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通论
清代帝王丝绸服饰的审美特征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9/10

摘要: 在结合历史资料基础上,分析清代帝王服饰的类型及其独特性,论述清代帝王丝绸服装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审美特点。清代帝王丝绸服装的长袖窄衣与汉族宽袍大袖和大冠形式反差鲜明,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汉族服制文化影响及世俗文化对上层社会的影响,是对汉族传统帝王服饰文化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清代帝王服饰把继承、改造、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中国古代帝王服饰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其简洁大方的款式、对比强烈的色彩、繁复精细的纹样,形成了清代帝王丝绸服饰独具魅力的审美特色,对现代高级礼服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代;帝王服饰;丝绸;审美

 

丝绸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元代,丝绸衣料已发展有缎、绢、罗、纱、?、锦、丝、绫等品类,明清时期在继承古代丝绸织造工艺的基础上,把丝绸织造技艺推向更高水平。在清代,帝王服饰多用高档丝绸面料制作。清代帝王服饰既沿袭了汉族服饰文化制度,又融合了满族服饰的民族特色,是在坚守满族帝王服饰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汉族帝王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形成的。清代帝王服饰是中国历代帝王服饰的延续和发展。

清代帝王服饰的类型

综观古代帝王服饰,无论东西方,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服饰文化制度上的等级规定越来越森严。帝王服饰无论是在款式、色彩,还是纹样上都与群臣百姓的服饰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区分,象征了帝王独一无二的专制权力。周代的皮弁服,君臣服饰颜色没有区分,只通过冠来区分等级;到隋唐时期,只有皇帝才能服用黄色;到元代,出现了龙袍,而后发展到明清时期帝王服饰已经规范化。服饰成为维护权力和统治的象征,其社会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精神审美功能。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独具特色的服饰制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帝王服饰是封建社会帝王穿着的服饰,其形制必定受制度、风俗、社会需求的制约和牵引,不可能超越当时的文化背景。清代帝王服饰在制定时,在款式上保留了满族遗风,在纹样上吸取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纹,不同于以往汉族朝服宽衣袍袖,而又不失汉族帝王服制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清朝独具特色并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制度。

清代帝王冠服大致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其形制由冠、服、朝珠、带、披领及靴等组成。其中,礼服等级最高,只有在祭祀、祈雨、祈谷时才穿着,其形制为在石青面料上绣五爪金龙四团,胸背及两肩各一团。皇帝的朝服也属于礼服的一种,有冬夏两种形制,冬夏朝服在形式和花纹上相同,只是在披领、袖端、下摆等处的镶边有所区别,冬朝服镶海龙裘皮边,夏朝服镶织金绸边。朝服由冠、朝珠、披领、朝带、靴等组成,其形制是头戴朝冠,上衣下裳相连,右衽,肩部披戴披领,袖端为马蹄袖,上衣下裳连接处有襞积,腰系龙纹金版丝绸朝带,并佩戴朝珠,脚穿马靴。吉服是在一般庆典活动穿着,其颜色以明黄色为主,圆领、右衽、箭袖,服装上绣有龙纹和十二章纹样。行服有行褂、行袍、行裳三种形制,为皇帝出行、打猎时穿着,这类服饰相对轻便简洁,色彩上有严格的规定,如皇帝的行褂规定用石青色。据史料记载,皇帝穿的雨服有六种形制,面料多用油绸、羽缎为主,色彩统一用明黄色[2]

 

清代帝王丝绸服饰的审美

2.1 款式以满族传统服饰为基础,外观简洁大方

早在黄帝和尧、舜时期就逐步形成了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上乾下坤,分别代表天与地。进入周代,中国的服饰制度趋于完善,制定了一整套因仪典性质、季节、穿着者身份等决定服装形制、纹饰、质料各异的冠服制度。据《周礼·春官》记载皇帝穿着的服饰有六冕、四弁。凡兵事,韦弁服。视朝,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后世帝王服饰制度虽代有不同,但冕服设计的基本原则仍然遵循《周礼》。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清代王朝,把服制视为民族统治的标志。清代的服饰典章制度以勿忘祖制为戒,反映在皇帝服饰上也保留了许多满族服饰特色。披领、四开叉箭衣、马蹄袖等反应了骑马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清代帝王服饰的长袖窄衣与汉族宽袍大袖和大冠形式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汉族服饰有明显的区别。清代帝王服饰在坚持满族服饰的传统款式,服装的袖子均采用马蹄袖,跟汉族具有飘逸感的长袍大袖相比,显得干练,跟以往传统汉族帝王服饰有很大区别。服装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或直线裁剪,服装款式简练,不追求依据人体的复杂体面关系,服装与人体不相切合,因此,服装款式呈直线型,没有复杂的人体体面曲线造型[3]。整体款式偏长,对人体包裹严实,呈现出梯形廓形,配上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披领,强调了肩部的宽度,能很好地烘托出帝王的稳健、魁梧、健壮的审美感觉。

2.2 色彩缤纷艳丽,对比强烈

在封建时期,无论东西方,专制制度下的等级社会,色彩的社会功能审美大于其精神层面审美,上流社会阶层以华丽的服饰色彩来凸显其所处的阶级地位。清朝帝王服饰质地一般为石青、明黄色丝绸面料为底,上面绣有特定的花纹及图案。根据乾隆时期制定的《大清会典》规定,明黄色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皇帝的冬夏朝服都是明黄色,明黄色是清代帝王服饰主要色彩基调。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康熙、乾隆、雍正的朝袍,在披领、裳、柿蒂、袖等服饰重要装饰部位,绣有大量的吉祥图案,金色龙纹周围以五彩云纹、蝙蝠、团寿字及石纹等寓意吉祥的纹样穿插1,每个装饰部位的周边江崖海水围绕,寓意四海清平之意。其中,云纹和水纹以刺绣的方式用三晕色和四晕色两种色彩调配方法,三晕色的色彩有粉红水粉”“浅蓝月白”“烟色香黄明黄”“绿浅绿湖色”“雪青雪灰白色等色组。四晕色是在三晕色得色组上加配白色,这些艳丽的色组用在一起,缤纷华丽,对比强烈而又协调。清朝帝王丝绸服饰的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大面积的明黄色上点缀着数十种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色彩。同时,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使主次关系明确。用金色将对比色隔离,让整体色彩趋于缓和,在对比中寻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在变化中追求和谐,产生平衡、愉悦的视觉美感[4]

  

  

a)海水纹            b)龙纹          c)蝙蝠纹

 1 朝服的图案(清 康熙)

 

2.3 质地华美,做工精致

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其服饰形式在封建社会服饰文化制度中等级最高,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故宫现存的清代帝王服饰中,其服饰衣料,除端罩、冠帽、雨衣等少数服饰衣料用裘皮外,其余服饰质地多用织成妆花缎、绸、纱等丝绸面料制作。明代缎织物已取代锦的地位成为最主要的高级丝绸衣料,清代帝王华丽的服饰及冠服,继承了明朝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在织造帝王服饰的面料时,要经过挑花匠编出提花时用的花本,丝线染色后,由经丝牵轴再经过穿综穿筘,与花本连接,形成精美的提花面料,花纹复杂的面料要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完成[5]。吉服和礼服制造工艺花费的成本更大,通常用缂丝、刺绣等手工技艺进行,在北京故宫现存清代乾隆夏朝袍上2,质地为纱,纱地花纹使用了纳纱绣、穿纱地绒绣等绣法,其中龙纹和团寿字纹使用赤圆、紫赤圆、淡圆金,以平金绣的方式绣制,金色丝线闪耀的光泽,让服装具有华丽之美。其他花纹则用色丝戳纳而成,在纱质地上绣上花纹,使质地与花纹有机统一,刺绣花纹针路工整均匀,外形突出。整件朝袍主要使用刺绣手工艺,并根据花纹的变化,使用不同的刺绣方法,使花纹和纱质地形成疏密和凹凸的变化,使服装面料具有立体感,丰富了服装的层次,从而在精细中透露出工整之美,提高了服装的品质,充分体现了清朝帝王服饰华美、奢侈、精致的审美特点.

 夏朝袍(清 乾隆) 

 

2.4 纹饰繁复,大俗大雅

清代帝王服饰在款式上坚持满族遗风,在纹饰方面,却主张润色章身,既取其文,把汉族帝王服饰专用的十二章纹转用到清朝帝王服制中去。清朝帝王服饰上的十二章纹样并没有严格按照传统汉族十二章纹的纹样排列,如把山形纹样绣在上衣上。虽然没严格沿用冕服的图案布局,但这些纹样象征了至善至美的帝德,在清代帝王服饰中被沿用下来。从清代服饰制度中的纹样要素,可以看出清朝对汉族服制中认为可以表大统的部分继承下来,以表示统治者的正统地位。从另一方面说明,清代帝王服饰借用传统汉族传统十二章纹服饰纹样元素,说明中国汉族服制文化的成熟、稳定和权威性,也表明,延续几千年的帝王服制在清代并没有消亡,反而是对中国古代帝王服饰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由于工艺技术的成熟,世俗文化的活跃,手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清代服饰满而精的装饰风气。清代帝王服饰纹样多而满,做工精细复杂,且充满世俗气息,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龙袍中(图3),服装以明黄色为主,领、袖用石青色,用织金绸镶边。绣有金龙九条,周围围绕五彩祥云,在祥云中穿插十二章纹样[6]。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摆处绣有天崖海水纹样,这些图案都有深刻的寓意,表达皇帝祈福纳祥的愿望,体现了古代中国服饰立象尽意的思想[7]。整件袍服用缂丝工艺制作,除去接袖没有纹样外,其他部位布满了龙纹和云纹图案,在服装中既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彩云图案,也有遵循《周礼》规制的十二章纹样,雅俗共存。纹样占据了服装的大部分面积,但是,纹样制作精细,繁而不乱,主次分明。在缤纷繁杂的纹样中体现出求同存异、寓多于一、雅俗共赏的和谐美,从而散发相映成趣的审美魅力。各种繁杂的纹样在形式上形成大小、方圆、高低、长短、粗细、曲直等变化,在质感上形成刚柔、轻重、润燥的变化,在趋势上具有动静、聚散、进退等变化,而这些相对立的纹样有机地统一在服装中。清代帝王丝绸服装,不但纹样繁杂,且色彩多用原色,纯度高,色彩对比度大,加上大面积的纹样,使得服装有俗气的一面。但是,在做工上,又追求极致的工整与精细,使得服装不流于粗俗,反而增添了雅致之美。

 

  

a)正面            b)背面              c)展开 

  

 图龙袍(清 乾隆)  

 

3 结语 

清代帝王丝绸服装的长袖窄衣与汉族宽袍大袖和大冠形式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其服装上可以看到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汉族服制文化影响及世俗文化对上层社会的影响等。它把继承、改造、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中国古代帝王服饰开拓了一个新境界。但这种创新是有限的,受当时文化及历史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否定汉族传统服制文化,否定汉文化就等于否定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它是封建社会时代文化在服饰上的具体反映,是对汉族传统帝王服饰文化制度的延续和发展。简洁大方的款式、对比强烈的色彩、繁复精细的纹样,形成了清代帝王丝绸服饰独具魅力的审美特色,对现代高级礼服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雷文广: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主要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和研究。

[1] 本文原载于《丝绸》20131月第1期第50卷。为学习交流,特转载此文,在此向作者鸣谢!

 

[2] 袁仄:《中国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第 115132页。

[3] 刘安定,李强,邱夷平:《中国古代丝织物织款研究》,《丝绸》2012年第5期第49卷,第4549页。

[4] 章熹,苏洁:《传统龙纹在现代丝绸服装中的时尚演绎》,《丝绸》2012年第3期第49卷,第4549页。

[5] 黄能馥:《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第346358页。

[6] 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8586页。

[7] 诸葛凯:《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322326页。

注:本文转载自《圆明园研究》46期,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