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园林复建
清代御苑胜境——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创作理路探赜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4/25

一 清代御苑胜境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作者的谜案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看到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进呈的法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宫铜版画(“国王版画师”,Adam Perelle1680年作,图1),画中带有喷泉的花园和欧式建筑,激起他的极大兴趣。

图1 法王路易十四时的凡尔赛宫铜版画

(“国王版画师”Adam Perelle,1680年)

为此,皇帝决定造一幢西洋楼,还亲自在其花园里选定了位置,并令郎世宁修士和蒋友仁神父一起画出图样。

这就是1750年开始在“万园之园”圆明园中兴建的著名西洋楼建筑群。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这组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规模宏大的西洋楼建筑群,最终以“远瀛观”的落成而宣告竣工。为纪念这一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盛举,彰扬这一清代御苑的胜境,乾隆皇帝还别出心裁,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制作了一套西洋“线法画”,即具有透视和阴影技艺的高水平铜版画,这就是饮誉中外的“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图2~6)。

1786年10月,法国耶稣会教士晁俊秀(P.Midmol Bourgeois)自北京函告巴黎图书馆印刷部主任德拉图耳(L . François Delatour):

3年前,清帝即欲描绘圆明园中欧式建筑平面图样,俾便与钦命绘画之中国宫殿图样合置一处。据云,彼召教士郎世宁之生徒二三人,亲自监督若辈工作,且时修改其绘图之稿样,再用铜版印出。此乃华人试做铜版之首次也。

图2 中国人首次创作的西洋技艺的圆明园西洋楼

二十景铜版画之一:谐奇趣南面

图3 中国人首次创作的西洋技艺的圆明园西洋楼

二十景铜版画之五:花园正面

图4 中国人首次以西洋技艺创作的圆明园西洋楼

二十景铜版画之七:养雀笼东面

图5 中国人首次以西洋技艺创作的圆明园西洋楼

二十景铜版画之十:海晏堂西面

图6 中国人首次以西洋技艺创作的圆明园西洋楼

二十景铜版画之十四:远瀛观正面

翌年末,德拉图耳收到晁俊秀寄来的这套铜版画,印本原大0.64m×1.10m;旋在《中国建筑与园林》(Essais sur l'architecture des Chinois, sur leurs jardins)予以介绍,赞赏有加。

然而,创作了这些铜版画的郎世宁的中国徒弟到底是谁?中国人又究竟如何制作了这些铜版画?在此后的2个世纪里,人们却不曾知晓。

例如,1977年,法国花园与花卉出版社(Editions du Jardin de Flore)出版了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编者Fernand Pouillon(1912—1986)还专门撰文,高度评价了中国人吸收欧洲绘画和印刷技艺而自主创作的第一套铜版画,却仍旧不知道其作者姓名。

著名的乾隆皇帝,让一批不知名的雕刻家在北京附近的颐和园中雕刻圆明园20景。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副本,这些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并不为公众知晓。

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组著名铜版画的作者,终于从卷帙浩繁的清代皇家档案中浮出,他的中文名叫伊兰泰,曾一度被误认为是“西洋人”。

此事缘于1980年,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商定,整理档案馆收藏的圆明园相关档案,合作编辑《圆明园》一书;自1980年下半年起至1983年10月,在数万件档案中选取1 463件,近110万字,1991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其中辑录宫廷档案《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称《清档》),翔实记载了有关西洋楼铜版画绘制的相关事件,梗概如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二十八日伊兰泰现起谐奇趣图稿。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二月十三日画得西洋楼水法第一、六张;三月三日颁旨舒文刻做铜版;五月九日刻得西洋楼北花园北门铜版小样一块;二十一日颁旨约估成造谐奇趣铜版图20块。十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具奏约需红铜1044斤,银钱4235.7两。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一月二十日刻得西洋楼第3、4铜版2块;十月四日刻得西洋楼水法图第5~8铜版4块。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一月八日刻得西洋楼第9、10铜版2块。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四月一日刻得西洋楼水法殿图铜版20页并印纸图100份安设斋宫呈览。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月续印谐奇趣图100份,赏给阿哥、公主、军机大臣等共20份。年末又续印100份。

在《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书末附录的《圆明园大事记》中,编者提到:

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初一日,将刻得《西洋楼水法殿图》铜版20页并印得纸图100份安设斋宫呈览。该图系由西洋人伊兰泰起稿。

然而,核对《清档》原文,伊兰泰并没有被冠称“西洋人”;核查供奉清廷的全部“西洋人”,也没有一位汉名或中文音译为“伊兰泰”的。况且,如果伊兰泰为西洋画家,和前引晁俊秀强调的“华人试做铜版之首次”“郎世宁的(中国)学生”等也完全矛盾。

那么,伊兰泰到底是什么人?

二 伊兰泰:乾隆朝杰出的满族宫廷画家

1988年,《故宫博物院院刊》作了“纪念郎世宁诞生300周年”的特辑。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鞠德源先生等,依据相关宫廷档案文献,编辑发表了《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提到,乾隆三年(1738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郎世宁奉命为二等侍卫伊兰泰做的《子母鹿》及地景烘色。

这则重要史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点:

其一,伊兰泰时为二等侍卫,按清代制度,属于清宫侍卫处的正四品武职官员,却又以其擅长绘画供奉内廷;

其二,按清代制度,侍卫处的官兵,一向从皇帝直接统辖的满州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等所谓“上三旗”中选拔,由此可知,伊兰泰应当出身于满族;

其三,乾隆皇帝钦命宫廷洋画家翘楚郎世宁为伊兰泰的画作润色,说明伊兰泰的绘画技艺浸润了洋风,受到皇帝赏识,却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至少从此受教于郎世宁。

在这期特辑里,还发表有故宫博物院杨柏达先生的《郎世宁在清内廷的创作活动及其艺术成就》,其中梳理前述《清档》,提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六月二十六日传旨:

着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丁观鹏、周鲲、张维邦、姚文瀚、余稚、王幼学、张廷彦、张廉、福容、伊兰泰、德舒、福贵、福海每人各照数目尺寸画绢斗方。

这则史料说明,伊兰泰绘事精进,已经同供奉宫廷的第一流的中外画家为伍了。

就是在杨先生的这篇论文中,还曾提到:

由满族院画家伊兰泰起稿的西洋楼水法殿铜版画20页,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印得100份……

尽管杨先生未遑说明其依据,不过,这一关于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原创为满族画家伊兰泰的最早论断,按照前文所引相关史料,也应当是信而有徵的。

事实上,就在前述伊兰泰起稿西洋楼铜版画的同时,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乾隆皇帝还特地传旨,让他负责起草前述“远瀛观”内西洋风格的天顶画:

二月二十五日,太监鄂鲁里传旨:新建远瀛观殿内明间棚顶并周围棚顶,俱着伊兰泰起稿呈览,准时再画西洋故事人物,着贺清泰、潘廷璋画。钦此。

从见载《清档》的这则史料的上下文看,除了贺清泰、潘廷璋2位分别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传教士画家外,在当时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里,伊兰泰掌握的西洋绘画技艺,已经到了无人可以比肩的境地。

惟因此,正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八月,乾隆皇帝又曾降旨,令伊兰泰起稿另一套铜版画,即平叛纪功的《平定台湾战图》:

八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福康安进呈《台湾战图》,奉旨:图内人物绘画尚未合式,将原图十六幅寄京交如意馆,着伊兰泰将从前画过《战图》尺寸查清再画一分;其原图16幅内,已选定10幅。

惟因此,正如《清档》记载,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五月五日,乾隆皇帝再度降旨,令伊兰泰为另一套平叛纪功的铜版画《平定廓尔喀得胜图》的“会总全图”起稿:

太监厄勒里交《廓尔喀得胜图》7张。传旨:着如意馆庄豫德、冯宁、伊兰泰、清柱照《战图》7张会总全图一张,先起小稿伺候呈览,准时再放大稿,照紫光阁后殿西间北墙一样尺寸画大画一张……再照《战图》七张添画《紫光阁赐宴图》一张。着如意馆起草稿一份,交刻铜版处过细稿,得时交如意馆着色绘画,其应刻铜版,交铜版处自行照铜版尺寸一样绘画刻做。钦此。

或许因为乾隆皇帝考虑到伊兰泰早已年迈古稀,才刻意添派了几名宫廷中国画家中的后起之秀,同伊兰泰一道创作,也借此传授其从事宫廷绘画数十年砺就的精湛才艺。

事实上,在上述创作之外,从至今星散世间的伊兰泰画作(图7~9)中,也不难领略其卓杰技艺。

图7 被拍卖的伊兰泰传世作品《四条屏》

图8 被拍卖的伊兰泰传世作品《海螺图》


图9 被拍卖的伊兰泰传世作品

《(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皇帝器重,乾隆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762—1764年),伊兰泰还曾担当福建省兴化府知府,见载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付梓的《福建续志》;这则史料,既证实了伊兰泰的满族出身,更明确了其隶属满洲正白旗,当然弥足珍贵(图10)。

图10 记载“伊兰泰满洲正白旗人,

二十七年任(兴化府知府)”的《福建续志》书影

三 西洋楼铜版画:26年精心运作的艺术杰作

伊兰泰创作的西洋楼二十景图,由宫中造办处工匠镌刻并印制铜版画,之所以能够圆满成功,究其根本,离不开乾隆皇帝的周密策划和不懈探索。事实上,按《清档》等宫廷档案和蒋友仁神父等当事人的相关记述,截至西洋楼二十景图铜版画印成,这一探索试验竟然持续了26年,其中有关事件梗概如下。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五月二十七日,新造得斜格铜版图104块,并刷印纸图104张呈览并奉旨:着刷印100份。这就是著名的乾隆朝铜版《皇舆全图》,由蒋友仁钦遵旨意领导测绘并指导内务府造办处工匠刻版印制。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六月十七日,郎世宁奉命画得《得胜图》,即著名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小稿16幅。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十一月五日,传旨将郎世宁所起平定伊犁等处《得胜图》稿16张,陆续交粤海关监督转交法国,着好手人照稿刻做铜版;其如何做法即着郎世宁写明一并发去。

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月二十六日,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和安德义遵旨画得《得胜图》正式图稿各一幅,先行发往法国;乾隆皇帝要求法方拣选艺能,作速依稿刻做极细铜版,届时每版用整纸先刷印100张,随铜版一并交付清廷。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得胜图》其余12幅图稿分3批送往法国。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10月,粤海关接到法国舶来的首批《得胜图》铜版画。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12月,造办处刷印铜版图之人刷印首批《得胜图》呈览。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得胜图》16幅铜版画各200张,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全部运抵中国。这套铜版画从起稿到完工,历时11年。原版现藏德国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蒋友仁奉命用法国铜版试印《得胜图》。

乾隆四十年(1775年):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设置“铜版处”。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六月三日,传旨着徐扬画《金川战图》。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三月十九日,传旨艾启蒙照徐扬(《金川战图》)16张起稿呈览。六月三日,如意馆将贺清泰画得《攻克美诺得胜图》一张呈览,奉旨交刻铜版;七月十六日,传旨艾启蒙现起《金川得胜图》稿6张,贺清泰已落墨2张半;不必着贺清泰落墨;十月五日,传旨将做得《金川得胜图》铜版并粤海关《得胜图》铜版一块呈览;十月六日,奉旨将现做得《金川得胜图》铜版背面着挫刮磨平呈览。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十二日,将现刻《攻克美诺》铜版一块随印一张原稿清图呈览。并回奏乾隆询问云:刊刻6个月可得1块;连改画原稿,合2个月得清图1张。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一月九日,具奏:《(金川)得胜图》图版赶6月内造完……

整体审视上述事件,乾隆皇帝悉心汲取西洋铜版画技艺并使之中国化的理路,实际已经相当清晰地透现出来,这就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完全借力于欧洲画家和匠师逐步过渡到全部由中国人自主制作。

其一,相对于以细密的线条来表现具有透视和阴影效果的铜版画,制作铜版地图,难度更小。正因此,按照乾隆皇帝的部署,在蒋友仁的主持下,1760年铜版《皇舆全图》的成功制作,便成了中国工匠试验并驾驭打造铜版、镌雕、印制等技术的起点。

值得指出的是,就是在这一尝试工作中,用硝酸(中国人称为“强水”或“镪水”)蚀刻铜版图的西洋技艺,也被中国学者记录并传播开来,如乾隆三十年(1765年)赵学敏在其《本草纲目拾遗》卷一“水部·强水”记载(图11):

西人凡画洋画必须镂版于铜上者,先以笔画铜,或山水人物,以此水渍其间一昼夜,其渍处铜自烂,胜于雕刻,高低隐显,无不各有其妙。铜上有不欲烂处,先用黄蜡护之,然后再渍。俟一周时,看铜有烂痕,则以水洗去强水拭净蜡迹。其铜版上画已成,绝胜雕镂,且易而速云。

图11 乾隆三十年版《本草纲目拾遗》

有关制造强水蚀刻铜版图记录的书影

其二,接下来,便是1762年洋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和安德义遵旨创作《平定西域得胜图》,发往法国“拣选艺能,作速依稿刻做极细铜版”并印制;待到获得这套精细铜版画的样本后,再于1774年由蒋友仁领导造办处工匠用法国铜版试印,积累经验。

试制铜版地图和利用法国铜版试印《得胜图》的探索过程,蒋友仁1774年从北京寄出的一封长信曾有生动描述,值得参考。

其三,俟上述尝试成功,1776年随即开始创作铜版《金川得胜图》,洋画家艾启蒙、贺清泰奉旨起稿。尔后,时时比照法国铜版及印本,铜版制作中化铜、打造、锉刮、磨光等由造办处铜匠经办;誊稿、过粉、落墨等由造办处画匠承担;镌刻殿宇、陈设、树木等项由造办处刻字匠完成。其中几乎每个环节,乾隆皇帝均要躬亲御览并旨令改进。

由此可见,除了绘作画稿而外,仅就铜版画的“制作”而言,《金川得胜图》实际应属前述晁俊秀所谓“此乃华人试做铜版之首次也”。

其四,不言而喻的是,由伊兰泰创作的西洋楼二十景图,便遵旨“侯《金川得胜图》完竣后准照样接续成造”,而且按照“《金川得胜图》铜板奏准之例”,“钦遵随派原办《金川得胜图》铜板官员承办”。换言之,从起稿创作到铜版制作印刷,既已纯为中国人,更水到渠成,赢得了巨大成功,就连巴黎图书馆印刷部主任德拉图耳等西洋人,也对其技艺赞叹有加;而晁俊秀所谓“此乃华人试做铜版之首次也”的完整意义,当然也应指此。

铜版画《金川得胜图》,尤其是《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的圆满成功,促成乾隆皇帝在其晚年又连连旨令中国画家和工匠,赓续雕印了多套纪功性的铜版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铜版画创作的第一次高潮。诸如: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的《平定台湾得胜图》;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的《平定安南得胜图》;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的《平定廓尔喀得胜图》;

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平定苗疆得胜图》。

〔作者简介〕

王其亨/1947年生/男/河南博爱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皇家建筑(天津 300072)

张凤梧/1979年生/男/天津武清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清代皇家园林(天津 300072)

胡 莲/1984年生/女/山西太原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经济(天津 300072)

* 本文选自《风景园林历史》。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