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通论
昆明湖——长河水系的历史探源(下)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2/23

昆明湖——长河水系(亦称玉泉水系)在元明清三朝都是北京城市水系的上源,被称为“帝都之龙脉”,北京城的“文化之源”。但它不是一条纯天然的水系,而是北京历史上的一项水利成就,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成果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三、发展:

清代昆明湖水库和西山水系的综合整治

在清代北京水利史上,以皇家园林建设为服务对象的西郊水源整理,是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北京历代的城市建设史上,单从水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说,明朝不仅毫无建树,而且还难以守成。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为了兼顾城内湖泊河渠和西郊园林的用水,才被迫考虑开辟新水源”。这个开辟新水源的渠道,既不是重开金口以引永定河,也不是修筑长堤远导白浮泉,而是致力于近郊水源的整理。

清代京城水系图(天津大学绘制)

在明代已是园林区的海淀一带,到清康熙年间又开始成为皇家和贵族的园林区。在明代李伟的清华园故地,康熙年间修建了畅春园。康熙帝晚年,又在畅春园以北修圆明园。此后,又有相互毗连的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万春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赐予朝廷勋臣的规模较小的若干园林。导引泉流、整治湖泊是园林建设的基础,这就使得原来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的万泉庄、玉泉山、瓮山泊之水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乾隆年间,为了解决济漕用水和园林用水问题,整理西郊山麓的水源成为可行的途径。为此,朝廷大力开浚瓮山南麓的瓮山泊,在东岸之外的低洼地带另建新堤,实际上就是一道拦水大坝,用以拦蓄玉泉山东流之水,造成了一个范围广大、水量充足的人工水库。原在瓮山泊东岸的龙王庙,因此变成了湖中的一座小岛。乾隆十五年三月丙辰(1750年4月19日),皇帝先后到了畅春园和圆明园,并颁布谕旨:“瓮山著称名万寿山,金海著称名昆明湖,应通行晓谕中外知之。”

可见,瓮山泊除了“西湖”之外,还有“金海”之称。通过进一步疏浚玉泉山东下的旧有渠道,玉泉山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昆明湖,拦蓄到最高水位以备用。在昆明湖南端与长河相接之处新建绣漪桥闸,北端汇入清河的青龙桥改建青龙桥闸,修筑新的东堤时在昆明湖东北隅设置了二孔闸。

历史上的青龙桥闸

三座闸门以时启闭,调节水位。一旦城内需要用水,就提起绣漪桥闸,将昆明湖水放入长河,向东南流入北京城。如果海淀诸园以及御用稻田用水,则提起二孔闸让湖水东流。遇到来水过多的季节,为防止堤岸漫决,可提起青龙桥闸放水泄洪。经过这样一番整治,昆明湖就成为北京城最早的一座设计精巧、独出心裁的水库。

历史上的绣漪桥

为保障昆明湖具有稳定充足的水源,富有智慧的设计者还采用了铺设引水石槽的技术,以汇集更多的西山泉水。卧佛寺、碧云寺附近的泉水,通过石槽导引至四王府广润庙内的石筑方池中,再从方池继续经由引水石槽东去,与玉泉山麓诸水合流后汇入昆明湖。广润庙以下地势逐渐降低,于是把部分石槽修在了土山或寺庙的墙垣之上,墙下留出门洞以方便行人通过。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称:“西山泉脉随地涌现,因其势顺导流注御园以汇于昆明湖者,不惟疏派玉泉已也。其自西北来者尚有二源:一出于十方普觉寺(引者按:即卧佛寺)旁之水源头;一出于碧云寺内石泉,皆凿石为槽以通水道。地势高则置槽于平地,覆以石瓦;地势下则于垣上置槽。兹二流逶迤曲赴至四王府之广润庙内,汇入石池,复由池内引而东行。于土峰上置槽,经普通、香露、妙喜诸寺夹垣之上,然后入静明园,为涵漪斋、练影堂诸胜”。

香山公园再现石槽引水

沿着山麓铺设的引水石槽很容易被山洪冲毁,在卧佛寺与碧云寺之间开挖有效疏泄山水的排洪水道,就成为引水石槽的安全保障。为此,乾隆年间在广润庙西北两侧分别修建了泄水河道。时人描述道:“四王府东北至静明园外垣皆有土山,土山外为东北一带泄水河。其水东北流,合萧家河诸水,经圆明园后归清河。四王府西南亦有土山,土山外为西南一带泄水河。其水流经小屯村、西石桥、平坡庄、东石桥折而南流,经双槐树之东,又东南至八里庄,西汇于钓鱼台前湖内(引者按:即玉渊潭),为正阳、广宁、广渠三门城河之上游。此二泄水河皆乾隆年间奉命开浚,每夏间山水盛发,藉此南北二河分酾其势。自是,田庐道路咸蒙利赖,无复有泛溢沮洳之虑矣”。这两条泄水河一支经广润庙北侧向东北行,过玉泉山北侧,在青龙桥注入清河上游,叫做北旱河。另一支经广润庙西侧向东南行,由玉渊潭南下东转,注入西护城河,称为南旱河。从碧云寺、卧佛寺引出的两道引水石槽相会之前,分别采用从空中架槽引水即“跨河跳槽”技术,越过了作为泄水河道的南旱河与北旱河,石槽与附近的农田都免受洪水害。

经过这些改造,凭借着西山脚下涓涓泉水汇聚的充沛水源,昆明湖——长河一线在清代至民国间一直是一条风景秀丽的郊游热线,也是清朝皇帝出游颐和园行宫的水上御道。两岸陆续建起各种寺庙宫观、酒楼茶亭及大大小小的园林建筑,每到春暖花开,这里会举办一系列民间游艺活动和节令盛会,如各种庙会、浴佛会、清明踏青、端午龙舟等,形成了以水系为纽带的特色文化长廊。

因此,自明清以来,它被看成是北京城的血脉之源、帝都龙脉。尤其是它所奠定的北京城市水系格局,与“凸”字型的城市空间格局动静呼应、相得益彰,给方正、严谨、沉稳的北京城带来了隽秀、灵动、飘逸的气质,给大气、厚重的北京文化带来了自然界清新、洒脱的勃勃生机,因而早在民国时期就被人称为“北平的文化之源”。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颐和园微览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