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通论
清代皇家园林文化(上)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9/03

黄晓明

内容提要:本文从纵横两方面入手,系统论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成就。纵的方面从中国园林三千年的历史写起;横的方面,从清代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写起。

关键词:园林文化,清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文献中有关园林文化的记载可上溯到距今约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园林”一词,始见于汉代华佗撰写的《华氏中藏经》:“或露卧于田野,或偶会于园林,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①;再见于三国时稽康的诗文中:“泽维虽饥,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心!身贵名贱,荣辱何在?”②另,东晋陶渊明有言:“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③;西晋张翰亦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④之句;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称赞司农张伦的园囿“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⑤唐宋以后,“园林”一词屡见。“园林文化”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概念,而对其内涵的界定亦见仁见智。

   清代园林文化主要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影响、指导园林建造的思想观念。它与清代园林史既有关联,又相区别。前者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清代园林发展史为前提条件,后者也会因为对清代园林文化要义的掌握而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这是它们的联系。至于区别,概言之,前者是文化研究,研究的是清代园林建设中的思想观念;后者是历史研究,研究的是有清一代园林建设发展的历史,并探讨其风格、特征、规律以及历史地位等。

   清代园林文化集古典园林文化之大成,清代皇家园林文化则是清代园林文化最高成就,达到巅峰状态。因此,研究清代园林文化对于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有特殊意义。

一、清以前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千余年的积淀。甲骨文中有关于“囿”的记述,经专家推定,应该是指殷商时期的王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始见于商代。《周礼》中有周文王修造“灵囿”的记载,姑且不论《周礼》一书是否为后人伪作,作为一代国君,构建游乐田猎之所,于情理不悖,当属可信。秦汉两代的帝王为建造御用园囿而大兴土木,皇家园林建造掀起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潮。耳熟能详者当属秦始皇的阿房宫和汉武帝的上林苑,阿房宫弥山跨谷,导河川以为曲水,移丘山造作蓬莱,气势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⑥。上林苑是汉武帝因前代遗址扩建而成,内建宫苑不下三百处,尽括长安城东、西、南三面空阔之地,规模宏大、花样翻新,关中八水贯流其间,苑中飞禽走兽孽生,奇花异草繁茂,盛极一时⑦。汉初商业日渐发达,许多富商大贾家资巨万,也兴建园囿以供消遣。据《西京杂记》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锻巨万,家憧八九百人。于北氓山下筑园,极尽奢华,名震一时。后获罪,园内鸟兽花木没人官家,为上林苑悉数纳入⑧。私家之物能人御园之中,当年盛况可想而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士大夫崇尚虚空、玄谈避世、寄情山水,喜营建园林,私家园林在该时期有了较大发展。西晋石祟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著名文人庚信曾作《小园赋》盛赞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其言:“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⑨。受诸多条件限制,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在规模上不如秦汉之际,但在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扬,表现为园林布局更加细腻严谨。较知名者,当属北齐后主高纬建造的仙都苑。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社会经济繁荣,国力雄厚,园林文化进人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此期的皇家园林建设更趋于华丽精致,其中尤以骊山的“华清宫”为众苑之最,苑中山水相间,亭美楼奇,并遍植花木,蓄养大批飞禽走兽。隋唐时期的官僚富豪也希图享乐,竞相构建私家园林,以作休憩赏玩和宴饮宾朋之用。唐代的私家园林众多,尤以洛阳为最。北宋初年,李格非所作《洛阳名园记》中,详述洛阳名园十九个,其中多数是唐时兴建的。

   宋金时期虽然频遭战乱,但无论是皇室抑或民间,其园林兴建均不见停歇,且技法更纯熟精致,只是规模远逊盛唐。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许多皇家园林,知名者如北宋都城的良岳,金朝的“燕京八景”等。

   元明时期,皇家造园活动相对迟滞,不过元大都的“太液池”和明代的西苑均有往代未见的特色,值得关注。

   宋代以降直至明末,中国的私家园林建设空前发展。特别是宋代,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风俗习尚,使得私家园林建设中的文化气息,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兴托之意更加浓重,园林构造风格也由写实而向写意转变。这种转变至元代基本完成,元代江浙一带的私家名园,如江苏无锡的清固阁云林堂,苏州的狮子林等就是这种风格转变的杰出代表。明代的私家园林十分发达。这些封建士大夫营建的园林风格素雅,构建精巧,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江南为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清以前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首先,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均先后获得比较充分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至于有些著作将寺庙道观的庭园和天然形成的景观也定性为中国园林的基本类型。笔者不置可否,亦不将其纳人文中加以讨论。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本要素,即园林建造的主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基本成型且日渐成熟,并为后代园林建造者所遵循和效法。如“联即天下”,敬天法祖,以农为本、兼收并蓄、寄情山水等观念缘何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要义?它们是如何在形形色色的园林建造中体现的?这些观念给予时人乃至后世以怎样的感染和启示?中国园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何?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十分值得深人探讨。

   自殷商以迄明末,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臻于完善。经过清代的集大成和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园林文化终于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文化理念而与欧洲园林文化、伊斯兰园林文化鼎足而立,并在世界园林文化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清代皇家园林文化的发展

   通过前面的简单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从商代起,几乎历代王朝都有皇家园林的修建活动。其中有与皇宫毗连的大内御苑,有建在京郊乃至外省,与行宫相结合的离宫别苑。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宫廷建筑,可发挥的空间有限,另外,受满族游猎文化的影响,清朝皇帝们大都不喜久居宫城,多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故而皇家建设的重点转向园林建造,并基本在紫禁城外。

   康熙帝于康熙十九年(1680)将玉泉山南麓宫苑改名为“澄心园”,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宫。康熙二十年(1681),在距北京三百五十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与往代的猎苑类似,只是政治意味更浓罢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这成为北京西郊第一处清朝皇帝常年居住的离宫别苑。康熙中晚期,康熙帝常驻畅春园,“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又三分之二”⑩,很多政务亦移于此处办理。畅春园周围为康熙帝诸皇子及宠臣的赐园。康熙帝六下江南巡游,颇为熟悉江南地区的园林建设,特命江南著名造园家张然为皇家构筑园林。张氏先后为西苑的壕台、玉泉山静明园堆叠假山,稍后又与江南画家叶挑共同参与畅春园的规划设计。

   承德避暑山庄也叫热河行宫,位于长城古北口外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心,一条武烈河自北向南从中穿流而过,风景秀丽,原为内务府辖领的皇庄。因康熙帝不耐褥热,故选定此处建避暑山庄。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七年(1708)基本定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竣工,历89年。避暑山庄是宫、苑合一的造园体制,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由宫殿区、苑景区和寺庙区三部分组成,在山峦冈阜、溪泉湖泊、林木花草、平原洲岛间建造各式建筑120余座。康熙时,将避暑山庄景色题名三十六景;乾隆时,分别以四字和三字又命名三十六景,构成七十二景。避暑山庄是清朝建造的第四座大型园林建筑,它的营造样式和风格,系统地再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古代宫殿建筑艺术和庙宇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雍正即位后,命将康熙帝的一座赐园改扩建成离宫御苑,雍正三年(1725)八月建成,名圆明园。雍正帝此后常在园中居住、办理政务,并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⑪,使之成为清朝统治的又一个政务中心。圆明园地处玉泉山和万泉庄水源的下游,地势低而平坦,地上地下水源极为丰富。西山层峦叠嶂,山色如黛,与园中景致遥相呼应。园中挖湖凿渠,构筑亭台楼阁,建成了三十多处风景。乾隆朝增添完善成四十景,还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并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乾隆帝“艳羡江南,乘兴南游”,凡六次,行间但遇佳苑美景,均命随行画师摹绘下来,以资回京营建。乾隆十五年(1750),建清漪园,该园位于圆明园西约五华里,背靠瓮山。乾隆十六年(1751),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诞,于山前建大报恩延寿寺,更瓮山名为万寿山。万寿山前临昆明湖,湖光山色,独有雅趣。清漪园在乾隆年间大修、增建多次。万寿山之东麓,有勤政殿、玉澜堂、乐寿堂、园朗斋、听鹏馆、石丈亭、石舫、多宝琉璃塔、须弥灵境等名胜。乾隆二十七年(1762)南巡时,曾以海宁陈氏隅园作为行宫,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即于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扩建,也题名作“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即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仿照江宁瞻园而建的如园;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另,颐和园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因小巧玲珑而被称为“园中之园”。

   因为康乾二帝的提倡和主张,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在康乾时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大融汇,从而使皇家造园技艺和园林文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康乾时期是皇家园林的全盛时期,该期间,除了紫禁城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以外,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其中北京西郊万寿山上的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香山上的静明园、玉泉山上的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被称为三山五园,连同热河行宫的承德避暑山庄,这一庄三山五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之翘楚。

   嘉道以后清政权内忧外患,全社会处于激烈动荡之中。宫廷内的阴谋暗算与争权夺利、外交冲突与外国侵略和瓜分企图、农民起义和民众骚乱,构成中国几千年以来最为混乱不堪的局面。时代在清代园林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将西郊各园林悉数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借口归政后要安心颐养,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新大修清漪园,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这次重修,费时三年,到光绪十七年(1891),颐和园工成。颐和园的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园林之典范之作,而其建成之日也是清代皇家园林建造的封笔之时。

   清代大规模园林建造主要集中在康雍乾盛世,此前的园林建设规模不大,此后的园林建设速度趋缓,建造规模也非昔日可比。不过,从总体而言,清代皇家园林建设相对于前代王朝实现了更大的发展,乃至趋于极致。

三、清代私家园林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为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所有的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有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各色称谓。私家园林的建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商末周初,不但国君有囿,不少奴隶主也有囿,只是规模不如前者,这是私家园林的雏形。此后如上文中提到的汉初茂陵袁氏,东晋顾氏等都建有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大为兴盛,唐宋以降,私家园林臻于完善,明代私家园林几近极盛。但是比起清代仍有一定差距。清代私家园林建设和园林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清代私家园林多集中在物资丰裕、文化发达的京散、江南、岭南地区,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明代,而且益发凸显出园林文化的地区特色,即逐渐形成不同于往代的,以北京为核心的北方园林体系,长江下游的苏杭及南京、扬州一带的江南园林体系,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带的岭南园林体系。依次略述如下:

(l)北方私家园林最著名的有京师城内及郊外的勺园、尺五庄、怡园、万柳堂、三贝子花园,翠锦园、半亩园等。据载“道光以前,京师西北隅近海淀有勺园”,为明代米万钟所建,后改为“集贤院”,为办潜卿贰“寓直之所”⑫。“尺五庄”,在右安门外,为祖氏园亭,园内“清池一乱,茅檐数椽,水木明瑟,地颇雅洁,又名小有余芳”,每逢春夏间,苑林内“时有游人宴赏”⑬。怡园原为明严篙父子的别墅,康熙间,大学士王熙就其遗址建怡园。⑭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往往延请江浙名匠为之孽画主持,从而使得北方私家园林的沉稳大度之中浸润着许多江南园林文化的特色。

(2)江南是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之地。太湖之滨、秦淮河岸、西湖周围的名园星罗棋布,尤以金陵(南京)、苏州、扬州和常熟为多。江南园林体系在清代私家园林中居中心地位,康乾二帝多次南巡,均对其激赏备至。金陵有随园、薛园、胡园、又来园、韬园。苏州有拙政园、留园、网师、秀谷等园。上海有味药园(亦名张园)、豫园、西园、徐园、东园、西园。扬州有大虹园、洁园、五洗马园、卞园、圆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片石山房(一名“双槐园”)、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逸圃、余园、怡庐、蔚圃等。安徽桐城有逸园。随园在金陵小仓山,康熙间织造隋某造,人称隋园,园中缭垣墉,漪花种竹,赴此间游玩者黔矣。后因隋氏家道中落,隋园废弛为茶肆。袁枚于此地居官时,重加修治,称随园。咸丰癸丑(1853)后,随园毁于战火。⑮胡园,一名愚园,在江宁城,为康熙间礼部侍郎胡煦所筑。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其中前二者亦居中国四大名园之列。拙政园水妙,园内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却疏朗自然。以池水为中心,周围楼阁轩榭,其间有漏窗和回廊相连,园内山石花木错落有致,如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留园石奇,其中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是宋朝末年花石纲的遗存。绣谷园在苏州城,本为清初蒋氏旧业,相传偶于土中掘得“绣谷”二字,遂以名其园,园中亭榭无多,而布置极有法。后相继辗转为嘉庆中显宦叶观潮、谢椒石、王竹屿所有。⑯

     扬州盐商资财雄厚,加上康乾二帝多次巡游此地,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在康乾时期一枝独秀。“瘦西湖”、“何园”、“个园”等在该期间达到极盛。这些园林多带有清代皇家园林文化的印记。大虹园,又名瘦西湖,系扬州名园,乾隆帝巡幸江南,过扬州,至此园,见园中美景,偶言“此地颇似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塔耳”。盐商江某闻得此言,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鸿人动工,一夜而成。次日,高宗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⑰此事一方面显示出盐商财力雄厚,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康乾之际私家园林的发达程度。个园,亦清代扬州名园,为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商总黄庆泰所筑。刘凤浩著的《个园记》一书称此苑系就寿芝园旧址重筑,园内植竹万竿,清风徐至,万竿摇碧,流水湾珠,如人间仙境,尤以“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四季假山”闻名。⑱

(3)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呈现出亚热带和热带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都植物繁茂,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造就出别具特色的私家园林,不同于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开放的特色。

    岭南园林始建于西汉时期南越帝赵佗⑲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大兴土木,建造宫苑,但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了。清代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海内外交流日益频繁,岭南园林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

   粤中名园如余荫山房、可园、清晖园、梁园,以及粤东潮阳的西园,广州荔湾湖畔的小画舫斋等均有独到之处。如可园的邀山阁,余荫山房的廊桥,愉园的临池小厅,清晖园的船厅等均十分富有创意。再如梅州的人境庐,将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息亭、假山与花圃等融合为一体,构成一座园林式的书斋建筑。再如广州的陈氏书院,其厅堂、书斋既可做会客、宴请场所,又是观赏佳所。

注释:

  ①汉•华佗撰:《华氏中藏经》。卷上“传尸论”第十二。续四库本。子部。第1018册。

 ②三国•稽康撰:《稽中散集》。卷一“兄秀才公穆人军赠诗十九首”。四部丛刊本。

 ③晋•陶渊明撰。逮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中华书局。1979年。

 ④南北朝•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29。“杂诗”。胡刻本。

 ⑤南北朝•杨街之著:《洛阳伽蓝记》。卷二。四部丛刊三编本。

 ⑥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这座宫苑的描述。以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最为知名。

 ⑦可参见晋•潘岳著:《关中记》。清刻本。亦可参见刘庆柱著:《<关中记>辑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⑧晋•葛洪著:《西京杂记》。卷三。四部丛刊本。

 ⑨南北朝•庚信著:《庚子山集》卷一“小园赋”。四部丛刊本。

 ⑩吴振械著:《养吉斋丛录》第18卷。第185页。

 ⑪于敏中等编:《日下旧闻考》第76卷。第1270页。

 ⑫徐坷著:《清稗类钞》第一册。“园林类•京师园亭”条。

 ⑬清•昭链著:《啸亭杂录》。卷九。“京师园亭”。中华书局标点本。1980年。

 ⑭徐坷著:《清稗类钞》第一册。“园林类•京师园亭”条、“园林类•怡园”条。

 ⑮徐坷著:《清稗类钞》第一册。“园林类•随园”条。

 ⑯绣谷园数易其手。颇有典故。据徐坷《清稗类钞》载:“先是。蒋氏将售是宅。犹豫未决。卜于占L笔。判一联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不解其义。迫归叶氏。而上语应。后叶氏转售与谢氏。谢又转售于王氏。而对语亦应。‘一宅之迁流。悉有定数。亦奇矣哉’。见《清稗类钞》第一册。“园林类•绣谷园”条。

 ⑰徐坷著:《清稗类钞》第一册。“园林类•大虹园之塔”条。

 ⑱清•刘凤浩撰:《存悔斋集》。卷11。文。道光十七年刻本。

 ⑲赵佗(?一前137)汉真定人。秦始皇时。为南海郡龙川县令。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死。佗摄行南海尉事。秦亡。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定天下。遣陆贾为使。立佗为南越王。嘱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其国与长沙王封地相接壤。吕后时。禁南越关市铁器。佗乃侵长沙边邑。自尊为南越武帝。吕后崩。佗乘机以兵威役属闽越、西欧骆。其领域西尽广西。南抵越南中部。东有福建。北至湖南南部。成为与汉并雄之南方帝国。汉文帝即位。对外采安抚政策。主动向南越修复旧好。复命陆贾出使。宣朝廷德意。佗大为感动。愿奉明诏以奉职贡。去帝制(其号令国中。犹用帝号)。景帝时。仍称臣遣使人朝。佗在位71年。卒时已当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赵氏南越王国传五世。国柞97年。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2010年)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