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海外研究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及配置方式研究
来源: 皇家园林  作者:皇家园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15

摘要:圆明园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植物配置水平也十分高超。通过分析历史和前人研究资料,整理出圆明园曾经应用过的植物种类以及选择这些植物的依据。按照植物应用的类型划分为山体植物、平地植物、庭院植物、堤岸植物、水体植物5种类型,并分别分析各种植物配置的方式。总结归纳了圆明园植物景观的总体特点,并对恢复历史植物景观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圆明园;植物景观;配置方式

Abstract: Yuanmingyuan represent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planting design is also very excellent. Through analysis of historic data and previous research, writer arrange plant species and reason of chooseing these plants in Yuanmingyuan. Plants are divided into mountain plants, ground plants, garden plants, banks plants and water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way of various plants application. At last ,writer Summariz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andscape in Yuanmingyuan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plant landscape.

Key words:Yuanmingyuan;plant landscape;plant design

       圆明园三园平地造园,挖湖堆山,在350余公顷的广阔土地上,用人工堆叠成自然起伏的山丘加以分隔各组建筑群,并通过回环往复的水系连接各景区,栽植各类植物,形成相互独立而又协调一致、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苑囿。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合了清代优秀造园家及工匠的智慧,以北京西郊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借景西山峰峦叠嶂,采用小园集锦的造园手法再现自然山水,模仿各地名山胜景,并与传统的美学、哲学、文学乃至宗教紧密结合,不仅表现了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也展现了南方私家园林的隽秀多姿,同时将皇帝的治世思想融入其中,集中反映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技艺,在掇山理水、建筑艺术、植物配置等各方面都力求展现最高水平,因此圆明园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圆明园的植物种类之丰富,配置手法之高超,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圆明园杰出的造园成就。由于历经劫难,园内原有植物几乎已荡然无存,而现存的植物资料十分有限,笔者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资料,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手法对盛期园内的植物景观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恢复植物景观提供借鉴。

一、植物种类研究

       关于圆明园内应用过的植物种类,现可查的资料有《圆明园内工则例》中记载的“圆明园花木价格”、《御制诗文集》、《钦定日下旧闻考》等古籍,通过分析《御制四十景图咏》上的植物、各景区的匾额、其他皇家园林的现存植物种类和古典园林植物常用种类等,可以归纳整理出圆明园的植物种类如下:

(一)史料记载的植物种类(不包括盆栽植物)

常绿乔木:油松、白皮松、圆柏、侧柏、刺柏;

落叶乔木:杨、青杨、绦柳、柽柳、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西府海棠、山桃、山杏、碧桃、洒金碧桃、桑树、君迁子、文冠果、梧桐、丝棉木、国槐、龙爪槐、银杏、黄檗、楸树、元宝枫、五角枫、榆树;

果树:栗、山楂、苹果、杏、千叶杏、桃、樱桃、李、千叶李、白梨、柿树、榛、核桃、花红、枣;

灌木:紫荆、连翘、探春、紫丁香、白丁香、红白丁香、紫薇、贴梗海棠、棣棠、郁李、月季、白玉堂、七姊妹、玫瑰、黄刺玫、珍珠花、锦带花、榆叶梅、牡丹、木槿、石榴、梅;

藤本植物:紫藤、地锦、山葡萄、金银花、茑萝;

草本植物:芭蕉、芍药、菊花、泽兰;

水生植物:荷、芦苇、荇菜、香蒲、野菱、狐尾藻、慈姑、槐叶萍、蓼;

农桑植物:稻、麦、黍、葫芦、葡萄;

竹类:早园竹。

(二)其他植物种类

      清帝尤其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欢收集奇花异木,栽植在园中欣赏,不仅从全国各地引种植物,还在园内一些景区开辟了专门的花圃、药圃还有温室,用来培养珍贵的植物及盆栽植物,也从市场上采购一些植物加以应用,使得园内应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据记载,园内大小山丘都覆盖着花木,除了人工种植的乔灌木外,应该还有许多野生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京西的天然植被以松槲混交为主,虽然经过人工的挖湖堆山,也保留了许多原生的植被,如槲、栎、椴等,加上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如臭椿、构树、野生地被,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天然野趣的自然风貌。

(三)植物选择依据

        在植物选择上首先注重的是乡土植物优先,如松、柏、桃、柳等,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园内环境,一些不耐寒的种类如梅一般作为盆栽观赏或进行保护栽培。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各类植物花、叶、姿、味等各具特色,由植物的外观表现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而逐渐演变成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人文意趣赋予了不同植物丰富的内涵,表达长寿、富贵、吉祥、清廉等不同内容。在古典园林的营建时,需充分考虑植物的自然及人文属性而加以应用,以表达园主的个人情怀和审美水平。因此圆明园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植物内涵,结合园内的山形水系、建筑、园路等景观要素及不同景区的表现主题来选择适宜的植物以表达不同的景观意境。例如:松、竹、柳、桃、荷作为5种全园主要应用的植物,不仅因为人工山水园的营造需要松柏作为绿化背景,粉墙翠竹、水边植柳、桃花烂漫好春光及荷香四溢等的传统配置手法,而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松——坚韧、长寿,竹——刚直,柳、桃——春的象征,荷——洁身自好等文化寓意,也能丰富景观内涵,表达封建帝王的造园思想。

二、植物配置方式分析

        圆明三园内独立的小园多达150余处,植物配置方式也是各不相同,按照应用的场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山体植物

       三园山体近200座,主要用来分隔各景区,通过不同的围合方式来表现不同的空间感受以配合各景区的表现主题。受到造园条件的限制,人工堆叠的山体高度有限,最高处“紫碧山房”不过15m左右,故山体本身不作为观赏主体,需要利用植物来提升山势,补偿山体高度不足,以形成苍翠葱郁的山地景观(图1),再现自然界的山林野趣。植物以片植、群植为主,通过不同种类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加强空间感觉。常绿植物如松柏类以表现山石的高耸之感,亦是观花及季相植物的良好背景,落叶乔灌木则通过不同配置形式表现四季更迭。植物景观中着力突出春季山花烂漫(图2),以蔷薇科梅属植物山桃、山杏为主。如“武陵春色”为表现《桃花源记》的意境,山体大量种植山桃,结合假山山洞,以突出“山桃万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之意;而“杏花春馆”山体遍植文杏,加上农舍麦田,以表现“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山村野趣。秋季则表现层林尽染,以漆树科黄栌,槭树科元宝枫、五角枫为主,“秋林枫叶红”,以突出季相变化,这两季景观在御制诗集曾多次被清帝吟咏。

 

图1 松树群植形成松岗


图2 春季山花烂漫

(二)平地植物

       圆明园西北部景区如“澹泊宁静”“多稼如云”“水木明瑟”等处山体较少,以体现“农本思想”和“耕织文化”为主,建筑上以朴实茅屋草亭居多,平地多植稻麦、桑、榆、果树等,“鳞塍参差,野风习习”“矮屋几楹渔舍,疏篱一带农家”,一派朴实的乡野风光(图3)。同时亦借景墙外大片的稻田,突出景观主题。圆明园内“山高水长”、绮春园内“含辉楼”景区,皇帝和皇子经常在此骑射,视野开阔,景观上也着力表现“天苍苍,野茫茫”的塞外草原风光,仅点植几株孤植乔木而已,与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意境颇为相似(图4)。

 

图3 “映水兰香”稻田景观

 

图4 避暑山庄“万树园”草原风光

(三)庭院植物

       根据各景区的功能及表达主题,植物配置手法更加多元化。

1.宫殿区

      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为主,多以松柏对植(图5),且砌之以花台,以体现建筑的等级和规格。而“正大光明”“含经堂”“迎晖殿”等朝仪区则基本上无植物种植,以空旷的空间表现皇家的威严神圣。“方壶胜境”作为三园最为豪华壮丽的建筑群,采取了严格的中轴对称形式,植物也采用砌有花台的油松、玉兰对植,进一步突出建筑的规格和宏大、敬畏之感,与故宫的多处宫殿种植形式类似。

 


图5 油松对植

2.寺庙及祭祀景区

       园内用于祭祀和供奉神佛的地方众多,既有规模宏大的家庙——“鸿慈永祜”,也有小巧的花神庙、河神庙之类,还有喇嘛庙等多处庙宇,多以青松翠柏作为主要种植树种,以树阵、对植为主要种植形式,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氛围。松柏及高大乔木亦种植在外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幽静的空间,隔绝外界的干扰(图6)。按照传统寺庙种植惯例,还栽植有银杏、七叶树、竹子、丁香等植物,池塘内也多种植荷花等与宗教有关的植物。


图6 “鸿慈永祜”由松柏围合成幽闭空间

3.游憩景区

       帝后休息的寝宫一般为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如“九州清晏”“敷春堂”等,绿地较少,未避免空间的荫蔽和拥塞,植物种植不多,点缀乔木和花灌木为主,常采用传统的“玉堂春富贵”种植形式,对植于庭院内(图7),花灌木多种植丁香、石榴、牡丹等植物,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福,以突出生活情趣。

 

图7 “西峰秀色”玉兰对植

       皇帝用于读书、游乐的区域既有以植物为主题的景区,也有表现山水意境的景区,还有以建筑为主的景区,总体来说各景区的建筑形式比较自由,与山水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也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步移景异。根据庭院大小和功能不同,利用植物来丰富园景,加强空间感觉。植物与建筑、假山、水池、道路通过精心的搭配,以突出景观主题。因为建筑基本上没有中轴对称的规整布局,植物也主要采用自然式种植,充分表达了古典园林庭院空间的植物配置意境。为了使南向建筑明朗,多点植高耸的乔木,“长松挺秀侵窗碧”“茂树兼碧红”,使浓荫匝地(图8),枝叶繁茂,嘉木葱茏;或一片竹林,“修篁万竿”,曲径通幽(图9);或种植牡丹、芍药、菊花等低矮的灌草,增添生活趣味,“兰蕙芳香”“花香满樨”;或者设棚种植虬枝弥漫的紫藤(图10),使空间呈半封闭状态,以符合明暗的原则,带来夏日清凉。后庭内漫铺碎石,只留出一方土地,里面植少量植物,如翠竹摇曳并配以石笋,或窗下几株芭蕉留待听雨,或红梅傲雪、疏影横斜,一草一木,独具匠心。建筑通过植物美化以形成自然宜人的游憩空间,植物亦通过建筑的框景、匾额的题点来表达诗情画意。

 

图8 “长春仙馆”青桐点植

图9 “天然图画”幽篁


图10 “慈云普护”庭前紫藤架

(四)堤岸植物

       三园水面积占全园的五分之二,临水景观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皇帝的御制诗集中也常被吟咏,主要的配置形式为桃红柳绿(图11),方式比较灵活,在局部长直的堤岸采用传统的桃柳相间,与颐和园西堤与西湖苏堤类似。大部分岸边则采用自然式种植,结合山形水系的变化,以旱柳、桃树为主,点缀以树形优美的绦柳、秋色叶树种等,疏密相间,枝条拂水,或高耸凌云,或欹斜探水,而且形成自然框景,以树成景。尤其注重桥边配置,点缀几株桃柳,或辅以叠石,丰富桥岸景观(图12)。岸线拐弯处多点缀乔木或花灌木以形成点景,注重与滨水的建筑结合起来,以高大的乔木枝叶掩映着亭榭,充满诗情画意。圆明园大部分的驳岸以本地产的青石为主,棱角过于分明,须以植物进行适当遮蔽,如爬山虎、白蔹等,以柔化较为生硬的线条。

图11 堤岸桃红柳绿


图12 桥边配置桃柳

(五)水体植物

      三园水体类型多样,形式不一,既有宽阔的湖面,也有弯曲的溪流和动态瀑布,配置形式亦是变化多端。福海为突出旷奥的效果,基本上水中无植物生长,天气晴朗,风起之时,恍若大海一般,湖中三岛,真若瀛海仙山,亦真亦幻,十分点景贴切;曲折有致的溪流经植物点缀,宛若花溪一般充满情趣;碧波荡漾的湖中、桥下、水榭,鱼戏菱藻。虑到水面舟行运输的需要,水中仅点缀荷花,以粉色的荷花为主,也有白色、黄色的荷花品种。现在许多湖面未经种植已自然生长出白洋淀红莲,可能为那时的品种。湖面大多部分保留了野生的芦苇、香蒲、慈姑等植物,以突出天然、野趣的自然风格 。有少数几个景点如“濂溪乐处”“多稼如云”“曲院风荷”等以荷花为主要的观赏对象,湖中遍植荷花(图13),“红衣印波”“净绿纷红”,满足帝后们夏日赏荷的需要。

图13 “多稼如云”湖中遍植荷花

三、植物景观特点

       通过对圆明园盛期植物配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圆明园的植物景观具有如下特点:

(一)丰富山水景观

       圆明园作为人工山水园,空间结构、山水骨架完全经过人为的构思和创造,而植物作为唯一变化的造景元素,通过四季变化呈现的不同景象,进一步丰富了园内的山水景观,弥补人工挖湖堆山的劣势,完善山水环境,强化空间比例,创造宜人的居住空间,使之成为一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皇家宫苑。此外植物也可独自成景,如绮春园代表“春夏秋冬各擅奇”的“春泽斋”“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大景区通过突出特定季节植物搭配,表达景区主题。

(二)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

       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有记载的就有百余种,还保留了大量野生植被来丰富园景。植物类型和应用形式多样,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植物应用类型,也有很多优良新奇的植物品种如千叶杏、红白丁香等。尤其是运用了大量的果树种类,不仅赏景,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使园林景观充满了生活情趣。

(三)突出植物景观主题

       虽然全园植物种类众多,但选择了姿态优美、色韵兼具、内涵丰富的松、竹、柳、桃、荷5种植物为主要植物种类,遍布全园,以形成全园植物整体景观上的和谐统一。在一些景区又以某一类植物作为主要的赏景主题,如“九州清晏”清晖阁的油松、“西峰秀色”含韵斋的玉兰、“镂月开云”的牡丹、“碧桐书院”的青桐等。

(四)植物配置重意境表现

       圆明园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注重表现人文意境的传统,并且将皇帝的治世思想融入其中,赋予了园林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通过运用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集中体现了君子比德、闲适隐逸、视农观稼、诗情画意等多种意境。

四、恢复植物景观建议

       历经浩劫之后,圆明园已面目全非,原有的植物几乎不复存在,除正觉寺尚余古树20余株,现有的植物与历史情况也相距甚远 ,虽然大部分景区逐步恢复了山形水系,而建筑则只能部分保留遗址,现阶段已无重建的可能。因此从植物上恢复历史景观难度很大,只能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改造的方法,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历史情况的深入研究

       由于历史资料有限,关于圆明园植物配置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应用到改造实践中则更加微乎其微。但只要予以重视,潜心研究,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史情况,结合我国古典园林及其他皇家园林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成果,假以时日,一定能有所收获,为植物景观恢复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二)现状的全面细致调查

       三园经过近几十年的山形水系恢复和绿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绿化基础,但还缺乏全面而细致的深入调查,摸清家底。有必要定期对全园的绿化现状及野生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逐步恢复,争创精品

       从现有恢复的部分景区植物景观看,效果差强人意,在没有实体建筑的情况下,单纯地通过植物表达景观意境难度很大。三园若全面恢复植物景观不仅耗资巨大,且效果难以保证。可以选择遗存较多、现状条件较好,有利于遗址展示及植物景观突出的某处景区进行景观恢复试验,精心选择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方式,配合相关的解读系统,最大限度地表达历史景观意境,为圆明园遗址保护和展示及植物景观恢复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四)注重生态配置,发挥生态效益

       圆明园作为北京近郊的人工丘塘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态廊道,具有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管理上的相对粗放,保留了为数众多的野生植被,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山丘上除人工种植的油松外,还有天然生长的构树、榆树、臭椿等乔木,林下是丰富的野生灌木和草本植物,水中大面积野生着芦苇、香蒲,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创造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表现出独特自然生态美,与遗址公园的景观也相互协调,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历史的真实性。但大部分人工改造过的景区,往往忽略植物群落的构建,缺乏林下灌木层的配置,对野生的草本层的破坏导致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出现。在今后的植物景观恢复过程中应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余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配置,现任职于圆明园管理处科技办公室。 

任爽英,任职于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

注:本文转载自《圆明园研究》40期,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