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新论
圆明园遗址保护的几个问题(下)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2/23

四、圆明园周边环境改造

圆明园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当务之急不是复建遗址,而是周边环境整治。不整治好圆明园外围环境,主园区再怎么整治也是事倍功半,结果将是园内遗址被整坏,园外游人依然进不来,发挥不出预想效果。圆明园遗址周边环境改造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圆明园宫门前和西苑一亩园地区改造

在圆明园周边乃至“三山五园”地区改造中,最重要的地点是西苑一亩园地区,这里是颐和园与圆明园之间的结点,也是北京西北郊重要的交通枢纽。打通这一结点,满盘皆活,不但可以解决圆明园主园区的游人出入问题,也可以将颐和园与圆明园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统一的游览线路。

1)西苑地区现有规划建设的失误

西苑一亩园地区的城市规划先天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各行业各自为政,没有区域的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区域合力。近些年来最先开始的是西苑营市街改造,政府为规避风险,尽快收回成本,采取了最保守的做法——开发高档别墅。结果本该用于旅游和服务业的用地建起了沙丁鱼罐头般的高档别墅区,本来就不宽裕的西苑用地变得更加狭窄,这是对公共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遗憾的是,为建这处高档别墅还毁掉了圆明园阅武楼遗址。150年前,英法联军之火烧毁了阅武楼地面建筑,却留下了建筑台基,今人则把孑遗的台基彻底铲除,目的仅仅是为了在十分拥挤的小区内再多挤入一、两座别墅。少数人得到了高档别墅,大众却失去了对阅武楼的记忆和复原阅武楼景观的希望。这既是一个失败的决策,也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西苑公交枢纽和西苑地铁站的建设也是各行其是,在设计上没有任何有机的联系。没有方便游客的地下通道,没有与二者结合的商业服务中心。这既不方便乘客和游客的活动,也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令人遗憾。

西苑地区的道路设计也不尽人意,人们在设计二龙闸路时,没有考虑圆明园主进水渠道二龙闸河遗址的利用问题,在二龙闸河遗址上修筑道路,给未来的河道恢复造成极大困难。

2)西苑地区的发展定位

西苑地区在“三山五园”地区乃至北京西北郊的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苑地区规划一是要考虑北京西北郊的城市交通,二是要考虑颐和园和圆明园之间的连接和旅游服务,三是要考虑中关村及“三山五园”地区的商业购物和休闲服务,四是要考虑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景观的恢复。

西苑一亩园地区改造应加强统一规划,不再搞各自为政式的分散规划。在一亩园村搬迁后,可在当地发展旅游服务和为中关村地区休闲服务的服务区,开发面向公众的文化设施,不要再建设别墅,也不要建科技园、写字楼、大学校园等设施。总之要从区域的长远发展考虑城市功能布局,而不应只考虑眼前得失和局部利益。

3)恢复二龙闸河

二龙闸河上接昆明湖东岸的二龙闸,下通圆明园藻园门旁的进水闸,是连接昆明湖与圆明园的主水道,也是圆明园最主要的水源河道。清代乾隆皇帝曾乘船由清漪园回圆明园,走的应是这条河道。

二龙闸河的部分河道一直保存至20世纪70年代。1998年建设成为颐和园与圆明园之间可以通航的景观河道,使颐和园与圆明园通过水道联系起来。二龙闸河虽然一再遭到破坏和侵占,但地下遗迹尚存,如能对已建道路做适当调整,仍有恢复或近似恢复河道的可能。

可以考虑将两块板的二龙闸路改为单股道路,拿出一股道路改建河道,也可以把其中一条道路的高度降低,改为半下沉式道路,旅游季节灌上水用于通船,冬季排干水用于行车。减少的那条道路可用新建宫门路、中直路来替代,通过新建宫门路、中直路与昆明湖路、二龙闸路的结合,形成双向交通回路。由二龙闸路向北的河道,在穿越西苑干道和西苑公交总站时,可以根据现状条件做近似位置的调整。(图1)二龙闸河恢复后,可以改善西苑地区的景观,增强当地的历史文化韵味。游人将可以从颐和园乘船到圆明园,使两园之间的旅游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复原圆明园扇面河

扇面河又称扇子河,是圆明园宫门外的“前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为整治圆明园周边环境,将圆明园宫门前洼地疏浚成湖,‘穿过洼地的御路成为湖中斜堤。。由于御路从池塘中斜穿而过,路两边的湖面各形成一个斜边,看上去像两把展开的扇子,于是有了“扇面河”的称呼。扇面河由东西二湖组成,东面的湖小,西面的湖大。东面小湖的东岸另有一条石板路,可通福缘门,路东是称为翰林花园的澄怀园。扇面河的东湖在民国初年被王怀庆所据,建起达园。达园先后几易其手,建国后归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此后达园管理部门将西扇面河的东部水面圈入达园,穿湖而过的清代御路变成达园湖中的一道斜堤。西扇面河的主体部分在10余年前被用建筑渣土填平,如今是西苑早市。

图1 二龙闸河复原示意图

扇面河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在今天整治圆明园周边环境时,应该恢复它的水面,重现历史风貌,不宜做广场、绿地等其他形式的改造。

5)保护一亩园娘娘庙和庙前御路

一亩园成为独立村落是圆明园被毁之后的事,村中娘娘庙名为泰山圣母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西苑地区的重要历史景观,也是京西娘娘庙朝拜系统的组成部分。娘娘庙坐北朝南,今主体建筑尚在,应加以保护和修缮。娘娘庙门前的东西向道路曾是清代通往颐和园东宫门的御路,也是用石板铺筑的道路。当年这条石路经扇面河南岸,向西进马厂东门,跨过二龙闸河上的石桥,出马厂西门直至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下,清朝皇帝由圆明园去清漪园大多要走这条御路。

对于圆明园遗址保护来说,一亩园改造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也是“三山五园”环境改造中的关键环节,应是本届海淀区政府重点从事的工作之一。

4.挂甲屯地区文化景观的恢复与保护

1)复建挂甲屯门楼

挂甲屯位于扇面河南岸,明代称华家屯,清代称挂甲屯。清代,皇帝御园环绕四周,王公大臣列第左右,村中商业街纵贯南北,街上商贾云集。挂甲屯主街纵贯南北,街的南北两端曾各有一座门楼,门楼上嵌“挂甲屯”汉白玉石额。今后可恢复挂甲屯北门楼,以丰富颐和园路沿线历史文化景观,同时沿街建设一些传统风貌的商业建筑,作为古老村落的标志。

2)保护圆明园虎城遗址

虎城遗址位于西苑立交桥东南侧,曾是圆明园、畅春园养虎之所,今尚存部分三合土夯土遗迹。可拆除遗址周围的违章建筑,将遗址作为街景展示出来。

3)改造澄怀园遗址

清代澄怀园遗址位于圆明园福缘门外,早年为康熙朝大学士索额图赐园,雍正三年,赐大学士张廷玉、朱轼等九人居之,俗称翰林花园 。民国年间澄怀园曾为绍英花园,20世纪30年代,东三省沦陷后,入关东北人将其改建为义园。东北义园包括澄怀园遗址和达园,以及圆明园宫门前的一块区域。澄怀园东北义园遗址内因种植桃树,又被后人称为“东北桃园”,现归北京市民政部门管理。20世纪90年代,有民政部门为在此建设西式骨灰堂,将园内原有坟墓悉数铲除。

澄怀园遗址紧邻圆明园,地处海淀园林景区的核心位置,不宜改建为西式墓园,应恢复为传统园林景观,用于与圆明园遗址有关的旅游开发。圆明园宫门前的西静园墓园则应迁往他处,使扇子河景观与圆明园宫门遗址连为一体。

4)复建圆明园总管八旗及三旗护军印房

圆明园总管八旗及三旗护军印房位于蔚秀园北墙外万泉河南岸,曾房屋百余间,解放后尚余数十间房,1985年在改建万泉河河道时拆除。可以考虑复建其部分建筑,以增加颐和园路沿线的历史文化气息。

5.圆明园周边古村落的利用

“三山五园”地区有许多古村落,他们与清代皇家园林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是“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的组成部分。这些村落可能己经消失,可能即将拆除,但无论如何应该有标志物保留下来,并延续其地名。

圆明园周边曾有十多座紧邻圆明园的村落。这些村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圆明园护军营房,包括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镶白旗小营、包衣三旗、河南新营、河北新营等,一类是非旗营村落,它们穿插于旗营村落之间,发挥着为旗营服务的作用。这些非旗营村落大多有商业街,有的村中还有许多达官贵人的别墅。1860年后多数村落开始衰落,民国年间旗营的住户散失大半,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村落已经消失,仅有少数尚存。在圆明园周边环境整治时,应该珍惜这些仅存的村落,尽可能创造一些标志物将其信息传承下来,至少应将其名字保留下来。

1)在水磨村保留小型商业街

水磨是一座与皇家园林关系密切的村落,它形成于明代,清代成为服务园林的村庄。今天,尽管原有的村庄景观己不复存在,但仍保留着一些村庄的格局。在该村改造时,可设计一条小型文化商业街,为游客和附近居民提供商业和餐饮业的服务,同时也借此保留下水磨地名。

2)兴建树村文化商业街

树村位于圆明园北,与圆明园隔清河相望。树村南北狭长,村中曾有小型商业街,有清真寺,曾是为圆明园服务的村庄。今后可以借助此村庄开发圆明园北面的游览通道,使树村街成为小型休闲场所,为圆明园北面的游客和当地科技园区服务,并借此保留下树村的地名。

6.改造利用春熙院旧址

春熙院原名淑春园,虽与和砷珅后人的淑春园同名,但时间要早得多。《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二十八年,奏准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一顷二十三亩六分三里”’。乾隆三十四年(1769),淑春园改为春熙院“,归圆明园总管管理,成为圆明园五园之一。所谓圆明园五园是指圆明园总管管辖的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和春熙院。与之对应的是“三山”,即由负责三山的总管管辖的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二者被清人统称为“五园三山” 。嘉庆七年(1802年),春熙院赐予庄静固伦公主 。春熙院的位置过去一直不明,曾有研究者考证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但是在国家图书馆所藏样式雷《圆明园以东水道图》上,“春熙院”标在长春园北面的一所园子处。

在被认为是道光年二——八年(1822-1828)的另一幅圆明园水道图上,该处标为“营署”,在故宫博物院藏西山风景名胜图记中,该处具体标出“中营参将署” 。据民国年间编辑的的的的《匕北京市志稿》所辑资料,中营“参将衙门在七空闸北边春熙院”’。“七空闸”指长春园出水闸,位于长春园西北角,闸的北边有镶白旗营房,镶白旗营房西侧就是样式雷图上所绘春熙院。上述资料可以相互印证,且文献中未发现第二处春熙院,故可确定此春熙院就是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

不仅如此,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平城郊地图》上,该处标注为“春西院”,在民间所绘的另一幅名胜图上,此处标为“椿树院””,用字不同,发音相近,说明直到民国年间,当地仍在使用春熙院的名称,只是在地图的用字上有出入而己已。

春熙院属于圆明园五园之一,解放后山形水系仍隐约可辨,可以将其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扩展用地,或其他文化项目用地。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中,应该尊重春熙院原有的园林格局,尤其是西半部园区的格局,同时保留春熙院名称。

圆明园遗址保护和其周边地区改造是“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圆明园遗址保护需要改变观念,确立遗址保护优先的原则,避免建设性破坏。圆明园周边环境改造是近期圆明园遗址保护的关键,应是政府着力开展的工作。圆明园周边环境改造应进行统一规划,需注意保护文物和历史景观。圆明园遗址保护是对政府能力的考验,政府应在宏观战略和微观细节上都谨慎行事,千万不要把好事变成坏事。

本文作者岳升阳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