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在近现代历史中,北京旧城居住过诸多的名人,这些名人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也留下了很多名人故居。这些名人故居不仅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在国际交往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桥梁作用。
当前,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人故居,虽然近几年保护工作有所加强,但总体看来仍显得比较薄弱,如果不对现在幸存的名人故居给以有效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将大打折扣。
这次调查的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包括:在历史上特别是在近现代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某方面产生过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知名度、“文革”结束前去世的各领域知名人士(含少量“文革”结束后去世的在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人士)在北京旧城区的出生地、长期生活工作过的住所、虽短暂居住但却为其人生重要阶段的住所等。经过调查,我们共核实了北京旧城区332处名人故居资料,初步摸清了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家底”,掌握了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基本情况。
从我们调查核实的332处名人故居看,分布在东城区最多,有131处;其次为西城区98处;宣武区92处;崇文区最少,为11处。
从建筑类型看,北京旧城区的名人故居主要是传统的四合院,少量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北京现存的名人故居中,明朝的建筑已经很少,保存下来的大部分是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时期的建筑。从名人故居的产权状况看,有的是祖宅私产,有的是租赁房屋,有的是单位所有的宿舍、公寓或会馆。
北京名人类型丰富多样,可分为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科技、医学等类型。总体看来,北京的名人大致有三种:一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的名人;二是近现代文化、艺术名人;三是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第三种中既包括正面人物,也包括反面人物如李莲英、段祺瑞、张作霖等。名人的类型与北京的历史以及城市性质有关。政治类名人主要分布在内城,艺术类名人和文化类名人主要分布在宣武区。这主要是由于清朝“兵、民分置,满、汉分居”造成内城达官贵族比较多,王府比较多,宣武区的戏台和会馆比较多。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将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分为较好、一般、年久失修、私搭乱建、改建、拆除和特殊7种情况。其中,保护较好的故居只有80处,接近总数的1/4,主要是纪念馆、博物馆、单位办公用房和名人后代居住的独户住宅,如东城区东四二条21号的福康安故居、西城区的程砚秋故居、宣武区的荀慧生故居、崇文区的李莲英故居等。保护状况一般的有40处,占12.0%。保护较好和一般的故居共占36.1%,也就是说63.9%的名人故居的保护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其中,被拆除的名人故居有113处,超过所调查核实故居总数的三分之一。被拆除的名人故居中,崇文区的曹雪芹故居在原地稍北的地方重建,西城区的张作霖故居迁建至朝阳区。
此外,很多名人故居年久失修、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据调查,北京旧城区年久失修的名人故居有13处,占调查故居总数的3. 9%。存在私搭乱建现象的有65处,占调查故居总数的19.6%。被改建的名人故居有20处,占调查故居总数的6.0%。
北京旧城区的名人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占总数的2.1%;列入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0处,占12.0%;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4处,占10.2%;还有44处被列为保护院落或普查登记文物项目,占13.3%。其中有的是以名人故居命名的,有的是以四合院、纪念地命名的。以上四种级别的名人故居共125处,共占所调查故居总数的37.7%。
总体来看,名人故居除少数挂牌明示或被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外,绝大多数都淹没在普通民房之中鲜为人知,利用状况不如人意,不能有效地发挥名人故居的影响和作用。辟为博物馆、纪念馆的共有9处,占总数的2.7%。名人故居的其他使用方式比较复杂,用作住宅为最多,共154处,占总数的46.3%,住宅中又以杂院的数量为最多,占住宅总数的55.8%;用作办公用房、商业用房、教育用房的分别占8.7%、3.3%、3.9% ;目前有两处名人故居空置不用,一处是宣武区校场小七条7号、5号、9号的言菊朋、言慧珠故居,一处是东城区东四六条55号的沙千里故居。
经过调查,针对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点对策建议:一要提高对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二要更新理念,处理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三要明确管理机构,确定认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四要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抢救名人故居;五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切实加大名人故居保护力度。
保护好名人故居是深化人文北京内涵的一项重要内容。名人故居大多是北京四合院住宅街区的精华所在,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是一项无法再生的宝贵遗产和资源。名人故居借助名人在全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故居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强化着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在重视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旧城内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切实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应借鉴国际通行方式,以不改变现有用途、实物保护与设立标志牌为主,以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图片、图像陈列为辅。还应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走“灵活多样,综合利用”之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将文化展示、思想教育、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等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名人故居的作用。鼓励博物馆和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名人故居的经营模式也可多种多样,如开设书店、画廊、茶社、艺术沙龙等。
当前,我们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们配合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所做的名人故居调研工作引起了北京市文物局以及相关名人故居所在区县的高度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如,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故居原曾挤住着36户居民,是一处私搭乱建严重的杂院,安全隐患突出,在修缮前根本看不出院落原有的格局,2006年至2007年西城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腾退居民、整修房屋,于2007年5月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李大钊故居正式对社会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不少机关单位、学校的教育基地,每天都有游人、学者慕名参观。
〔作者简介〕
张宝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成志芬,北京学研究基地科研人员
* 本文选自《前线》2010年5月。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