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赛丰[1]
号称“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典范”的圆明园是一个如此震撼人心的名字,这样一座几乎平地而起的庞大皇家园林,有着数不清的亭台楼阁,看不遍的奇花异卉,览不尽的湖光山色。可是,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的罪恶之火将它瞬间化为齑粉。在这熊熊烈焰之中,庞大的清王朝也像一个伤痕累累的巨人,缓缓地倾颓。圆明园被毁至今已经150余年了,多年来人们仅靠传世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来了解,然而,四十景图仅仅表现了乾隆九年左右的圆明园状况,圆明园从1744年至1860年之间长达100多年的历史无从知晓,而圆明园三园的百余处景区,也远非四十景所能代表。幸而张恩萌先生主编的《圆明园百景图志》复盘了历史场景,对于今天了解圆明园的发展、变化给予了启示性的答案。
《圆明园百景图志》是一部72.5万字、637幅珍贵历史图片的鸿篇巨著。其中的图片囊括了四十景图、样式雷图、样式雷烫样图、西洋楼铜版图、清人绘制的皇家在圆明园的活动图、遗址现状图、遗址修复图、出土文物图、考古现场图以及2001年张宝成先生绘制的遗址原貌复原图。该书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49景、长春园21景、绮春园27景的寓意由来、山形水系和殿堂馆所的建筑原貌、由兴到衰的历史更迭,著名的建筑学家郭黛姮教授评价该书是一部圆明园的“编年史”、“建筑史”。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王道成先生将此书誉为“圆明园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相信每一个关心圆明园的专家、学者和热心民众都能够体会到这部巨著的分量与艰辛,也都能够读懂张恩萌先生的付出与执著。
圆明园从始建到损毁,虽然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但因其不仅是帝王们的休闲玩乐胜地,更是清王朝统治的中心,烙印着帝国两百多年的兴衰史而吸引着来自全球探寻的目光。它的原貌到底如何?历史上的圆明园又是怎样的气势恢宏?带着这些疑问,张恩荫先生自1977年到圆明园管理处任副主任开始,即对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都留下了张先生探寻的足迹,他查阅了《大清历朝实录》、《日下旧闻考》、《大清会典事例》、五朝皇帝御制诗文全集、清人笔记、“样式雷”图样及工部旧藏圆明园三园诸景设计画样或查勘图、清代旨谕档、奏折、做法清册、销算黄册、工程备要等文献档案,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辨析考据、爬梳剔抉。踏勘遗址、考古现场,走访专家学者和园内住户更是不知疲倦,终于2010年9月,主编出版了这本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圆明园百景图志》,从园林、建筑、绘画、收藏等各方面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一定意义上讲,读《圆明园百景图志》是与清代历史、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对话。其一,该书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书中对各景主要建筑始建、增建、修葺、劫毁情况及遗址、遗物、整修现状的记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清代政局的动荡、制度的变迁、文化的更替。特别是1860年圆明园罹难至今,历尽劫波的圆明园所剩遗址寥寥无几,相关记述众说纷纭。该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圆明园的微观史作了细致、精准的研究与阐述。张先生经过对若干文献记载互相对照、实地考证,对书中百余处景点包括的建筑及其相互关系、建筑与山水关系、建筑与帝王宫嫔生活起居关系等都作出了清楚的表述和图解,并纠正了一些档案记载中的标注谬误。对景点当年的使用状况也进行了记载,通过记载并结合书中的平、立面图及遗址现状图,使我们能够深切了解当时的建筑布局与周边环境以及遗存的利用保护情况。书中对建筑使用的变化,不是简单的记载,而是在记述中分析其变化原因,从而说明每一处景点变迁的历史。其二,是一部考古发掘指导性参考文献。圆明园被毁后,各处景物已面目全非,书中经考据对圆明三园中成百处景点的建筑与山水布局图的绘制,对圆明园的考古发掘工作具有路线图和坐标点的作用。其三,是遗址保护的工具书。该书以多维度、多层次、全景式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和不同侧面,为人们了解、解读圆明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路径,尤其是对各景点中每一幢建筑内部的装饰状况、陈设状况,甚至室内所悬书画、室内外匾额、楹联、建筑物张挂灯盏及灯盏所用材料、各景及庭院中植物配置、室内摆放花木都作了详尽细致的记载。这对于圆明园遗址整理、恢复圆明园山形水系及完善各景区植物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四,是一部激励国人的警世恒言。张先生平实的历史记述,却强烈地折射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历史反复告诫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历史上的兵火熄灭了,但强敌劫掠的火种依然存在,只有坚强的国力、清醒和勇敢的国人才能延续和创造更加辉煌夺目的华夏文明。
圆明园是永恒的,是无法复制的,也是永远研究不完的。张恩荫先生历尽艰辛完成的《圆明园百景图志》传承了学术延续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见证了前辈学者的学术品格与水准,将圆明园研究的基础打得更为牢固、厚实。该书不仅对专家学者研究圆明园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对广大民众了解圆明园也大有裨益。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圆明园的多重身份和多重价值,认识圆明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为开展圆明园各项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依据和背景描述。
[1] 黄赛丰:现任职于圆明园管理处。
(见载于《圆明园研究》第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