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历史文化
从颐和园大他坦说起 ——浅论圆明园和颐和园历史功能的转换(上)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5/25

颐和园是清朝所建的著名皇家园林,其前身是始建于乾隆时期的清漪园,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太后营造颐养之所,清廷在清漪园旧址上筹款重建,并改名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以其在山水布局、园林设计、楼阁建设等方面表现的成就,在中国园林史上彰显风范,引领风骚。而作为清朝历史上继圆明园之后,位于北京西郊的又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颐和园则见证了康乾盛世以来清王朝所历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成为反映清朝兴盛衰亡的一个活舞台。正因为如此,从建园开始,颐和园就吸引了世人广泛的关注,人们从各个角度,对其展开记述和研究,为我们认识这座长期以来笼罩于神秘氛围中的皇家禁苑提供了丰富而精彩的成果。下面,试以颐和园史事类研究论文为中心,对有关研究成果和现状加以介绍,不当缺漏之处,敬祈方家补充指正。

翻开清代皇家园林的历史,但凡承担过重大政务功能的御苑,其门区必然设有各种附属功能用房,如他坦房、堂档房、升平署等,圆明园与颐和园也不例外(图1、2)。圆明园在被毁后,园居、问政的综合功能丧失,颐和园(即重修后的清漪园)则承接了圆明园的历史功能。通过对比颐和园与清漪园的格局,不难发现,园内建筑格局基本未变,最显著的变化就在东宫门外,新建了以大他坦为代表的大量附属机构用房(图3、4),这正是颐和园承接圆明园历史功能的内在要求。

图1:颐和园东宫门外各项下处值房地盘图样(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图2:三园河道图中圆明园宫门外各项值房分位地盘示意图(故宫博物院提供)

图3:清漪园时期东宫门外地盘图样(据相关历史档案绘制)

图4:颐和园时期东宫门外地盘图样(据相关历史档案绘制)

但长期以来,西郊皇家园林研究多集中于园林艺术(诸如堆山、理水、建筑、植物、借景、对景等),而忽略了其历史功能研究。像大他坦这类附属功能建筑自然就成为了西郊皇家园林研究的盲区,他们的历史价值也因此被忽略,其建筑格局及历史遗存更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近年来,随着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大量由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和第八代传人雷献彩所绘制的颐和园东宫门外大他坦地盘画样和颐和园东宫门外各项下处值房地盘图样,其中大他坦房间共156间,占相当份量,这些图纸是颐和园历史功能转换的见证。

鉴于此,本文将以颐和园大他坦的相关样式雷图档的出现为契机,重新审视三山五园的历史功能,通过对比颐和园重修前后的变化,探讨圆明园与颐和园历史功能的转换,进而说明对圆明园与颐和园周边附属机构及其遗存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三山五园历史功能的审视

清代,尤其是康乾盛世,满族统治者融合多元文化,秉持极高的造园理念和技艺,先后在北京西郊修建了香山静宜园、畅春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和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三山五园。自康熙二十六年畅春园建成,西郊皇家园林成为清王朝的重要政治中心,日常起居和行政功能甚至超过了紫禁城。然而并非西郊所有园林都承担着同一功能,三山五园作为一个完整的西郊皇家园林体系,从乾隆朝直到咸丰朝,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和清漪园,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图5)。

图5:乾隆朝三山五园功能关系示意图(据《北京历史地图集·咸丰十年西郊园林》图绘制)

静宜园、静明园

自古以来,香山、玉泉山就作为北京西郊的水源地,历代皆有开发。尤其清代,乾隆皇帝用石槽将香山诸泉汇入玉泉山水系,经高水湖、养水湖由玉河闸入玉河(北长河)汇入昆明湖,再分两路,一路经长河入大内,再经通惠河以济漕;另一路经二龙闸,顺势东流,经西马场桥,与万泉河水一起流入圆明园。在乾隆御制《麦庄桥记》中有:

……如京师之玉泉,汇而为西湖,引而为通惠,由是逹直沽而放渤海。人但知其源出玉泉山……而不知其会西山诸泉之伏流,蓄极湓涌,至是始见,故其源不竭而流愈长……所资者惟玉泉一流耳。盖西山碧云、香山诸寺皆有名泉,其源甚壮,以数十计,然惟曲注于招提精蓝之内,一出山则伏流而不见矣。玉泉地就夷旷,乃腾迸而出,潴为一湖……东流而为西湖,……折而南经长春麦庄二桥……

乾隆对西山水系的认知和利用可见一斑。在圆明园扩建工程结束后,乾隆相继在原有御苑的基础上扩建静宜园和静明园,旨在通过皇家园林建设使当地形成高度绿化的生态保护地,以涵养水源,保证北京西郊其他园林和大内生活用水以及农田灌溉和漕运用水。另一方面,静明、静宜二园作为山地园也弥补了圆明园平畴造园的不足,作为畅春园和圆明园园居生活的补充,更多的承担了“山居”的园林功能。

由此可见,养源和山居是静明、静宜二园当时承担的主要功能。

畅春园

康熙十九年(1680)在明代李伟清华园的基础上兴建御苑,至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成,并更名为畅春园。从建成后康熙的驻跸时间来看,畅春园也逐渐成为仅次于皇宫的统治中枢,集园居、理政、游憩于一身。雍正即位后,畅春园在西郊园林中的中心位置被圆明园取代。乾隆朝,畅春园成为皇太后在西郊的居所,皇帝常赴园向皇太后请安,并随时在园中处理政事。

参考书目:

1.文渊阁版《四库全书》网络版

2.中国国家图书馆.样式图图档338-0164,339-0271

3.(清)世续等.清实录·穆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影印本.V369

4.(清)世续等.清实录·德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影印本.V55.p393

5.刘敦桢.刘敦桢文集·卷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p301-302,353-370

6.何重义、曾绍奋.圆明园园林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p12

7.(清)翁同龢. 翁同龢日记.陈义杰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V4.p2060

8.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颐和园.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p31

9.叶志如,唐益年.光绪三海工程与北洋海军.历史档案.1986(1).p111

10.(德)瓦德西.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王光祈译.上海.中华书局1928.p60

11.李鹏年.一人庆寿,举国遭殃:略述慈禧“六旬庆典”.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3).p40

12.王道成.颐和园修建经费新探.清史研究,1993(1):94

13.王宋文.畅春园兴废于何时.紫禁城.2002(3).p27-28

14.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p476

15.何蓓洁.样式雷世家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p47

16.网络资源:http://www.bilinguist.com/data/hy04/messages/135540.html

文章选自《颐和园史事研究百年文选》

作者:王其亨 张龙 张凤梧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