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历史文化
京郊两座清华园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11


王道成

明万历年间北京西北郊出现一座有名的园林,这就是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泽农吟稿》说:“武清侯海淀别业,引西山之泉汇为巨浸。缭垣约十里,水居其半。叠石为山,岩洞幽窅,渠可运舟,跨以双桥。堤旁俱植花果,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京国第一名园也。”[①]

因为李伟是明神宗朱翊钧生母明肃太后的父亲,所以清华园又被称为李皇亲庄或李戚畹园,一称李园。

这座历史上的名的园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长期以来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李伟的清华园,在现在清华大学的范围内。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蒋一葵《长安客话》卷四说:

北淀之水来自巴沟,或云巴沟即南淀也。有石梁一,是曰西勾。士人呼嵝峋。巴沟之旁,有水从青龙桥河东南流入于淀。延而南者五里为丹棱沜,又南为陂者五六,出于巴沟,达白石桥,与高梁水合。沜虽小,然忽潴,每潴为溪,溪水倒映,见西山诸峰如镜。循沜而西,其地虚敞,可以舟。面阳有贵人别业在焉。都人称李皇亲庄。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五也说:

巴沟自青龙桥,东南入于淀。淀南五里,丹棱沜。沜南,陂者六,达白石桥,与高梁水并,沜而西,广可舟矣,武清侯李皇亲园之。

又说:

园东西相直,米太仆勺园……西园之北,有桥,曰娄兜桥,一曰

西勾。

以上两书的作者都是明末人,是李伟清华园的目击者。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李伟的清华园,在南海淀丹棱(陵)沂的西部,它与太仆少卿米万钟的勺园为邻。在它的附近,有一座石桥,名曰西勾,或称娄兜(嵝峋)。

至于勺园和清华园谁东谁西,我们可以参看别的记载《譻》说:

淀之水,滥觞一勺,都人米仲诏(万钟)浚之,筑为勺园。李乃构园于上流,而工制有加米,颜之曰清华[②]

《日下旧闻考》的编者在关于勺园的按语中说:

淀水滥觞一勺。明时米仲诏浚之,筑为勺园。李成畹构园于其上流,是勺园应在清华园之东。[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帝京景物略》所说的“东园”就是勺园,“西园”就是清华园,西勾桥则在清华园的北面。勺园和西勾桥,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它们的旧址仍然可以考寻。明代的勺园,在今北京大学校校园西墙内,而西勾桥则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外不远的地力。过去,北京大学西校门上曾有一块门牌“篓斗桥一号”,就是因为明代的娄兜桥在它的附近,于是,这一带地方就用娄兜(嵝峋)作为地名,只是后来娄兜(嵝峋)又转化为篓斗了。

到了清代,清华园已经荒废。康熙年间,利用清华园旧址的大部分建造了一座皇家园林,这就是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雍正在《圆明园记》中说:

昔皇考圣祖仁皇帝听政余暇,游憩于丹陵沜之涘,饮泉水而甘, 爰就明戚废墅,节缩其址,筑畅春园。熙春盛暑,时临幸焉。

那时,近在咫尺的西湖(今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虽然早已是北京西北郊有名的风景区,但是,湖边的瓮山(今颐和园万寿山)却是一座“ 童童无草木”[④]的荒山,山和水的关系也很不协调。加以西湖多年没有疏浚,山洪暴发,往往泛滥成灾。所以,康熙修筑畅春园的时候,不仅没有将西湖圈入园内,反而在畅春园的西墙外修筑一道卫园的“西堤”,把西湖和畅春园隔离开来,1749年,展拓西湖的时候,西堤成了新湖的堤岸,这就是今天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1764年,乾隆在《西堤诗》“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的自注中说:

西堤,在畅春园西墙外,向以卫园而设。今昆明湖乃在堤外,其西更置堤,则此为东矣[⑤]

1860年,畅春园和圆明、清漪、静明、静宜等皇家园林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只是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外一百米左右的颐和园路西侧的两座黄瓦红墙的庙门和一块镌有“畅春园东北界”六字 的界石。其中的恩佑寺,乃是康熙死后,雍正为了给他“荐福”,将他生前的住处清溪书屋改建而成的。[⑥]

《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六引《畅春园册》说:

恩佑寺,建于苑之东垣内,山门东向,外临通衢。

这里的叙述,和现在的情况是完全一致的。今人的颐和园路西侧, 从两座庙门向南北伸延开去,就是当年畅春园的东墙。

根据明、清两代的文献资料和现存的遗物,我们可以断定:明代的清华园,决不在今清华大学的范围内,而是在今北京大学以西,颐和园以东,中医研究院以南,海淀镇以北的广阔田野之中。按照那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明代的清华园就不是在今北京大学以西是在今北京大学的东北了。

但是,这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在今天清华大学的范围内,确实曾经布过一座清华园。

康熙年间,在今清华大学的范围内有一座熙春园。吴振械《养吉斋丛录》卷十八说:

熙春园,在长春园(圆明三园之一)东南,有复道相属,俗称东园。隙地多种麦,康熙时已有之。

熙春园早期的主要建筑,集中在今清华大学游泳池以北的“荒岛” 上面,部分遗址,至今约略可寻。嘉庆时,在熙春园的东半部增建了一组以“工字殿”为主休的建筑群。这座“工字殿”,就是现在清华大学校部所在的“工字厅”。

道光年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成为两座园子,西面的一座,命名“近春园”,赐给皇叫子奕詝,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东面的一座,仍然沿袭熙春园的旧名,赐给他的三弟悼亲王绵恺,绵恺没有儿子,道光将皇五子奕誴过继给他,绵恺死后,奕誴袭封惇郡王,也继承了他的府第和园寓。咸丰即位之后,为了表示对弟弟的友爱,将奕誴晋封亲王,并将熙春园改名清华园。咸丰还亲自题写广“清华园”三字的匾额,悬挂在清华园的二宫门上。[⑦]现在悬挂在清华大学工字厅大门上的匾额:“清华园”,就是当年咸丰亲笔题写的。

清华园的建筑,除工字殿之外,有大宫门、二宫门、东朝房、西朝房、 怡春院、古月堂、黄花院、群房等,“共计灰瓦房一百五十九间”。[⑧]但是,这座清华园,占地向积不过数百亩,与“缭垣约十里 ”的明代清华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奕誴死后,清华园由内务府收回。

1908年,美国会通过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的议案,美国政府和清政府议定派遣留美学生办法,并决定在北京设立一所肄业馆。 从1909年,清政府成立游美学务处。从19098 19116月,先后考选三批学生赴美留学,并在二、三两批学生中保留了一部分作为肄业馆学生。1911年初,肄业馆迁往清华园,改名清华学堂,于429日正式开学。这是清华大学历史的开端。当时,清政府的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那桐为清华学堂校门题写了“清华园”三字,所以,后来人们把清华大学的校园也称为清华园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北京西北郊,曾经出现过两座清华园。一座是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一座是清惇亲王奕誴的清华园。 这两座园林,名虽相同,地却各异。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那就错了。



[①]《泽农吟稿》,《曰下旧闻考》卷79

[②] 《譻詝》,《日下旧闻考 》卷79

[③] 《日下旧闻考》卷79

[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71758年,乾隆在《万寿山即景》一诗中说:“瓮山当曰是童山,清跸年来屡往还。恰为招提开祝嘏,翠峰叠树总增颜。”可见瓮山的面貌是在疏浚开拓西湖、建造大报恩延寿寺之后才改变的。

[] 《日下旧闻考》卷84

[]乾隆:《清溪书屋诗》序:“畅春园中,是处为皇祖宴寝之所,我皇考改建恩佑寺以奉御容。”《日下旧闻考》卷76

[] 《官房租库溥册》,《接收清华园册》,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官房租库溥册》,《接收清华园册》,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