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者风采 文献与出版 田野调查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 民间宗教 书评 理论方法 研究刊物 专业索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 >>
论《北游记》与民间秘密教门的关系
来源:《关东学刊》2021年第1期。 作者: 万晴川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0-04

摘要:明中叶以后,秘密宗教和通俗小说的发展都呈现出繁盛的局面,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借用,《北游记》就典型地体现出两者的互动状况。《北游记》中的一些用语和故事情节,都受到民间秘密宗教的影响;而后来许多民间教门编撰的神话和传说,又是对《北游记》中某些故事情节的仿写。

明初鉴于元亡于白莲教起义的教训,朱元璋厉行禁教,但各地白莲教仍前赴后继造反,英宗之后,随着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加深,加上朝廷对秘密教门的镇压有一定程度的松懈,秘密教门遂迅猛发展,各种教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卷繁多,一版再版。成化年间,山东即墨人罗梦鸿在华北地区创立的罗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以罗教为范型的各种教派,先后在华北、江南创立,嘉靖、万历年间可谓盛极。嘉靖年间,有浙江丽水应继南创立的无为教、河北万全李宾创立的黄天教;万历年间,有河北曲周韩太湖创立的弘阳教、浙江衢州汪长生创立的长生教、顺天府蓟州王森创立的闻香教、浙江处州姚文宇创立的龙华会,等等。不但教派林立,而且出现了许多以传教为职业的世袭家族,如罗教的罗氏家族、白莲教的李氏家族、闻香教的王氏家族等,皆子孙相传,有的甚至延续数百年之久。从地理分布看,秘密教派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从者甚多,明末的闻香教仅在山东一地的法门弟子就有200万之众。秘密宗教构成一股巨大的势力,对当时社会的众多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一时期,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也呈现出繁盛的局面,成为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徒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秘密教门撰写的经卷受到通俗文学的深刻影响,而通俗文学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秘密宗教观念的濡染。福建建安今建瓯人余象斗编撰并于万历三十年1602刊刻的神魔小说《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下文简称《北游记》中就有不少民间秘密宗教的元素,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说中秘密宗教的特有词汇

在《北游记》的叙事用语中,有些明显来自民间秘密宗教。如“天尊点化玉帝”一节写妙乐天尊见玉帝化身降生在哥阁国为王,“自思若不去点化,度他修行,恐破金身,则难还原矣。”言罢,即变为一道士下凡来见度哥阁国王。“天尊二度玉帝”一节写妙乐天尊帮助哥阁国王击退番兵后,哥阁国王享太平天下十年,生有一子。一日,妙乐天尊见哥阁国王渐渐忘了本来面目,“自思我十年前曾助金阙退兵,亦欲度金阙还原,因其无子,今有子矣,若不速度,恐害金身不便。”文中的“还原”或写作“还源”一词,原意为事物恢复到原初状态,早在隋释吉藏《中观论疏》卷五中就出现这个词:“生心动念,即是‘生’欲灭烦恼,即是‘灭’;谓己身无常为‘断’有常住可求为‘常’;真谛无相为‘一’世谛万象不同为‘异’;从无明流来为‘来’反本还原出去为‘去’。才起一念心,即具此八种颠倒。”即谓,“中道实相”的性质,就是龙树所讲的“八不”要把握事物的实相,既不能执着于“空”也不能执着于“有”只有非空非有,才是事物的实相。这一实相,就叫“中道”。[1]另外吉藏在《大乘玄论》卷三中也有“还原”这个词,后来为民间教门所借用,“还原”或作“还源”又称“收圆”指回归天宫。民间教门中流行着一个神话:民间教门中的至上神无生老母在宇宙初创时,打发她的九十六亿儿女或称皇胎儿女、原人、当人下降红尘,贬在东土,接受磨练,然后回归天宫。孰料他们到尘世后,贪恋繁华,迷失真性,非但乐不思蜀,还不认老母。老母痛苦伤情,牵肠挂肚,于是开始先后派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下凡,把他们度回天宫。对失乡儿女们来说是“还原”对老母来说是“收原”或作“收元”。罗教《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中云:“十千鱼,闻佛号,信听正法;听正法,成正觉,亦得还原。”[2]黄天教经卷《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中云:“舍弃凡情,脱离苦海,返本还源,同证无生大道。”[3]许多宝卷都描绘了无生老母对沦落风尘的“失乡儿女”的眷念,她发下宏愿,多次派神佛临凡,寻找原人,同归家乡。《销释收圆行觉宝卷》道:“无生母,在家乡,想起婴儿泪汪汪。传书寄信还家罢,休在苦海只顾贪。归净土,赶灵山,母子相逢坐金莲。”[4]《金刚科仪》中也说:“登无生,漂舟到岸,小孩儿,得见亲娘。入母胎,三实不怕,八十部,永返安康。”[5]据濮文起先生《新编中国民间宗教词典》“还源”和“收圆”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宣德五年1430的《佛说皇极结果宝卷》后来民间教门有专门以“收元”命名的经卷,如《古佛天真收元考证龙华经》明代隆庆年间还出现了“还源教”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收元”。可见,从小说中表达的意思来看,“还原”一词来源于秘密教门。

小说在“祖师收雷田二将”一节写真武在三十二天之外,见有一大殿,殿上有一匾,书“无生殿”三字。“无生”出自佛教术语,佛教认为世上的一切现象,本质上都是“无生”也即“无灭”的状态。释吉藏《中观论疏》卷五中就有“无生”这个词,如:“不生亦具四种,初开生,无生为二,次则生无生皆是生,非生无生始是无生。三则生无无生二,非生无生不二,二与不二皆生,非二不二始是无生。”[6]吉藏这里说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始是无生,方为世谛中道。民间对“无生神”的崇拜起源较早,在复庵和尚《华严纶贯》“净行品第十一”云:“忠禅师颂曰:‘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劈腹太愁人。逡巡引入无生殿,一曲后园桃李春。’”[7]南阳忠禅师是唐德宗时代人,可见在中晚唐时代,就有一个“无生”的神,是无生无灭的,并为他建立“无生殿”祭祀,而且这个“无生殿”与地狱里的黑暗阴森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无生”应该不是佛教里的菩萨众神,而是民间神祇,所以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六中就有“空王不坐无生殿,迦叶堂前不点灯”之说。[8]意谓佛是不与“无生”同道的。明初《普庵印肃禅师语录》卷一《普光明殿》说:“无生殿里悟无生,本觉位中瞻正觉。”[9]“无生殿”祀奉的是“无生神”从现在山东淄博萌山、河南济源王屋山遗存的宋以后无生殿看来,里面都有无生老母像,明清两代更是如此,并遭到禁毁。可见,民间秘密宗教中的至上神“无生老母”的起源应该与“无生神”不无关系,《北游记》中写到的“无生殿”可能就是无生老母的庙宇。民间教门的创世观受到佛教“空”和道家“虚”观念的影响,认为“无生”既是宇宙的本源,又是世界的终极真理。《大乘金刚科仪宝卷》:“一盏孤灯照非心,无生不灭头里寻”[10]“这个无生难描画,混沌初分自里真”[11]在罗教的宝卷中,更有不少“无生”这个词,如《大乘苦功悟道卷》:“使尽力,叫一声,无生父母”[12]《破邪显证钥匙经》:

这无生,超修行,八万大劫;

这无生,一超过,一切修行;

这无生,无量劫,本无修证;

这无生,无量劫,本自元成;

这无生,无量劫,不增不减;

这无生,无量劫,本无禅定。[13]

后来罗祖的弟子大宁和尚在《明宗孝义达本宝卷》第十四品中正式提出“‘无生父母’是诸佛之本源,万物之根基,人人之家乡”[14]。最终演变成秘密教门的“八字真言”:“无生老母,真空家乡”。“真空家乡”又称“还源家乡”“都斗太皇宫”“安善极乐国”“云城圣地”等),是无生老母居住的地方,也是民间教门的理想乐园。

《北游记》开头写玉帝见刘天君家宝树炫眼,顿起占有之心,竟抛弃皇位,三魂之一下凡投胎为刘氏之子,后又因心欲不净,依次投生为哥阁国、西霞国、净洛国王子,历尽人间磨难,最后入武当修道,经历种种考验后,重归仙班,封为北方玄天上帝。而在真武修行过程中,妙乐天尊、斗母元君、当山圣母都扮演了导师、度脱者的角色。因而真武就是失落凡间的“原人”而妙乐天尊、斗母元君、当山圣母就相当于无生老母的“收原”使者。作者显然是借用民间宗教词汇来表达宗教修行的观念。

二、教门活动

小说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也带有民间教门活动的一些特征痕迹。下面试举几例说明。

照镜

如《北游记》中“天尊二度玉帝”一节写真武转生为西霞国王,妙乐天尊恐他迷却本来面目,变作道士下凡点醒,国王不信,令驾前指挥韩通斩之。道士毫不畏惧,国王质问“原是甚人降生?”道士说“可命取水一盆,照之便见”。国王一照,见水中一仙与玉帝对镜讲话;再照又见水中现一头牛在田耕锄。于是道士解释道:“玉皇大帝乃陛下一魂化身。仙人乃陛下今生可修者。陛下今生不修,来世即为牛矣。此现三世之形容。”国王听罢,心中疑道士行妖法,令韩通向前斩道士,道士驾云腾雾而去。

中国古代盛行宝镜崇拜,但在民间信仰中,宝镜主要用来驱邪;而在民间教门中,一般通过幻术表演,用镜照出人的前生和来世。明末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就载有以镜命名的教门宝卷四部:《照天镜》《玄天宝镜经》《玉贤镜》《照天镜》。很多教门领袖都自称拥有一枚可以照见人之三生的宝镜,通过照镜活动蛊惑民众入教。在铜镜没发明之前,人们以水鉴容,因此水与镜是同一类东西,很多教门领袖也以水照影,如明嘉靖年间浙江湖州白莲教首马祖师用盆水照影,以之分人贵贱。罗教经卷《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中指责“白莲教,拜日月像,烧纸像,法水认像。”又作偈曰:

白莲烧纸是邪宗,哄得大众错用心。

邪水照着公侯伯,正是邪气引迷人。

信邪烧纸不打紧,闪赚许多众迷人。

你行白莲是邪气,万剐凌迟不趁心。

求拜日月是白莲,哄的男女都遭难。

法水照着公侯伯,早晚拿住都遭难。[15]

其实罗教自己也玩以水照影的把戏。如晚明文言小说集《鸳渚志馀雪窗谈异》中有篇《天王冥会录》文中指责罗教:“法兼照镜与临水,不能入会深相媿。流风染俗多害人,世道之中一大祟”。

因而在古代小说作者笔下,教门领袖一般都是因为偶然得到一本天书,或宝剑、宝镜等而萌发了窃取神器的野心,这已经形成了叙事套路。天书、宝镜、宝剑等法器常常成为他们自我神化和引诱民众入教的重要道具。如《水浒传》中写方腊原是歙州山中一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从此相信自己有天子福分,起意造反。而历史上的方腊是明教信徒。[16]《英烈传》中弥勒教首刘福通“家藏一面镜子,有人要照,只须对镜焚香,镜中就现出官吏、庶民、军士等模样;如前来照的人不虔诚,便现出诸般禽兽形像出来。”历史上的韩山童、刘福通起义则是白莲教起义。《明珠缘》中的白莲头目玉支和尚有一宝镜,“能照人三世:初照前生之善恶,次照今世之果报,三照来世之善果。”消息传开,那三山五岳的人都来照镜。教首刘鸿儒在镜中照出自己头戴冲天冠,身穿龙袍,腰系玉带。玉支便煽惑道:“数皆前定,你我俱是一会之人。富贵福禄各人分定,强勉不得。尔等愿留者可到池边去照各人的官爵,不愿者即今便行,不可在此搅扰。”那些被镜子照过要大富大贵的人,早已心动,于是跟着刘鸿儒一起造反。这一情节是根据明末的闻香教起义而改编的。《归莲梦》中白莲教首白莲岸“炼出一面神镜,将它一照,那些天神天将,来来往往,随你东西南北,方圆百里之内,山川险要,俱照出来,人有来照的,若是武官,便现出金盔金甲;若是文官,便现出纱帽圆领;若是军卒,便现出刀枪弓箭。”《型世言》第八回“矢智终成智,盟忠自得忠”中的白莲教头目“妖僧”也有这样一面镜子,“妖僧照时,就见他头带平天冠,身穿衮袍,其余或是朝衣朝冠,或是金盔金甲,文武将吏”。“妖僧”道:“天数我当为中原天子,汝等是辅佐大臣,汝等当同心合意,共享富贵。”当日山野愚民,为他诳惑,施舍山积,聚作粮饷,结党数万,意欲作乱。

可见《北游记》中写妙乐天尊以水照出西霞国王过去和未来的写法,乃受到民间秘密宗教的影响。

做会

“做会”就是民间教门组织的讲经活动,修行成功后,教徒们在天宫去参加王母主持的蟠桃会。因为民间教门称龙华三会时,“原人”回归天上团聚,参加老母主持的“龙华会”或“蟠桃会”故称“会”。如《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赴蟠桃,子母团圆。”[17]《归原宝筏》:“有一日龙华会,蟠桃共庆。”[18]《北游记》中《玉帝差使灭村人》一节提到会首李山、张一郎、李进等,组织村民以童男童女祭享妖怪。“会首”又叫“会主”是民间教门中的教头,负责组织教门的“做会”活动。明中后期,民间教门的“做会”活动异常活跃,《明神宗实录》卷533记万历后期礼部上疏说:“近日妖僧流道聚众谈经,醵钱轮会”“此在天下处处盛行,而畿辅为甚。不及今严为禁止,恐日新月盛,实烦有徒,张角、韩山童之祸将在今日”。清人黄育楩在《破邪详辩》中屡屡抨击“邪教”做会,在他看来,做会无异于骗财骗色的大聚会:

邪教做会时,男女混杂夜聚晓散者,总为奸淫之计,邪教名目虽多,均为财色。……邪经种种皆充佛说,以惑愚民,而总以建立道场,上供诵经为要务。……邪教传徒聚众,男女混杂,渔利渔色,肆行无忌,甚至阴谋不轨,立被擒拿,身受极刑,家遭显戮而后止。[19]

明末有不少小说写到民间秘密宗教做会。如《明珠缘》中白莲教首刘鸿儒称,他家做会“已相传四代”“小庄一年也做好几次会”。刘鸿儒在收了教徒的“许多钱粮”后,聘请名僧憨山禅师开讲,结果憨山因患目疾不能前来,荐玉支代讲。刘鸿儒次日即往九龙山园上,收拾坛场,庄严佛像。叫四个为首的斋公,远近传香,订于天启二年正月元旦吉日,开讲《法华》妙品真经:

至日纷纷拥拥,远近赴会者不计其数。富贵的远乘车马,贫贱者徒步携囊,都有钱粮上会,多寡不等。一一上号,收的收,打斋的打斋。又有供小食、供中斋的,一日也花费两百金,甚是热闹。那玉支起初也还精严法律,渐到后来,就诙谐戏谑起来,引得那些男女们嬉笑难支,都无纪律。

刘鸿儒原计划讲完《法华经》和《楞伽经》但《法华经》尚未讲完,钱粮已不敷日用。刘鸿儒对周氏母女“抛舍不得”不愿散会,但此时正值农忙,人人有事。跛李深知刘鸿儒之意,于是设计使“新雕的大佛座上安的一面镜光上火光迸出”如同大火。大伙睡梦中被惊醒,披衣出来观看。刘鸿儒道:“汝等不要惊慌,这是我们的功德感动菩萨,降祥光普照众生,请玉支法师来颂圣谢恩。”结果“引得那些愚民,皆死心塌地。十数日间,四外传遍这个消息。那三山五岳的人,都引了来。每日人山人海,施舍金银财帛,不计其数。米粮车载,堆积如山。也不讲经,只是照镜”。

《七曜平妖全传》第十二回描写周臣等白莲教徒做“榴花会”:

至日都来了。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有挑着粮食的,有驱驼的,有马背的,有车子推的。就似蚂蚁,黑阵阵的,一簇一簇家来。这一来,男妇到有六七千人,那里有这些厨灶房屋安插。原来各人都带有着秫席,挑着锅灶,到了庄,左右前后搭盖窝棚,埋锅造饭,就似挑河的夫子一般,顷刻间四面八方就有数千栅厂。这周臣只是照人头每人散大蒸食卷,左边“食”字右边“卷”字四个,将粮食钱粮交纳,比上官钱粮的还不同。他们久有不轨之心,都假着做会操演停当了的。他众人自吃饭,只是来听些五部六册的糟粕,胡谈道也都有些规矩。至初六日早,男女罗拜叩首,跪着说法,以迷引迷,以讹误讹。说法的不明,听法的不懂,糊里糊涂,各各赞扬。

《七曜平妖全传》中又写道:“那些上会的道人,男女不分,混在一处,长裙短袄,搽胭抹粉,伸头缩颈的,跪在地下,七上八下的磕头。你扯我拉的,起来戳上几下,一个个拖腰撒跨,挤眉弄眼,和那年少的后生挨挨擦擦,唧唧哝哝,不知说的甚么,那里看得上眼。”所以,在正统人士看来,民间教门的做会不仅是一种败坏社会道德的行为,更是一种有可能诱发谋逆的反叛行为。做会地点可在家中《七曜平妖全传》),也可在寺庙《明珠缘》。讲说的内容既有民间教门的经卷,如罗教“五部六册”《七曜平妖全传》),也有《法华经》《楞伽经》等佛经《明珠缘》。信徒自带粮食和卧具,食宿由组织者统一安排。《明珠缘》还写到了听讲的三种形式和进程:开始是“初讲”;初讲后,情愿精修者须报名登记,以便统一安排;有些“不能领略”的信众,还可要求单独“面墙”即单独辅导。

三、教门经卷对《北游记》故事情节的仿写

民间秘密宗教与通俗小说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民教教门的经卷编撰等,也常常借用小说中的叙事手法和故事情节。《北游记》在出版面世后,由于其题材的宗教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及巨大的影响力,为民间教门经卷的撰写所模仿。

在《北游记》的“哥阁君臣游猎”“太子提兵平番兵”“天尊点化玉帝”三节中,写西蕃国哥里天儿进贡给哥阁国一只铜鼓,鼓皮有一十二寸厚,使臣奏曰:“我主有旨云,国无定例,要分大小。言我国有铜鼓一只,厚有一十二寸。我主命进伊国,伊国有人能射透此鼓者,便为上邦。若射不透便为下邦。递年纳贡我国。”哥阁国王闻言大怒,出下圣旨,问谁能射得铜鼓者,官上加官。镇国将刘飞虎有万夫不当之勇,两臂有千斤之力,挽弓搭箭射去,其箭只入铜鼓半寸,国王十分烦恼。此时玄明太子年方七岁,在宫中听说,叫过蕃使问曰:“倘我若射得此鼓透;你当如何?”蕃使曰:“年年朝贡汝国。如射不得,要贡我国。”太子喝曰:“鼓射一透,汝头亦要落地。”蕃使想太子不能射得,微微冷笑。太子言罢,看定铜鼓一箭射去,其箭没羽,将铜鼓射透。众将喝彩,国王大悦,太子即命斩此来使,将首级号令。蕃卒逃回告知番王,番王大怒,命将提兵侵犯哥阁国,太子率军接战不利,哥阁国王张榜招贤,妙乐天尊见玉帝化身哥阁国王忘却前身,自思若不去点化,度他修行,恐破金身,则难还原。于是变为一道士,来到五凤楼前揭榜。道士不用一人,只身前往战场,交战时道士披发仗剑,念动真言咒语,一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打向北方,蕃兵走避不及,打得头破脑裂,百无一生。道士得胜回朝,国王欲封道士为一品当朝,拜国师。道士不愿为官,辞别而去。

此后十年,哥阁国王安享太平。一日,妙乐天尊在天宫打坐,见哥阁国王渐渐灭了本来面目,即下凡来见国王,劝他出家,拜自己为师。王闻言降阶下拜,道士端坐不动,曰:“我先往,勿得食言,可速来也。”言罢出朝。国王不久即传位于太子,出家修道。

上述故事包括三个母题,即外敌找茬勒索、教祖挽救国家、教祖度化国王。后来这三个母题都被教门经卷所改编借用。

民间教门为弘扬教义,神化教主,增强教内凝聚力和教外吸引力,编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或见于教门经卷,或以教内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既是教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教门发展史的一把钥匙和了解教徒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而这些神话故事,又大多受到通俗小说戏曲的影响。如由龙华会徒裔普逐撰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三祖行脚因由宝卷》叙述罗梦鸿创教的故事。

山东莱州即墨县人罗梦鸿,曾在北京当军丁,因思虑生死大事,把军丁退了,昼夜念诵弥陀佛。当时外国十万八千红毛鞑子侵入北京城下,明廷损失惨重。一日,锦衣卫总都梦见一位“真人”“一身紫气腾腾,毫光显现”。天亮后,总都领着众军士手拿真香,沿路寻找“真人”遇到罗梦鸿时,发现正是自己梦见的“真人”于是请求罗梦鸿前去助阵。罗梦鸿不得已,带着众军去退番兵。阵前,罗梦鸿张起弓箭,连射三箭,番兵看见三朵莲花从空而下,以为有神灵佑护,不敢再战,退回本番。君王听说罗梦鸿有此神通,心生恐惧,宣他前来询问,令他当堂射箭验证,发现果有神异,即令将他斩首。但法场上钢刀自断,罗梦鸿毫发未损,只得将他关进狱中,并断了水饭,要将他活活饿死。

罗梦鸿在狱中打坐,忽然顿悟,要留下真经,替佛祖行教,请求狱官帮忙。狱官将此事告知太监张永,并称看见罗梦鸿早晚身上都有五色霞光显现。张公公听说,来牢中参拜罗梦鸿,在他的帮助下,罗梦鸿的两个徒弟从五台山来到狱中,听他口述,录成真经《五部六册》。张公公又请魏国公和党尚书一同为罗梦鸿作证,上奏君王说《五部六册》是真经。党、魏二大臣还以身家性命担保罗梦鸿只是修道,没有谋逆之心。皇帝又命提出罗梦鸿,要他当堂背诵经文,许诺如能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背出,就颁行天下。但当罗梦鸿流利地背出经卷后,君王却大怒,又将他送回牢中,欲永行监禁。不久,西域七个番僧进贡给明廷一尊铜佛,威胁说若明廷不能讲明其中的“机关”就要把北京让给番国,还要自处下邦,尊番国为上邦。国难当头,君王无奈,只得又请出罗梦鸿。罗梦鸿当堂讲法,七个番僧听得心服口服,低头下拜,皈依罗梦鸿,求问安身立命之法,并且发下誓愿,“若有背义忘恩,泄露佛法、开斋犯戒,当时身化血水”。君王最终不得不承认罗梦鸿,封他为“无为宗师”。《五部六册》正式开雕印版,并由御制龙牌颁行天下。[20]

金幢教经卷《礼佛杂经》中,这个故事添加了一个类似“奸臣”的角色:罗祖悟道后,云游北京,住在信徒刘本通家,开堂说法,称扬佛号,官吏军民,聚众无数,念佛喧哗,声振京国。大学士杨明谷出行路过此地,闻经声鼎沸,得知是无为道人罗梦鸿在做佛事,命人拿住。次日面奏圣上,谓罗梦鸿“自称无为道人,有欺朝廷,聚众千万,恐生不测,内患难防,理当诛灭”。皇上准奏,命兵部中军指挥捉拿罗梦鸿,解来金殿。皇上将罗祖暂寄天牢。罗祖在牢中苦悟十三春,集成五部经,大教天牢中,化度太监张勇。有数位官长,启奏皇帝,献上五部经,请龙目观看。这时,有外国小隐番来朝,讲说佛事,声称若无人抵敌,讲论不过,即起兵夺取北京。圣上闻知大惊,董、汪二尚书,保举罗祖与小隐对讲,讲退小隐。皇上大悦,即赦罗祖无罪,加封颁赏。罗祖辞却官职、金银,只要求御笔标题《五部六册》刊行,颁示天下,普度诸人。皇上答应,敕封罗祖师为“齐天大德护国度民三教宗师无为妙道一法归真大乘正教祖师”。[21]

又据离卦教残卷记载,清代八卦教内部流传着一个神话,说教主李廷玉12岁时得无生老母点化,15岁到曹县,在郭家楼收下姬、郜、郭、张、王、陈、柳、邱八大弟子,分九宫八卦预备收元。顺治年间,吴三桂造反,清廷无人可挡,只好挂出皇榜招贤。李廷玉师徒九人揭了皇榜,领兵迎战吴三桂。在阵上,李廷玉道破天机,吴三桂折服,拜李廷玉为师,罢兵不战。李廷玉师徒得胜回朝,顺治皇帝要封赏李廷玉官爵,但李廷玉表示愿意专心传道,顺治乃赏赐大寺一座。此后李廷玉大开法门,大道普传13行省。但好景不长,李廷玉有个弟子洪亮为官清正,得罪了奸臣苏三或称薛三和八王。二奸臣向君王进谗言,说李廷玉信徒广布,易生反心。康熙听信谗言,在说法亭设下毒酒宴,逼李廷玉师徒8人饮毒自尽,只留下郜文生分身逃出,秘密传道,存下消息,以待200年后再“收元了道”。

圣贤道有部家谱记载:顺治六年1649吴王大乱中国,大王传下旨意,若有人能退吴兵者封侯,官加职。刘爷那年29岁,到单县城揭了圣旨,刘爷在阵上摆下阴灵大阵,手使流星锤,将吴兵打败。师徒凯旋到了单县,刘爷不愿进京。大王无奈,将玉带解下送与刘爷。大王回朝奏明圣上,圣上下旨,为刘爷敕修大楼一座,赐地三千顷。[22]

显然,上述故事都是模仿古代小说戏曲中“忠奸斗争”模式而构建的。《三祖行脚因由宝卷》中的罗梦鸿故事没有出现奸臣,主要是宗教英雄与昏君之间的冲突,但在《礼佛杂经》中的罗梦鸿故事和八卦教中的李廷玉故事,就增加了奸臣妒忌贤能、进谗言残害贤良的情节,使得宗教英雄与昏君、奸臣之间的冲突更为激烈甚至带有悲壮的色彩。

把这些故事与《北游记》中的相关情节仔细比对,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不少相同之处:

第一,找茬勒索主题。如罗梦鸿故事中的番僧进贡铜佛和外国小隐番来朝讲说佛事,趁机要挟讹诈。第二,教祖挽救国家。当外国红毛鞑子入侵和吴三桂反叛,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民间宗教英雄挺身而出,救国家于倒悬,立下大功。君王封赏,他们又辞而不受,只要求弘扬其教。第三,度化皇帝及朝臣。取得最高统治者的承认,使自己的教派获得正统地位,从而大行天下,是民间教首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不但编造度化君王、高官的故事,而且冒充御制龙牌刊行经卷。在罗教和无为教的故事中,教首罗梦鸿和刘功不但度化了皇帝、太监和朝中大臣,而且获得了很高的封赏。当然,这些虚构的故事既有喜剧也有悲剧,罗梦鸿、刘功和西大乘教祖吕尼的故事是喜剧,[23]李廷玉和无为教主董应亮的故事则是悲剧。[24]这些神话传说,表明了教首有着超越于国家机器之上的解灾能力,而且与封建王朝的利益是一致的,或者说就是为朝廷服务的,这就强调了民间教门存在的合理性和正义性。但最高统治者对民间教门的镇压破坏了这种和谐关系,他们恩将仇报,因而民间教首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25]

当然,这些民间教祖的故事内容如此雷同,除受到《北游记》的影响之外,还可能整合了其他小说方面的材料。如罗祖三箭退十万鞑子兵与唐代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斩罗祖的钢刀自断与唐小说《广异记·三刀师》中张伯英的故事,还有《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的李白故事。[26]不过冯梦龙生活的年代晚于余象斗,[27]尽管在冯梦龙之前,李白替玄宗起草《出师诏》《和蕃书》的故事在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和明人吴敬所编辑的《国色天香》等书中有记载,[28]但因为是文言小说,在话本《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出现之前,流传不会太广。所以,笔者认为,这些教门神话传说主要还是受到小说《北游记》的影响,特别是《北游记》是一部宗教小说,玄武信仰在民间教门中有巨大的影响。无为教教祖应继南和龙华会教祖姚文宇都以罗祖转世自炫,无为教创于嘉靖年间,很快就传入福建地区,闽东、闽北毗连浙江的一些县已多有分散流传,并已蔓延到闽西的上杭县一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还发生了瓯宁县无为教吴建暴动之事。应继南死后,姚文宇的龙华教大兴,清康熙初期,传入福建兴化府。明嘉靖年间创立金幢教的王佐塘,早年曾入罗教,王佐塘的弟子董应亮曾奉师命南下传教,收莆田人蔡文举为徒,度化弟子甚多。由此可见,他们撰写的经卷受到余象斗的影响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总之,明清秘密宗教和通俗文学在明代嘉靖、万历以后都有着广泛影响,两者产生互相渗透、互相借用的现象自是难免。秘密宗教的思想观念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结构都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秘密教门又利用小说中的故事来阐释教义、教育徒众,并模仿和袭用小说的语言和故事编撰经书。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些小说都有受到民间秘密宗教影响的痕迹,如《金瓶梅》第五十回写金儿演唱的《山坡羊》:

烟花寨,委实的难过。白不得清凉到坐。逐日家迎宾待客,一家儿吃穿全靠着奴身一个。到晚来印子房钱逼的是我。老虔婆他不管我死活。在门前站到那更深儿夜晚,到晚来有那个问声我那饱饿?烟花寨再住上五载三年来,奴活命的少来死命的多。不由人眼泪如梭。有铁树上开花,那是我收圆结果。

74回薛姑子宣讲《黄氏女卷》:

……东西下回光返照,南北处亲到家乡。登无生漂舟到岸,小孩儿得见亲娘。入母胎三实不怕,八十劫永远安康。

偈曰:

众等所造诸恶业,自始无始至如今。

灵山失散迷真性,一点灵光串四生。

一报天地覆载恩,二报日月照临恩。

三报皇王水土恩,四报父母养育恩。

五报祖师亲传法,六报十类孤魂早超生。人文版

“收圆结果”“家乡”“亲娘”“漂舟到岸”“灵山失散迷真性”“八十劫”“六报”等词语,都是民间教门“还乡”、劫运、“十报”等观念的体现,明末有部长篇小说《归莲梦》就是集中演绎民间教门的“还乡”思想。还有《飞剑记》第四回写火龙真人道:“善哉!善哉!但恐世态纷挐,人心莫测。吾闻之孟郊诗云:‘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以此论之,人间只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君度之难也。”也是民间教门所谓古时兽面人心,今世人面兽心,未来人面人心观念的体现。

结论

要之,明万历以后,民间教门大兴,而通俗小说也呈现出繁盛局面,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借资,冯本《平妖传》《韩湘子全传》《归莲岸》等小说中,都留下了民间教门影响的痕迹,而《北游记》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部。由此角度考察,既可深化对明代小说思想艺术的理解,同时对研究民间教门也有借鉴意义。

注释

1释吉藏:《中观论疏》《续修四库全书》第127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2页。

2《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王见川、林万传主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301页。

3《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王见川、林万传主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139页。

4黄育楩:《破邪详辩》社科院历史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3),北京:中华书局1982128页。

5《销释金刚科仪》王见川、林万传主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60页。

6释吉藏:《中观论疏》《续修四库全书》第127497页。

7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明刻本。

8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282528页。

9《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新纂续藏经第六十九册。

10《大乘金刚科仪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91页。

11《大乘金刚科仪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108页。

12《大乘苦功悟道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113页。

13《破邪显证钥匙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232页。

14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6页。

15《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329页。

16万晴川:《〈水浒传〉与方腊明教起义》《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7《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156页。

18《归原宝筏》《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920页。

19黄育楩:《破邪详辩》社科院历史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3),120-122页。

20《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宗录·罗祖行脚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244255页。

21《礼佛杂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82526页。

22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96页。

23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61记西大乘教祖吕祖化为疯婆劝阻英宗亲征英宗不听。土木败绩后吕尼又为英宗送饭并剜出泉水供英宗饮用。英宗复位后于黄村敕建保明寺供养吕祖菩萨。

24《礼佛杂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84447记无为教祖董应亮劝崇祯受持斋戒挽回天机。但崇祯听信谗言将董应亮解赴五凤楼问斩。后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被发盖面自缢而死董应亮的预言全部应验。

25万晴川:《民间秘密教门经卷书写与古代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26《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写番使来大唐下书满朝文武无一人认得文书玄宗龙颜大怒喝骂朝臣:“在有许多文武并无一个饱学之士与朕分忧。此书识不得将何回答发落番使却被番邦笑耻欺侮南朝必动于戈来侵边界如之亲何!”后来李白读懂了番书并用番文写了回书番使大为惊服归至本国告诉国王“国王看了国书大惊与国人商议天朝有神仙赞助如何敌得。写了降表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27陈大康考定冯梦龙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古今小说》最早的版本天许斋刊本为天启元年1621),而《北游记》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743页。

28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63-265页。

上传者:郑静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教...
“收元之主、真紫微星”的悲喜剧 ...
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一贯道发展论:劫波之后从台湾走向...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道士——以红...
日本常用姓氏英文拼写
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柯若朴 Philip Clart...
  最新信息
陈寅恪与宝卷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
潮人善堂仪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
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
阎锡山的帮会与“残留”日本人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新宇>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