。衡量文字的意思,要考虑诗序的上下文。诗序云:
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故培土为山其上以藏之。闻其为楚材之墓久矣……命所司仍其封域之制,并为之建祠三间,使有奠馈中酌之地,并命汪由敦为碑纪。
汪由敦《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记》云:
瓮山之麓有元臣耶律楚材墓一区,岁久弗治,渐就芜没。会其地近别苑,所司将有所营建,上特命覆以屋三楹,俾勿坏,而敕臣由敦记之。“治”者,治理也,包括一切与之相关的工程都是治的范畴。由汪记可知,在乾隆皇帝为耶律楚材墓覆屋之前,耶律楚材墓相当时间并无任何工程发生。
乾隆诗作于乾隆十五年四月,所谓“昔年”是指乾隆十四年冬扩展瓮山泊并建造园林事,“营园”、“园门”中的“园”字指的都是清漪园,因碍于风水,故与园门与墓之间培土为山,将墓掩起来;而汪由敦碑记中所谓“地近别苑”中“别苑”指的也是清漪园——之所以称别苑,是因为时人以圆明园为皇帝“御园”,而清漪园只是皇帝游赏、并不住宿的园林,故名。[3]
由上,乾隆《题耶律楚材墓》诗序部分文字的意思应该如下:
(耶律楚材)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清漪)园时,以其逼近(清漪)园门,故培土为山其(耶律楚材墓)上以藏之。
也即,乾隆皇帝乾隆十五年营造清漪园时,位于耶律楚材墓西侧的好山园尚在。结合乾隆皇帝“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故培土为山其上以藏之。闻其为楚材之墓久矣”等文字,好山园自然也不可能是乾隆皇帝自己的园子,否则建造好山园时,对风水之学极其在意的乾隆帝就应该覆土藏墓了,何得等到建造清漪园时才做如此行径呢?
四、好山园建造于何时
园林是空间性审美空间,因此研究园林必须考虑其周边情况,而清代海淀一带园林的研究,还需要考虑清代帝王政治的转变,否则,即容易脱离实际立论。
明清时代,海淀一带园林的造作始于明末李伟建清华园和米万钟造勺园(位置分别位于今北大西门西、东一带)。
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皇帝以清华园遗址为基础建造御园(后赐名畅春园)。由于康熙皇帝一年中近半时间在畅春园居住、处理政务,臣工为上朝方便,纷纷在附近购地置房、租赁房屋,皇子、诸王赐园亦在附近。
雍正继位后,以畅春园北自己的赐园圆明园为御园,并大力营建,乾隆继位后,继续扩建,使圆明园成为清代第一御园。诸臣工又复有围绕圆明园置宅租房者。
但是,当我们观看彼时诸王、臣工园第位置就可以发现,这些园林与畅春园、圆明园一样,都位于万泉河水系沿线上;不在万泉河水系上的园林,现在所知,唯有建于雍正三年(1725)的自得园(今中央党校南园)、好山园、建于乾隆十五年的清漪园。
瓮山泊一带比畅春园、圆明园等处更靠近西山,且更有用水之便,山野稻禾更多野趣,距离畅春园也不甚远,就造园条件而言,远胜于畅春园、圆明园一带。《白岩集》载:
西湖堤东稻畦千顷,接瓮山之麓有寺曰圆静,因岩而构,甃为石磴,游者拾级而上,山顶有屋曰雪洞,俯视湖曲,平田远村绵亘无际。
既然如此,何以清康熙、雍正年间的诸皇子、诸王、臣工不选择这一带作为造园之地,而皆集中于万泉河水系上呢?[4]
这大概与彼时瓮山泊一带的地质条件有关。历史上,瓮山泊一带是玉泉水的受水地,沼泽遍地,稻禾成片。明人宋启明《长安可游记》称:瓮山圆静寺左俯绿畴,右临碧侵,近山之胜于是乎始。也就是说,自今排云殿位置向东皆是稻田。《长安客话》更载:
西湖去玉泉山仅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沙禽水鸟出没,隠见于天光云影中,可称绝胜……近为南人兴水田之利,尽决诸洼,筑堤列塍,为菑为畬,菱芡莲菰靡不毕具,宛然江南风景。
在这样的条件下,瓮山泊东岸建造园林所必须的坚固地基难以寻找,除非通过水渠将这一带的高水位沼泽水排走、使水位降到一定高度、地面含水量降低到足以施工。也就是说,乾隆十四年冬开拓瓮山泊,将湖泊面积与深度皆扩展到原来湖泊阔、深的两倍,固然是为了使湖面看起来更加宽阔,气势逼人,足以与玉泉山、瓮山相对照,但使附近一带水位下降,以便于东岸一带的建筑空间的施工也是重要原因。
清代西郊政治中心的转移、王公园林位置的变化、瓮山泊附近园林的兴建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好山园的建造时间当与自得园前后,以其靠近西湖距离而言,或更晚于自得园,且规模不甚庞大。
注释:
[1]《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国朝苑囿·清漪园》。按,本文文献不加特别注明者俱本《日下旧闻考》。
[2]乾隆:《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
[3]《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云:“畅春以奉东朝,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勅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
[4]据张宝章先生考,明珠自怡园位于畅春园之西花园西侧,但也只是在西湖东南而已,距离瓮山尚远。
*本文选自《颐和园史事研究百年文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