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三山五园
百川归海 淀积千里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22

北京,大国首都,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海淀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三年来,海淀区勇担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以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标准,探索形成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高站位统筹、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文物保护融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海淀模式。

示范区基本情况

三山五园地区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山水形胜整体格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空间秩序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规划面积68.5平方公里,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古往今来的景秀文盛之地。在这片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土地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三山五园”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是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瑰宝。这里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地区之一,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海淀区三五园艺术中心建筑竣工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有其突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三山五园地区兼具山区、平原、河流、林区、湖泊,城市与农村,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要素齐全;各级文物类型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李大钊烈士陵园、双清别墅等革命文物,谱写了海淀乃至中国近代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三山五园地区中央单位、军队单位多,文物隶属关系复杂、管理权责分散,集中体现了文物工作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也使海淀成为改革创新最理想的“试验田”,进而探索建设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经验的“高产田”。

京西稻金色稻田

示范区创建特点

示范区创建三年来,海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全力将《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着力突破文物保护利用中的难点痛点,初步形成文物现代化治理的新经验和新生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打造了新时代文物改革发展的生动样板,构成了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整体性、统筹性、创新性、人民性”的鲜明特征。

——规划引领,突出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性”

海淀区坚持规划引领,在编制《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过程中,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精准对接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实现文物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推进三山五园整体保护与区域减量发展相协调,重塑地区山水形胜的整体格局,推动景观生态与历史文化有机交融。三年来,在三山五园地区增加水面、治理河道,缝合蓝绿空间,塑造了“一区、两轴、三循环”格局的滨水慢行空间和亲水岸线,形成了“一道十三园”绿色新生态,重现了山水交融、大气恢宏的历史景观风貌,持续城市更新,建设线性文化遗产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三山五园地区文化遗产以其整体性保护,构建出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

——首善标准,强化突破体制机制的“统筹性”

北京市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推进首善之区建设,充分用好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首规委)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两个平台,市委市政府领导利用平台调度机制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海淀区成立三山五园地区工作专班,设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高位统筹推进三山五园地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效推动了示范区跨部门、跨领域任务的开展。

“两级四平台”(市级:首规委平台、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平台;区级:三山五园地区专班平台、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平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中起到了高位协调的关键性作用。依托“两级四平台”,市区领导先后与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军队和中央单位建立了文物保护对接协商机制,探索形成破解文物管理最难解问题的有效路径。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

——双向赋能,体现科技中心的“创新性”

海淀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地优势,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全国领先的“城市大脑”接入文物保护应用场景。海淀城市大脑已汇聚20多个市区部门数据,以智慧型城市建设为文物精细治理、智慧治理、科学治理探索新方案。同时,海淀区持续加大文旅信息化、数字化投入,以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圆明园数字化体验项目2022年12月入选北京网红打卡地(新消费场景类);2023年3月荣获“中国文旅先锋奖”。科技创新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插上传播的翅膀,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文化遗产。

——共建共享,坚持以民为本的“人民性”

海淀区坚持文物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示范区创建期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颐和园博物馆、圆明园博物馆相继揭牌开馆。颐和园博物馆“园说”系列展览讲述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圆明园马首入藏、石柱回归展和五首重聚故园,充分体现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以使命担当赓续红色血脉,打通“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线,有效彰显了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接待观众超过100万人次,这条线路真正成为见证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知古鉴今之路。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海淀区博物馆)已经竣工,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艺术展览交流、自然山水风光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综合体现海淀文化大区、经济强区、科创中心核心区的底蕴和活力。“博物馆之城”建设让区域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高品质文化供给赋彩人民美好生活。

清华园车站旧址

颐和园博物馆“园说”系列展览

示范效益全面彰显

——文物保护由单体转为集中连片保护

海淀区在文物保护管理模式上守正创新,有效促进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从传统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单体的保护利用模式,演变为系统梳理挖掘文物价值,开展线性保护、连片保护的保护管理模式。如以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串联起“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以三山五园为抓手开启集中连片保护模式,有效整合区域文物资源,强化文物保护的整体性,提升周边区域人居环境,充分带动群众参与热情,起到显著的示范效果。

游客参观圆明园石柱回归展

——形成多方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新格局

改变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单独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传统模式,海淀区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依托市、区“两级四平台”高位统筹建立央地、军地沟通机制,协调市、区两级多部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有效推动了示范区跨部门、跨领域任务的开展,为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营造了良好氛围。

——文化软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海淀区通过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物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长效发展。2021年,海淀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收入9402.4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市比重53.5%;2022年收入合计10173.1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比重56.5%。2022年,海淀区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

——优良生态宜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示范区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提升类项目,恢复三山五园地区地域历史风貌和山水格局,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极大提升文物周边环境,注重文物整体景观风格和周边环境的协调与融合,统筹考虑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为周边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游憩公园绿地,打造成为东方人居环境杰出代表区。

后示范区工作

海淀区倍加珍惜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资格,深知改革事业任重道远,创建期完成后,还将正确把握文物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继续攻坚克难,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做好后示范区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挥示范区创建形成的机制体制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用好市区“两级四平台”协调机制,加强区政府对三山五园地区各单位、各系统的统筹协调,凝聚部门合力,整体、系统保护文化遗产及其赋存环境。

二是进一步发挥示范区创建打下的研究基础优势。依托三山五园研究基地,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围绕考古、博物馆、策展、讲解等重点领域,加大人才引进,强化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文物阐释和利用,探索以多种方式展示文物价值,体现文物之美。发挥文物利用在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呈现文物活起来的多样路径。

三是重点开展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落实情况评估,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编制工作,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环境提升作为落实规划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计划的任务内容要全面覆盖《规划》中期(2023年—2025年)实施计划及成效,注重量化、项目化,明确规划指标,加快将三山五园地区建设成为首都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

创建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时代赋予海淀的历史机遇,更是责任和使命。十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以厚积薄发之势深学笃行,砥砺奋进,吹响新时代文物事业前进号角;三年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奋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玉汝于成,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的海淀之路。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海淀篇章。

(撰稿 | 朱玉京 供图 |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统筹 | 魏颖)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