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痘”就是人工接种天花疫苗。为了保证子孙龙种的健康,康熙时开始,宫中就形成了阿哥种痘制度,通常阿哥出生不久就要种痘,使其对天花具有免疫力。这里所介绍的年仅两岁的种痘阿哥,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一
乾隆二十八年(l763年)仲春,皇家禁苑圆明园“五福堂”、“竹深荷净”一带,突然有首领太监带领一伙工匠,在各处包括东西游廊等地挂锦搭坊、结彩布置。随后,内务府总管内监桂元也来了,招呼人在“五福堂”正房布置上了供桌、围屏。奇怪的是,连门窗都用青毡、红毡封得严严实实。
热闹过后,所有人员都迅速撤离。而后,一队人悄悄进入该地。细心的人发现,这一队伍由十个太监、四个御医组成。领队的正是内务府大臣桂元。
这诡谲的事情,引得园内议论纷纷,有新来的小太监还偷偷跑去观望,回来向大家学说“五福堂”内的种种怪异,尤其是那间被神秘化的暗室。这时旁边一个老太监轻声喝斥道:“少见多怪。那是阿哥在种痘。”
“种痘”就是人工接种天花免疫苗。
清初,天花大流行。那时医疗技术水平差,无法抵抗,连大清皇帝顺治都死于天花。康熙皇帝虽然侥幸从天花死神手里捡回了性命,脸上却永远留下了麻子。而民间死于天花的更是惊人。为了保证龙子龙孙的安康,康熙时开始,宫中就形成了阿哥种痘制度。
通常阿哥出生不久,就要种痘,使其对天花具有免疫力。
清宫阿哥种痘制度神秘而严密。首先钦天监要选好种痘的黄道吉日,报皇帝批准。选择清静之地而置暗室,所有门窗都被封死。据说种痘期间,阿哥不能见日月星三光,否则不吉利。当然,油灯除外,不但要点,而且从种痘开始,就得长明不灭,否则也不吉利。
清宫中的“种痘”技术,是上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方法,就是将天花患者的痘痂收藏在罐内存放。种痘时,将其取出研磨成末,吹进种痘者的鼻子,使种痘者感染上天花,然后通过精心的护理,使种痘者安全度过感染期并得以痊愈,从此对天花有了抗体免疫力。因此,精心护理是关键。临时组织的阿哥种痘护理小组,由太监与太医组成。日夜轮流值班,二十四小时监护。关于阿哥种痘的临床情况,随时分别向皇帝、太后、皇后奏报。内务府每天都要做详细记录,建立阿哥种痘病历档案。
本次入住“五福堂”年龄才两岁的种痘阿哥,一直在小黑屋里住了近二十天,从吹植痘种,到第一个喷嚏,到出痘,到痊愈,坐更太监一刻不离身,查痘大夫每天数次临床检查,然后联名上奏,报告阿哥的情况。
二
除了医疗制度外,清宫阿哥种痘还有一整套的祈神制度。首先要祈圣,种痘前要设供行香祈求上天保佑。“五福堂”的种痘祈圣仪式上,连皇后那拉氏和种痘阿哥的亲生母亲庆妃都专门从“天地一家亲”赶来行香。
当阿哥种上痘后,紧接着是“供圣”仪式的开始。内务府奏明皇上在“五福堂”后的“竹深荷净”明间布置殿堂,供奉天仙娘娘、癍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儿哥哥、痘儿姐姐、药王、城隍、土地等诸神。总管桂元每天都要率人前往拈香顶礼祈福。
“送圣”是整个清宫阿哥种痘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送圣仪式开始,皇后与贵妃前来探视阿哥回宫后,总管桂元身着吉服,于各供神前行香,而后请诸神上轿。轿后是参与阿哥种痘护理工作的太医、太监们,以及仪仗队前引首领太监、请轿、打执事、提炉的掌仪太监几十人,另外还请来几十名乐手。排好仪队,这支声势浩大的送圣队伍一路迤逦从“桃花春一溪”正门往南,由“九洲清晏”后的韶景轩、果园岭出西南门。然后与门外恭候多时的一百六十多名护军校尉们会合,一路笙管齐鸣,箫鼓动地,来到了西马厂。到达后,送圣队伍及众军校依次排开列队,掌仪太监将法船、马、轿、法器执事等物摆设好,总管太监桂元拈香行礼、奠清酒三盅。之后,四位御医及瞻礼首领太监等也列班行礼毕,送焚的仪式便开始了。就在西马厂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同时,五福堂首领太监开始带人摘改清理各处挂锦吉坊等,“五福堂”又恢复了昔日的安静。
顺便说一下。这位年仅两岁、在“五福堂”成功种痘的阿哥,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 本文选自《中华遗产》2007年第5期。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 感谢张晓莲老师授权使用照片,转发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