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岳忠
宝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演唱文学,是由唐五代的变文及讲经文杂揉摩尼教的经典,并吸收了唐宋词曲及民间流行曲调而成的民间演唱文体。大致产生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尤其明代的民间宗教利用了这种演唱形式,做为号召,组织群众的一种手段,更为其蒙上了一层神密的色彩。因此历代文人不把宝卷做为文学作品,而视为“邪经”、“妖书”,遭到历代统治阶级镇压,烧书毁版,因此传世稀少。
宝卷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宋元到明初是宝卷的产生时期。
明正德到清乾嘉时期是宝卷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古宝卷时期也称教派宝卷时期。
清道光以后是演唱文学——宣卷时期。
宝卷从变文衍变而来,从文体上看,韵散相错,唱白结合,浅显通俗,对研究民间演唱文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明清时期,宝卷为民间宗教所利用,成为宣讲教义的工具。虽然内容充斥大量的维护封
建伦礼的说教,但也反映了生活在最低层的劳苦大众渴望能“改换世界”的朴素愿望。所以在宋元以后民间宗教运动和农民起义相契合,由宗教力量转化成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形成反
抗封建统治的一股强大的洪流,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对于研究中国
农民运动史,农民起义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宝卷的作者是一批被正统文化拒之门外的乡里才子,门弟卑微,职位不振。他们了解熟悉被压迫人民群众的生活。他们以民俗文化为创作源泉,“语言鄙粗”,能说能唱,在贫病交困的农村调剂了刻板单调的乡村生活,满足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这也是宝卷长期流传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1 现存中华宝卷的收藏与分布
现存宝卷有多少,没有精确的统计,据国内外专家收集的藏家目录的不完全统计,总数在一千种以上,其中古宝卷一百余种。
1.1 国内的宝卷收藏分布情况
天津图书馆近年来在馆藏旧资料中整理发现大批宝卷,有103种,其中古宝卷64种。这些宝卷包括了明代主要民间宗教各教派宝卷。其中孤本很多,如《大藏般若通明宝卷》(明刻本)、《大乘圆顿正宗除邪归家授记宝卷》(清初刻本)、《销释木人开山宝卷》(清初刻本)、《佛说西祖单传明真显性宝卷》(清初刻本)、《销释般若心经宝卷》(明刻本)等二十余种不见诸家目录的孤本宝卷。
北京图书馆:藏宝卷270余种,其中包括郑振铎藏明清宝卷91种。郑振铎从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宝卷,并大量收集宝卷,很可惜有相当数量的宝卷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现存宝卷有很多是非常珍贵的版本。如《目莲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明抄彩绘本)、《先天元始土地宝卷》(清刻本)、《佛说弥勒下生三度王通宝卷》(明刻本)、《药师本愿功德宝卷》(明嘉靖二十二年刻本)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共藏宝卷186种,这些宝卷大部分是建国前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有一部分是原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1952年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再一部分是王重民等从古籍书店购入的。这些宝卷多是晚清的民间演唱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较高。
上海图书馆藏宝卷360余种,主要是清末民初的演唱文学宝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藏宝卷一百余种,其中《佛说大藏显性了义宝卷》(明刻本)、《销释童子保命宝卷》(明刻本)、《太阳开立极亿化诸神宝卷》(清初刻本)等都是不见诸
家目录的稀世珍本。
另外如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都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中国戏曲研究院等单位也藏有大量的宝卷。
另外,私人藏宝卷的也不少,如傅惜华就藏有宝卷134种,吴晓铃、周绍良、路工等专家、学者也藏有宝卷,而且很多是孤本,珍本宝卷。
1.2 国外收藏宝卷情况:
日本早在三十年代开始收集宝卷,为推进侵略中国政策,三十年代成立了东亚研究所,
为研究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和民众的伦理道德,大量收集宝卷,达到“以华治华”的统治中国的目的,同时又派大批“支那学者”到中国,也搜集走了大批宝卷资料。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存宝卷120种主要是清末民初的演唱文学宝卷。
日本东方研究所存宝卷72种。
日本筑波大学东洋史研究所存宝卷23种。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原东亚研究所宝卷44种。
日本的私人藏宝卷非常多,三十年代他们以“支那学者”身份到中国城乡各地进行民间
宗教调查,搜集了大量宝卷资料。泽田瑞穗收藏宝卷139种。其中很多是孤本珍本宝卷。仓
田淳之助存22种,穴洼德忠存6种,大渊忍尔存6种等等。
前苏联藏的宝卷也很多,主要收藏在原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和国立列
宁图书馆,总计26种。这些宝卷是俄国传教士及驻中国领事馆外交人员于十九世纪从中国
收集的,其中有的是孤本,如列宁格勒分所藏的《佛说崇祯爷升天十忠宝卷》。
西方国家存宝卷数量不详,很少见诸藏书目录,但从有关资料也反映出一些信息,如法
国学者M·苏远鸣(法宝林研究所)藏古宝卷10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的《销释佛
说保安宝卷》就是孤本。
2 中华宝卷的研究状况
宝卷的研究是从研究敦煌变文开始的。199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和重视,认为变文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做过巨大的贡献的新文体。学者们在研究变文的发展源
流时把对宝卷的研究也提到日程上来,并对宝卷的价值引起高度重视。不少学者开始大量收
集、研究宝卷。
1928年郑振铎在《小说月报》第十七卷号外上发表《佛曲叙录》,将其所藏清末民初的37种宝卷做一叙录,首次介绍给读者。从俗文学的角度对宝卷的价值做了评价。尔后又发表了《1933年的古籍发现》和《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新资料的发现史略》,介绍自己数年来的所获宝卷的情况。1938年郑氏又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专辟章节叙述宝卷的源流及自己发现宝卷的经过,并对宝卷进行了分类,论述了各类宝卷的内容、性质等。
继郑氏之后,俞平伯《茸藏缭衡室随笔》《驳“跋销释真空宝卷”》前者论述由唐代佛经衍至宝卷的过程,后者驳斥胡适所著《跋销释真空宝卷》一文中运用“大胆设想”的考证方法。孙楷第的《词话考》中的第三节叙及“呗赞”中经唐五代之俗讲至明之宣卷的变迁。佟晶心发表了《探论宝卷在俗文学上的地位》和《答晓铃先生关于戏剧与宝卷问题》,吴晓铃《关于影戏与宝卷及滦州影戏的名称》。
1934年向达首先发现了宝卷的宗教性质,发表了《明清之际之宝卷与白莲教》一文,论述了白莲教的根源、流派、及明、清间的宝卷体例,把《破邪详辨》一书中的宝卷,编成目录,对部分宝卷做了扼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近几年宝卷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2.1 从民间宗教方面进行研究。
民间宗教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动荡,充满阶级矛盾的社会中,最下层劳苦群众中产生
的,得不到官府的承认,而被视为“邪教”。遭镇压,及至遭杀身灭族之祸。所以创立教派的祖师们不暴露真实姓名。教派的历史不见经传,即使载于史书,亦多是寥寥数语。宝卷中记载了民间宗教的历史、教义、传承、仪式、修持方法等。研究者多是从宝卷中研究所属教派、作者成书年代等等。
如:韩秉方《红阳教考》、喻松青《明代黄天道新探》、谢忠岳《大乘天真圆顿教考略》利用大量的宝卷资料,对明代重要民间宗教红阳教、黄天道、大乘天真圆顿教的首领、传承,组织、修炼及经卷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马西沙的《最早一部宝卷的研究》,喻松青的《江浙长生教和众喜宝卷》、《无为正宗了义宝卷(上卷)研究》、新发现的《佛说利生了义宝卷》等。近年天津图书馆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合作,从天津图书馆馆藏宝卷中,选了三十种,编成《明代中华宝卷》一书出版,并对每种宝卷的作者,成书年代做了详细考证。
2.2 从文学艺术方面进行研究:
李世瑜《宝卷新研》和《江浙诸省的宣卷》是建国后对宝卷深入研究的力作,前者是关于明清宝卷的专论,对宝卷的起源、体制、内容变迁以及明清时代流行情况和其社会意义都做了论述。后文对后期宝卷——宣卷的发生、分类及体制、宣卷流传情况,后期宝卷的版本和作者,宣卷畅行和衰微的原因、研究宣卷的意义均做了论述。谢生保《河西宝卷与敦煌变文的比较》,车锡伦《吴语地区宝卷概说》、刘荫柏《〈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戈唐《宝卷曲调研究》、叶林《宝卷曲调》等。
近年来,国内外展开对《金瓶梅词话》的评论和研究,在研究《金瓶梅词话》时,提出对宝卷的研究。蔡国梁《宝卷在〈金瓶梅〉中》、车锡伦《〈金瓶梅词话〉中的宝卷》等,通过僧尼讲唱宝卷,可了解到明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宝卷的讲唱场所由市井瓦子,深入到乡村院落,私人居宅。
2.3 从民间演唱文学方面研究宝卷
近年来甘肃酒泉、张掖地区民间演唱宝卷很活跃,酒泉地区文化部门组成“酒泉地区宝卷研究小组”,兰州大学中文系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室等,组织师生深入农村收集宝卷,出了一批成果,郭仪《酒泉宝卷初探》、谭蝉雪《浅论宝卷产生年代》、谢生保《河西宝卷论谈》、段平《河西民间宝卷的调查研究》、《河西宝卷的昨天和今天》。《活着的敦煌民间文学》。
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学者成就也是很大的,宋光宇的《龙华宝经》、郑志明《中国善书与宗教》、《晚清玉露金盘宝卷研究》、《无生老母信仰溯源》。曾子良《宝卷研究》,庄吉发《清代民间宗教的宝卷及无生老母信仰》。
国外的宝卷研究状况:
日本在二次大战后,学者们开始整理研究宝卷,出现了泽田瑞穗、吉田义丰、仓田淳之
助、冢本善隆等一批学者。成就最大的是泽田瑞穗,他的三部论著《宝卷的研究》、《校注破邪详辩——中国民间宗教结社研究资料》、《增补宝卷的研究》,代表了日本当代最高水平的研究。
《增补宝卷的研究》是在原《宝卷的研究》基础上增加很多内容,修订出版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宝卷序论”论述宝卷起源,古宝卷与后期宝卷——宣卷的演变、宝卷的形式、结构等。第二部分“宝卷题要”,作者对自己及日本其它单位和私人藏的208种宝卷的名称、卷数、编著者、刊刻年代、内容梗概、品名,考析等做了详尽考证。第三部分“宝卷从考”收录作者7篇论文:《宝卷与佛教说话》、《〈金瓶梅词话〉所引宝卷》、《罗祖的无为教》、《初期的黄天道》、《弘阳教拭探》、《八卦教源渊》、《道光白阳教始末》。
《校注破邪详辩》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解说”对《破邪详辩》的史料价值、版本等进行了考证。第二部分“校注本文”作者根据实录、方志、宝卷原文对原书中68种宝卷做了注释,第三部分“附录”收作者三篇论著,《〈龙华经〉之研究》、《〈众喜宝卷〉所见的明清教门史料》、《清代教案所见经卷名目考》。
另外,冢丰善隆《宝卷与近代中国宗教》、《近代中国百姓的女神观音信仰》,吉田义丰《宗
教宝卷在民众社会中的传播》、《民众宗教与经典》、《销释金刚科仪成书考》。
在西方国家中,一批研究中国问题专家,主要研究中国秘密宗教及其在东南亚的传播,
在研究秘密宗教同时对宝卷进行研究,美国的维梅尔研究课题是“变文后的中国民间文学宝
卷、弹词、诸宫调、子弟书。”加拿大的欧大年的论文《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民间文学——宝卷》《中国各宗教派别的文学——宝卷》。
在前苏联,研究宝卷成就最突出的是э·c·斯图洛娃,她长期从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
她的论文《宝卷体裁研究的问题》叙述了宝卷研究史,宝卷的历史分期,宝卷体裁与艺术特
点,她还出版了专著《普明宝卷释注》,作者根据前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藏的《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所作的释注。她已对列宁格勒分所藏的孤本宝卷《佛说崇祯爷升天十忠宝卷》(简称《崇祯宝卷》)进行了考证、翻译、注释。这部宝卷对明末李自成起义的研究提供许多史籍中所没有的新史料。
参考文献
1 郑天星.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在国外.世界宗教资料,1985(3)
2 李世瑜.宝卷综录
3 泽田瑞穗(日本).增补宝卷的研究
文献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