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通论
隆冬京城话冰雪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1/19

时令已过三九,隆冬的北京仍处于贫雪状态。碧蓝的天空,萧瑟的树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玉泉山的琉璃宝塔,都少了雪后的姿容,清风袭来,仿佛在静静地抒发淡淡的遗憾。尤其是,当各地瑞雪普降,银装素裹的美景作为参照,不免勾起北京人对冰雪世界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三百多年前,时值康熙皇帝统治的第十八年(1679年),年青的康熙帝也曾在冬日的北京城里殷切望雪,而这一年的北京,三冬无雪,雪花直至新春将至方飘洒而下。为此,康熙皇帝感慨赋诗:“三冬望雪意殷殷,积素春来乱玉纹。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冰雪富有深厚内涵和意蕴。就基本层面来说,冬雪和春雪均于农耕有利,瑞雪与丰年相关联,是农业社会祈福活动的一大主题。康熙帝望雪殷殷,勤恤民隐,体察民情,反映出一代圣主明君的务实精神。“瑞雪兆丰年”作为共同的期盼,不仅一再入诗,入画更佳。清人萧晨就以画雪而著称,所画《丰年瑞雪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名人雅士所推重。

雪花本含有吉祥之意,故名瑞花。唐人许浑在诗中吟唱:“瑞花琼树合,仙草玉苗深。”而“瑞花”则成为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装饰纹样。此类纹样是由放射对称形雪花变化而来,融进了花瓣、叶片等自然物形象的某些特征,多用于织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加金六出如意瑞花重锦,以片金和朱红、粉红、水粉色纬丝织出六角星形为基本骨架,在六角星形的正中填以雪花和牡丹花的变形图案。雪花寓丰获,牡丹寓富贵长寿,祈福特征双重凸显。雪花纹、雪凌梅花纹等广泛用于民间,如木雕门窗的棂饰、窗棂之上,片片雪花连通交错,其图案寓意片片相连、连绵不绝之意,普通百姓之家用之以祈祷祥瑞。智慧超群的古人将自然与人文两相结合,创造出各种充满人间烟火味而又巧夺天工的艺术、文化精品,并将其置于生活之中,容纳于民族气质之内,进而内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人对冰雪的喜爱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冰雪的洁白与晶莹往往被喻以为人的节操。唐人高适诗中有“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之句,比喻人的节操之清白如冰雪一般。宋人文天祥《正气歌》则吟唱:“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冰雪与冰霜在清代是品格与节操的标志,清代君主奖掖臣僚,往往称赞他们“矢志冰霜”。冰雪,也是居官廉洁的象征。康熙皇帝曾在京城西郊的畅春园,御书“怀冰雪”三个大字制成匾额,赐给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张鹏翮,并命礼部尚书张英传旨颁赐,以表彰张鹏翮居官廉洁。

冰雪之美为古人的各项文化活动提供了素材,拥炉赏雪、品茗赏雪、扫雪烹茶、踏雪寻梅、对雪吟诗等成为文人墨客重要的文化活动。《红楼梦》中有由海棠诗社在芦雪庭举行围炉即景联句活动,芦雪亭外是晶莹的冰雪世界,芦雪亭内是温暖如春的诗文天地,红楼儿女互相打趣说笑,以诗会友,气氛热烈,大观园里岁月静好。

吟诗,是极具风雅的赏雪活动。北京赏雪,尤以西山为胜。据《长安游记》记载:“西山,神京右臂,亦名小清凉。诸兰若白塔与山隈,青霭相间,疏泉满道,或注荒池,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信足赏心,而雪景尤胜。”与西山相连,位居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指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皇家园林区则拥有独特的御园雪景。御园赏雪曾是清代皇帝独有的人文享受,在康熙皇帝笔下,“细玉轻盈下碧霄,和烟飞霰上寒条。片才落地溅溅湿,罗绮花纹处处飘”,谁能想到,治国理政的雄才大略与细致敏锐的观察和体验竟能融于一身。雍正帝的咏雪诗似乎有一丝丝归去来兮的隐士意味:


谁把冰绡细剪裁,絮飘轩槛粉铺苔。

千山种遍峰峰玉,九陌开齐树树梅。

鹤氅离披驴背咏,渔簑冷淡鸭头回。

骖鸾拟赴瑶池宴,飞舞琼花入酒杯。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


清代君主之中,最痴迷写诗的当属乾隆皇帝。雪花飘落御园,他吟诗:“飘飖柳岸飞轻絮,点缀梅村剪薄纨。最是上林饶景色,小春时节玉花攒。”他为晨雪吟咏:“晓寒凝雪舞长空,融地原如落雨同。缀树冰花留片刻,讶看梅蕊绽东风。”在颐和园玉澜堂看雪,他题诗一首:


题玉澜堂

堂陛俯平湖,春冰雪满铺。

迷离同一色,茗邈冺方隅。

絶胜縠还绮,群栖雁与凫。

静看坚白里,澜意讵宁无?


驻跸御园,远望西山积雪,乾隆帝写道:“天然图画开屏障,琼树瑶葩不识名。记得河阳生动笔,直教人在座中行。”康雍乾时期,是清王朝走向鼎盛的重要时段,三代君主联合将清代皇家园林的建造推向高潮,臻于顶峰。御园赏雪的宁静、安适与从容,正是时代的真实写照。

三山五园,也为部分因侍直、陛辞、引见、恩赏等政务活动而有机会进入御园的清代士大夫赏雪、咏雪提供了条件。查慎行的诗歌描写了雪后畅春园的景观:“西山带雪高,寒光际青天。晨曦照积素,万木中含烟。”王拯的诗句描绘清漪园(今颐和园)雪景:“一冬浑未雪,春半忽飞霙。豹尾人披絮,螭头树琢琼。楼台金碧影,池馆水云情。若许东风便,应须上玉京。”岁月流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几经沧桑,昔日皇家御苑早已成为京城百姓共享的公共空间,京城百姓可随时饱览三山五园的四时风光。御园赏雪景,共盼风雪至,实质上寄寓了普通大众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京城居民同心盼雪,但大家都知道,雪后京城交通堪忧,路滑难行,状况百出。赏雪玩雪固是美事,但雪后确实有不少乱摊子需要收拾。这种情况其实在清代也是如此,甚至因技术条件所限,愈显严重。举个例子来说,从紫禁城到圆明园,因皇帝常来常往,修有御道,路况在当时应算较好。出西直门后,御道以大石板为材料,铺石为路,干净而不泥泞。平时乘车、坐轿、骑马行走御道,平稳便捷。但遇有雨雪天,石路湿滑,交通则格外不便。咸丰十年(1860 年)二月廿八日,咸丰皇帝值雪后祭祀日坛,礼成之后,銮驾不走西直门御道,而是入朝阳门,出安定门,由土道返回圆明园。可见,皇帝雪后出行,也是颇有一番辛苦的。

冰雪,不仅是宁谧自然界的静态风光,因人的参与,会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呈现动感。冰雪运动,在中国有悠久的渊源,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冰嬉”。冰嬉,又称“冰戏”,晚清时期又改称为“冰技”,是指溜冰和在冰上做各种杂戏等冰上运动。宋代即盛行,清代有了很大发展。建立清朝政权的满族生活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冬长夏短,气候寒冷,他们惯于与冰雪为伍,也深深地喜爱冰雪世界,甚至以冰上运动为本族习俗。冰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被满族统治者用以比喻八旗士卒盔明甲亮,斗志高昂。在清代实录中常见“盔甲鲜明,如三冬冰雪”“盔甲明如冰雪”“甲胄光芒,耀如冰雪”等表述。而八旗将士英勇善战,其中一大表现就是擅长冰上活动,据《清语择钞》中记载,努尔哈赤率部远征巴尔特虎部落时,“时有弗古烈者,所部兵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一夜行七百里”。冰上行走迅捷稳健,而冬季河流结冰又会天然形成“冰桥”,令八旗部队如虎添翼。在明清之际的战争中,气候与冰上运动的习俗成为关外满族制胜的一大关键。入关定鼎之后,清代帝王高度重视冰嬉运动,清廷规定关外士卒,冬季结冰后练习溜冰,既锻炼身体,同时又是军事演练的重要形式。至乾隆朝,又规定,每年于太液池(今北海)举行规模盛大的冰上活动,校阅八旗兵。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太液陈冰嬉,于是由满族国俗而演变为军事大典,既是传承和发扬满族文化传统的举措,也是乾隆王朝综合实力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时人称“春耕耤以劳农,冬冰嬉而阅伍”,冰嬉大典此后成为清代君主冬日里举行的重要政务活动。

《清朝文献通考》有对检阅冰嬉的准备工作的具体记载:“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规定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部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较射(既可用手掷球,又可用足踢球)、天球等伎。”又载:“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名式以次走冰,较射。”由史料可见,冰嬉的训练从每年的十月即开展,到冬至后正式举行,参加冰嬉的八旗兵丁每旗选二百名,整体规模达到五千余名,而观看冰嬉的观众则更为众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作于乾隆时代的《冰嬉图》,描绘了乾隆帝于北京北海观赏冰嬉之情景,场面非常壮观。参演的兵丁分为两队,翼形排列,每翼设有头目12人,着红、黄马褂,士兵全穿红、黄齐肩马褂,按八旗的顺序,成单行在1 米多宽的冰道上滑行,兵卒之间的前后距离大致相等,故人数虽多,而队形不乱。在滑行中还要做出各种动作,如燕子戏水、凤凰展翅、金鸡独立、果老骑驴(倒滑)等等,千姿百态,各显神通。皇帝观看冰嬉表演从阴历十二月初一日开始,按旗分日检阅,直至全部检阅完毕方告结束。冰嬉,是清代君主对八旗部队的检阅,也是犒赏。检阅后皇帝还要恩赐银两,头等3名,赏银10两; 二等3名,赏银8两; 三等3名,赏银6两。其余参加表演的兵丁均赏银4两。

除了习劳行赏的军事赏赉目的之外,冰嬉还是清代君主尊经重礼,提倡孝事父母,施行仁政,主张与民同乐的实际反映。每年腊八节,乾隆帝会亲奉皇太后观看冰嬉。冰嬉表演期间,在京的大臣与来朝的使臣也有机会一同观看。安徽桐城杨米人留居北京时写下《都门竹枝词》:“金鳌玉蝀画图开,猎猎风声卷地回。冻合琉璃明似镜,万人围看跑冰来。”反映出冰嬉大典举行时的盛况。冰嬉作为一种冰上运动,在清代已经可以达到万人同看、共享升平的社会效果,堪称古代中国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有组织、有规模的体育运动。

自乾隆朝冰嬉正式列为制度以后,嘉庆、道光、咸丰朝,冰嬉都作为重要的赏赉活动,载入实录。但四朝并非每年都举办冰嬉,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比如道光四年(1824年)十一月,因该年冬令天气较暖,西苑冰冻未坚,道光帝下令停止阅看冰嬉,但对预备冰嬉的兵丁仍行减半赏赉。同治朝以后,国力衰颓,冰嬉大典也在实录记述中不复出现。清末诗人宝廷写道:“忽忆当初全盛时,冬宫春园岁迁移。隆冬雪霁每巡幸,液池冻合呈冰嬉。”清帝冬驻紫禁城,春移圆明园,与巡幸和冰嬉一起,都是盛清时代的写照,而在宝廷所生活的晚清时代,鼎盛已成过去,徒留回忆与怅惘。

清代北京民间冰嬉活动亦很盛行。每到冬季,“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冰上运动形式丰富,滑冰姿势名目繁多,如“哪吒探海”“燕子戏水”“凤凰展翅”“金鸡独立”“童子拜佛”等等。清代还有冰球运动,亦称“冰上蹴鞠”。据《帝京岁时纪胜》载:“金海冰上作蹙鞠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欢腾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清人宝廷在《偶斋诗草》中描写了京都民间滑冰的场景,把滑冰者动作神态描绘为“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摩镜行”等,写得非常逼真、生动。

京城北京,雪未至,而冰已坚,什刹海、颐和园、圆明园等已开设多处冰场,在各种冰上运动的欢乐气氛中,让我们一起期待京城飘雪,一起品味传统冰雪文化与当代的交融。



* 本文选自《三山五园掌故》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