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安,志贺市子著《道妙鸾通:扶乩与香港社会》(上、下册),香港:三联书店,2021年。
作者简介
游子安,广东新会人,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历史),现任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明清时代善书与慈善事业、从华南、香港到海外道教,以及民间信俗。
志贺市子,生于东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文化人类学),现任茨城基督教大学文学部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华南、香港与台湾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以及东南亚华人宗教。
内容简介
本书就“扶乩”这玄妙入神的信俗文化展开学术探讨,是个中课题屈指可数的专著。对扶乩信仰的历史、扶鸾结社的粤港坛堂、具影响力的乩手等,有系统细致的描述,由此可观照百年来香港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尤其是20世纪上叶香港坛堂的道脉根源和流变。从学术角度研究外,更有两位著者看鸾的经历、各自与坛堂及乩手交往的情谊,以及对扶乩哲理的探索、对“道”的感悟等,从宗教与人生、学术与艺术等不同维度,建构起全面的讨论视域。
目录
引言
上编 扶乩在近代以来粤港坛堂史
序章 扶乩的历史与扶乩研究的现况
第一节 何谓扶乩 010
第二节 扶乩信仰的源流 011
第三节 宋代到明清时代 014
第四节 扶乩与神道设教 016
第五节 现代的扶乩研究 019
第一章 扶乩与近代粤港坛堂
第一节 香港坛堂的源流 024
1.1广东的吕祖扶乩信仰 024
1.2晚清士绅文人的吕祖扶乩信仰 032
1.3医药行业与吕祖扶乩信仰 036
1.4宣教师目睹的清末广州的扶乩 041
1.5《吕祖真经》与“九美”的由来 042
第二节 先天道在岭南地区的发展 051
2.1从广东传入香港 051
2.2从粤东至泰国 055
2.3承金祖命的东初派 056
2.4岭南先天道与扶乩 061
2.5先天道与吕祖道堂的联系 062
第三节 香港道教联合会的成立 065
第二章 19世纪末扶鸾救劫运动
第一节 19世纪末扶鸾救劫运动 072
1.1扶鸾救劫运动的起源与传播 072
1.2清末粤西吴川的善书局 075
1.3高州的经堂 081
1.4鼠疫爆发与新撰写成的救劫经 086
第二节 1894年穗港鼠疫爆发与神仙的药方 091
1.1关帝降示的乩文 091
1.2广州的省躬草堂 095
第三章 通过扶鸾的神人交流
第一节 来自日本的研究生第一次见识扶乩 106
1.1前往深水埗 109
1.2位于唐楼顶层的道堂 110
1.3紫阙玄观的扶鸾仪式 112
1.4吕祖给我的第一篇乩文 116
1.5对扶鸾仪式的印象 117
1.6再次前往香港 118
1.7围绕吕祖乩诗的个人故事 120
第二节 扶乩在香港道堂的定位 123
2.1作为“扶鸾结社”的香港道堂 123
2.2扶乩介于神与人之间的沟通 126
2.3入道仪式 127
2.4乩手是如何育成的? 129
2.5乩手的意识状态 130
2.6扶鸾与道堂的决策 134
第三节 作为“道教修炼”的扶鸾 136
3.1成乩过程与修炼 136
3.2上海灵学会的扶乩论 138
第四章 海洋引领:从玉清道统四善坛四玄坛之建立看扶乩与宗教传播
第一节 “海洋引领”:阐扬道脉于海外 144
第二节 从“灵都子”谢显通说起 149
2.1谢英伯:茂峰法师在广州弘法的得力弟子 151
2.2谢显通:觉善坛皈依吕祖道及觉、宏、圆、玉四门的枢纽人物 152
2.3 吕祖降示、谢显通侍鸾的〈扶鸾之义〉 153
第三节 “四善坛收,乃有四玄坛兴” 156
第四节 第四玄坛“世玄精舍”于台湾开创 164
下编 扶乩与时、地、神、人(团体)
第五章 扶乩人物、时代与香港文化氛围(1920-1930年代)
第一节 扶乩活动崇道亦尊孔 183
1.1 1920-1930年代乩坛提倡之宗教大同 183
1.2 20世纪扶乩团体之尊孔思潮 186
1.3啬色园内建麟阁 190
1.4崇道奉乩亦尊孔的先天道 193
第二节 主张五教合一之隐庐 202
2.1信奉“五教同源” 202
2.2以乩治坛之隐庐:医药济世诸善业 205
2.3劝善与潜修:隐庐印送经书与规戒 215
2.4小结 219
第三节 香港具名的第一代乩手:何廷璋 220
3.1夫子任乩手:从卫仲虞谈到何廷璋 221
3.2何廷璋服膺先天道之因缘 227
3.3何廷璋之著述 228
3.4何廷璋侍鸾的《锺离仙师宝筏寻源》 231
第四节 乩文所见1930年代前后之时局:三教总学会与香港道德会之鸾文 235
4.1尊崇黄帝的乡贤:冯其焯 235
4.2降于安乐村并由三教总学会成员侍鸾的〈诸葛武侯乩文〉 240
4.3福庆堂乩训集《道德真言》之时代:战乱与时疫 244
4.4小结 247
第五节 鸾音育才:从坛堂义学谈到笃信扶乩的教育家黄子律 247
5.1坛堂庙宇兴办义学 249
5.2扶乩信仰与兴办教育:可立中学命名与德教会学校 251
5.3黄子律及其创办之钟声学校 256
5.4黄子律敬信关帝之著述〈感恩记〉及黄氏家族乩坛 259
5.5小结 267
第六节 道堂匾联:凤彩鸾章及文化瑰宝 269
6.1轩辕祖祠之匾联 271
6.2啬色园内匾联与扶乩 273
6.3仙佛鸾书与士绅题书之坛堂匾额 280
第六章 扶乩与香港潮州社群
第一节 香港的潮人善堂 302
1.1普庆念佛社 306
1.2港九善社慈善阁 308
1.3念敬佛社 308
第二节 潮汕传统文化中的扶乩 309
2.1民间巫术中的扶乩 309
2.2文人鸾坛的传统 314
第三节 初创为“潮洲人宗教”的德教团体 317
第四节 鸾音续传之黄大仙元清阁 326
第七章 扶乩坛堂与香港地区历史
第一节 沧海桑田成地标:以大埔省躬草堂为例 342
1.1大埔:桃源之地 342
1.2曾为大埔全区最雄伟建筑物之省躬草堂 346
第二节 太白台上的乩坛与贤士:抱道堂黄梓林和云鹤山房何启忠 351
2.1奉祀李青莲的抱道堂 352
2.2降乩酬唱太白台 359
2.3护持三教并恭侍乩坛多年的黄梓林 363
2.4乩笔卓著:“醉道人”何启忠 370
2.5鸾音广化:何、谢两位“谪仙”人 378
第三节 狮子山下谱传奇:从黄仙祠肇建到黄大仙区之定名 381
3.1从1923年老照片说起 381
3.2 1921年乩示选址竹园 383
3.3扶乩与啬色园早年发展 395
3.4仙师乩示医疗教育及以“可”字命名的各项社会服务 402
3.5天助自助:黄大仙区之定名 403
3.6小结 404
第四节 扶乩选址:聚气藏龙背枕大帽之圆玄学院 405
4.1选址:莲花洞之三叠潭 406
4.2茂峰法师指引 410
4.3圆玄学院源自尊奉吕祖之宏道精社 412
4.4扶乩对圆玄学院创建的关键作用 416
4.5圆玄学院创院先贤对地区的贡献 424
4.6小结 428
第八章 道不离慈:扶乩与行善救济
第一节 内乩外慈 442
第二节 以医病赐方为善业的天清草堂 444
第三节 战时安顿难民的香港红卍字会 455
第四节 战时施粥赈饥的云泉仙舘 464
第五节 劝善教化的芝兰堂、从善堂 471
5.1香港道堂慈善思想和事业的基石:善书 471
5.2最早有明确年份降笔于香港的鸾书:《功果新编》(1913) 473
5.3广印善书的从善堂 478
第六节 坛堂求雨:从《玉皇赐雨真经》谈到大旱背景成立的六合圣室 482
第七节 一些思考 489
第九章 结语
编后语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