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新论
中轴线保护的公众感知和参与
来源:   作者:张宝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4/20

公众广泛参与是实现现代化、走向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是体现遗产属于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了解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公众感知的意义,在于了解公众的感知和认可度,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决策和施策提供一些基础和参考,有利于推动让品味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强化文化认同、传承历史文脉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中轴线保护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4至8月进行了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公众感知调查,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现场填答问卷和访谈,目的是了解北京居民和京外游客对7.8 公里长的北京传统中轴线感知程度、保护利用现状评价、意见建议以及居民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情感依恋和游客的游览经历等。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向北京居民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647份,比例为99.5% ;向游客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比例为78.6%;共计收回有效问卷922份,比例为92.2%。

问卷发放地点是在北京老城传统中轴线上和附近地区,主要调查地点在永定门、天桥、天坛、先农坛、正阳门、正阳门大街、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端门、故宫、地坛、景山、地安门、地安门外大街、钟鼓楼等地。本次问卷调查是在中轴线及附近地区进行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北京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北京中轴线的感知程度,应该是了解中轴线情况比较多、对其感知相对比较深刻的居民和游客感知信息的反映。

通过调研可知,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在公众感知和参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北京中轴线有一定感知的公众面不广、感知程度不深。公众对北京中轴线关注度不够,中轴线的历史起源、南起北至位置等正确认知度很低,游客对于北京中轴线的了解程度不深,中轴线文化价值及历史内涵并未被旅游者充分感知,即便是居住于中轴线附近的居民对其认知度也较低。二是北京中轴线宣传方面受众群体覆盖面不广、没有细分受众、宣传工作针对性不强,不到位。特别是缺乏贴近青少年一代的宣传手段,北京中轴线的概念在老一代北京人心中较为清晰,现在的青少年对此认识极少,中轴线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未被新一代所深刻认知。被访游客反映中轴线游览解说不够精彩,也属于文化宣传不到位的表现。三是目前北京中轴线保护、利用、申遗等工作,公众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四是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和从现场访谈了解到的情况看,因没有专设北京中轴线旅游线路、北京中轴线整体形象传播力度不够等原因,在公众心目中北京中轴线整体形象存在破碎化问题。

为此,应加强向公众宣传北京中轴线,提升公众的感知度和参与度。第一,改进宣传和传播策略,提高公众感知度。加大宣传力度,细分受众群体,分层施策,有效进行传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应继续加强广播、电视这一类传统媒介对于中轴线概念内涵的宣传推广;对于年轻群体,应着重加强新媒体的运用,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是重点的推广媒介,微博微信与网页论坛在年轻群体中受众面较广,能够达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在宣传中,互动式的手机资讯也是不容忽视的,中轴线景点互动推介APP开发是可以考虑的宣传策略,以此加强25岁以下受众对北京中轴线的兴趣和感知。此外,应重视培养热爱文化遗产、专业化水准较高的文化解说队伍,包括壮大志愿者解说员队伍,让中轴线上的游览解说精彩起来。

第二,以北京中轴线整体申遗为契机和抓手,将中轴线本体和附属建筑、空间打包进行宣传,强化中轴线完整形象。应强调中轴线在北京老城及整个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适当复建永定门箭楼和瓮城、地安门标示等中轴线重要节点的部分原有标志性建筑,整治沿线风貌和周边环境,恢复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强化北京中轴线的完整形象。北京中轴线申遗早日成功,有利于有效解决其整体形象破碎化的问题,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空间形象和文化印象。

第三,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应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参与度,将有关内容纳入市级、区级党校和公务员培训课程,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纳入市属高校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并积极举办更多相关活动,广泛吸纳各个层面的公众参与,让保护中轴线文化遗产变成公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引进公众监督机制,共同监管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效果。不仅是北京中轴线遗产本体,而且应包括中轴线周边的环境,都应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加强保护监管。

第四,设计开发专题旅游线路。对于北京中轴线的旅游,其目标受众应主要为深度旅游的游客或北京当地居民,应开通相关旅游专线、公交专线,强化中轴线各景区景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景区景点联动,在旅行社业务中推广中轴线专题游和相关自助旅行线路,将中轴线各大景区景点有机联系在一起。统筹设计北京中轴线各大景区景点的告示牌,在各景区景点的相关材料中均涉及中轴线的整体介绍,使参观中轴线上单个景点的游客也能够对中轴线整体有一定了解。注重对景区景点告示牌的创新设计,如引入景点介绍二维码扫描等互动式手段,开发中轴线手机互动APP,将介绍中轴线历史文化的文字用视、听等方式呈现出来,并结合实体景点进行宣传推广。

* 本文选自《北京观察》2019年第1期。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