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文献档案
清宫与寿山石
来源: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作者:胡忠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0/16

清代,寿山石在宫中受宠。一些文武大臣为了讨好皇帝,常常会将收藏的寿山石珍品进献,列在贡单首位。寿山石可雕刻人物、盆景、文房用具等,但其中的精品,却是用来镌刻帝王宝玺的。

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八月的一天,乾隆忽然下令内务府大臣海望传旨内务当差的定长,让告诉其父闽浙总督喀尔吉善,“造办处所用五色寿山石,要多少,送多少来”。三个月后,闽浙总督喀尔吉善送到各色寿山石大小二十五块,共重七百斤。这些寿山石被用来做宫中装饰隔扃。

寿山,位于福建福州城北六十里的芙蓉峰下。由于寿山石色彩艳丽,石质温润,多用于雕刻艺术品。早在明代,宫中已出现寿山石雕刻。但寿山石在宫中受宠,却在清代。

康熙六年(1667),福建侯官县著名学人高兆自浙江回乡,历时一年,写就世上第一部寿山石文化专著《观石录》。二十年后,一位名叫毛奇龄的老先生游历到寿山,也被卷入了寿山石热潮,成为寿山石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写了另一部《后观石录》。毛老先生在清代很有名,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被授翰林院检讨,一生著述很多,被后人视为乾嘉学术的开山祖师。前后两部观石录的问世,在社会上掀起了世人争玩寿山石之风。

史弈昂进贡乾隆皇帝的礼单


当然,还有市场的作用。《观石录》记载,在寿山,石农们已“逵路之间,列肆置侩”。寿山石甚至被贩到更远的地方,包括流入北京。《后观石录》记载说当地有个姓陈的公子,背着干粮进山找到了许多好石头,运到北京卖到“千金”天价。

清时的雕师因材施艺的水平普遍比前代提高了,出现了一些寿山石雕刻大师。如杨玉璇,清康熙年间漳浦人,客居福州,精于寿山石人物、兽纽的雕刻。他首创了“审曲面势”的雕刻法,根据寿山石的丰富色彩依色巧雕,是公认的寿山石雕的鼻祖。另一位石雕大师周彬,又名尚均,喜用夸张的手法刻兽纽,使其形态与众不同;印旁的博古纹多取青铜器纹样, 并在纹中隐刻双钩篆字“ 尚均”。精美逼真的雕刻,更增加了寿山石的艺术价值,成为人们追逐收藏的对象,使社会上收藏寿山石成为一种时尚。


寿山石刻“雍正敕命之宝”及宝模


在清代,宫廷获得寿山石的渠道,除内务府承办采买,更多是来自官员的进贡。福建地方官员通常会以寿山石作为进贡之品。如康熙五十二年(1713)闽浙总督范时崇在给皇帝的密奏中提到“今差家人王宗赍寿山石器共百件有馀,命臣弟参领臣时御代臣恭进”。

另外,由于寿山石的珍贵,一些文武大臣为了讨好皇帝,常常会将手中收藏的寿山石珍品进献。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前兵部侍郎史奕昂的一份贡单上,“田黄寿山”被排在第一名,同单开列的还有“宣窑”、“哥窑”磁器,唐李思训、宋赵大年、元赵孟頫、黄公望、明文徵明等人的书画。田黄被排在首位,可见当时的价值还在后列者之上。

到底清宫中有多少寿山石雕刻,谁也说不清楚。乾隆九年,苏州织造海保为内务府承办的各种丝织品中,一次就做了“大红寿山石香袋一百个”、“大绿寿山石香袋一百个”,存放在乾惕堂。这些不过是用来保存宫中寿山石把件的。可见当时寿山石之多。

寿山石在宫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可雕刻人物,如罗汉、仙人等;作盆景、插屏、山子等大型陈设摆件。此外,还有笔架、笔头、水盛、镇纸等文房用具以及专门用于镶嵌装饰的雕刻。

但其中的精品,却是用来镌刻帝王宝玺的。宝玺是皇帝君权的象征。清代皇帝往往喜欢用寿山石来镌刻自己的宝玺。

康熙皇帝一生共制130多方印,实物现虽大部分已无存,但从清宫秘档的记载中可找到记录:清宫内务府的《活计档》中记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怡亲王交六兽纽黄寿山石体元主人图书一方。……奉旨:万机馀暇字照体元主人图书式样另寻寿山石补做一方”。档案中的六兽纽“体元主人”为田黄石印,是康熙帝常用的小玺。而后改刻的螭纽“万机馀暇”印则是康熙时就已雕好印纽放在活计库中的备用之物。

1723年,雍正皇帝继位。不久,便开始大量制作御用宝玺。据清宫《活计档》记载,从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开始,至十月,先后雕刻了“雍正敕命之宝”、“雍正御笔之宝”、“朝乾夕惕”等84方宝玺。其中大部分用五色寿山石雕刻。

乾隆皇帝寿山石宝玺并不多,但走精品路线,多用田黄石。故宫现存有田黄三连印,用一整块田黄石刻成三颗印章,并由三条连环联接起来,印文分别为:“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

康乾时期清宫内务府聚集着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吸纳了民间的艺术技法,又融入宫廷气象,使寿山石雕刻作品较民间更上一层楼。偶尔,我们还会在古老的清宫档案一角里,发现他们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他们吧:技艺人张继祖、南匠袁景勋、刻字人张魁。


* 本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