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建筑艺术
清帝笔下的圆明园方壶胜景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3/07

方壶胜境乃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内最大的水域福海之东北方,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其遗址的古建基址,今多有残存。《乾隆御品圆明园》一书概述了方壶胜境的建筑格局,并列出几首乾隆帝称赞该景观的诗文(郭黛姮编著《乾隆御品圆明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3—129页)。《圆明园百景图志》详细叙述了此景观的陈设布置以及清帝吟咏的诗文。方壶胜境模仿人们想象中的仙山琼阁而建,由迎薰亭、宜春殿、哕鸾殿、紫霞楼、碧云楼、琼华楼、千祥阁、万福阁、蕊珠宫和三潭印月等组成,其中共有大小佛龛180座,大小佛塔32座,大小佛2227尊(圆明园管理处编《圆明园百景图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第211—219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方壶胜境的其他方面进行了探析。可是,迄今无人深入赏析清帝御制诗所描绘的方壶胜境形象,本文拟作一尝试。

清高宗(乾隆帝)和清仁宗(嘉庆帝)以园居理政为主,创作了多首关于方壶胜境的诗文,其侧重点有同有异,详见下文分析

乾隆七年(1742),清高宗作《方壶胜境二首》云:

梧竹萧森列几株,文轩长日丽清都。

蕉心抽绿画千轴,荷瓣漂红霞一湖。

绕栋初闻子母燕,乘波群浴帝王凫。

对时育物歌薰意,兴与诗人别体殊。

拟将何事遣余闲,旧稿新题手自删。

高只有天尘迥绝,下临无地水回环。

立销赤帝庚三伏,坐待姮娥月一弯。

却笑秦皇求海上,仙壶原即在人间。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第一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193页。)

在第一首诗中,清高宗摭取典型之景梧桐、竹子、彩画雕饰的栏杆和门窗的走廊、蕉树、荷花、子母燕和凫,来渲染该景观的精致华丽。清高宗非常崇尚祥瑞,喜欢灵芝、白鹰、高龄寿民之类的符瑞(胡德生《清代的祥瑞》,《紫禁城》2008年第9期,第92—93页)。因此,他在这首诗的开篇便以梧竹隐喻祥瑞鸟凤凰,暗示太平盛世,乃自然而然。

在第二首诗中,清高宗突出三伏天在此地避暑之情趣,突出该景观拥有海上仙山之意境,根本不用像秦始皇那样到海上求仙山。

乾隆九年(1744),清高宗撰《方壶胜境》诗曰:

海上三神山,舟到风辄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渌空明,又辟一胜境矣。飞观图云镜水涵,拏空松柏与天参。高冈翙羽鸣应六,曲渚寒蟾印有三。鲁匠营心非美事,齐人搤掔只虚谈。争如茅土仙人宅,十二金堂比不惭。

((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八二《国朝苑囿》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369页。)

清高宗在此提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不足信,方壶胜境已经与之无异,并点出水面、松柏、凤凰、寒蟾等元素,以突出该景观之人间仙境意味。其中凤凰飞翔时发出翙翙之声,“鸣应六”,即符合六律六吕之声,此乃中原社会传统的祥瑞。“寒蟾”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蟾,故称。而“齐人搤掔”即齐人扼腕,指秦始皇时齐人徐福入海求仙的故事。清高宗认定其为“虚谈”。

清仁宗为吟咏方壶胜境最为频繁的清帝。嘉庆元年(1796),清仁宗作诗《方壶胜境》言:

 

载籍徒夸山海异,由来胜境在人间。

阁如翔凤雕栏护,桥若飞龙扣砌环。

圆桥方壶难玩赏,琪花瑶草漫追攀。

应嗤秦汉求仙鄙,徐福扁舟尚未还。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七,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一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174页。)

在这首诗中,清仁宗选取典型的景观楼阁、桥和花草以衬托方壶胜境之美景。而且,清仁宗蔑视秦皇汉武到海上三座仙山的求仙之举。

嘉庆二年(1797),清仁宗撰《方壶胜境》吟道:

三山无路谁能到,五利文成总妄言。

楼阁巍峨拟胜境,神仙缥缈实虚论。

餐霞吸雾浮词屏,食德饮和至道存。

即此游观为法戒,保民守正示根原。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一五,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一册,第276页。)

汉武帝曾拜方士栾大为“五利将军”,拜方士少翁为“文成”将军,后世遂以“五利”指栾大,以“文成”指少翁。栾大与少翁同师学习方术,前者声称能通神仙,后者能召唤鬼神。清仁宗认为这些方术皆是胡说,主张行气吐纳、饮食养生,游览方壶胜境是为引以为戒,“保民守正”才是根本。

嘉庆二年(1797),清仁宗又作《方壶胜境歌》云:

海上三神山,徐福扁舟终未还。

谁见仙人骖白鹤,大丹炼景驻芝颜。

御园东偏福海北,浩渺银涛望无极。

翚飞楼阁像蓬莱,即境仿为匪雕饰。

九旬圣人康健身,同天悠久履庆纯。

求仙小道素所鄙,四得堂记奎藻申。

禄位名寿大德得,化成久道恢邦域。

作歌深戒异端崇,食德饮和遍万国。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一五,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一册,第283—284页。)

清仁宗再次鄙视海上求仙之说,认为方壶胜境即人间仙境,应当注重饮食以养生。考虑到当时的政治背景,清高宗居太上皇之位而实际掌握朝政,故新登基的清仁宗吟出“九旬圣人康健身,同天悠久履庆纯”之句,借歌颂方壶胜境景观之机,祝愿父皇长寿,表达孝心,并称赞其父德行高尚,因此得享“禄位名寿”。

嘉庆六年(1801),清仁宗作诗《方壶胜境》谓:

秦汉求仙迹,痴念千古嗤。

大丹谁得饵,漫采五色芝。

熙朝崇正学,不尚枝蔓辞。

御苑按图构,金碧纷参差。

上架飞龙桥,下铺白玉墀。

宛转通阁道,返景纳朱曦。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三二,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二册,第89页。)

在这首诗中,清仁宗藐视秦皇汉武求仙、炼丹、采芝以求长生之举,崇尚理学,指出方壶胜境乃按图修建,金碧辉煌,并以桥、白玉台阶与早晨的红日为典型代表。

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撰《方壶胜境歌用唐杜甫元都坛歌寄元逸人韵》:

瀛洲阆苑三神峰,列仙来去骖飞龙。

采芝炼药游岩谷,金堂玉戺连夏屋。

天风披拂白石坛,不知岁月忘暑寒。

驻颜吐纳太昊气,青鸾威凤相腾翻。

此境虚幻终难往,东海之水无消长。

求仙妄想总痴迷,饮和食德神清爽。

(《清仁宗御制诗二集》卷五,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三册,第25页。)

其中“阆苑”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位于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之处,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清仁宗以“瀛洲阆苑三神峰”、列仙、采芝、炼药来描绘仙境。而“青鸾”和“威凤”皆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祥瑞。清仁宗再次指出:仙境为“虚幻”,求仙为“妄想”,主张以行气吐纳和“饮和食德”的方式修行。总之,清仁宗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玄都坛歌寄元逸人》(在这首诗中,清仁宗避其曾祖父清圣祖玄烨之讳,遂改“玄”为“元”)之音韵,可见其汉文化水平及诗词造诣颇高。

嘉庆十年(1805),清仁宗又作诗《方壶胜境》称:

神仙在东海,方士皆寓言。

虚诞不可信,至乐名教存。

圣人建实理,胜境建御园。

后世知法戒,遇事免纷繁。

妄念务屏绝,初性固本原。

游览勉窥测,垂训奕叶孙。

(《清仁宗御制诗二集》卷一六,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三册,第165页。)

“垂训奕叶孙”之下小注云:

术士动称海上神山,其说荒唐,不待辨而知其伪。崇奉固为愚罔,诋諆亦可无庸。我朝列圣相传,惟一尧舜精一之法为法,一切虚诞之说,屏而不用。至园庭缀景,不妨取其语为颜额。俾人知蓬壶原在人间,不必妄求海外。每经游览,因阐发当日命名垂训之深意,或可仰窥于万一乎?

(《清仁宗御制诗二集》卷一六,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三册,第165页。)

清仁宗赞扬其父在圆明园内修建了方壶胜境景观,强调儒家的“名教”,即伦理纲常、等级制度,去除“妄念”,让后世子孙遵守。在小注中,清仁宗更是表明自己不相信海上神山之说,本朝仅仅推崇中原圣王“尧舜”之法。而在圆明园内模仿海上仙山蓬莱、方壶而建胜境,以证明不必到海外求神仙,并且借此景来阐发命名训诫之深意。

嘉庆十五年(1810),清仁宗吟《方壶胜境歌》曰:

蓬莱方丈三神山,原本依稀仿佛间。

智者笑谈愚者惑,未见偓佺难驻颜。

御园东北有胜境,飞翠流丹连藻井。

璿题巍焕署芸楣,回廊旋绕云霞影。

圣人尚俭每戒奢,欲使后世无以加。

屏除妄念勉勤敬,饮和食德至理赊。

(《清仁宗御制诗二集》卷五三,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四册,第253页。)

在此,清仁宗依然不相信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认为方壶胜境的构造巧夺天工,已经足以称为人间仙境,修行的最高境界为去除妄念、勤敬、饮和食德、戒除奢侈。

嘉庆二十三年(1818),清仁宗再撰《方壶胜境》诗云:

 

飞楼杰阁焕金碧,十二增城神仙宅。

欲令后人无复加,方壶胜境奎藻额。

长生有道在养心,海外祈求妄劳役。

丹药芝草皆寓言,尘世奚能见黄石。

(《清仁宗御制诗三集》卷五三,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七册,第69页。)

“尘世奚能见黄石”之下小注曰:

海上神山,本属方士幻说,即谷城黄石,亦属寓言。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清心寡欲,自能久视长生,初不待外求也。

(《清仁宗御制诗三集》卷五三,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七册,第69页。)

在这首诗中,清仁宗首先描绘方壶胜境建筑的赫奕华丽,然后强调长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到海上仙山或炼丹、采芝去求长生药皆为虚妄,传授汉初名臣张良兵法的神仙“谷城黄石”亦仅为寓言。清仁宗强调自身自如、从容,保持心地清净,便能长生。(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馆员 尤李)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