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者风采 文献与出版 田野调查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 民间宗教 书评 理论方法 研究刊物 专业索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 田野调查 >>
天后文化在梅州的俗化(一)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4-25

房学嘉

天后是粤东地区的民间信仰之一。随着天后信仰的传播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天后文化" 。比如凡天后宫所在地或是码头港口或是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商贸的交易场所。天后信仰不但在粤东沿海的潮汕平原颇有影响,而且在内陆山区的韩江上游主要码头、墟市也相继建庙奉祀。因此,研究粤东梅州山区的天后信仰,进一步挖掘历史上沿海与内陆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民俗学、宗教学等的宝贵资料为现代化服务是极有意义的。

本研究以梅州市为考察重点。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韩江上游之梅江流域。境内多山,有梅江、石窟河、松源河、宁江、琴江、潭江等,水路纵横交错。历史上的梅州在清嘉庆年间从潮州府分治升为嘉应州,下辖程乡县(即今梅县、梅江区)、兴宁县、长乐县(即今五华县)、平远县、镇平县(即今蕉岭县)。梅州的民间信仰相当复杂 ,其中地方的水神、商业神祗信仰圈与外来的水神天后信仰圈互动,形成与沿海地区同中有异的天后信仰。关于天后信仰在粤东梅州的形成与传播,请参考拙作《天后文化在梅州的形成和传播》,此不赘述。本文是作者在前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田野考察实证,就天后文化在粤东内陆山区俗化,及地方士绅在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互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作一描述性的分析。一孔之见,请方家教正。

 一 梅州地区的水神崇拜考察

在传统梅州,俗民保留着极具初民图腾信仰遗俗的地方水神崇拜。崇拜的地方水神主要有:"仙人叔婆"、梅溪公王、龙王、水扛伯公等,庙宇或神坛遍布山区的村村寨寨,并以村社或宗族聚落群形成大小不一的信仰圈与祭祀圈。 关于梅溪公王崇信,学界已有专著介绍  ,此不赘述。下面介绍"仙人叔婆"等地方水神。

笔者1996年七八月间对梅州地区民俗考察时发现,在梅江两岸如蕉岭县的新铺镇、梅县的松口镇等社区,村落有"仙人叔婆"的信众。先是在新铺镇考察,当时得林清水先生帮助,考察其林氏宗祠(位于该镇上南村),但见该祠大门口左侧的墙上供奉有"仙人叔婆之神位",旋即访问林氏宗族老大。尔后在梅县松口镇考察时,亦在官坪村黄家大围屋炽昌堂发现同样的民俗现象。后来回到学校与学生谈起此事时,听兴宁县、平远县、五华县等地的学生反映,他们家乡也有类似的民间信仰。换言之,"仙人叔婆"信仰在梅州山区比较普遍。梅州旧时称从事航运行业的人为"船家"。船家敬奉的行业神是"仙人叔婆"。"仙人叔婆"的神坛多建在沿江河口或岸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凡行驶在同一条河流的船家,都要集体祭神"仙人叔婆"。此外,船家还往往把"仙人叔婆"请上船奉祀,其神位设在船仓的篷壁上,俗谓"船头伯公",每逢开航和到达之日以及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敬拜。

新埔镇地处石窟河中游,聚居着陈、林、曾、邓等20余姓的本地商民,也有来自潮汕各县的商户与船家。旧时镇上有以行业分类的米商公会、商会、船员公会等,各业虽未见有统一的组织,但却有统一的祭祀活动,那就是崇拜"仙人叔婆"。

奉祀"仙人叔婆"的地方是"郭仙宫"。宫的建筑规模虽小,正堂内神龛无神像,仅一木质神牌,上书"法妙仙人之神位"。在该宫门外竖有两根石柱,两柱间竖起一根长长的旗杆。传说"郭仙宫"是新铺镇的风水文化中心,因为新铺墟市傍山沿河筑占,长长的像条木筏,传说就是靠这旗杆拴住,才不致被洪水冲散,而稳住旗杆者正是"仙人叔婆"。换言之,在俗民的心目中,是"仙人叔婆"保护了新铺墟的安全和兴旺。

商户船家初一、十五必进郭仙宫上香。而一般信民则主要参加每年正月半后"起福",十二月"完福",俗称到宫里"做好事"。凡做好事时,四乡群众亦前往凑热闹,并请和尚或尼姑念经助兴,开桌摆凳,共进午餐。
据笔者综合考察资料分析,地方水神"仙人叔婆"神灵的原型是蛇。"仙人叔婆"信仰是南方原始图腾龙、青龙信仰的遗俗。传说郭仙宫附近居住着一户曾姓人家,其祖宗为两兄弟,以撑船为业。一次船行至潮州一带,做弟弟的忽然神智不正常,不想吃饭,口里"哥哥叔婆太""哥哥叔婆太"念个没完。当时船上出现一条蛇,做哥哥的见了着慌,对蛇说:"你是神,便到我船舱里,是蛇,我就一棍子打死"。刚说完,蛇钻进舱中。当船撑回新铺镇码头时,蛇旋从舱里沿跳板上岸向山上爬去,爬至后来做郭仙宫的地方停下,盘在一块岩石下。做哥哥的每天拿蛋饲蛇,蛇每天到该地享受佳肴。兄弟俩因此确信该蛇是神,便在旁边立一小神牌,点上香烛。
地方水神"仙人叔婆"的信众初为渔民船家,功能主要是庇护渔民与航运的安全;后来信众逐渐扩大到附近村民,并增加了财神的功能。传说新铺镇塘福岭村有陈某在墟镇上经商,生意清淡,遂前往该处烧香并许愿:"如果保佑赚钱,我给你做个神坛。"陈某果然生意日渐转机赚了小钱,还愿给修个神坛。尔后陈某又许愿"如果保佑我打个大仓(指煤矿),我给你盖个宫。"后来陈某挖到大煤层,发了财,准备盖座神宫。陈某的祖婆郭氏是一位神童。郭氏为陈指定做宫的地点、方向。这事被地方官知道了,骑马前去阻止,不料途中马失前蹄,折断马腿,己身也被摔个半死,他认为冥冥中确有神灵,阻挡不得,同意建宫,并题"镇守东江灵须法妙仙人",以后神牌就写"法妙仙人之神位"。尔后,"仙人叔婆"的信仰圈进一步扩大变为社区神,到郭仙宫进香的信众不仅有船家、商家及新铺市镇人,就是在一些乡村甚至一些宗族的祖堂也到郭仙宫分香火安奉神位,如该镇南山村林姓宗族祖堂大门左边墙上,就装有一个木质神龛,龛内神牌"法妙仙人之神位"。传说旧时新铺镇商人侯某曾多次"火烧店",每次店家老板侯某都跑到郭仙宫请"仙人叔婆"的神牌,捧到八字码头祈祷灭火救灾。此外,俗民小孩有病痛,家长往往前去祈求消灾除病。各船户在船上也安有其神位,船家启航先上香,途中遇大风大雨时更是虔诚地点香祈祷平安。

"仙人叔婆"有特别的纪念日即农历七月十三神诞日,是日俗民除举行祭拜仪式外,主要活动有两个:

一是抬"仙人"出巡,队伍中高灯(两人擎两只大灯笼)、扛彩(两人前后擎一长条红布)、大锣鼓、八音、神轿,主持人等紧跟其后。出巡队伍出宫沿河唇街,然后转鸡子行、柴行街、米行街、潮商会馆,然后经警察局门口、新菜市、镇郊返宫。出巡路线已经组织化。是日参与这一活动者,也有外地在新铺镇的商家,如潮州商人在该镇建有"潮州会馆",会馆每年都积极参与祭祀"仙人叔婆"的活动,每当神轿巡行到会馆门前时,必停下供潮州商人敬祀一段时间。一些来不及上岸而停在石窟河中的船家则在船头遥祭。

二是娱神演大戏(汉剧),连演10天以上。传说大埔县某戏班七月十三不敢到别处演出,因为有一次在别地演出时,戏箱里出现一条大蛇,戏班认为是"仙人叔婆显灵",立即赶到新铺演出。

梅州地方水神除上举"仙人叔婆"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神神祗。以梅州城为例,旧时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25个,其中有祀地方水神并且信仰圈跨街区跨宗族的大宫庙3个:梅溪宫、龙王庙、水打伯公坛。

梅溪宫即安济侯庙,奉梅溪圣王或曰梅溪公王,在梅县之梅城镇、丙村镇、松口镇等主要墟市码头都有其宫庙。如松口安济侯庙(又叫梅溪宫)在下店村,祀梅溪公王,清康熙初由里人李椅鼎建。而梅城的梅溪宫就在梅江北岸即今梅江桥桥头故址,祀梅水之神,并祀五谷大帝、花公花母、天地君亲师、风云雷雨诸神,始建于何时不详,但康熙三十年(1691)《程乡县志》载:程乡县城"梅溪宫,在东桥河畔",估计建于明代以前。传统梅州山区,梅溪宫祀梅溪圣王偶像。公王宫或坛遍布各个村社,信众或单一宗族或多个宗族共奉,信仰则各地不一,或一村或多村结成公王信仰联盟,等等。公王是谁?各地不一,既有祖宗神说 ,也有瘟神说 。相对于"仙人叔婆"来说,安济侯王、梅溪公王的角色却会根据俗民的需要而变:或水神或山神。笔者认为,就传统梅州来说,公王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水神或曰山神。详见拙作《客家源流探奥》及《围不住的围龙屋》等,此不赘。

龙王庙:在梅江河南岸梅江桥头故址,与北岸的梅溪宫隔江相望,始建于明代,旧时逢二、八月上辰日,地方官方要派员致祭。

水打伯公坛:在梅州山区水圳、水塘、溪河边,水打伯公坛随水有之。梅州城的水打伯公坛在梅江河北岸,祀水神,尤以船民及出洋之人在此下船时,必拜祭此神。

二 梅州地区的天后信仰考察

天后信仰在梅州山区的民间信仰体系中,属外来的水神。从田野考察看,外来水神天后信仰已在粤东山区地方化或曰俗化,俗民已把其当作地方俗神奉祀,每年为其举行特定的纪念活动,其仪规已相当组织化。以下介绍三个个案:

(一)梅州古城的天后宫庙会

旧时,梅州城农历三月廿三的天后圣母诞庙会和五月节的端阳天后宫庙会规模都相当大。

三月圣母诞又曰娘娘庙会。天后宫在树湖坪,靠程江河边,主要有油罗码头,旧时货运船只多于此避风和停泊。此处因河上商贸活跃,水上街市异常繁华,有"梅江酒舫,笙歌达旦,俨小秦淮"之称。因此,每逢船只(货船)安全抵梅停泊于此处时,舟人必到天后宫拜祭水神娘娘,答谢神灵的"保护",这种祭神活动,逐渐变成为娘娘庙会,举行迎神赛会。农历三月廿三为天后生日。神诞前,人们便用木辇抬着天后宫的圣母神像,伴着笙歌鼓乐八音,逐队幢幢,沿街游行,接受人间香火,谓之"圣母出巡散福";各街各甲则张灯结彩,迎接娘娘的驾临,非常热闹;神诞日,在天后宫内则举行祭神活动,人们都到宫进香,庆诞求佑。时人梁伯聪有诗云:"大平乐岁庆遭逢,逐甲分街彩扮恭。仿取潮安灯景例,游行圣母比青龙。"并注"昔遇丰年乐岁时候,三月圣母诞日,辄仿潮州府迎青龙之例,分街分甲彩扮灯景,非常热闹,其时潮商店多景物多,由潮商迎神后转买而来,装饰整齐生动"。

五月端阳节庙会。端阳节当地人称五月节,其时瘴雾毒恶,俗谓"恶月"节,故俗民挂葛莆辟恶,祭水神求佑。
端阳节庙会以天后宫为中心,在宫前举行龙舟下水仪式、举行赛龙舟游神船活动。初五日上午,在天后宫举行祭神和龙舟下水、迎圣母神位到神船安座典礼。其时,神船用红纸写上天后圣母之神位,插在香炉上。神船通常有十五六艘,船为六篷的民船,把篷撑起,用纸扎成三层楼阁,遍插五色长方绸旗,配上鼓乐八音;龙舟竞赛时,神船收费载客作为观船;另还有一些大商号自己彩扮的花船,戈游于河中,观看龙舟竞赛。龙舟竞赛由商会、地方官及士绅组成理事会,并于赛前制定比赛和奖励办法,做好写着"江中第一"、"水上英雄"、"尚武精神"为字样奖旗。竞赛时,在旗端系上奖金,并将其插在天后宫对面的坝尾咀上。龙舟竞赛时间为初五、六下午;竞赛地点在梅江河之梅江桥至乖子渡口即今嘉应大桥至范屋门口这一段;参赛除按市区分的上市、下市两队外,另有行业性的粮食业、纺织业、航运业等也组织参赛队。参赛龙舟每年最少2条,最多时达6条,分红龙(红色)、黄龙(黄色)、青龙(青色)等;各条龙舟竞赛之前,均先划向天后宫"参神",尔后才划去参赛。每条参赛龙舟均有1人主持指挥并跳龙船头。

跳龙船头是一项高难度的民间特技,他应在龙船快速前进中跳起并落回原立脚位。道具用一鼓(固定在船头)一锣(手持),开赛号令一响,龙舟在跳龙船头人指挥下,击鼓鸣锣"咚咚!青!咚青!咚咚青!"有节奏地指挥着龙舟前进。庙会期间,梅州古城"扬州夜市",牵动赣南、闽西毗邻地区人士,前来赶庙会,赴会景,商贸活跃,交通、旅馆、饮食、京果、百货、布疋行业等,尤为兴旺,商贾生意兴隆。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教...
“收元之主、真紫微星”的悲喜剧 ...
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一贯道发展论:劫波之后从台湾走向...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道士——以红...
日本常用姓氏英文拼写
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柯若朴 Philip Clart...
  最新信息
陈寅恪与宝卷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
潮人善堂仪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
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
阎锡山的帮会与“残留”日本人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新宇>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