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海外研究
从乾隆御制诗看圆明园盛期园林植物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10

摘要:圆明园是清代自雍正起五代皇帝的主要行宫之一,乾隆在位时,大部分时间在圆明园内居住,留下了大量与之有关的诗篇,其中包含了许多记载、描摹当时园林植物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乾隆御制诗中的四季即景诗、景点吟诵诗、植物园艺诗及记事诗的研读,提炼出里面有关植物种类、配置方式、季相变化、生态习性、园艺操作等方面的内容,据此对圆明园盛期主要的植物材料及其配置应用方式进行浅显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圆明园;乾隆御制诗;植物材料;配置方式

Landscape Planting of Yuanmingyuan in Emperor Qianlong’s Poetry

Zhao Jun

Abstract: Yuanmingyu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lace in Qing Dynasty, since the Emperor Yongzheng, five emperors had been lived in it for a long time. When the Emperor Qianlong was in the saddle, he lived in the garden for the most time of the year, leaving behind a great deal of poems about Yuanmingyuan, including a lot of poems about landscaping plants. Poems about seasons, scenic spot ,gardening and events are studied, contents related to floristics, planting design, changes by the season, zoology behavior and gardening are abstracted, based on which, planting materials and the way of planting desig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planting; Yuanmingyuan; Poetry of Emperor Qianlong; planting materials; planting design.

         清高宗乾隆酷爱赋诗,在位60年间,留下了《乐善堂集》,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以及《余集》,共收录诗作四万余篇,其数量远远超过李、杜等大诗人,难怪他在暮年回顾时以此为傲:“予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相埒,可不谓艺林佳话乎?” 这些诗吟咏内容十分广泛,上至从政、祭祀、巡幸、筵宴等国家大事,下至读书、泛舟、赏花、品茶等生活小事,无不一一收录其中,乾隆自谓“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 。

       自雍正起,圆明园就成为清帝的常居之所,尤其是乾隆在位期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和改造,使之成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万园之园”。除每年紫禁城中的新年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盛夏的热河狩猎之旅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园中度过,因此御制诗中包含了大量与圆明园有关的诗作,几乎可以作为乾隆园居生活的日记。朱家溍、李艳琴等将御制集中(除“余集”外)与圆明园有关的诗辑录于《圆明园》学刊2-5期,共2300余首,涉及景点360余处,几乎遍及圆明、长春两园主要园林景群,但未见绮春园诗作 。这些诗或描述园内景致,或记载园内盛事,无论借景抒情还是借事颂景,都离不开园内的草木荣枯、春华秋实,它们是了解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状况的最宝贵资料。

      《圆明园》学刊辑录的御制诗中涉及园林植物的诗数量众多,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笔者对其仅作一般浏览,难免有遗漏之处。现仅根据诗的内容分为四大类予以概括,从这四种不同的类型中大致可以了解到当时圆明园内的部分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方式。

一、即景抒怀诗中的园林植物

       乾隆写诗,往往是由景生情,即兴而发。因此在涉及植物景观的圆明园御制诗中,描写眼前所见景观的即景诗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而即景诗中又以四季即景为最。

(一)春季即景

       桃红柳绿是春天的特征,同时柳又是圆明园内应用最多的四种植物之一(张恩荫,1991)。御诗中关于柳的描写多达30余处,如“砌苔堤柳添颜色”“柳色薰黄桃染红”“欣看柳陌轻黄染”“柳摇金色笼桥尺”“柳岸黄轻染”“琼华楼畔柳,窣地是黄金”等,描写的多是岸边或路边的柳树发新叶颜色之变化,同时“堤柳”“岸柳”“塘柳”“柳陌”等也说明柳多配置于沿岸、堤或路边等处,以形成一路行来皆春色的景观,“楼畔柳”则是比较个别的种植方式。

       诗中关于桃的描写也非常多,“柳岸桃蹊未放春”“桃坞簇红霞”“谁怜风妬坞桃红”“红润山桃欲放花”“红薰桃朵向阳开”等。从初春含苞欲放到仲春花光渐繁直至暮春山桃欲谢都有记载。从诗中可以看出,桃或植于岸边,或植于路缘,多以成片种植为主,才能形成如云似雾的景观。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多次出现桃柳共存之句,可见一棵桃花一棵柳的配置方式在圆明园应用甚为广泛。

       此外,诗中还写到了其他植物,如“竹埭森森突笋包”“榆烟寒食候,杏酪养花天”“紫苞新笋箨,绿染老松钗”“月明李碧好登台”“戟戟新蒲剌渚浔”“柳绿枫丹绘园景”“画水鱼穿嫩藻行”等,表明园内有竹、榆、杏、松、李、红枫等乔木,还有菖蒲、藻类等水生植物。

       同时,春景诗中还时常写到盛开的百花,“百卉争鲜荣”“花木杂芬芳”“百和浓香熏艳卉”“苑葩谁与添颜色”“春半园葩开笑靥”“难堪温卉傍人红”“只教盆卉答芳辰”“时卉虽迟映阶发”“御园花事尚芳菲”等,虽未具体指明花卉种类,可见当时园内草花种类十分丰富,符合目睹过圆明园盛状的西方人的描述:“所有的山岗上栽满了树林花草,尤其是各种花草更为普遍,好似一个人间天堂。”“每座宫殿里,也充满了花草的芳香,使人尽情地感受到一种天然的美。” 草花的种植方式以砌卉(即花坛种植)和盆卉为主。

(二)夏季即景

       乾隆御制诗中,描写夏景的诗不多,因为每年夏天乾隆以热河避暑山庄为主要居住及办公场所,在圆明园内逗留时间较少。在夏季即景诗中,荷花与牡丹是提到最多的两种植物。“阶前木芍药,几朵迎曦开”“牡丹谢埭收春色,芍药翻阶烘日窠”“牡丹花放待风吹”等,可见圆明园内牡丹与芍药的种植十分普遍,种植方式多以花坛为主,也有专门以牡丹为主景的景点如镂月开云、慈云普护等。圆明园内水面面积巨大,给植荷提供了广阔的场地。有许多景点都以荷花命名,如竹深荷净、曲院风荷、芰荷香、莲花馆、荷香书屋、荷香亭等。诗中“龙池新莲芳”“荷花荷叶湿垂头”“一片新荷白打红”等均为对荷花的描写,另有专门的赏荷诗十余首,多为陪同皇太后赏荷之作,“香因风细赏清远,色带雨鲜恰净真”“走汞露圆纷叶屿,喷兰风爽度花湾”“净值呈芳度,红装照碧漪”等,对荷花的香气、颜色及荷叶上露珠作了较多的描摹,生动展现当时的荷塘夏景。

      夏季即景诗中,涉及的植物还有槐、柳(“风槐烟柳绿成帷”)、松(“窗虚松涛清”)、石榴(“榴风麦日丽端阳”)、芦荻(“风摇芦荻洒然清”)、野花(“野花有分亦敷荣”)、菖蒲(“鱼傍蒲根避钓人”)以及各类草花(“锦阶花色嫩如浇”)等。

(三)秋季即景

      秋季的圆明园秋风送爽、层林尽染,与春日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鲜明的季相变化也在乾隆的诗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红叶千林似锦张”“今朝看枫柏,秋染半丹黄”“枫叶经霜绿带殷”“柳绿枫丹绘园景”等句均是描写色叶树的秋景,这里的“枫”并非特指某一树种,而是可能包括了槭树科的元宝枫、红枫、五角枫等,甚至有可能包括黄栌等非槭树科秋色叶树种。另外乾隆也提到了乌桕、柳、柿、梧桐等落叶乔木,尤其是梧桐,作为体现秋天意境的典型树种,园中应用也非常广泛,“战雨晚桐漏疏影”“梧影萧疏风过处”等。而梧桐又往往与芭蕉共同配置,“梧风初送爽,蕉雨乍堪听”,风吹梧桐、雨打芭蕉,共同构成萧瑟的秋景。成片的荷花此时已经只留下残余的茎叶,“乱荷红带紫”“欲老荷雕谢”,更给园子增添几分秋意。此外,园内还有竹、松、柏等常绿树作为秋色的背景,“籁泛竹林筝”“绿云不蔽松梢日”“底峙恒欣双柏翠”等,使得秋天的圆明园色彩更为丰富。

       秋季草花主要以菊为主,乾隆在诗中也多次提及,“冒霜早菊先重阳”“亚盆洋菊正争开”“喷阶香簇菊花黄”“菊花逾节黄兼紫”等,诗中提到了黄色、红色、紫色的菊花,还有“洋菊”“早菊”“菊花”等品种上的区别。尽管其叫法并不一定确切,足见当时应用的菊花品种很多。在应用方式上,除常见的地栽、花坛、盆栽外,“大邑瓷瓶宜供菊”一句还提到了瓶插供菊。

(四)冬季即景

       冬日的圆明园脱下了秋天的似锦红装,换上银白的素衣。在这百花沉寂的季节里,唯有梅凌寒独开,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对梅与雪的描摹与吟咏便成为乾隆冬日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盆梅白玉条掳遍”“树看梅朵不闻馥”“打头梅蕊自飞浮”等,主要突出梅的香味及雪中赏梅的意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中多处提及“盆梅”,结合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见当时圆明园中梅的主要种植方式以盆栽观赏为主。

      “岁寒三友”松、竹、梅都是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冬季主景植物,常被文人墨客称道,圆明园中除盆梅大量应用外,松和竹的用量也非常大,每个季节的诗作中都有较多记载,冬景中则更能体现其凌寒不凋、万古长青的精神,也象征国家长治久安、江山稳固,因此深得乾隆喜爱。“却爱苍松独后凋”“银竹森森洲渚渺”“松轩筠牗有那居”等,松和竹多应用在建筑周围或庭院当中,形成“松轩筠牗”。又因有“松鹤延年”之说,往往在养鹤场所附近植松,以形成“松留佳荫鹤常陪”之境。

在初冬圆明园诗中,菊仍然被多次提及,“盆菊仍霏清净香”“洋菊还留别样芳”“菊芳犹满盎”等,诗中“仍”“还”“犹”等字充分说明菊花花期之长,直至冬日仍未凋谢。

二、景点专诵诗中的园林植物

       乾隆御制诗中包括圆明园大小景点360余处,其中圆明园260余处,长春园100处。 在这些景点中,具有鲜明的植物景观特色的景点共有150余处。其中作诗5首以上都提到植物景观的近30处(仅指以景点名作为诗名,不包括即景诗中提到的景点)。清晖阁、松云楼松簧馆等处的松,竹密山斋、静虚斋、竹净室的竹,桃花坞的桃花,淳化轩、含经堂的盆梅,含韵斋的玉兰,狮子林中的紫藤架,恒春圃的四季草花,绿帷舫的水生植物,北远山村、多稼轩的农作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主景,被乾隆反复吟诵的景观。此外还有许多植物材料丰富、季相变化鲜明的景点,也是乾隆诗中常见的主角。此处仅择典型几处加以分析。

(一)清晖阁

      清晖阁位于九州清晏景区内,轩宇高敞,是乾隆读书之地,乾隆在此留下大量的诗篇。清晖阁前原有乔松一组,枝高叶茂,深得乾隆喜爱,他多次作诗吟咏,“清晖阁畔几株松,着雨虬枝绿更浓。每爱涛声吹谡谡,常看盖影荫重重。”“清晖阁前十三松,虬枝诘曲拏高空。”“清晖阁前九株松,绿钗经雨何菁葱。”等,一般文献都认为清晖阁前为乔松九棵,但乾隆九年(1744)写到“十三松”,后乾隆十二年(1747)又写“九株”,可能是因为初时植松较多,后因各种原因减至九株,当然也可能是虚指数量多,并非确数。乾隆二十八年(1763)端午,清晖阁发生火灾,九株乔松毁于大火,后重新补种,并形成“清晖阁四景”:松云楼、露香斋、涵德书屋、茹古堂。此后,乾隆多次作诗吟咏清晖阁四景,从诗中可见松云楼以松为主景,其配置方式为与建筑、假山搭配,成组种植,形成绿阴浓密,松风谡谡之效。

       与此同时,乾隆也写到清晖阁内的其他植物,如“早梅晚菊共芳菲”“植绿蕉惟爱听飒” “桃杏未骀荡”,露香斋“花信庭前谢海棠”“苔阶萝迳都含露”,涵德书屋“盆卉庭松寒暖别”等。说明清晖阁除作为主景的松外,还有各式木本花卉和盆花、草花,尤其是露香斋,更是花木品种繁多,花花草草间闪烁着露珠的?光,景色十分怡人。

(二)抱朴草堂

       草堂位于坐石临流景区买卖街的西侧,前面临溪,有屋二间,康熙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林有草房,乾隆仿其而作。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五《抱朴草堂》诗云:“溪环山复围,于中构草屋。矮墙砌块石,曲径植脩竹。为屋亦弗多,其名曰抱朴。”因其竹篱茅舍,环境清幽,颇有几分世外桃源之感,故乾隆“赏携渊明诗,小坐便把读”。

       草堂虽然只有两间,植物景观非常丰富。“庭前森古树”“曲径植修竹”“嘉荫当庭直,闲花傍砌偎”,从中可以看出,抱朴草堂上层有遮天蔽日的高大乔木,从“静听松风户外敲”推断应为古松。中层植竹,下层则有茶梅等花灌木,还有各色草花“傍砌偎”、铺庭草地“未放青”。抱朴草堂的植物配置已经有了明显的层次感,季相变化也相当分明。

(三)含经堂与淳化轩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内,据弘历云:此堂为乾隆十二年(1747)所建,为园中最早建成的园林建筑之一。包括含经堂、味腴书室、静莲斋、淳化轩等一系列建筑。 含经堂内的特色植物为盆梅,“盆梅映座红”“芳欣梅韵洁”“梅萼座间馨”等句均是对盆梅的描写。每于阴历三月下旬,园中可“观梅于处处”。淳化轩为蕴真斋旧址拓建而成,内藏多种珍贵阁贴拓本,其内也是处处有梅盆,“盆梅馥郁粲韶春”“春入缶梅馥”“梅英绽缶鲜”等,对盆梅的香气作了较多的描摹。更为难得的是,淳化轩内还有非盆栽的庭梅。乾隆五十二年(1787)《淳化轩对庭梅作》云:“盆梅不一足,庭梅北地稀。”“去盆植于庭,棚架护略施。”“清明即开花,较南未太迟。”可见当时圆明园内的园艺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已经比较先进。

      含经堂花草种类也非常多,或盆栽或砌阶而植,“砌卉吐来芳”“盆卉当春发”“砌草向阳茁”等。高层有少量古松,有诗: “冰床渡冻浦,简舆入松关”“松蕤梅馥又从新”等为证。但从提及次数来看,松应不为主景。

       淳化轩内的乔木层更为丰富,“画栽台岑徒奇松”“槎枒森庭前,行见翠阴映”等,均说明淳化轩是一处绿阴浓密、树种丰富的建筑院落,其营造的幽静环境也适合于研经读贴,怀古思今。

(四)恒春圃

       位于长春园玉玲珑馆,乾隆三十一年(1766)《恒春圃》诗云:“四时皆有花,因号恒春圃。”恒春圃实为养花的温室。“布置花台与竹籞,一室之中宛琼圃。”清代帝王为满足猎奇心理,园内引种了大江南北的各种树木花卉,许多来自江南园林中的花木无法露地栽培,便种植于恒春圃中供帝后观赏。“池荷乃植夏方春,菊之春以秋为序。山茶蜡梅春于冬,夫岂不然岂浪许。”从夏天的荷花到秋季的菊花,再到冬春的山茶蜡梅,真可谓“一年无日不看花”。尽管诗中提到的具体花名不多,但从其描述“四时皆得趣,无日不看花”足以看出,花圃中的鲜花种类繁多,四季开个不停,姹紫嫣红之状无以复加。

(五)狮子林

      乾隆南巡时三访苏州狮子林,归后便在长春园内仿建。因其为仿江南园林而作,植物配置上也或多或少模仿江南园林。如江南文人喜爱的松、竹、梅在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清淑斋、清泌阁、云林石室、纳景堂等处均有植松的记载:清淑斋“扶架新松绿荫成”,云林石室“古松都隐剩嵚岑”,纳景堂“庭前松籁声”,清泌阁“一石一松胥入画”等。松的配置方式或植于建筑庭前,或与山石搭配成景。

       具有盆梅的景点有:纳景堂“盆里梅英馥”,狮子林“盆梅几朵吐芳意”,延景楼“梅香细细玉晕”,清淑斋“已欣映雪老梅馨”,占峰亭“一缶古梅花几朵”等。清淑斋中还植有竹子“春稚芜茵浅,风过竹籁沈”。此外,狮子林中还植有不少柳树,“柳色旋旋金加”、“虽是舞风弱柳迟”等。藤架上的紫藤也是乾隆每年十六景诗中必咏的植物。

(六)观稼视农的景点

      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体现重视农耕的思想,在圆明园内设置了多处以田园意境为内容的景点,如“映水兰香”“北远山村”“多稼如云”等。此类景点的植物景观以体现乡村风光为主,多以杏、李、桃等果树为主景,加上大片稻、麦、油菜等农作物,乾隆御制诗中也多有涉及观黍麦、闻稻香等的内容。

映水兰香“在澹泊宁静少西,屋傍松竹交阴,翛然远俗。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阴之外,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兹为第一”。 耕织轩、多稼轩、观稼轩、稻香亭等均是景区内主要的观稼处。多稼轩内“黄花菜花甲,绿水稻秧针”“怒生黍稻森”,稻香亭“雨滋稻町插新秧”等。景区以稻、黍大面积种植为主景,加上油菜花、古松的点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田园意境。

     北远山村位于园子的北墙边,村落鳞次,竹篱茅舍,“蓑笠农人浸种去,钩筐妇女采桑还。”与映水兰香的田园风光不同,它主要体现的是村居场景,植物种类相对较为丰富,华北农村中常见的经济作物桃、李、杏、桑,乡土植物松、柳、榆、竹以及各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均有栽植。“柿红蕉绿挥毫润”“柳丝千缕扬晴晖”“桃李清溪穿一带”“榆叶杏花交隐映”“青蒲白芷碧溪湾”等。山村内建有绘雨精舍、稻凉楼等建筑,也是主要的观稼处。

三、植物专咏与园艺操作诗

      康熙与乾隆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全才”皇帝,不仅能文善赋,对植物的认识也颇有见解。乾隆的御制诗中,经常有对圆明园内植物物候的观察之作,柳绿桃红、新荷吐英、补松移竹都会专门作诗以记。

(一)植物习性的辨诵

      御制诗中乾隆专门作诗吟诵过松、竹、梅、荷、玉兰、牡丹、紫藤、山桃、桑葚、松下草、柏上藤、垂杨柳等十余种植物,对其形态、生理习性进行细致的描摹,其中以松、竹、梅、玉兰、牡丹、紫藤吟诵最多。

        松:松可以说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受青睐的植物之一,也是圆明园应用最多的四种植物之一,乾隆诗中随处可见对松的描写,以松命名的景点和诗作前文已有提及,如松云楼、松簧馆、就松室等。除此之外乾隆还对园中不同栽植形式、不同品种的松进行描绘。庭松:“当庭两株松,卅年前所种。苍鳞已作龙,翠盖欲舞风。千载讵可量,付与仙人弄。”瓿松:“黄山多奇松,其种不一足。贾客移之瓿,船载他方鬻。柯以数尺计,概有凌云局。根以数岁植,貌有千年朴。大似方朔窥,王母小儿目。”天台松:“梯严移根弗易矣”“石隙种松胜盆里”“森竦夭矫恣盘拏”“数尺宛如数丈形”。乔松:“松非槐柳质,耐寒不易长。廿年略入格,卅年始成象。”诗中对松的生长习性,形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庭院植松,三十年方成气候,盆栽的黄山松、天台松等虽然尺度较小,但造型生动,不输庭松。

       竹:清旷楼中“猗猗种竹满前庭”,乾隆通过细致观察,写了“晴竹”“雨竹”“风竹”“月竹”四种不同场景,晴竹“弄影疏踈新沐叶,含飔丽丽欲扬枝。”雨竹:“濯叶移根犹在伏,滴声入律祇宫商。”风竹:“响作枝头内外空”“开窗恰似来君子,扫迳何须命待童。”月竹:“碎影作声尚骚屑,暗丛得照亦婆娑。”此外,乾隆还对新生竹笋亦有描写:“落落紫箨解,节节青竿挺。粗者比旧长,细者与旧等。生翠难拟色,放叶才成影。时霖沾以优,物物皆徼幸。”在《清旷楼咏竹》一诗的注解中,乾隆还提到“北方竹无高至二丈者,不能与楼檐齐也”。可见他对植物的生态习性也具有相当的了解。

      梅:对于梅花形、香气的描写,前文已有多处提及,在《盆梅四解》一诗中,乾隆对梅的品种合名、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香片及绿萼,称谓名已纷”“花师识其性,窖护火以薰”“火候视多少,迟速乃以分”“何如在深山,自全其精神”。感叹梅在花师的养护下,开花早晚全由人决定,不能再像在山中一样可以自主开放、体现其原有的精神。

       玉兰:玉兰象征着“玉堂春富贵”之意,在御园内应用也相当广泛。西峰秀色的含韵斋是观赏玉兰的最佳场所,庭前有玉兰六株,被乾隆喻为“竹溪六君子”,作有含韵斋玉兰诗共十三首,对玉兰的形、神描写细致入微。在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含韵斋咏玉兰作》、五集卷十三《含韵斋对玉兰有作》两诗的注解中,乾隆对玉兰和辛夷进行了辨析,花师告诉他:“玉兰虽有白花,而小且丛条不成树,欲花大成树必须辛夷接植,若辛夷不以玉兰接之则仍紫花也。”“乃群芳谱及诗人皆以木笔专属辛夷,然予意竟以木笔属之玉兰为是,以其白而雅且香、辛夷花紫且无香也。”无论其分析正确与否,作为日理万机的帝王,其求知求实的精神也十分令人赞叹。此外,五福堂内也有玉兰一棵,乾隆视为与自己同庚,誉之为“御园玉兰之祖”而时常诵之。

     在诗中,乾隆还对双头牡丹“虽同一枝无不背面而开”、山桃“开时必多风”、“北地桃开先杏发”等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讲解。

(二)园艺操作的记述

      诗中有关园艺操作的诗相对较少,计有移竹、灌竹、移松、种松等。雨后移竹是园中惯例,“暑节雨既沾,苑监例移竹。”诗中写道:“芟黄汰已枯,植绿补不足。”“密者玄其繁,疏者补种为。矮者植诸冈,高者莳于坻。”“补疏移密中伏候,咫尺西东便取携。”意思是移竹时,要去掉枯黄的植株,以新嫩株补齐,疏密补缺,矮的植于高岗上,高的种在平地里,使其高矮不至于相差太多。在灌竹一诗中:“春月竹之秋,性与群卉殊。”“况抽箨龙时,可漠听菀枯。”“町埭俾均沾,生意迴须臾。”说的是竹子与一般花卉习性不同,秋天是拔节长个的时候,此时若能引水灌溉,便可事半功倍,使其生长茂盛。

乾隆御制诗三集卷四十《移松》一诗的注解中说:“去岁山庄雨后有移松之作。兹御园假山、林丞初种时图美观,所植益密,枫桕之类已长、而松犹低伏,雨露风日之恩率彼速成者侵之,不可听其然,亦所以惜良材也。”几句话对松的习性和移松的原因交代得非常清楚,松生长较慢,以致被生长快的枫桕类树木抢去了养分无法很好生长,故需要移植它处,以免其“受屈速成族”。

四、记载园内重要活动的诗作

      乾隆记载的圆明园内活动主要包括:恭奉皇太后回园、陪皇太后游园赏花、携大臣游园、观龙舟、雨后或雨中泛舟,以及自己离园、回园等。作为记载活动的诗文,对植物的描写只是起衬托心情的作用,以便借景抒情,表达感想。因此这类诗中描写植物相对较粗略,其中涉及到的植物有:桃、杏(“北地桃开杏先发”)、梅、柳(“盆梅白玉条摅遍,陌柳黄金色染轻”)、麦(“舟行岸麦从新绿”)、槐(“迎凉庭爽幂高槐”)、枫、菊(“霜枫叶烘千林熻,洋菊花张百锦妍”)、艾草、石榴(“露浓艾叶猗帘绿,风拂榴花照槛丹”)、牡丹(“霜枫吟牡丹青错”)、松(“更喜松根有雪留”)、柏(“底峙恒欣双柏翠”)、荷(“得陪荷夏赏芳辰”)、杨(“帆拂垂杨乳燕飞”)、木兰(“木兰沙浦好乘凉”)、乔松(“只有乔松较昔殊”)、蒲(“塘柳池蒲无不滋”)、竹(“树叶欲黄竹笋阏”)。从诗中可以看出,御园雨泛、游园多在春夏季,因此诗中的植物以桃、杏、梅、柳等春景植物为主,而皇太后迴跸则主要在秋季,所见植物以枫叶、菊花为多。

五、小结

       纵观乾隆御制诗集,圆明园内的大部分植物种类均有涉及,尤其是松、竹、柳、荷四大园林植物记述甚多,从诗中可见,园内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选用乡土树种,体现地域特色:杨、柳、榆、槐、椿是北京特有的乡土树种,管理粗放,价格便宜,因此在园内土山上、景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枣、杮、松、柏等也是华北地区表现较好的植物种类,同样得到了造园者的高度重视。

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材料:皇家园林的植物选择往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皇权、富贵等象征意义,如“玉堂春富贵”(即玉兰、海棠、迎春、牡丹等四种植物)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注意体现文人园林中的“君子比德”思想,如梅、兰、竹、菊的选用。

       大量引入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供盆栽观赏:圆明园内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许多无法露地栽培的植物都是以盆栽形式出现,如盆梅、盆菊以及各类盆栽水生植物,园内有专门的温室苗圃培育此类植物。

附录:乾隆御制诗中涉及的圆明园植物材料表

赵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与应用,现任职于杭州畅达园林有限公司。

 

 注:本文转载自《圆明园研究》41期,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