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建筑艺术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7/07

潘莹   赵晓峰 赵小刚

   摘要: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拙,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手法。最后,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寺庙园林环境;清代皇家园林;禅宗;设计手法;审美境界


一、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概况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名都,造园活动由来已久。自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园林繁荣,从明代嘉靖一直到清代乾隆是中国造园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现存的北京皇家园林基本是清代重修扩建的结果。清朝自康熙开始在北京西郊一带开始大规模地造园,至乾隆时,已在北京西郊形成了“三山五园”的格局。此外,还在紫禁城内,重修御花园、筑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和慈宁宫花园;在西苑三海中增建修葺亦很多,如北海阐福寺、万佛楼、中海紫光阁、南海宝月楼等等。北京作为清帝王的都城形成了以紫禁城为中心,层层环拱,山水园林化的格局。同时更将游园雅兴延至远郊州县,如热河避暑山庄、盘山静寄山庄及遍布各地的行宫等。

二、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手法

(一)寺庙总体布局的园林化

   寺庙的选址突出注重山水、结合自然景貌的特点。如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处于燕山余脉,山势秀美,武烈河环绕其中,又多溪涧山泉,是营建园林的绝佳场所。园林因山水而得势,山水有园林而得神。“凡所营构,皆因岩壑天然之妙”(清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其间兴建的汉地佛教寺庙的有十五座,所有这些寺庙和景点在总体规划上完全服从整体的园林化布局。

(二)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化

   清代皇家园林中,一些寺庙本身便带有园林化的格局,形成园中园的风格。典型的代表如承德外八庙之一的殊像寺,乾隆在这里运用园林化的手法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般世俗园林的意境,而是融人了佛教的宇宙图式,突出以须弥山为宇宙中心的须弥灵境。此外,皇家园林中的一些佛教艺术形式(如精舍、讲堂、茶寮等)为了更好地契合园林的需求,采取了不拘一格的手法,在规模、建筑体量和形式上都更加园林化,产生了丰富的个体变化,较一般的寺庙形式大为自由。

(三)皇家园林中对江南名胜“禅境”的写仿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园林环境与江南的山水寺庙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景区是摹自江南的佛寺,典型的如镇江的金山寺、焦山寺,以它们为原型在皇家园林中创作了一系列景点,如北海琼海岛北岸漪澜堂建筑组群,清漪园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等等。此外,无锡惠山的“竹坊山房”、浙江“茶禅寺”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静明园的“竹坊山房”、静宜园的“试泉悦性山房”等景点的意匠影响深远;香山“洗心亭”的灵感则取意于杭州“云栖寺”、“涤心沼”;香山、清漪园、避暑山庄都有的“五百罗汉堂”的景点则以杭州云林寺罗汉堂及海宁安国寺罗汉堂为原型。这种“写仿”的园林创作手法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又一重要特色,反映了清代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血缘关系和相通的意境。

(四)禅宗园林环境的功能:以“佛”援“儒”,安邦定国

   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园林环境除了具备一般的园林功能外,还负担着满足皇室统治需要的艺术大政治功能,可概括为勤政、抚民、安外、平心。在寺庙园林环境中,勤政表现为宗教与政治的统一,最直接的表现为帝佛一体化。为了安抚蒙、藏等其它民族,皇家园林里也有很多藏式佛教建筑形式。有时甚至将汉式和藏式佛教建筑形式在同一寺庙建筑组群中并置,大大丰富了禅宗寺庙的空间格局形式。

三、清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

   了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在追寻其造园意象的途径。这里我们试着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

(一)自然之性

   这个层次的审美是常人的审美,出自人的自然本性,乐处林泉,追求天趣。这种喜好自然的风尚正是清代帝王乐于园居的本因,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再现。园林审美中,自然景物还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生动特征,所谓万物有情,人与自然水**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主客相融

   林泉之乐不仅仅在于自然情趣,更在于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在于主客体的契合,所谓“得契宛堪悦性灵”。契合源于联想,把园林中的景物与主体认同的概念或思想关联起来,于是产生了愉悦的心情。皇家园林中的寺庙通过其匾额楹联,隐含着佛教的典故或佛教的思想和境界,精通佛理的人可以从中欣赏会意。于是本来有限的空间,从主观的想象中延伸到无限的境地。

(三)景观写意

   禅宗思想认为,“芥子纳须弥”,意即任何微小的事物都蕴涵了宇宙的运作规律,于是就有了“壶中天地”、写意象征化的园林,以及以小纳广的园林趣味。受“芥子纳须弥”的禅宗思想影响,清代皇家园林的许多景点呈现出写意特色。北海“嚎淮间”便是以“拳石勺水”喻山水自然的典例,小小一方园林天地可化生为宇宙自然,游于其中的人,也会从园林审美之中达到与自然、天地的合一。

(四)主体心境对外在自然的超越

   以佛教思想解释自然万物,都是心的幻化,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这反映了在审美中主体心境对外在自然的超越和融涵。“波静观鱼乐,枝空听鸟吟。依然嚎淮想,不必问林泉。”这句诗是乾隆初冬赏园时所作,当时并无真正的鱼游、鸟吟,然而依然能有“嚎淮间想”的乐趣,这说明只要心中有林泉之乐,已不必再向外在的自然去搜求。这正是禅宗悟到“空生妙有”境界的体现。至此园林审美的主体已经升华到极高的地位,正如“悦心非外缘”所说,园林之乐正是生自本心,外物只不过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

   清代皇家禅宗寺庙园林的审美境界是多层次的,如果我们不能以禅境的角度去审度,就可能无法领会其内在的意蕴,从而大大消损清代皇家禅宗寺庙园林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2]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见载于《才智》,2013年12月25日。)

 潘莹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赵晓峰 赵小刚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