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园林复建
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的买卖街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14

摘要 清朝时期,清帝陆续在三山五园地区修建皇家园林,到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为了满足帝后和皇室人员的好奇心、游赏玩乐需要,以及王公大臣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为下层随侍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补充和精神慰藉,清帝在三山五园中设立民间市肆——买卖街。从园林艺术角度看,买卖街的设立也是园林造景的需要。买卖街的建筑风格,既有仿照江南苏州市肆格局的苏州街,又有典型的北方市肆风格的买卖街,集中体现了当时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皇家园林风格。

关键词:清代;皇家园林;买卖街

清朝时期,买卖街以皇家园林宫市的方式,掀开了清代宫廷与市井文化融合共存的序幕,是中国200多年前商业盛况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商业文化的缩影。买卖街主要是指古代帝王模仿市井设在皇宫中或者皇家苑囿中的买卖场所,大凡有街道、店铺、商号、旅馆和码头等建筑等。如果皇帝要游逛买卖街,许多宫女和太监等就扮成商人、店主和游人,使买卖街和百姓的市肆十分相似。在清代三山五园地区,这样的买卖街有好几条,有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北方市井格局,如圆明园的买卖街,香山静宜园买卖街等;有的模仿江南市肆的风格,称呼苏州街,如颐和园内的买卖街和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以及从万寿寺到畅春园大门的买卖街等。以下试就买卖街兴起原因、功能、建造风格等问题做一简单探讨,祈求方家指正。

一、买卖街兴起原因

清朝时期,不论是紫禁城还是三山五园,都是君主生活和行使其专制王权的所在,无一不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被皇权控制下的帝国的气概。但是在紫禁城是不容易建造买卖街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里却修建了世俗闹市——买卖街。究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好奇心

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生活在宫廷之中,得到最高的享受,但是重重的宫禁生活束缚着他们,他们不能像百姓一样游街逛市,也领略不到市肆林立,百业兴盛的情趣,这就促使他们对民间生活十分好奇,想进一步去了解民间风情。因此,在古代帝王“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在皇家园林中设立了市井风格的买卖街,“……备君上随时临幸览观,城市喧嚣,非为人主所厌弃也。清帝为势位所限,出时,居民商铺,必先闭门,不能见一物。各处施以屏障,不使睹警跸。警跸未过数时前,即先清道,禁绝人行。有闯道者必为护军加罪。若赴郊野,则马队夹道森列,侦巡所及,每甚深远,逐闲人且以卫御驾也。帝者位分尊严,不能亲接民间庶事,迫处静默之中,不能不别开生面,以自娱乐。”虽然说买卖街是一种专供皇帝欣赏的摆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供皇帝了解民风民情的途径,使其间接地了解到百姓的生活态势。

(二)满足皇族娱乐生活的需要

皇子、后妃们常年受其身份地位的束缚,生活单一,心情压抑,这些原因都促使他们对市俗生活的向往,也加深了他们参与市井娱乐的欲望。而买卖街的设立正体现了一种“市井文化”,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渴求。当他们到买卖街游玩时,市场上有买有卖,热闹非凡,令皇帝后妃十分开心。王致诚描述到“市集为帝与后及妃嫔等行乐而设,余曾言之,此王公大臣之所以绝鲜参预也。……交易既真,遂饶有兴趣,而使热闹倍增,欢乐加甚焉。”所以说,只有在这里,缺乏个人自由的帝王后妃们才能够切身体验一下老百姓逛街购物的乐趣。

(三)满足王公大臣生活之需

为了上朝的方便,王公勋戚也纷纷在京西地区修建他们的邸园和宅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买卖街的兴起。震钧在《天咫偶闻》中写到:“海淀,大镇也。自康熙以后,御驾岁岁幸园,而此地益富。王公大臣亦均有园,翰林有澄怀园,六部司员各赁寺院。清晨趋朝者,云集西直、德胜二门外,车马络绎。公事毕或食公厨,或就食肆。其肆多临河,举网得鱼,付之酒家,致足乐也。”“王公大臣的赐园自怡园、佟氏园、索戚畹园也在海淀及其北侧建成。”而各大臣入园林买卖街之后“许竞相购买之。”“凡古玩、估衣、酒肆茶炉,色色俱备。惟米铺及木器等肆较少,其余饮食、陶器悉如常。……各货由崇文门监督,在外城各店肆中采购而入。”所以说买卖街的兴建一方面满足了上朝大臣的饮食需要,另外一方面也满足了居住在周边的王公大臣生活之需。

(四)园林造景的需要

清代皇家园林集中于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地区,主要是用来供皇家居住游乐的盛地,所以尤为僻静、安宁;相比之下,买卖街的出现,为三山五园增添几分市肆的喧闹即静中有动,更加烘托出园林的安静。

    从园林造景技术方面来说,买卖街是园林中的一处外部观赏点即配景,充分利用这一配景的作用,不仅丰富了赏景内容,而且拓宽了人们的视觉范围。然而,任何园林建筑都是多种园林景观的结合,为了突出某种景物,通常把主景集中,且配以其他景观衬托,如皇家园林主要运用买卖街里错落有致的店铺和街坊等配景来衬托园林的人文景色,达到突出景观的效果。同时,园林配以买卖街这一背景,使游览者可以在流动的空间中看到不同的主景,也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以达到园林主景与配景的完美结合。总之,皇家园林中的买卖街是园林主景的延伸和补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视觉效应,从而达到了景中见景的效果。

(五)中国古代造园传统的影响

在皇家园林中设置街市店铺是中国古代造园的一项重要传统。最早在东汉灵帝时期,他的后宫中就出现过,“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着商估服,饮宴为乐”。到西晋时,愍怀太子“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因为“其母本屠家女也,故太子好之”,所以“又令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而收其利。”之后,宋少帝也在其御园中设立店铺,亲自扮演商贾进行买卖,以此来寻欢作乐,“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聚土,以象破冈埭,与左右引船唱呼,以为欢乐。”北齐后主高纬曾在其御苑中设立过“贫儿村”;后来,到唐朝时期,唐中宗李显也在玄武门开办过市肆,“二月己丑,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宫女大酺,既而左右分曹,共争胜负。上又遣宫女为市肆,鬻卖众物,令宰臣及公卿为商贾,与之交易,因为忿争,言辞猥亵。上与后观之,以为笑乐。”这一市肆虽然不是设在在宫苑内,但其性质类似。北宋宋徽宗时期曾在华阳宫内设立高阳酒肆;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也有这种街肆,“……命小内司列肆关扑,珠翠冠朵,篦环绣段,画领花扇,官窑定器,孩儿戏具,闹竿龙船等物,及有买卖果木酒食饼饵蔬茹之类,莫不备具,悉效西湖景物。”所以说,在皇家园林中设立街市店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皇家造园中必要的因素之一。

二、买卖街的历史功能

古代中国社会向来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清朝之前,许多皇帝在宫廷苑囿中设立买卖街,但并非进行商业活动,大都是昏君用来寻欢作乐的场所;然而,清帝在皇家园林中设立买卖街,这些买卖街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一)游乐观赏

买卖街是清代皇帝在御苑中体验民间商业活动的一座宫市——模拟商业街。皇帝搜罗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置于买卖街中,店铺鳞次栉比,“肆贾人以内侍充之”。宫中皇帝后妃可以经常像老百姓一样在这里游街逛市,领略店铺林立百业竞争的风光。每当皇帝临幸买卖街时,“叫嚣兜售之中,俄而破口喧争,俄而挥拳奋斗。负弩之士,引肇事人至庭。公庭审理宣判,或加杖责,悉以游戏出之。有时取悦于君上,则几伪乱于真云。”

乾隆每年都要亲临买卖街, 满朝文武大臣也随侍其后。他在临街店铺中出高价买来的商品,如珠宝、绸缎、手工艺品和瓷器,大都分赐给皇后、妃子、或者官员,可以用他的诗“白石清泉带碧梦,白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已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形象展现。

在买卖街上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一日,高宗携主(和孝固伦公主)游同乐园之买卖街,和时入直在焉,高宗见售估衣者有大红夹衣一领,因谓主曰:可向汝丈人索之,和因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主,呼和为丈人,不知其故。闻主少时,衣冠作男子状,或因戏为此称耶。”还有一次,据说乾隆在逛买卖街时,遇到一个由太监假扮的小偷被官兵抓住,惹得他龙心大悦,就赏赐给小偷一百两银子。

(二)商品买卖

三山五园地区的买卖街虽然主要是供皇室游玩的市肆,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商品买卖的作用。嘉庆年间的进士姚元之对同乐园买卖街上的商品交易描述有:“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开店者俱以内监为之。其古玩等器,由崇文门监督先期于外城各肆中采择交入,言明价值,具于册。卖去者给值,存者归物。”

宫眷在买卖街购买商品时,是进行真正交易,据法国教士王致诚描述“偶一邀准,惟在宫眷退出之时而已。货品之大部分,由都城各商付托内监实行销售者,故交易之成,绝非虚假。君上收买最多,出价当然最大。宫眷内监亦各购其所需。交易既真,遂饶有兴趣,而使热闹倍增,欢乐加甚焉。”只有真正的商品交易,才能使他们更有游玩兴致。同时,住在皇家园林附近的大臣们也经常逛买卖街,“各大臣至园,许竞相购买之。各执事官退出后,日将哺,内宫亦至其肆市购物焉。其执事等官,俱得集于酒馆饭肆哺啜,与在外等”他们在买卖街上的购物应该符合实质上的商品交易。

(三)心理慰藉

清代皇家园林里的买卖街只是园林的一道别致的景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买卖交易市场。皇帝虽位高权重,居于最高等级,但是不能随意和平民百姓接触,所以,每当皇帝到买卖街时,“出时,民居商铺,必先闭门,不能见一物。各处施以屏障,不使睹警跸。”然后宫女太监装扮成买卖街上各商家或叫卖的,“雍正、乾隆朝乃令宫监至城乔充商贩工役,熙攘往来于其中,下至剪窃之辈,应有尽有,一年集数次焉。”皇帝、后妃久居深宫,对幽闭的宫廷生活感到非常厌倦,买卖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活跃的色彩,安抚了他们孤寂的心理。

宫女、太监在进宫之前,都生活在民间,熟悉民间生活;入宫后,寂寞高大的宫墙将一切生活气息挡在门外,孤寂的宫廷生活使他们对宫墙外的世俗生活十分怀念、向往。因而,买卖街的设立,使森严的宫中生活有了人间气息,有了点人情味,这对无聊的宫眷、寂寞的宫女、落魄的奴才们的心理,无疑起到了些许抚慰的作用。

三、买卖街的建造风格

“三山五园”中的买卖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建造风格:一种是仿效江南水乡风格的苏州街,“西湖风景之佳,为帝王所羡慕,既述如前矣。外此即如苏杭之市街,亦无不足以动其歆羡,而思仿效建筑之。”另一类是以传统的京城市肆格局为主的买卖街。

(一)苏州街样式的建筑风格

1.清漪园西所买卖街

清漪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乾隆年间最为著名的一座行宫御苑。清漪园中的买卖街有两处,均仿照江南风格而建筑。

其中一条位于清漪园万寿山西部昆明湖与水周堂之间的弓形水域即“万字河”,也称作“万字河买卖街”,也叫西所买卖街。这是一处模仿江南市肆格局的建筑群,其规模略逊于后溪河买卖街,所以,又称小苏州街。它主要采取的是“前街后河”格局,街随水弯,模仿江南水街的形式。同时,也结合了许多北方造园因素,创造出了新的人文景观。这条买卖街建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到咸丰十年(1860),西所买卖街全部建筑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颐和园时,因财力有限,只修复了西所买卖街的个别建筑,使买卖街的建筑风格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清漪园后溪河买卖街

清漪园中的另一条买卖街即后溪河买卖街,规模比较大,位于清漪园万寿山后山北宫门处,以正对北宫门的三孔石桥为中心,横贯东西,南北横亘白石桥,是一条模仿苏州水乡城镇建造的“两河夹一街”形式的“水街”。所以,也称苏州街,它与苏州的山塘街有很大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性质功能不一样。三山五园中的苏州街主要是为皇室赏玩娱乐所用,商业性能不强;而苏州山塘街主要是商业活动场所,外地经商者的聚居地。清漪园的这条苏州街建于清朝乾隆晚期,具体始建年代据推测,“大约是在清漪园建成后的第28年,即乾隆四十年(1778) ”。

到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也没有重修,直到1986年,经过文物、历史等方面专家的论证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苏州街才被按照原样复建。1990年正式向社会开放,开放至今二十几年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方水街。

清漪园中这两条买卖街,大体上都体现了和北方皇家园林中不同的南方风格,虽然融入了南方风情,但是又有所差异,不再那么单调。

3.畅春园里的苏州街

畅春园是康熙时期在北京西郊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畅春园在三山五园地区建造了买卖街,它的具体位置在畅春园二宫门外,南达万寿寺,据文献记载:“(万寿寺)之西路北设关门内有长衢列肆,北达畅春园为万寿街,居人称为苏州街”。可知这条苏州街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乾隆皇帝为孝圣宪太后庆祝七十寿辰而建的,在当时规模最大,原长三里,到了乾隆末年已经扩展到十几里长。在建筑风格上,它是仿照江南市肆风格而建的, 所以也称苏州街,据记载“(万寿寺)寺西城关为万寿街,俗称苏州街,两行列肆,全仿吴中。旧传太后喜苏州风景,建此仿之。”

嘉庆时期,由于政府财政不断吃紧,嘉庆帝下旨罢去了三山五园中苏州街的商业活动。据《天咫偶闻》中记载:“(万寿街)今已毁尽”说明:嘉庆年间,这条苏州街原有的功能早已不存在。所以,嘉庆末年,万寿寺庙会,皇帝准许乡民在苏州街自由设市。因此说明,苏州街由禁地逐渐变成公共市场。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华,这条苏州街随之被废弃,直到1946年发现其旧址,而现今的畅春园买卖街以及建筑都只是一些现代化建筑。

4.圆明园里的苏州街

圆明园是清代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其中包括圆明园及其附属园林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这三座园林里共有两条买卖街,其中有一条的风格属于仿江南格局的苏州街,即位于圆明园西边舍卫城的南面、同乐园的西面,呈现“T”字形的“南北长街。”,称为“同乐园买卖街”。据《南巡秘记》记载:“……于是,乃辟圆明园之东偏仿苏杭列廛形式建筑,为市街,以资买卖。每年新岁半月间,为尤盛,此园取名同乐,在福海之东,绝似苏州观前街及金陵三山街、杭州大街等处景象,其间肆廛鳞次栉比”可证实。

同乐园买卖街始建年代据“(乾隆) 二十六年春二月,帝奉太后西巡,幸五台山。三月至正定阅兵,至平阳淀行猎还京师。……又于同乐园设买卖街。”推断,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到嘉庆元年,这条买卖街不断发展,“同乐园双桥北街东圃香馆楼一座,记三间,拆瓦头停,挑换椽望,黏补花心,拆墁地面;后檐偏厦灰棚一座,记三间,拆盖,挑换大木、椽子、满换望板、博缝板, 黏补装修,拆砌山、檐、槛墙;街西富兴楼并万香楼记六间,后院转角房一座,记五间,俱拆瓦头停,挑换椽望,黏补装修;东西羣楼后院净房六座,记六间,拆做头停,满换排椽板,回打锡片;酒楼后檐木格漏一道,满换帮板、底板;雀鸟房院内孔雀笼二座,拆修,挑换排椽板,黏补栅栏棂条”。并且当时同乐园买卖街的盛况,据记载可知:“舍卫城东西街,并双桥南嫩绿轩、同盛号、魁元堂、兴盛号、韵古斋、广兴号、聚香斋、德兴号、天翔号、华服斋、居之安、乐婴号、文雅斋、天宝楼、翠云斋、宝华楼、如意渡等座,黏修铺面、牌楼、拍子共十九座,记五十七间,俱挑换木植,油食见新等项,用过工料银一千二百七十二两五钱五分六厘。”

最后,嘉庆四年,“高宗崩,和相伏,诛愿商子,始得直崇文门监督及中官俱追金二万,与愿商子中官,遣戍大狼绞监候。”“于是,下诏罢同乐园买卖街。”

之后,买卖街的一些建筑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在清代晚期的一张样式雷地盘图样上,附有南长街的平面图,其分布格局仍基本可与四十景图相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特别标注了一些建筑的功能,东边有库房、鸽子房等,西侧为敬事房、茶房等,都与店铺无关。这都说明清代后期,这组建筑物保持了原有街市的建筑形式,但是其功能有所改变,可能用作同乐园的附属用房。

(二)京城市肆格局的买卖街

1.圆明园含经堂买卖街

清代御苑中呈现典型北方商业街形式的街巷应该是圆明园中含经堂东边的买卖街。据文献“乾隆四十五年(1780)含经堂东旁茶药铺前拆修拍子五间,挑换承重、枋子、带子板、挂檐板、押面枋、顶拍,并油食等项,用过工料银十九两一钱二分四厘。”推测这些铺面房可能是另一条买卖街所在。

由于南方建筑拥有缩微布景的特点,相比较之下,含经堂买卖街店铺的建筑尺度要比颐和园苏州街略大,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京城市井之风的市肆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了北方人的一种宽阔、豪放情义。

据“(乾隆十二年正月三十日)太监张国祥来说,首领郑爱贵、文旦交:……御笔(含经堂)本文一张……,传旨:着俱做油木匾,先尽样呈览,准时再做,其本文各托纸一层。钦此。”记载可知,含经堂东边的买卖街大概出现在1747年含经堂建成之时。从相关档案来看,清朝中后期这些铺面房曾不断被改造,其造型大概有楼房、牌楼、拍子3种店铺形式, 都是北京城常见的店铺形式。

2.香山买卖街

香山静宜园也设有类似的买卖街,在张宝章先生的《京西名园》一书中提到:“香山寺门前建有一条‘内买卖街’,这是与宫门前的买卖街相对而言。”因此,推断出静宜园也有两条买卖街。一条即为香山寺前的“内买卖街”。

而另一条位于静宜园东南部从香山寺至中宫的山路上,长约1000米,东北起北正黄旗,西南至香山公园东门,清代吴长元《宸垣识略》中曾记载:“佟峪村在普觉寺西南里许有关圣庙,庙西北里许为万华山,有碧霞元君庙、煤厂村,有关圣庙村,西有两城关循关而西,中有夹道,以通人骑。又西缘山行为天宝山,过街塔盘道矣,夹道之南为静宜园,详苑囿静宜园守备署在香山买卖街。”香山买卖街也是村名,到目前为止还有叫买卖街的村子。但是,这条买卖街上店铺详情查无记录。依乾隆、光绪年间图像档案判断,买卖街店铺大小不尽一致,乾隆年间应与北京常见街市店铺无异,约30座有余。清中后期不断改造,光绪年间多是小开间店铺90余间。香山买卖街和三山五园其他的买卖街相比较,这里的买卖街是八旗官兵购买东西的商业街。所以说,香山静宜园的两条买卖街应该都属于京城市肆风格。

静宜园买卖街的始建年代不详,根据乾隆在《静宜园记》中记载静宜园修建年代:“乾隆乙丑秋七月,始廓香山之郛,薙榛莽,剔瓦砾,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佛殿琳宫,参错相望。而峰头岭腹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越明年丙寅春三月而园成,非创也,盖因也。”推测,这两条买卖街可能在乾隆十年(1745)年出现。

20世纪50年代,这条买卖街依然红火,由西往东,有周记果局子、王记理发铺、油盐店、鞋铺、屈记小铺、赵记肉铺、郑记煤铺、包子铺、赵记茶馆,路南还有魏记奶牛厂。20世纪60年代初,公私合营时期,买卖街的商铺相继关张,之后再没有一家门店开张。现今这条买卖街与历史上的地理位置不大相同了,只是买卖街的名字保留下来,而这条买卖街也成为了香山公园的必经之路。

3.畅春园买卖街

畅春园里除了二宫门外的苏州街,还有一条买卖街。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在西路北端“集凤轩后河桥西为闸口门,闸口北设随墙,小西门北一带构延楼自西至东北角上下共八十有四楹”,其中包括雅玩斋等。从建筑形式和名称上推断出这是一条典型的京城市井风格的街市店铺,所以说可能是另一条买卖街,其具体始建年代不详。

清朝康雍乾盛世时期,“移天缩地”将世间万物集于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受中国古代造园思想的影响,买卖街也因此被纳入其中。这一设置,一方面满足了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好奇心,同时为宫女,太监等皇宫下层侍宠起到了些许心理慰籍作用。另一方面,其作为园林造景艺术的点睛之笔,为安静的三山五园增添了一丝活力。三山五园买卖街的设置,主要功用是供皇室成员游玩观赏,其次才是进行商品交易,这就使其显著区别于市井街肆,独具一格。就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来说,既有仿照江南市肆格局的苏州街又有典型的京城市肆风格的买卖街,集中体现了当时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南北并重的皇家园林风格。

*本文选自《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注释部分从略。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