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文化微展览011】郎世宁宫廷画 |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19 |
北京画廊推出郎世宁宫廷画微展览,就像福海冬日的阳光,十分明亮。
十八世纪,康乾盛世,三山五园,东西荟萃。那是海淀文化史上的高光岁月。西山脚下,海淀镇上,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方外高人,各逞能量,尽显风流。其中许多西洋人,传来西教西学、西术西艺、西物西器,也向欧洲介绍大清帝国的文治武功、万园之园、奇珍异宝、语言文字。圆明园的如意馆,成为百余位西洋传教士竞技献艺的工作室。西洋人的教堂,西洋人的墓碑,西洋画与西洋楼,从此留在海淀与西山。
郎世宁(1688-1766)作为康乾时期来华传教士最突出的代表,1715年12月抵京,1766年7月在北京病逝,供职清宫如意馆50余年。总成设计西洋楼,精心创作宫廷画,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耶稣会士郎公之墓》碑文记载,乾隆皇帝谕旨称其行走年久,颇著勤慎,加恩给予侍郎衔,以示优恤。
郎画严谨细腻,守正创新,中西合璧,遂开新体。既有西式油画的欧风,又有中式笔墨的趣味,独具令人称羡的艺术感染力。如今只道是寻常,却是当年清宫大时尚。
因为奉旨作业,郎画温润醇厚之中,难免堆金沥粉、柔媚艳丽,缺少中国文人画空灵飘逸的清雅气质与个性精神,缺少对芸芸众生的观察与描绘。郎画正如西洋楼,既非西式艺术的杰构,更非中式风格的顶流。唯上所尚,未免中庸时尚,留给后来者颇多超越的空间与可能。
闲言碎语,苛责前贤。北京海淀,三山五园,郎世宁在天之灵,当不胜莞尔。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海淀文化公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