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荡荡”属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乃后湖西岸的一处园中园。其园林布局与杭州西湖的“玉泉鱼跃”相似,池周舍下有鱼数千头,系清帝饲养与观赏金鱼之处,俗称“金鱼池”。本景占地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
《圆明园百景图志》介绍了坦坦荡荡的陈设、布置及其功能(圆明园管理处编:《圆明园百景图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10年,第61-63页)。清世宗、清高宗和清仁宗在圆明园园居之时,常常驾临坦坦荡荡游览、读书,并留下不少诗文。可是,迄今尚无人详尽挖掘这些诗文的内涵。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曾言: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原载《扬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此据陈从周著,陈馨选编:《园林清话》,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60页)。本文将试着解析清帝吟咏坦坦荡荡景观的御制诗文,进一步探究该景观的内涵。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建自康熙后期,后来成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清世宗胤禛即位之前,该景观称作“金鱼池”。在皇子赐园时代,胤禛作《金鱼池》诗,云:
甃地成卍字,注水蓄文鱼。
藻映十分翠,圃围四面虗。
泳游溪涨后,泼剌月明初。
物性悠然适,临观意亦舒。
(故宫博物院编:《清世宗御制文集》卷二六,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296页)
在汉文化体系中,金鱼乃富余、吉祥的象征。胤禛笔下的金鱼池富于诗情画意,同时亦显示出悠然自得的境界。
坦坦荡荡所挂匾额有“光风霁月”“坦坦荡荡”“半亩园”“凝香楼”“气象清华”和“延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273、1276-1277页)。坦坦荡荡由素心堂、半亩园、澹怀堂、双佳斋、光风霁月、知鱼亭、萃景斋和碧澜桥构成。本景鱼池内外叠石颇多,并立峰题刻“坦坦荡荡”景名及“青浮”“红润”石刻(圆明园管理处编:《圆明园百景图志》,第61-63页)。
坦坦荡荡鱼池东南有一座四方亭,外悬清世宗御书“知鱼”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第1176页)。雍正三年(1725)二月,清世宗作诗《知鱼亭待月》曰:
传呼不用上林丞,傍水登临远郁蒸。
解渴漫调金掌露,清心胜饮玉壶冰。
知鱼亭畔观鱼跃,得月台前望月升。
烟敛碧池星汉皎,玉栏高处尽堪凭。
(故宫博物院编:《清世宗御制文集》卷二二,第328-329页)
显而易见,清世宗选取典型景物对知鱼亭景观进行特写,体现田园风光以及“观鱼跃”“望月升”的乐趣。
乾隆九年(1744),清高宗弘历作诗《坦坦荡荡》:
凿池为鱼乐园,池周舍下,锦鏻数千头,喁唼拔刺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悠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
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由此可见,清高宗在赏鱼游乐之时,还挂念着天下百姓。
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高宗又作《赋得坦坦荡荡》:
演漾披琳沼,豁庨敞网轩。
息躬喜疏朗,游目鲜嚣烦。
俯仰四临具,括包一理存。
无私参义府,顺应涤情源。
玩物宁堪贵,甄心略可论。
嘉兹君子德,倬彼圣人言。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一三,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6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405页)
清高宗在描述自然景观和撒网捕鱼之乐趣时,指出审视内心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高宗再撰《赋得坦坦荡荡》:
延楼临城墙,可见山田及闾阎况。皇祖御额悬于正中,敬赋五言,用诏千祀。
履卦幽人吉,箕畴王道崇。
四言标合撰,万古示深衷。
识矣其君子,廓然惟大公。
对时八节序,应物七情同。
烟火随民便,山田待岁丰。
翘瞻仰云日,祖述念何穷。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四二,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7册,第390页)
其中“履卦”是《易经》64卦之第十卦:天泽履(履卦),君子坦荡荡。此意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只要能够做到刚健守中,便可将坏事变为好事,让恶的事物亦呈现出好的一面,这样,再大的艰难也能够平安度过。而“幽人”则指隐士、幽居之士。“箕畴”指《书·洪范》之“九畴”。相传“九畴”为箕子所述,故名。“九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之大法。
清高宗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对祖父的景仰,以《易经》的卦辞来解说“坦坦荡荡”的含义,表明以仁义统治天下,还念及天下苍生的农业丰收。农业直接关乎国家安危和政权稳定。清高宗在位前期,制定各种政策奖励开垦,改进技术,推广高产作物,推动农业发展,清朝进入全盛时代。
嘉庆二年(1797),清仁宗颙琰刚刚登上皇位不久,便作诗《坦坦荡荡》以明志:
天怀存坦荡,与物鲜经营。
虚朗光风敞,圆灵霁月明。
薰陶非有染,因付本无成。
寥阔大公意,皎如宝鉴呈。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一〇,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1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220页)
清仁宗开篇即宣称自己追求坦荡的人生境界,然后再从整体描摹坦坦荡荡的景观布置特征。
嘉庆二年(1797),清仁宗又作诗《坦坦荡荡》谓:
奎文辉奕载,四字著精微。
王道原平直,遵循慎弗违。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一四,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1册,第263页)
显然,清仁宗赞赏坦坦荡荡的为人境界,表达自己遵循“王道”,即以仁义治理天下的理念。
嘉庆三年(1798),清仁宗又作诗《坦坦荡荡》云:
君子坦荡荡,天怀本至清。
无欲观其妙,笑彼空蝇营。
如镜光极朗,如水波最平。
虚己受众物,忠恕知群情。
涵养寸田茂,不使粮莠生。
学问代耘耨,礼义以犁耕。
精采自焕发,其本归存诚。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一九,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1册,第337页)
坦坦荡荡最重要的建筑:素心堂
前宇素心堂系坦坦荡荡最为重要的建筑。素心堂门殿五间,外檐悬挂清高宗御笔“素心堂”匾,后抱厦三间内檐挂“坦坦荡荡”锦边壁子匾。素心堂之名取自陶渊明“闻多素心人”诗句(圆明园管理处编:《圆明园百景图志》,第62页)。清高宗和清仁宗创作不少吟咏素心堂的诗文。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高宗作《题素心堂》云:
山不在高,水亦澄秀,兼山水趣,偏胜敬参倪莞,禽鱼适悦,可襟怀翰墨,凭征士爱他,即景句义经,得我素心朋。虽然未敢耽闲逸,肯构恒斯励继绳。(《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八七,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5册,第304页)
清高宗除了描摹美景、观鱼之乐,还意在抒发自己追求素心(即心地朴素)的情怀。
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高宗作《素心堂》诗曰:
书堂最为古,秋令又而今。
松竹自良友,缥缃实素心。
荷风清拂座,蕙露馥濡襟。
散步延幽赏,莎蛩三两吟。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六,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6册,第306页)
清高宗选取书堂、松竹、缥缃(即书卷)、荷风、蕙露和莎蛩来烘托在此处专心读书的境界,突出“素心”二字。
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高宗撰《素心堂》言:
古屋园中咫尺近,一年堂上几回临。
乍欣此日观佳景,都为宜时霈好霖。
香喷缥缃插架润,响调琴瑟挂檐斟。
在兹试问相应句,只有祈农是素心。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六五,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8册,第336页)
清高宗细致描绘素心堂之美景,落脚点却在赞叹好雨恰逢时节而降临,祈祷农业丰收,并且认为此即是真正的“素心”。
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高宗《题素心堂》曰:
翠跸返行辕,芳辰驻御园。
岂无花石赏,惟廑耙犁翻。
颇厌招风柳,安求树背蘐?
当春多望雨,正合素心存。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八九,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9册,第288页)
从“惟廑耙犁翻”“当春多望雨,正合素心存”之语,可知清高宗重视农业生产,并将此视为“素心”。
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高宗《题素心堂》言:
素心我实有非无,却较泉明高尚殊。常畏民碞与天命,所师二典及三谟。祈年曾弗间,终始食旰,那遑惜劼劬。设以怀人寓深意,亦其稀矣亦增吁。(《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九二,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9册,第336页)
“却较泉明高尚殊”之后小注云:“陶渊明诗‘闻多素心人’。”
其中“闻多素心人”云云,出自陶渊明诗《移居二首》(袁行霈评注:《陶渊明诗》,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101页)。“二典”指《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三谟”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和《益稷》。二典和三谟包含了帝王的行为准则。“食旰”则取自典故“衣宵食旰”,意味着天未明便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终始食旰,那遑惜劼劬”云云,乃点出自己勤政。由此可见,清高宗畏惧民心不齐和天命,欲效法中原圣王,勤政爱民。
接下来的几年,清高宗还有多篇诗作题素心堂。到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又撰《素心堂》曰:
溪堂号素心,素心见于何?
敬天凛明旦,祈年祝时和。
爱民廑向隅,勤政励无颇。
斯为四大端,恒虞有错讹。
宵旰之弗遑,徒斯景物罗。
五十年光阴,阶前逝水过。
(《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一三,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15册,第340页)
清高宗在此进一步将素心阐释为君主的敬天、祈年、爱民和勤政,并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做皇帝已经50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高宗《题素心堂》云:
堂乃时偶为心固素,所蕴五十余年间,万机发无尽,操之应识要,逐物私斯引。所谓要为何,敬之一字允。乾惕保始终,日跻以为准。(《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八六,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18册,第375页)
其中“乾惕”乃引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即君子不仅要整天自强不息、勤奋谨慎,而且成天都要心存警惕,好像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免除灾祸,顺利发展。在这首诗中,清高宗认为自己执政50余年,处理过各种重要事务,一直勤政、谨慎。
嘉庆十六年(1811),清仁宗作《素心堂》曰:
几暇消长日,诗书契素心。
探原必竟委,学古勉居今。
精一危微贯,典谟诰戒寻。
内修果不懈,外诱讵能侵?
义路循行久,仁忠涵育深。
光辉渐充实,坐照庆咸临。
(《清仁宗御制诗二集》卷六一,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4册,第357页)
清仁宗在素心堂读书,欲寻根究底,效法古代明君的言行,加强自身修行。
知鱼亭东北处一景:萃景斋
《日下旧闻考》谓萃景斋位于知鱼亭东北,清高宗御书额。另外,清高宗还撰写了两首关于该景观的诗文。
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高宗作《萃景斋口号》称:
砌草墙桃意与融,若为之绿若为红。
芸斋萃者似无尽,原自不离方寸中。
(《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二九,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16册,第208页)
这首诗选取典型的自然景观绿草、桃树来描写萃景斋之佳景。
乾隆五十四年(1789),清高宗又作《萃景斋题句》云:
望霖之际喜鸠鸣,盼霁之时爱鹊噪。
设或颠倒逢其会,则又颠倒殊其好。
可识人情本无定,万物那尽如愿报。
弗如愿斯怃然增,而其怃本由自召。
斋名萃景景萃斯,不若无欲观其徼。
(《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七,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17册,第149页)
“望霖之际喜鸠鸣,盼霁之时爱鹊噪”之后小注曰:“鸠唤雨,鹊噪晴,农家用为占验。”
这首诗体现清高宗期盼雨水适宜,以利于庄稼生长,却又感慨万物无常,人对此事无法掌控。尽管清高宗在位前期,农业繁荣,清朝的经济仍然位居世界前列。可是,清高宗在位后期,国内人口激增,各种劝农措施因政务废弛而不举,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也急剧衰落。
综上所述,清世宗、清高宗和清仁宗笔下的坦坦荡荡,不仅妙趣横生,他们还追求坦坦荡荡的人生境界,表达注重修身养性、重视农业、施行仁政和勤政爱民的政治理念。
原文发表于《团结报》2017年09月28日第07版文化周刊3,感谢尤李先生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