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者风采 文献与出版 田野调查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 民间宗教 书评 理论方法 研究刊物 专业索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 民间宗教 >>
《西游记》“金丹大道”话头寻源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3-15

《西游记》“金丹大道”话头寻源
——兼及嘉靖年间民间宗教对取经故事的引用和改造


《西游记》讲唐代玄奘大师取经事,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佛教题材故事,但从来都有人说它出自道长之手,演绎了道教教派金丹派的修行理论,暗喻了一种修行的功夫——“金丹大道”, 其主题、情节、文字与金丹道理论无不若合符节。持此说者,前有清初以来刻印《西游记》的道徒汪象旭、陈士斌、刘一明一干,近有今人李安纲、胡义成等诸位。

我们对古今“出于道长说”、“金丹大道说”持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从约定俗成的学术意义上说,有证据不足之弊、牵强附会之嫌;但不应忽视导致上述假说产生的的现象——即《西游记》里确有一些属于道教金丹派的修行话头,如“心猿”、“姹女”、“婴儿”、“木母”之类,这些术语疙疙瘩瘩的掺合在《西游记》精纯的叙述文字中,与那些对道教冷嘲热讽的情节相映照,形成了一个颇为怪异的文化之结,令人煞费思量。

在明代中后期的民间秘密宗教中,我们找到了《西游记》取经故事金丹道话头的来源。始作俑者,应当是当时影响非常广泛的一个教派——罗教,罗教对唐僧取经故事做了基于宗教宣传目的的实用化引用,几乎使《西游记》成为一件宗教宣传品。

中国道教中,很早就发展出了炼丹术。魏晋以来的道教中人往往在山中支起鼎炉,伐木为薪,以铅、汞为原料,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便被称之为“丹”——外丹。道教认为服下这些丹,便会白日飞仙。但这些丹其实不少是剧毒品,服下之后会以各种形式导致人中毒身亡。唐代以后,太多的炼丹人夭亡的事实,终于使人们认识到外丹成仙的荒唐,外丹学渐趋中落——当然没有消亡,明清两代都有帝王服食丹而亡的记载。代外丹而起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新的内丹学,内丹学号称以人的身体为鼎炉,以人的精、气、神为药物,认为只要依据一定的口诀,运用一定的方法火候,就可以在体内炼出“丹”——内丹,从而达到成仙的目的。宋代时道教中钟吕系内丹派渐成气候,而其南宗又从中创出金丹派,创始人即《西游记》中提到的,在道教中名气不小的紫阳真人张伯端。金丹派主张先修心性后修命,其所谓心性又有三教合一的意味,因而在内丹各派中独树一帜。金元时期诞生的全真道,奉行的主要就是金丹学说,随着全真道的大行天下,金丹派也就得到了的发扬光大——号称金丹大道,成为元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道家学说内核。(1

金丹道的修行有一套口诀,主要是用于控制修行者的实际操作和精神状态,如精、气、神,心猿、意马等等;由于内丹学是从外丹学演变而来,所以其许多名词还是借用自外丹学,如铅、汞、金公、木母等等;同时又由于它是以人体为炼丹的鼎炉,所以它的许多术语又是暗示人的器官,如姹女、婴儿、玄牝、脊关等等。

《西游记》的确保留了一些金丹道的术语,尤其是在回目和韵语里,例如: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第三十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第八十三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第四十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八回)
如第一回描绘石猴惊天问世的韵语: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成丹。……
又如第二回须菩提祖师三更时分单独传给悟空的修炼口诀: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姓名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 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长。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些丹道术语,便被有些研究者认为诠释了道教金丹派的教义和修行规则。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点,即所有将《西游记》的金丹道话头与百回本作者问题联系起来的研究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研究者显然忽视了世德堂本陈元之序中的一段话。被世德堂主人请来整理文稿的陈元之说,当时书坊主人购得的《西游记》原书稿前面“旧有叙”,已经谈到了《西游记》的要言大旨,他本人比较同意旧叙的意见,于是“聊为缀其轶叙叙之”。其中追述旧叙的话是:(2

其叙以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类以为道道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丹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

以这段话与嘉靖初人孙绪《沙溪集》中的一段话对读,意义就明确了:(3

释氏相传,唐僧不空取经西天。西天者,金方也,兑地,金经所自出也。经来白马寺,意马也。其曰孙行者,心猿也。这回打个翻筋斗者,邪心外驰也。用咒拘之者,用慧剑止之,所谓万里之妖一电光也。诸魔女障碍阻敌临期取经采药魔情纷起也,皆凭行者驱敌,悉由心所制也。白马驮经,行者敌魔,炼丹采药全由心意也。

孙绪为弘治十二年进士,嘉靖二年任太仆寺卿,不久致仕,大约在嘉靖二十六年前在世。他看到的所谓心猿意马、炼丹采药的《西游记》,显然不迟于嘉靖中期,他的这段描述与陈元之的序有相当强的一致性,已经足够说明陈元之的旧序与吴承恩或者其他的世德堂本整理者没有关系。

类似的证明还有。胡适曾经介绍过一种关于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的宝卷,其中由二郎救母而牵扯到唐僧取经,有大量的金丹道术语。这本宝卷有确切的抄写时间“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4

二郎卷,说的是,通凡达圣。 扫邪踪,合外道,劈破傍门。

老唐僧,为譬语,不离身体。 孙行者,他就是,七孔之心。

猪八戒,精气神,养住不动。 白龙马,意不走,锁住无能。

沙僧譬,血脉转,浑身运动。 人人有,五个人,遍体通行。

再有,嘉、万间黄天教教主李宾所撰的经典《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中,也提到了包含金丹道话头的取经故事。这个宝卷撰成于嘉靖三十七年:(5

迷人不识朱八戒,沙僧北方小婴童。

性命两家同一处,黄婆守在戊巳宫。

锁心猿,合意马,炼得自乾。真阳火,为姹女,妙理玄玄。

朱八戒,按南方,九转神丹。思婴儿,壬癸水,两意欢然。

沙和尚,是佛子,妙有无边。……

这几条资料的时间下限都在嘉靖前期,说明嘉靖之前肯定有一个以金丹道为特征的取经故事形态。

这种形态不可否认又是取经故事演化中的分支,具备了某些自成一体的形态。然而我们相信这一定仅仅是某个时期的文化浮末——因为唐僧取经的题材源出于佛教,后来虽然逐渐接受民间信仰和本土道教的影响而发生蜕变,然而毕竟佛教是它的文化基质;它又在漫长的时期内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学故事,有相当强的体系性,这不是某些随意的文化点染所能改变的。

以下我们罗列现在所知的关于取经故事的主要资料(以其出现的时代为序)来说明这个问题:

序号 时代 地点 性质 名称 主要人物 文化背景
1
唐代 西北 传说 火焰山、车迟国等 唐僧 佛教

2. 晚唐五代 西北 俗讲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唐僧、猴行者 佛教

3. 西夏(宋)敦煌 壁画 《取经壁画》 唐僧猴行者 佛教4. 宋·金 山西 队戏 《唐僧西天取经》 唐僧孙悟空 佛教、世俗5. 元代 杂剧 《唐三藏西天取经》 唐僧孙悟空 佛教、世俗 6. 元末明初 杂剧 《西游记》 齐天大圣 道教、世俗

有关资料的考辩请参看拙著《西游记成书研究》等(6),这里避繁不一一复述。

请注意“文化背景”栏的最后一行。唐僧取经最重要的文化变异发生在元末明初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杂剧在佛教的取经护法猴孙悟空之外,引进了一个具有道教文化基质的本土搞怪猴齐天大圣,并且带进了“大闹天宫”的系列题材,大大丰富了取经故事。取经故事也第一次被命名为《西游记》。

我们都可以理解,“西游记”的命名带有道教色彩,从老前辈庄子的《逍遥游》开始,到魏晋的游仙诗,再到唐代的游仙枕、《游仙窟》等等,道教(家)对这个“游”赋予了一种文化标签式的特殊意义。杨景贤的杂剧中“西游”代替“取经”,正是文化融合的一种标志。

但是这里道教文化的融入,和金丹道没有关系:首先,融入的是带有民间多神信仰的广义道教文化,而不是体系性的道教教理教义;其次,融入的是在道教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故事,而非道教的修炼法术。具体地说,齐天大圣的确是道教的猴,但他顽劣、好色、祸害一方的性格特征在中国文化中早已形成传承——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白猿、宋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中的申阳公一脉相承,而在元代衍生出了一个有姐有弟,兄妹五人的齐天大圣家族,甚至还衍生出一个专以齐天大圣为主角的剧本《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这个从道教文化中产生的叫做齐天大圣的猴,闹天宫,偷御酒,以自己的丰富文学故事自立一家而与取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之所以能融入唐僧取经的佛教故事,与文学故事之间的容受性有绝对的关系,而不是对道教教义的接受。

也就是说,道教文化影响到佛教的取经故事题材,最早是在元末明初,而当时的影响非常明确是通过文学故事介入的形式发生作用的。金丹道涂抹取经的故事,还应当是以后发生的事。

《西游记》研究中有一种使用频率不低的资料《销释真空宝卷》,其中提到了取经故事并且大致上概括了《西游记》的主要章节:

唐圣主,烧宝香,三参九转。祝香停,排鸾驾,送离金门。将领定,孙行者,齐天大圣。猪八界,沙和尚,四圣随跟。正遇着,火焰山,黑松林过。见妖精,和鬼怪,魍魉成群。罗刹女,铁扇子,降下甘露。流沙河,红孩儿,地勇夫人。牛魔王,蜘蛛精,设入洞。南海里,观世音,救出唐僧。

说师父,好佛法,神通广大。谁敢去,佛国里,去取真经?灭法国,显神通,僧道斗圣。勇师力,降邪魔,披剃为僧。兜率天,弥勒佛,愿听法旨。极乐国,火龙驹,白马驮经。从东土,到西天,十万余里。戏世洞,女人国,匿了唐僧。到西天,望圣人,殷勤礼拜。告我佛,发慈悲,开大沙门。开宝藏,取真经,三乘教典。暂时间,一刹那,离了雷音。取真经,回东土,得见帝王。

这个宝卷上世纪初与元代西夏文藏经一起被发现,因此郑振铎以为当与西夏文藏经一样是元代遗物,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但胡适却认为此卷是明朝甚至是晚明的写本。为了查找确切的证据,胡氏以宝卷中多次提到的“真空”、“真空祖师”是突破口,“遍查元明两代的佛教史传”,但“总寻不着这位真空和尚的来踪去路”,很有点失望惆怅。(7

然而马西沙、韩秉方先生的《中国民间宗教史》(8)提供了一些能够弄明白《销释真空宝卷》的材料。原来它是明代民间宗教罗教的经卷。

罗教,又称无为教、罗祖教,是明代中后期诞生而对明清民间各教各派都产生过深巨影响的一种民间宗教。创始人罗梦鸿,主要生活在正德、弘治间(1442-1527)。罗教的经典称“五部六册宝卷”,形成于正德四年(1509),其中的《叹世无为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等都提到了唐僧取经故事。据《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五章介绍,罗教“实质是一种释、道、儒三教融合或杂糅的产物,而以佛教的色彩较为突出”,它“把三教玄妙的哲学思想世俗化,转化为老百姓容易接受的道理,然后用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文学形式——宝卷——表达出来”。罗教讲究悟道明心,成佛成祖,到达“真空妙有”的境界。“真空”是罗教常用的一个术语,有时指世界本源,要求信徒体悟出“我是真空”的境界;有时又将冥冥之中无所不在的真空拟人化为“老真空”,他们的宝卷中有《销释真空扫心宝卷》(简称《真空宝卷》)、《销释童子保命宝卷》、《销释印空世纪宝卷》等等,其中都提到了“真空”、“老真空”,所以胡适将真空当成了一位法师。如此看来,《销释真空宝卷》是罗教的东西基本可以肯定了。

但是,罗教最早的经卷“五部六册宝卷”虽然提到了取经故事,却没有一句金丹道的术语,如“五部六册宝卷”宝卷中的《叹世无为卷》:(9

三藏师,取真经,多亏护法。孙行者,护唐僧,取了真经。

三藏师,取真经,多亏护法。猪八戒,护唐僧,度脱众生。

唐三藏,取真经,多亏护法。沙和尚,护唐僧,取了真经。

老唐僧,取真经,多亏护法。火龙驹,护唐僧,取了真经。

三藏师,度众生,成佛去了。功德佛,成佛位,即是唐僧。

孙行者,护佛法,成佛去了。他如今,佛国里,掌教世尊。

猪八戒,护佛法,成佛去了。他如今,现世佛,执掌乾坤。

沙和尚,做佛法,成佛去了。他如今,在佛国,七宝金身。

火龙驹,护唐僧,成佛去了。他如今,佛国里,不坏金身。

又如同为“五部六册宝卷”的《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经》:(10

皇天护法重恩,久后脱化净土西天,……

圣者朱八界、沙和尚、白马做护持,度脱众生,护法都成佛去了。

今是古,古是今,不是我能,多亏护持妙法,行遍天下,报答护法出苦轮。

这些宝卷都是罗教早期的经,首次刊刻于正德四年(1509)可查。虽然他们都没有一句涉及金丹道的话头,但还是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1.罗教作为一种民间秘密宗教,很喜欢引用唐僧取经的故事作为布道的譬喻,联系到几十年后金丹道话头也多出现在宝卷中(如前引),我们相信民间宗教的这些经——主要是罗教,包括稍后的黄天教——应当是导致金丹道与取经故事发生联系的一个平台。

2.正德四年,是又一个时间定位,虽然我们断定金丹道乃是利用民间秘密宗教的经卷渗透进了取经故事,但至少在这个时候,事件还没有发生。

以上我们已经判断民间宗教布道的需要是金丹道介入取经故事的契机,宝卷是介入的载体和平台。但我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即金丹道介入的自身动力的问题——前面已经引用《中国民间宗教史》的介绍,说罗教是一个三教杂糅以佛教为主的民间宗教,既然如此,那金丹道生存的空间从何而来?

同样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中提到的一个现象也许就是谜底。说罗教曾有八位传人,其中二代传人秦洞山“发展了罗教的教义思想或者说显示了他的独创性”,其中一条就是在自撰经典《无为了义卷》中增加了炼内丹、修长生的内容,“这些在五部经中,罗祖一般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在《无为了义卷》中随处可见。……对炼外丹、烧铅汞、服食仙丹药丸,秦洞山是坚决反对的。然而,他却不反对炼内丹。在宝卷里曾有几处专门谈到炼内丹”(11)也就是说,在第一代祖师的《叹世无为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经》中不涉及金丹大道的情况后来有所改变,因而唐僧取经的故事也就得为炼内丹服务了。秦洞山何时人?我没有查到确切的年代,但他既是罗教的第二代传灯,那创始人罗门鸿以八十五岁高龄于嘉靖六年去世,秦洞山生活的年代据此也不会很远吧。也就是说,在进入嘉靖中叶前后,罗教的教义发生了变化,引入了道教的内丹学说,这一趋势大约于嘉靖、隆庆间在四代传灯孙真空那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后来罗教的基本教义。

这个时间,正好与前引嘉靖中期我们在取经故事中可以见到大量金丹道话头的时间吻合。

这个时间,又正好是嘉靖朝佞道之风刮得最盛的时候。有了这个背景,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罗教的传灯之人秦洞山、孙真空等等改变教义,而在三教中以道为主的原因了。

现在可以为本文作一个小结了。大约在嘉靖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当时以平话形式传播的,《西游记》取经故事曾经被民间宗教利用,作为形象生动的传道譬喻;进入嘉靖后,在整个社会佞道的社会氛围中,这些民间宗教纷纷修改自己原本五花八门的教义而或多或少都走上了与道教同质化的道路,取经故事也就因此而被金丹道随手点染具有了婴儿咤女之类的话头。

世德堂百回本的作者吴承恩是个从科举道上跌落的读书人,长期浸淫的是儒家精神,热衷的是文学寄寓,对修道的内容显然不感兴趣。因此他在写作时打碎了金丹道的那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所谓系统性,删掉了故事中大量的“金公木母”、“心猿意马”之类修真秘法,但也许是出于思维惯性,他在一些无关宏旨的回目韵语里默许了一些残留。

注释:
1)请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第十至十四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2)陈元之《西游记序》,引自蔡铁鹰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06月出版。
3)孙绪《沙溪集》,《四库全书》本。
4)、(7)胡适《跋销释真空宝卷》,引自《西游记研究资料》
5)《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四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6)蔡铁鹰《西游记成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唐僧取经故事原生于西北之求证》,《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三晋钹铙打造了孙悟空》,《晋阳学刊》20062期。《“大闹天宫”活水有源》,《学海》20061期。
8)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出版。
9)《叹世无为卷》,《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一册。
10)引自《西游记研究资料》。
11)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179页。

文章链接:http://www.zggdxs.com/Article/xlhy/mqxs/zyj/201306/5454.html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教...
“收元之主、真紫微星”的悲喜剧 ...
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一贯道发展论:劫波之后从台湾走向...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道士——以红...
日本常用姓氏英文拼写
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柯若朴 Philip Clart...
  最新信息
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
潮人善堂仪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阎锡山的帮会与“残留”日本人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新宇>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