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6日,海淀文化微展览·三山五园流散文物数字化复原成果展在圆明园春泽斋开幕。
新世纪以来,三山五园尤其是圆明园流散文物,在某些特殊的节点,甚至会超重于圆明园文化遗产的自身分量,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沉重的话题。2000年圆明园海晏堂12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回归,2003年猪首回归,2013年鼠首、兔首回归,2019年马首回归,2023年圆明园西洋楼7根汉白玉石柱回归……每次回归的意义,都比文物自身的价值大出很多,或者说,回归话题赋予回归文物更大的价值。
对于圆明园12生肖兽首,呈现给公众的一般说法认为,兽首特殊的红铜材料、精湛的制作工艺、巧妙的结构设计,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造诣、审美水平和科技价值。比较激情的说法,一言以蔽之,就是“无价之宝”。我一般不敢轻易断言某件具体的文物高尚到无价的地步,所谓无价之宝,可能也仅仅只是难以定价而已。难以定价的原因,许多时候可能只是某种难以评估的情感价值。即便难以定价,但大体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列举的回归案例所涉及的兽首与石柱,全部都是付出了可以计量的代价之后,才得以回归的。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民间力量在促进流散文物的回归方面不可替代。中国保利集团、香港信德集团与何鸿燊先生、法国皮诺家族、中坤集团与黄怒波先生,就是典型代表。比起许多动辄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高大尚人士,他们的实际行动,更值得尊重与仰视。
我衷心希望,三山五园流散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能够造就一个线上的、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数字艺术馆,积累素材、讲好故事,沟通价值、连接情感,促进交流、推动共享。或者说,我衷心希望,通过中央美术学院吴晓敏、陈东团队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够让三山五园流散文物这个沉重的话题,逐渐变得匀称一些。
*转发自微信公众号“海淀文化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