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碑刻艺术(二)
王兴凤 李然 承德市避暑山庄管理中心
5.1绿毯八韵碑
绿毯八韵碑坐落在万树园的南端,澄湖北岸。碑为卧式,通高254厘米,其中碑首高74厘米,碑趺高82厘米,碑身高98厘米;碑身宽198厘米;厚40厘米。碑面南(正面)额首上雕刻着祝寿图,碑趺上有八仙。其人物雕刻得情状飘逸,神态潇洒,眉眼传神,口鼻有情,颇有呼之欲应,煽之欲动之势。面北(背面)额首上雕刻着云纹和蝙蝠,蝙蝠姿态逼真,碑趺上则雕刻着悠然自若的麋鹿。碑上的整体图案象征着福、禄、寿“三吉”。碑身正面镌刻七言诗《绿毯八韵》一首,背面镌刻五言诗《平旦》一首。
《绿毯八韵》诗共十六句。诗前有序文。此诗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上旬,乾隆皇帝在万树园和试马埭碧绿的草地上休息时吟成的。那时,万树园南端是一片草地,有古松、巨槐、老柳散植其间。盛夏时节,黄莺啼啭枝头,塞蝉高唱浓荫,麋鹿悠游,鸣鹤飞翔,一派稀树草原的壮阔风光。《绿毯八韵》诗即赞美了此处茵茵碧草。乾隆把碧绿的草地比喻成绿毯,并称赞它为“绿毯之最”。由“绿毯”作者联想到汉武帝用氍毹铺地的温室殿,又联想到唐皇用丝线毯铺地受到白居易讽刺的事,而避暑山庄的“绿毯”并不尊贵,原是蒙古人牧马的地方。皇帝有诗为证“却非西旅织裘物,本是北人牧马场”,从而表达戒奢尚俭的思想。
五言诗《平旦》共二十句,诗中夹小注一条。这首诗也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写的。平旦,犹平明,即天亮的时候。孟子在《孟子·告子上》里曾借助“牛山之木”作比喻,宣扬人要保持人所固有的“良心”(仁义之心)。要保持这种“良心”就必须天天坚持保存“夜气”,而防备到了平旦因与外界事物接触而丧失掉,似乎到了“平旦”,人的良心就会被破坏。乾隆不同意这种观点,在《平旦》这首诗里,他极力赞美避暑山庄的平旦:“金乌扶桑枝,沧沧复凉凉。露光湛浅芜,其芳袭人香。林禽与原兽,各自适其常。”避暑山庄的“平旦”是一派充满光明、富有生机的朝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赞美山庄的平旦,在于用这种繁荣昌盛的景象比喻当时的朝政,歌颂其为“清明盛世”宵衣旰食,勤勉执政的精神。
图文提供:王兴凤
图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