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者风采 文献与出版 田野调查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 民间宗教 书评 理论方法 研究刊物 专业索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 民间宗教 >>
“儒教”对民众、对清代秘密社会的影响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103

                                                                           刘平

       一、儒家与儒教

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两汉以降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基本上起着主导的作用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呢?对此本世纪中外学者都有许多争论赞成者认为从儒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信仰本质以及外化的仪式与崇拜对象来看儒家已成为一种宗教非议者则认为儒家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政治伦理学说是地地道道的人学”。我认为儒家身上有许多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因素非宗教因素决定了中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入世特色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统治阶级包括知识分子身上宗教因素则迎合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神道设教的口味从唐宋以后三教合一的趋势来看视儒家为儒教未尝不可

首先儒家学说形成之时受到了观念的影响在孔子所推崇的周代思想中主要包括敬天、法祖、保民三层在后世,“祭天成为帝王的特权,“祭祖实际上是祭鬼则是帝王臣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宗教内容

其次儒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吸取了许多宗教思想道教、佛教固不待言既便是被视为旁门左道的巫术、阴阳等派也是其补充营养的来源如儒家所奉经典之一的《周易》其中既有许多合理的哲学思想也包含了许多术数、阴阳五行、谶语的内容成为儒教与道教、佛教甚至巫术(巫教)沟通的桥梁后世堪舆占卜、符咒等术莫不奉为经典

下面分别谈谈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谶纬对儒家的影响

战国时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1]他将阴阳学说应用于政治生活中创立了五德始终说”:“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2]然后朝代便以五行顺序更替从以土气胜的黄帝之时开始即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周而复始。“五德始终说是邹衍学说最为荒诞不经的部分也是其学说中对儒家及统治阶级影响最大的部分孟子也曾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话后世不少有政治目光的农民叛乱领袖往往借为动员群众的宣传工具

西汉时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掺入儒家学说之中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恢复宗教化的天人感应说的主旨他说:“天者百神之灵也[3]。“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4]。“受命之君天命之所予也[5]。“天人感应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天降灾异对人的影响:“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6]灾异之说不仅被统治者用为争权夺利的武器,“叛乱者也往往引为蛊惑人心的法宝

两汉之际在天人感应说及象数易学的影响下谶纬思想盛行这是宗教儒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谶也叫谶语、谶记或符命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谶语自古已有秦始皇时的两条著名谶语是祖龙死而地分亡秦者胡也(即胡亥)刘秀起兵时作《赤伏符》:“刘秀起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即代表火德的刘秀将在西汉立国二百八十年之际登基

所谓”,就是假托孔子对儒家经书所作的迷信解释谶的起源早于纬谶直接假托鬼神纬则假托孔子西汉哀平之际谶纬发展成一种社会思潮谶与纬合流谶中有纬纬中含谶两者均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思维前提有人甚至说:“谶讳的本质是巫术迷信[7]近年对谶纬思想作过精深研究的冷德熙博士认为:“如果以巫术为人类在没有正确认识自然因果律及其必然性的情况下幻想通过意念、语言(符咒)或其它行为性操作改变或影响自然和宇宙秩序则政治神话中圣王与天帝或天命意志之间的这种感应(决定圣王政治命运)活动之实质是一种政治巫术而圣王也就是一种处于特殊地位的国家大巫这种政治巫术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世界观或宇宙观念的基础上的[8]可以说后世江湖文化之堪舆、相面、符咒等重要内容并非完全由巫术、道教两方面促成其中还有作为宗教的儒家学说所起的作用

儒家发展中神学迷信思想渗入并不限于两汉两宋时期理学的兴起天理观中的神学成分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可以说儒家也是一种宗教由于宗教内容的不完善(如传教方式、信仰方式)我们可以视为一种准宗教”,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社会学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向把社会功能上近似于宗教的非宗教现象称为非宗教的宗教世俗宗教”。有些社会学家把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甚至热爱科学、推崇民主等等都当成类似宗教的世俗宗教”。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文化现象都起着维系社会秩序、决定社会伦理价值的功能与宗教的社会功能等价而且宗教体验的突出表现如崇拜、忠诚、入迷、自我牺牲等现象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社会意识中也可见到[9]我们不妨将这种趋向与本文观点做个比较

二、儒教对民众的影响

儒教理论在封建社会一直被统治者奉为圭臬它对社会各阶级包括农民阶级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敬天法祖观念和社会伦理思想

关于祭天、祭孔、祭祖儒家的宗教性仪式主要体现在祭天、祭孔与祭祖方面。“祭天天子的特权天命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祭天大典为皇帝抹上了一层宗教光环。“祭孔从汉代已开始以后历朝从皇帝到士大夫阶层都经常举行如果说官方祭孔是将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来祭祀的话民间则把孔子作为神来祭祀。“文昌帝君文曲星虽是道教神祗但在普通民众的概念中也是孔圣人的化身一般积有余庆之家所供天地君亲师牌位中,“即孔子;在寺观中人们将孔子与佛教、道教及民间诸神摆在一道礼拜这种状况也深深影响了秘密社会拿民国时期察南(今归河北)万全县的黄天道来说据李世瑜先生调查除了庙中供有教祖普明的佛像外信徒家中另设牌位写法不统一在张杰庄苗姓家中共设三个牌位中间的是至圣孔子先师之神位一方供张祖紫阳、六祖华阳、魏祖白阳之神位另一方供马祖丹阳、伍祖守阳、张祖三丰之神位在赵家梁赵姓家中中间供奉大成至圣孔子、志明老祖、刘复恩老祖之神位一方供奉南无普明金光佛、普光旧圣佛、普贤古佛、圆通古佛之神位另一方供奉释迦牟尼佛祖之神位[10]在秘密会党中也往往有供奉孔子牌位的现象

尽管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但后来的历史表明祭祖(即祭鬼)逐渐演变为儒教的重要内容之一祭祖观念及仪式目前在中国城乡许多人家中依然存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祖先崇拜是古代鬼魂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礼记》上说过:“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淮南子·精神训》说:“精神者天之有也而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形骸反其根”。鬼神观念是宗教产生的前提费尔巴哈在《宗教本质讲演录》中曾说:“唯有人的坟墓才是神的发祥地”,又说:“若世上没有死这回事那亦就没宗教了[11]祭祖即祭鬼鬼有多种多样祖先鬼可入善鬼一类有人曾说:“就信仰对象而言祖先的本质仍是鬼魂所不同的只是与信仰者有血缘方面的关系被化为本氏族、本家族的神秘保护力量[12]在封建社会祖先崇拜及祭祖仪式基本上可归于儒教系统清代各秘密结社不仅都有虚拟血缘关系的现象如教门之师徒父子关系洪门、袍哥之兄弟关系还将祭祖观念引入其教义及仪式之中如罗教、青帮之敬达摩、罗祖黄天教之敬普明夫妇天地会之拜五祖等等祭祀仪式则往往在开香堂拜会之时举行

关于社会伦理思想。“三纲五常是儒教的治世原则也是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唐宋以后儒教思想的世俗化是在统治阶级对民众不断的教化过程中完成的这种教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教育生人表彰死者在档案及官文书中在不胜枚举的地方志文献中人们每每看到无数孝子、节妇、烈女受到旌表这便是表彰死者在儿童启蒙阶级《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圣谕广训》之类的读物必不可少这便是教育生人梁漱溟在评论中国的伦理与宗教问题时曾说:“伦理有宗教之用意谓中国缺乏宗教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但我们假如说中国亦有宗教的话那就是祭祖祀天之类[13]

三、儒教对清代秘密社会的影响

有关儒教之社会伦理思想对中国民众的影响问题很多人都作了精深的论述如清初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如鲁迅的小说、杂文这里着重谈谈儒教伦理思想在清代秘密社会中的两种表现方式

一是成为秘密社会教义中的一层光环戴魏光曾说:“洪门之立足点为何?即儒家之礼教是也儒家以孔孟为祖孔孟提倡礼教最力其有功于世道人心者为钜洪门先进有鉴于是故特别强调礼教色彩用以巩固组织举凡吾国之固有美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及四维五伦莫不包举靡遗[14]再如嘉庆末年方荣升收圆教一案方荣升所造邪经之一将孔子及其思想抬到了很高的地位:“孔子周朝辟混沌可使一字千万金大人原来是孔子一点暗藏谨随身只因天下人不惺()才去叩头敬泥尊善在自己家中求克己时刻孝双亲……”。不仅如此他还把孔子打扮成收元的天神也就是由孔子传一部中正儒理方可收元天生大圣非寻常能知变化通阴阳每视天下同一体故存人义施万方孔夫子下天宫暗暗的传理性戊己土上把神定穷理尽性人难晓密密绵绵胜归经男女都把功来用[15]方荣升又制定了内外三纲”,外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内三纲为心以性为纲、气以志为纲、动以定为纲[16]也有的秘密结社是儒道佛三教并收其中以儒教为本如有些地方的理门即是:“所谓在理者言在儒释道三教之理奉释教之法修道教之行习儒教之礼其宗旨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为本其习俗戒酒而不禁茹荤……不设像不焚香多用咒歌偈语众以其禁烟酒有益习俗也入者渐多势以益甚今满洲马贼多属是教[17]这种情况在其它秘密结社中也深浅不同地存在着

二是成为秘密社会内部标榜的日常行为准则秘密社会尤其是秘密会党其行为准则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在内部以义气维系忠义相标榜另一方面则经常性卷入为匪为盗等反社会活动(发动或卷入叛乱需要特定的时机和气候)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们探究儒教伦理思想对它们的影响洪门中有一首五伦令

五伦大令往下传在园哥弟听我言

自古汉留重五伦五伦之首是君臣

上安下和天心顺父慈子孝一家春

兄宽弟忍多亲近夫唱妇随敬如宾

朋友结交久而敬德行无亏效古人

五伦大令讲完了忠义堂前把令交”。[18]

再如三纲五常令”:

银烛辉煌喜气洋洋咱们兄弟站在忠义堂

大哥有志天下往小弟今日称豪强

说三纲来道五常三纲以内有衷肠

君有纲来天心顺自有良将保家邦

父有纲来子孝顺父慈子孝家道贤

夫有纲来家和睦夫妻和睦世世昌……

三纲大令讲完了再把五常说端详———

为君者待黎民要恩高义广君有道民安乐风调雨顺

为臣者保君王要忠心赤胆臣有功君有赏扶保朝纲

为父者对子孙要堂前教训父要慈子要贤子孝孙贤

为夫者对贤妻要时常礼论讲三从和四德孝敬双亲

为子者待父母要如臣伴君报养育学前期二十四孝

为妻者对丈夫要相敬如宾孝公婆敬叔伯和睦乡邻[19]

五伦令中之所谓五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令中之所谓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我们可以将上述两条洪门与孟子的一段话作个比较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20]如果将孔孟语录与上述大令放在一起人们哪里会想到洪门在清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叛乱组织呢!

因此不难发现儒教伦理思想是清代秘密社会思想信仰的一个来源思想信仰的落后性、保守性是清代秘密社会活动存在极大局限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① 当然,“神道设教”本身就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统治方法,《礼记·祭义》云:“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就是说,对鬼神的信仰与崇拜,是教化人民的真理。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吕氏春秋·应同.

[3]春秋繁露·郊义.

[4]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5]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6]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7]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11页。

[8]见冷德熙。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12页。

[9]参见吕大吉。宗教学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54页。

[10]李世瑜。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1990年,第27页。

[1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103页。

[12]赖亚生。神秘的鬼魂世界。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5页。

[1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87页。

[14]戴魏光。洪门史。河北人民出版社影印,1990年,第7页。

[15][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嘉庆二十年九月初四日两江总督百龄奏折附件之一。

[17]金老佛。九流三教江湖秘密规矩。上海大通图书社,1936年,第6页。

[18][19]朱琳。洪门志。河北人民出版社影印,1990年,第158页,第148149页。

[20]孟子·告子上。

 

文献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月。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教...
“收元之主、真紫微星”的悲喜剧 ...
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一贯道发展论:劫波之后从台湾走向...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道士——以红...
日本常用姓氏英文拼写
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柯若朴 Philip Clart...
  最新信息
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
潮人善堂仪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阎锡山的帮会与“残留”日本人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新宇>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