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者风采 文献与出版 田野调查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 民间宗教 书评 理论方法 研究刊物 专业索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 民间宗教 >>
论宝卷中的民间冥府信仰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作者: 陆永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4-22

宝卷发展以清康熙年间为界,前期为宗教宝卷,后期为民间宝卷[1]。前期又分佛教宝卷和民间教派宝卷两阶段。

宝卷发展最初之早期佛教宝卷中已言及冥府。现存最早宝卷为题记“宣光三年(即明洪武五年,1372榖旦造”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2]演述目连救母青提故事。存下册,起于目连寻母至阿鼻地狱,终于佛祖指点其作盂兰盆会,其母获升天堂。此卷已具主人公游历诸地狱,一一见其惨烈的情节格套。目连先后历火盆、阿鼻、黑暗地狱。如阿鼻地狱,鬼魂“渴饮溶铜烧肝胆,饥食热铁荡心肠。千生万死从头受,何有无罪片时闲”。残本未列叙十殿阎王,但有言恶行与善行以是否礼敬三宝为代表相对立,决定鬼魂不同处境。如言“此阿鼻地狱,众生在世,不信三宝,造下无边大罪,死后堕在此狱”[3]。其情节、观念、主题都开后来宝卷先河。

早期佛教宝卷《香山宝卷》,即《观世音菩萨本行经》,演中国式观音俗身妙庄王三公主妙善修道故事。妙善修佛不愿成婚,国王怒杀之。乃魂赴地府,经鬼门关、十八地狱、业镜台、阿鼻地狱、破钱山、枉死城,过柰河金桥,向十殿阎王说法。阎王因其超度鬼魂,地府空虚,送其复生[4]。冥府名为酆都,有镬汤、刀山等十八层地狱,有狱主、三司、都司案典,十王有嫔妃。有地藏菩萨、判官、马面夜叉、牛头狱卒、生死簿等,但多泛言之。十王之名未作交代,业镜台、枉死城未言具体何殿。此卷进一步确立了后世宝卷冥府信仰的基本要素。

亦为早期佛教宝卷的《大乘金刚宝卷》第一分至第三十一分多于引经后,例叙某地狱众生苦状,某菩萨问其因,夜叉言其业缘。佛言其孽重,业尽转为虫畜。需向善修佛,才得超升。其地狱有锯床、铁城等二十八种[5]。地藏菩萨为冥府至尊。多强调果报之旨,恶行多为违背佛教五戒,多未详言地狱之苦。其格套化情节、纷繁地狱名目也具启示性。

宝卷游冥故事由以上作品为代表的早期佛教宝卷开启。《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与《香山宝卷》代表其分野:一是以游冥为主线;一是以之为情节一环,后者作品更多。

早期佛教宝卷基础上出现的民间教派宝卷多言及冥府。清雍正七年(1729)合校本、民间教派宝卷开山祖罗祖五部六册之《叹世无为卷》已是如此。如:

到殿上,见阎王,他就问你。造下罪,说不过,胆战心惊。上刀山,并剑树,油铛火熬。滚油锅,银又解,众苦临身。碓又捣,磨又研,千生万死。我受苦,儿和女,那个知闻。奈河里,出不去,造罪受苦。望乡台,恓惶哭,不得回程。铁围山,无门户,不得出离。地狱里,五百劫,不得出离。罪重的,送在他,无间地狱。罪轻的,送在他,四生转轮。[6]

此为民间教派宝卷中现存最早冥府描写,基本上属承袭而泛言之。望乡台、业镜已出现,阴司主宰为阎王。此卷开始把轮回托生纳入冥府赏罚机制。

清黄育楩道光辛丑年(1841)刊《又续破邪详辩》言,“至于邪经之言地狱,卷卷皆有”[7]。邪经即民间教派以宝卷为主的经卷。其道光十九年(1839)刊《续刻破邪详辩》言,“邪经言地狱,不过地藏菩萨、十殿阎王,以及刀山剑树、确捣磨研,止为戏班常演之事”[8]。说明其冥府信仰基本反映着民间信仰实际。如明悟空编,有崇祯九年(1636)红字牌党三家经铺重刊本的西大乘教《泰山东岳十王宝卷》言衲子悟空游冥,地藏菩萨为冥府至尊。卷中言:

五阎王悬业镜当空高挂,把阳间善和恶照得分明。平等王架天平真真不错,把阳间善和恶秤上一秤。善要多恶要少转增禄位,罪若多善若少转来受穷。光有恶无有善堕在地狱,光有善无有恶转上天宫。[9]

此卷为冥府信仰引入了善恶各报的奖惩机制,区分了现实之善行、恶行,与现实联系密切。

此阶段宝卷中冥府信仰,地藏、十王之名已初步确立,其他冥府官吏也有初步区分。但十王、地狱名目及细节仍为简略,少具还魂情节,偶有言及六道轮回。大多仍主罚恶,未及奖善。

清康熙后宝卷主体为民间宝卷。涉及冥府的主要为演目连、妙善,及世俗女性修行故事的作品。

目连救母故事已渐演成庞大一枝,存世作品十种,版本43[10]。现存最早为清光绪七年(1881)刊本的《目连救母幽冥宝传》言鬼魂先入鬼门关,经判官勘审,上孽镜台。卷中详言鬼魂因在世罪业受相应地狱刑罚之苦状。如剥皮狱:

众恶鬼将罪犯用绳拴定,执钢刀把皮剥鲜血淋淋。劝世间男共女修善要紧,切不可恃己势吓诈愚人。凡斗秤出与人切勿两等,卖米粮如发水天神怒嗔。古苍颉造字迹当惜当敬,学医理习勘舆不可不精。[11]

解脱的唯一途径是行善修道,“男合女听我劝行善为妙,敬天地礼神明报亲劬劳。受王法遵师训敬重三宝,了万缘扫四相意马拴牢”[12]。此卷借地狱果报,几乎规范了世俗生活各方面。

民间宝卷多有敷演妙善故事。清抄本《观音菩萨香山因由》言妙善游冥依次经破钱山、金钱山、银钱山,恶狗庄,滑油山,鬼门关,思乡岭,孟婆店,孤恓埂,奈何桥,铁树山,东岳天齐。下至十殿,次序、王名与前卷一致,只是地狱之名有异。恶者与善者否泰相对。如奈何桥,善者“就有金童玉女手执幢幡宝盖接过桥去”;恶者“就有鬼族牛头马面手执铜叉,推入桥下,铁狗铜蛇吞吃”[13]

讲述世俗女性为善修行的宝卷以游冥为情节主线的,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14]刊《游冥宝传》,言妇人宋氏因家人离世,绝望自尽,观音助其游冥。经枉死城、鬼门关,至一殿秦广王处,上孽镜台。下依次经其他诸殿及地狱。五殿有望乡台[15]。其情节结构为身死——游冥——还魂——修行得道。游冥是人物命运转变关键。此卷着重描述地狱刑罚,批判种种阳间罪恶,善恶对照明显,说教突出。以游冥为情节一环的作品也有很多。如《轮回宝传》、《李翠莲舍金钗大转皇宫》等。现存最早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本的《三世修行黄氏宝卷》叙黄氏身死游酆都地府,经鬼门关、恶狗村、破钱山、望乡台、孟婆庄、奈何桥、刀山狱、碓捣地狱、拔舌地狱、铁围城、阎王殿[16]。其言冥府已无先前详尽,地狱多不标其名,只言刑罚,说教更为直接、突出。

以上几种宝卷多为北方和南方有。总体上,北方以河西地区为主的民间宝卷,以游冥为情节主线、对冥府大作渲染的相对较少。主要有《唐王游地狱宝卷》、《刘全进瓜宝卷》、《观音宝卷》等。这些宝卷渊源已久,多为南北共有。南方以吴方言区为代表,涉及冥府信仰宝卷相对较多,地域特色明显。

吴方言区很多以娱乐为宗旨的民间宝卷中或大量穿插关于地府的描绘,或以地狱为话头说教。以游冥为情节一环的有《芙蓉宝卷》、《兰英宝卷》等。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14]常郡孔涌兴刊本《金锁宝卷》,中言窦娥之夫蔡廷玉溺死被龙王招婿,后思母欲归,龙王要其游冥。蔡氏经枉死城,见阎罗王,观刀山、油锅地狱,后至孽镜台,观寒冰、碓磨、阿鼻、粪池诸狱。宝卷宣言“为善的,有善报,早得人身。为恶的,在阴司,百般重刑”[17]道德说教意味明显。吴方言区有不少宝卷以游冥为主要情节。如苏州流传《王大娘宝卷》,言王大娘平日多造罪业。观音让阎王追其入地府,经土地庙、恶狗村,依次过十殿,历观诸地狱,与鬼门关、望乡台、奈河桥等,最后还阳,悔悟行善[18]。其叙述重点在地狱种种惨状,以作劝诫。

吴方言区宝卷即或无游冥情节,也常以地府事劝导世人。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14]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刊《回郎宝卷》附刊《花名宝卷》言: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仙桥男女善人行,地狱凄凉治恶人。阳间善恶由你做,阎罗殿上不差分。劝君及早回头转,免受三途地狱因。[19]

《天宝宝卷》卷末云,“阳世做了恶罪孽,阎王殿上不饶人。劝人一心行正道,皇天不负善心人”[20]。以地狱果报为依托,相关宝卷实践着原初的劝化功能。

苏州、常州、无锡等地民间荐亡法会中,常宣唱《十王宝卷》、《十程宝卷》、《七七宝卷》、《血湖宝卷》等作品。这些宝卷多列叙十殿阎王及其地狱,重点在地狱惨酷及对应人世罪恶,宗旨在劝人行善修道。《七七宝卷》铺言人死后七七间历经地府各殿情形,贯穿善恶果报,如言“头七来到秦广王,孟婆庄上吃茶汤。善人吃了如良药,恶人吃下乱癫狂”[14]。丧事中宣唱此类宝卷,一来应景,二来于此特殊氛围中,更能耸人听闻,劝诱从善。

吴方言区宝卷宣扬冥府信仰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的在靖江地区。靖江宝卷大多牵涉冥府信仰。其中属于圣卷的作品,如《大圣宝卷》、《十王宝卷》、《地藏宝卷》、《观音宝卷》等,铺排地府情状尤为突出。《大圣宝卷》演泗州大圣俗身张长生成道故事。张长生一味打鸟为食,后观音迫其游地狱。如言刀山剑林地狱,“上刀山,刀千万,犹如春笋。爬上去,剑穿心,鲜血淋淋”,阳间残杀生灵者受此罪[22]。张长生恐惧,皈依佛门。游冥是其命运转折关键。

靖江《十王宝卷》在宣唱各殿情形时,多加入讲述该殿阎王出身,为他处《十王宝卷》无。如《九殿卖药》讲述九殿都市王俗身卢功茂与妻子霍氏卖药,吕洞宾与之斗法,点化其修行,证道后玉帝封为都市王。此类故事民俗性和地域性明显。如言卢功茂医治病人:

又来一个,先寒后热,害鬼毛病了。

(挂)乌竹用七根,桃条用七根。白钱纸三卷,好了甭做声。[22]

鬼毛病为当地对疟疾的称名。卷中此类药方很多,看似荒诞,却正是靖江民间医药知识和经验的反映。靖江《地藏宝卷》演地藏出身故事,为独有。卷言夏朝仲康王时,金功善身为阁老。王后重病,得佛祖治愈。金阁老替仲康王去雷音寺进香还愿有功,佛祖遣六鸭道人投胎为其子金藏宝。金藏宝十二岁修行,成道被封地藏能仁。又助父破陀罗山十强盗作乱所摆十绝连环阵,劝众人修道。三年功满,佛祖封地藏为幽冥教主,封十强盗为十殿阎王,十八总兵为十八尊狱官。十殿阎王将十绝连环阵改作十殿地狱[23]。此卷叙述了一独特的地府发生、形成故事,第一次完整构造了冥府及其神灵来历,和《十王宝卷》一起揭示着冥府信仰在区域空间中的变异。

吴方言区宝卷在冥府信仰上另一特点是专门针对女性宣扬血湖地狱。此地狱为女性而设,其刑罚对应女性因生理特征和社会角色所造“罪业”。涉及《目连三世宝卷》、《血湖宝卷》、《庚申宝卷》等。其最明显者属《血湖宝卷》。此卷情节搬用目连救母故事,但重点讲述女子在世罪业,及其在血湖地狱的惨烈情形,劝导女性行善修道。血湖地狱也见于很多流行于南北的宝卷中,如《弥勒地藏十王宝卷》、《三世修行黄氏宝卷》等,但相关描述都未如吴方言区详尽和突出。如靖江《血湖宝卷》泛言目连寻母所经十殿及地狱,主要描绘血湖地狱中女性惨状,揭其在世罪业。如言,“妇女坐在血湖池中,随浪飘浮”,“饥来只好吃血饼,饿来血水度朝昏”[24]。此宝卷中借狱主之口指出,入血湖者有因为:

这些女妇人,在阳日三间,生男育女,产后未曾满月,到佛堂触犯三宝,到厨房触犯灶神,到门外触犯三光,到河边触犯河神。[25]

女性入此血湖地狱,主要还是缘于其生理和社会角色。宝卷在警诫女性同时,其实也是在宣扬其一生辛劳困苦。如卷中有女鬼向丈夫陈言其养育儿女,从怀孕至其嫁娶过程中的操劳和辛酸。如言生产时:

一阵痛来痛个狠,二阵痛来痛个昏。连痛三个紧三阵,牙根骨咬了紧腾腾。……儿落地,母昏迷,脐带割断,连娘心,搭娘肺,痛得伤心。包包扎扎当作金和宝,慢慢抚养长成人。

生子的痛苦和得子的欢喜真切、感人。上及《目连三世宝卷》、《庚申宝卷》中都有类似叙述。宝卷也指明了解脱之法:

狱主说:“一者印经造象,修桥补路;二者斋僧布施济老怜贫;三者持斋吃素莫杀生灵;四者请佛头演唱《血湖宝卷》请僧道持诵《血湖真经》;五者孝顺父母,诚心礼拜如来、观音,方能忏除血湖之苦,以报父母养育之恩。”[26]

这与前面列举多数宝卷所言基本一致。无论男女,要摆脱地狱之苦,还是需行善修道。

通过这样的宣唱,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种种付出、遭受的不公与痛苦,一一得到了宣示。女性在听受《血湖宝卷》时,情感获得了共鸣,心灵苦闷得到了纾解。正如常熟地区流传《血湖宝卷》言,“且说佛祖经书堆积如山,广大无边,千经万卷之中只有《血湖宝卷》单独超度妇女之罪业”[27]。因其贴近女性生活和心灵,《血湖宝卷》和血湖信仰在旧时吴方言区妇女中获广泛信奉和传播。血湖信仰也成为吴方言区民间冥府信仰中的独特一面。

以吴方言区的宝卷为代表,此时宝卷从对冥府世界的宣唱更为完整、详尽,但也具选择性描述倾向。两者都紧扣教化之旨,夸言地狱惨酷,揭示人间罪恶,融入世俗之生活与伦理道德,劝人弃恶从善。

中土现存最早完整描写冥府的作品为刘宋刘义庆《幽明录·赵泰》,中言赵泰死后游冥。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记僧惠凝死而复活,言冥府事。游冥大量见于小说在唐代。这些作品中地狱多未区别其名,少有十王之说。

下至敦煌遗书《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S.2614)与《佛说十王经》(P.2003P.2870S.3961)。前者渊源于佛经,可谓目连救母故事宝卷的源头。其冥府为佛教与中土传统信仰交融,已着力描写地狱惨状与鬼魂罪恶。神灵有阎罗大王(即地藏菩萨)、业官、太山都尉、五道将军,鬼卒有守道罗刹、夜叉、牛头、马面。《佛说十王经》则主要确立了十殿阎王之说,其名目、顺序为后世沿袭。两者从情节和神谱上影响着后世宝卷游冥故事的基本形式。

民间冥府信仰核心是佛教果报与地狱说,糅合了中土固有黄泉之说、泰山治鬼之说,与道教酆都之说。《观音菩萨香山因由》言,“阴司里放过谁因人自作,生时造死时受果报分明”[28]。果报是冥府信仰成立、推广的基础。

宝卷中的冥府比照人间,建立了庞大有效的官僚机构。其最高神为地藏菩萨,下为各领诸地狱的十殿阎君,地狱各有狱主。下属有文武官吏。有判官,执掌生死簿,记录阳世之业及夭寿。无常负责勾魂,牛头、马面、夜叉等押解、处罚鬼魂。

冥府运行机制由监察、审判、赏罚三部分构成。其监察机制严密。《轮回宝传》二殿大王斥刘京,“每日有日游神、夜游神、司命、灶君,将你善恶奏上天堂地府,簿记分明,丝毫不差”[29]。《泰山东岳十王宝卷》言:

讷子上前动问:“阳间善恶,幽冥怎得知道?”狱主答曰:“灶王报与土地,土地报与城隍,城隍报与天齐,天齐申与幽冥地府。地藏菩萨这菩萨批与十王。”[30]

日游神至于灶君察录着个人罪业,由下而上,层层上达,监察人间善恶。

人死后,鬼魂先经土地或城隍处,再发送冥间。如清刊本《李翠莲舍金钗大转皇宫》叙阎王招李翠莲入冥,先传令城隍,城隍命土地领路,门神引入内宅,灶君交真魂与金童玉女,安置于土地庙,等儿女祭奠,见最后一面[31]。鬼魂在阴间先经奈河桥、恶狗庄等处,按其罪业受罚。主要审判则在十王殿。每殿有判官掌善恶簿以勘审,五殿有孽镜台照出鬼魂阳世善恶,八殿有天平秤称量善恶轻重,以保证对鬼魂公正有效的审判。

冥府赏罚机制完善。鬼魂入冥,依业得果报。为善者安乐,或升天堂,或转生富贵;为恶者承受相应地狱刑罚。六道轮回乃对鬼魂的最后赏罚。善者投生富贵恶人“与他胎卵湿化六畜之匹转世受报”[32]。民间创造了很多因罪而设的新地狱,使恶行的惩罚更具体化。

对世俗而言,人生三世,苦难与幸福,都与冥府关联。冥府满足了其死后延续生命与幸福、终结灾难与痛苦的欲求。这是冥府信仰成立的心理基础。它为现实苦难找到了原因,也指明了死后解脱的希望。《游冥宝传》载龙女言:

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有朝一日寒霜到,只见青松不见花。丝丝毫毫神记挂,善恶分明有赏罚。

善人在世或不如意,但死后于冥间获善报。其受磨考是因为“一则消你冤孽架二来扶你成菩萨”[33]。冥府信仰纾解着民间因苦难、不公等原因造成的紧张、痛苦,使人能超越死亡的毁灭感,获得抚慰。

冥府信仰透露出强烈的公平、公正意识。《观音菩萨香山因由》中东岳天齐大帝言:

况且阴司衙门那有看情代替之理。虽是帝王有了罪咎,亦是执法拷打。就半毫私情,也是做不得的。[34]

帝王至尊到阴间,也要依其善恶来对待。其公平正直与人间世故枉法对照强烈。《游冥宝传》言“阎君殿上论功过善善恶恶分得清”[35]人世财位的对立,被替代以德行的善恶对立,后者成为唯一标准。冥府信仰提供了一种平衡、补偿的心理机制,让底层民众取得了心灵上平视他人,尤其是上层社会的机会。是为其在民间具深广影响的主因。

宝卷中的冥府信仰对阳世恶德恶行作了否定和惩罚,指出了实现死后逍遥与来世安乐的有效途径:行善修道。其善恶之辨,依据着民间流行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如《目连救母幽冥宝传》中言罪报至重,入阿鼻地狱,永不超生的“十二大恶”

第一等雷击死准入此狱,第二等逆弑父母者准入此狱。第三等臣弑君者准入此狱,第四等刻害忠良准入此狱。第五等欺寡杀孤准入此狱,第六等奴仆返主准入此狱。第七等为善不终准入此狱,第八等秽经污神准入此狱。第九等欺天灭理准入此狱,第十等弟返兄者准入此狱。第十一等妻谋夫者准入此狱,第十二等乱伦欺奸准入此狱。[36]

其核心为忠孝,冥府信仰通过地狱,规定了民间行为禁忌与准则。如《观音菩萨香山因由》言入拔舌地狱者,“罪人中有一等不良之妇,不敬天不敬地初得人身。公婆们教育他回嘴回舌,不顺情不顺理恶气高声”[37]云云,几乎列出了恶妇所有不良言行。这样,从普遍原则到日常行为,宝卷俨为民间道德行为教科书。

以宝卷为重要媒介,明清时冥府信仰盛行于民间。清《谐铎》卷七《虫书》记少女叶佩纕早夭,葬于梧桐下。青虫啮叶成文,有《冥中八景诗》,涉及鬼门关、奈河桥、望乡台、孟婆庄、剥皮亭、恶狗村、血污池、点鬼坛等名目[38]与宝卷基本一致。故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四《登坛口授》言,“且如道经佛法,说天堂地狱,说轮回报应,人便听信他,天下人走进庙里的便怕他”[39]。宝卷于地狱果报之说的深入人心,民众的生存压力纾解和诫恶扬善,当深有其功。

注释

[1]此处采纳车锡伦:《中国宝卷概论》观点,收入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学海出版社1997年版。

[2]参风车锡伦《中国最早的宝卷》,收入《中国宝卷研究论集》。

[3]《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4]《观世音菩萨本行经》,清刊本,扬州大学图书馆藏。

[5]王见川、林万传:《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明刊折本,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

[6]罗清:《叹世无为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174页。

[7]黄育楩:《又续破邪详辩》,《清史资料》第3114中华书局1982年版。

[8]黄育楩:《续刻破邪详辩》,《清史资料》第388页。

[9]《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22页。

[10]此统计据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11]《目连救母幽冥宝传》,《俗文学丛刊》第352163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

[12]同上,159页。

[13]《观音菩萨香山因由》,《俗文学丛刊》第360270页。

[14]《游冥宝传》,《俗文学丛刊》第35842-138页。

[15]《三世修行黄氏宝卷》,《俗文学丛刊》第356422-440,清杭州昭庆寺慧空经房刊本。

[16]《金锁宝卷》,扬州大学图书馆藏。

[17]《中国·河阳宝卷集》1025-1031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18]《回郎宝卷》,扬州大学图书馆藏。

[19]《中国·河阳宝卷集》1239页。

[20]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刊《回郎宝卷》附刊,扬州大学图书馆藏。

[21]尤红:《中国靖江宝卷》,359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2]《九殿卖药》,靖江佛头赵松群抄本。

[23]《地藏宝卷》,靖江佛头赵松群抄本。

[24]《中国靖江宝卷》,417页。

[25]同上,422页。

[26]《中国靖江宝卷》,424页。

[27]《血湖宝卷》,常熟宣卷人赵宝元抄本。

[28]《观音菩萨香山因由》,330页。

[29]《轮回宝传》,《俗文学丛刊》第359303页。

[30]《泰山东岳十王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21页。

[31]《李翠莲舍金钗大转皇宫》,《俗文学丛刊》第352438页。

[32]《游冥宝传》,129页。

[33]同上,102页。

[34]《观音菩萨香山因由》,274页。

[35]《游冥宝传》,65页。

[36]《目连救母幽冥宝传》,182页。

[37]《观音菩萨香山因由》,298页。

[38]沈起凤:《谐铎》,103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9]戚继光:《练兵实纪》,151中华书局2001年版。

上传者:郑静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教...
“收元之主、真紫微星”的悲喜剧 ...
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一贯道发展论:劫波之后从台湾走向...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道士——以红...
日本常用姓氏英文拼写
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柯若朴 Philip Clart...
  最新信息
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
潮人善堂仪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
阎锡山的帮会与“残留”日本人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新宇>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