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乐寿堂的正中,悬挂着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这盏电灯,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太子少保、前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经手,德商荣华洋行为慈稽太后安装的。然而这盏电灯,却并不是颐和园最早的电灯。
早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建颐和园的工程还正在进行的时候,“承修”这一工程的海军衙门,就让神机营机器局总办恩佑用白银六千两向“丹商祁罗弗洋行购买电灯一全份,随锅炉一份及各项什物等件。”同年十一月,全部运到北京进行安装。十二月二十九日(1889年1月30日),翁同龢的日记中就有了“电灯照耀于禁林”的记载。
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1893年2月4日),总理海军事务的奕劻在奏折中说:“内学堂恭备轮船,外学堂恭备颐和园电灯与西苑(即今中、南海和北海)安设电灯,久暂虽有不同,而差使重要则无少异。所派总管、提调率同委员、工匠人等,逐日敬谨豫备、悉臻妥协。数年以来,该员等夙夜在公,无间寒暑,未便没其微劳,自应一体优奖,用昭激劝。”
这里所说的内学堂、外学堂,即水操内学堂、水操外学堂,也就是光绪十三年冬设于昆明湖畔的水师学堂。开办这个学堂,名义上是培养海军人才,实际上恤是为慈稽的生活服务。颐和园的电灯和轮船,就是由他们负责“恭备”的。
既然颐和园在一八八九年就有了电灯,为甚么不到十五年时间又由德国人来电新安装呢?关于这个问题,一九〇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大公报》上有如下一条消息:“《顺天时报》云:颐和园旧有电灯公所,设官二十余员,以庆邸(庆亲王奕劻)总其成,三年一保,最为优差。庚子之变,房舍机器,荡然无存。现因皇太后(慈禧)将欲驻跸该园,该管各官,刻已会议筹款,拟仍购办锅炉三具,电灯千余盏。从此,御园佳境,又见花鸟增光矣。”
可知颐和园原有的电灯,在“庚子之变”,即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被帝国主义的军队毁坏了。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仍住颐和园,所以该管各官会议筹款另购。而上海德商荣华洋行安设的电灯“最新最美,堪供宸赏”。盛宣怀为了讨慈禧的欢心,自愿报效,以白银十二万四千九百余両(其中西苑电灯价银七万四千两,颐和园电灯价银五万九百余两),向德商订购。一九〇三年十二月运抵北京,由荣华洋行电气工程师威廉达宜负责安装。现在颐和园乐寿堂里展出的电灯,就是这时安装的。
《紫禁城》1981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