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宗教是不同于正统佛教、道教等宗教形态的另一种宗教形式。“三一教”,又名 “夏教”,是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省、台湾省的一些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的民间宗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所创。1984 年马西沙先生在 《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发表了 《林兆恩三教合一思想与三一教》。① 1992 年马西沙先生 《中国民间宗教史》出版,第十三章 “林兆恩与三一教” 对三一教进行了深入研究。② 林国平教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先后发表了 《论三一教的形成和演变》、《论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三一教与道教的关系》等六篇关于三一教的文章。此后,于 1992 年出版了专著 《林兆恩与三一教》。③ 1978 年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三一教在福建的莆田、仙游、惠安、福清、平潭、福州、苍南、三 明等地重新流行开来,许多三一教祠堂被陆续修复,同时也新建了许多新的三一教祠堂。影响相 当大,现有三一教堂 1500 余座。
在历史与现实中,三一教与道教关系十分密切。雷法,作为道教法术的最后一个重镇,产生 于北宋,兴盛于南宋、金、元,其影响延续至明清。现在的道士仍视雷法为具有强大效力的法 术。雷法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役使雷部诸神为行法的基础。
道教的符咒法术创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为其发展时期,至隋唐之际则已经蔚为大观,大批 符咒经书纷纷出现。隋唐至宋初是道教法术的转变时期,该时期的法术与早期道教法术迥然有 别,是对早期天师道与上清派法术传统的融合。其中既有天师道的书符诵咒、治病收鬼之术,也 有上清派踏罡步斗,祈祷北极诸星君,通灵召真之术。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 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这些道派皆擅雷法,皆可以雷法道派视之,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一则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① 以天心正法为例,其法即宣称崇奉北帝,② 并将北帝符、上清符纳入自己的符咒系统。此外,这些道派更援引内丹之法,出现了 “内丹外符” 的新气象。所谓的 “内丹外符” 或谓之 “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③ 此皆为道教雷法之核心。
林国平教授曾专门研讨过三一教与道教的关系。④ 而关于道教雷法与三一教的关系学术界鲜有探讨,本文将以此为中心,通过三一教对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的尊崇,三一教经典《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对雷法丹道理论的大量吸纳,以及 “金齿临,玉齿临” 咒的使用,来对三一教与道教雷法的关联进行初步研究。
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与三一教仪式
如前所述,雷法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役使雷部诸神为行法的基础。而应当明确的是,此时 的雷部诸神已经不同于原来民间的雷神形象,业已演变成了以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为首, 下辖雷部众神的庞大的神真系统,与原先单一的天神形象有了较大区别。这一庞杂的神真系统, 最终成为道教神霄雷法、清微雷法行法时所役使的将班。“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在道教神霄派的神系中,位居神霄九宸大帝的第三位,仅次于“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 和 “东极青华大帝” ( 即 “太一救苦天尊”) 之后。据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载,“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又号 “九天贞明大圣”,他是玉清真王的化身: “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 千五百劫之先, 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 《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 而弘大愿,以智能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
从单一的雷神形象到以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为统帅的雷部诸神,其间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由单一天神向雷部诸神转变的实现,是雷神人格化的内在趋势。雷神的人格化,是世 人基于现实的意义世界,对神话结构的诠释。道教人士正是顺延着这一人格化趋势,构造了庞杂的雷部神真体系。由此,世俗世界 “推人以知天,知天本于人”,在实现了 “缘人以知天,宜尽人之性”的构想的同时,也跳出了原始的 “畏惧”心理,将雷神作为了道法 “策役”的对象。
在三一教仪式中,亦必须供奉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陈衷瑜编辑的 《三教立本忏修仪文》⑤ 中,法师于行持仪式之时必须志心拜手稽首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志心拜手稽首
白玉京中黄金阙内大慈仁者至道至尊三界师四生父太上开天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志心拜手稽首
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志心拜手稽首
至皇至道摄伏魔精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在三一教 《大事进表仪文》① 中,须志心谨奏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志心谨奏请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而上,阅宝笈考琼 书,千五百刹之先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 风火,以清净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 悲大愿,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治玉霄府, “所统三十六天内院, 中司东西华台玄官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分曹局,所以总司五雷,天临三界者也。”后世白玉蟾在注解此经时,对天尊的渊源也做了解释: “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天尊以历劫应化,随时示号,本元始祖劫一气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一月四辰,监观万天, 浮游三界九洲万国,赏善录愆,是为普化,至大至贵也。”所以,三一教 《大事进表仪文》② 中,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曰: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
白玉蟾还认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掌三十六雷,有司雷之责:“九天乃统三十六天之总司,正出雷门,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诸司府院之印,卿师使相,列职分司。”进而还有催生万物、替天行刑的天职: “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检押启闭,管龠生成,上自天皇,下自地帝,非雷霆无以行其令; 大而生死,小而荣枯,非雷霆无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隶焉。”③ 因为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有司雷之责,能替天行刑,所以在三一教门人陈衷瑜编辑的 《三教立本忏修仪文》④ 中,将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尊称为 “至皇至道摄伏魔精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摄伏魔精” 即 “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之谓也。这也就是三一教 《大事进表仪文》⑤ 中,所说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能 “以清净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
在 《雷霆玉极宥罪法忏》中对天尊的慈悲之心也有所描述: “恩被十方,德沾万汇,统天三十六,天天归宰制之权; 历劫千五百,劫劫轸慈悲之念。苟运寸诚而称诵,当令万愿以克从。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无怪乎,在三一教 《大事进表仪文》⑥ 中,三一教高度赞叹了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慈悲之心: “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此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的信仰也在民间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间社会,民众往往将传说中的黄帝称为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 《历代神仙通鉴》卷四就有如下记载: 黄帝得道升天后,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居雷城之中,“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真王亲击本部雷鼓一声,实时雷公雷师发雷声也。” 而明代的小说 《封神演义》则认为闻仲就是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部正神,乃闻仲也。因其证修大道,贞烈可悯,元始天尊特敕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职,率领雷部二十四大护法天君。” 由此可见,道教“雷部诸神” 的观念已经得到了民间社会的广泛认同,雷神已脱离了单一天神的原初状态,形成了完备的雷部诸神体系,为 道教雷法道派行法中的召神遣将奠定了基础。
三一教融合儒道释三教为一,将道教雷法“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吸纳进其神灵谱系之中,亦是其三教合一宗旨之表现。不仅如此,当代福建莆田三一教 “珠光祠” 经师亦将道教 《玉枢宝经》纳入自己的科仪中。① 《玉枢宝经》全称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又名 《雷霆玉枢宝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北宋末或南宋,经文为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所说。经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节。第一节论述 “至道”。内称: “道者以诚而人,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又曰: “惟其忘而不忘,忘无所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第二节论 “气数”。认为人之禀受不同谓之气,智愚清浊谓之数; 数系乎命,气系乎天。学道之士若为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则不得真道。经文又述消灾解厄之法。谓凡遇三灾九厄, 可依法持诵经文,若默念普化天尊之号,即有诸神消灾解厄; 若归命此经,可以长生。
珠光祠 《玉枢宝经》 珠光祠 《玉枢宝经》
此外,莆田三一教珠城书院流传有 《五雷宝忏》。② 《五雷宝忏》全称 《玉枢五雷谢过宝忏》,该宝忏 “启师” 环节启请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及 “清微启教魏、祖二元君” 等神真,可知本宝忏出于道教雷法清微派。但是,该宝忏也经过了三一教的改编,如在宝忏之后必须诵念: “道在先天天弗违,三门从此有依归。古今天地大公案,微我夫子定者谁。” 三一教主张“道一教三”,所谓 “道一教三” 即 “三门从此有依归”。三一教又主张 “宗孔归儒”,所以在《五雷宝忏》中有“古今天地大公案,微我夫子定者谁” 之说。显然,三一教对道教雷法进行吸纳之时,也对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二、三一教对白玉蟾丹道理论的吸纳
宋元之际,道教新符箓派大兴。其时,天心正法、神霄雷法、清微雷法、混元法、净明法等 新道法纷纷出世,诸派道法相互融摄,在改变六朝隋唐旧有道教传统的同时,也共同塑造着宋元 之际道教的新局面。③ 其间,高道辈出,邓有功、金允中、路时中、白玉蟾皆千古留名。高道白玉蟾对两宋时期的道教科仪不仅亲自实践,而且提出许多真知灼见。①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的祖师,集金丹大道与道教雷法于一身。白玉蟾师从陈楠传承南宗丹法与《大雷琅书》,是南宋内丹宗师之杰出者。白玉蟾真人在雷法方面的著作主要有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玄珠歌注》、《坐炼功夫》、《道法九要》、《书符内秘》、《汪火师雷霆奥旨序》等。白玉蟾可以说是金丹大道和雷法的集大成者。
在三一教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中,多次引用白玉蟾真人等金丹派南宗的语录来解释丹道修炼中的火候问题。林兆恩认为,儒家与道教皆有火候之说,他指出: “绵绵若存,老氏之火候也。孟子所谓勿忘勿助者是也。”② 当有三一教门人请教何为 “真火本无候者” 时,林兆恩以为:“养珠者龙,抱卵者鸡。岂有言语传相告教哉? 天机妙用,自然而然。”③ 也就是说,在林兆恩看来,在丹道修炼中不能执着于火候问题,而应该像 “龙养珠,鸡抱卵” 一样,自然而然, 方能成就天机妙用。
珠城书院 《五雷宝忏》 珠城书院 《五雷宝忏》
林兆恩认为,所谓 “火候” 就是 “自然而然,清静无为”,就如同胎儿在母腹之中,自然呼吸,并无其他念头:“所谓生人者,受气托形之初,问之母不知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而儿在胎中,得以成形而化生者,问之母不知也。成丹之法,亦复如是。以采药言之,不采而自 采也; 以火候言之,无候而有候也。亦无沐浴,自然而沐浴; 亦无刑德,自然而刑德。至于进退抽添,交媾攒簇,莫不自然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④ 这也正如白玉蟾所说的:“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净自然为运用。”⑤ 林兆恩非常赞同陈泥丸所说的:
“世人执着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也。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乌有年月日时;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液? 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①可见,在火候的讨论中,林兆恩与金丹派南宗高度一致,都主张打破火候的具体概念,而以清静自然为依归。
三、三一教 “金齿临,玉齿临” 咒与道教雷法密咒
在三一教仪式中,盛行念诵 “金齿临,玉齿临” 咒。在三一教内部的解释中, “金齿临,玉 齿临” 本是三一教主的门人冯一、冯二兄弟。在福建莆田三一教普光书院主殿林龙江塑像身边两位侍者,即是门人冯一、冯二兄弟。教主林兆恩收冯一、冯二兄弟为门人时,分别赐号“金齿临”、“玉齿临”。按照三一教的说法,“金齿临”、“玉齿临” 指的是品质好、口才好、谈吐文雅的冯一、冯二兄弟光临三一教之门。深层寓意则是,具有“金齿、玉齿特色的临卦心性的人物”。②临卦是六十四卦中数一数二的吉祥之卦,它是由兑卦 ( 在下) 和坤卦 ( 在上) 复合而成的。兑卦在八卦中的基本性质是悦,它的正面卦象是泽,指滋润万物,活泼有灵性,指能言说,善于讲习,教思。坤卦在八卦中的性质是顺,柔顺,卦象是厚德、方正、光大。以临卦的属性给门人命名,是对门人的高度赞誉和信任。③
然而,在三一教的仪式中,“金齿临,玉齿临”成为不可或缺的咒语,广泛存在于各类仪式文本中。如,《三教延生发奏仪文》④ “起赞” 中,须诵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起赞,中天开夏日,大地变琉璃。五百三龙会,人天庆喜时。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又,《三教延生大会扬旙仪文》 “起赞” 中,亦须诵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起赞,中天开夏日,大地变琉璃。五百三龙会,人天庆喜时。唵,金齿临,玉齿临,吽。”⑤
在三一教经典 《儒道释夏四尼宝经》⑥ 中,有 《儒道释夏三十六赞》,该赞文将孔子称为“儒仲尼氏执中一贯圣教度世大宗师”,老子称为 “道清尼氏守中得一玄教度世大宗师”,释迦牟尼称为 “释牟尼氏空中归一禅教度世大宗师”,林兆恩称为 “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即 “儒、释、道、夏” 四教圣人。每位圣人有九句赞文,共三十六句赞文,故称 《儒道释夏三十六赞》,每一赞末尾必须念诵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儒道释夏三十六赞
儒仲尼氏执中一贯圣教度世大宗师
|
道清尼氏守中得一玄教度世大宗师
|
释牟尼氏空中归一禅教度世大宗师
|
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
|
赞曰: 道祖唐虞称一传, 周公梦寐契先天。
春秋大义天王重,二百余年南面权。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金台玉局绕彤云, 上有真人称老君。
八十一化长生诀,五千余言不朽文。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雪山苦行六年多, 自性金刚断众魔。
四偈辟开千佛秘,瞿昙花下笑弥陀。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道脉相传自有真, 东山乌石现麒麟。
混元五百三龙会,孔老释迦合一身。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用舍行藏无固滞, 盛德大业难为继。
上下鲁论二十篇,得之可王亦可帝。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弥罗万梵列诸天, 太上尊居元始前。
自本自根自造化,真常得性道自然。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如如不动虚空主, 无生无灭无来去。
灵山会上法门开,合掌虔恭承密语。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道在先天天弗违, 三门从此有依归。
古今天地大公案,惟我夫子定者谁。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悟入庖羲未画前, 何思何虑本寂然。
成能设位机相待,予欲无言只一天。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有物混成天地先, 起乎虚无体自然。
不雕不琢守其朴,为无为兮玄更玄。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本来面目是真如, 舍利光中认得渠。
大地山河藏一窍,一窍犹能纳太虚。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大道无名孰与传, 非儒非释亦非玄。
倡明三氏归无始,了却先天与后天。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乾坤之始易之先, 别有爻象非言诠。三绝苇编通妙旨, 忘忧忘食又忘年。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杳杳冥冥开众妙, 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 放之弥漫六合表。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圆觉经成万法毕, 直了多罗解真实。
一切清净菩提心,摩诃般若波罗密。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正气浩然周一切, 遍满六虚广无际。
度天度地度鬼神,度己度人度万世。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仁义礼智信其中, 温良恭俭让其容。
荡荡扩千圣之统,巍巍立百王之宗。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数不得限命不拘, 翱翔天外鹤为舆。身中自有一天地, 造化天地体太虚。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陀罗门启真如出, 圆觉海中光慧日。
四十九年说法言,舌上莲花古文佛。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寂然不动感遂通, 天地日月属包笼。妙用总持归 一 贯, 化 机 参 两 有中庸。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明体适用学之正, 穷神知化德之盛。金声玉振集大成, 生民以来称至圣。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道在混元无始先, 总司玄牝统万灵。函关西出青牛驾, 神沼丹成别有天。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一颗明珠光烨烨, 照尽亿万无穷劫。大乘金刚般若经, 诸天诸地咸统摄。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赞曰: 三一堂开夏日长, 纲维午运复真阳。圣玄禅愈扩 愈 大, 儒 道 释 弥 远弥光。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拜手稽首
|
儒仲尼氏执中一贯圣教度世大宗师
|
道清尼氏守中得一玄教度世大宗师
|
释牟尼氏空中归一禅教度世大宗师
|
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
|
赞曰: 六经删定古文章,洙
|
赞曰: 浮空结气凝真容,变
|
赞曰: 不住空兮不住色,既登彼岸舍舟揖。
拈花座上众默然,破颜微笑惟迦叶。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拜手稽首
|
赞曰: 经传中一阐三尼,千古斯文今在兹。
百尺竿头更进步,虚空真宰天人师。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拜手稽首
|
泗源深教泽长。继往开来
|
现神通不可穷。曾托胎于
|
参造化,大成至圣道之纲。
|
玄妙女,复寄迹为河上公。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拜手稽首
|
拜手稽首
|
赞曰: 万古大圣惟孔子,即
|
赞曰: 万古大玄惟老子,即
|
赞曰: 万古大禅惟释迦,即
|
赞曰: 万古大夏惟林子,即心即夏即林子。
道统中一乃真传,抗志静孤非林子。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拜手稽首
|
心即圣即孔子。中庸一贯
|
心即玄即老子。守中得一
|
心即禅即释迦。空中归一
|
乃真传,记诵词章非孔子。
|
乃真传,荒唐迂怪非老子。
|
乃真传,圜坐断灭非释迦。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拜手稽首
|
拜手稽首
|
拜手稽首
|
赞曰: 我学孔子我是儒,声
|
赞曰: 我学老子我是道,阴
|
赞曰: 我学释迦我是释,昆
|
赞曰: 我学林子我是夏,三
|
臭俱无一太虚。若借见闻
|
阳升降颠而倒。窍中之窍
|
顶摩尼圆又赤。不生不灭
|
教由来同一驾。立本入门
|
能悟性,羲皇以上读何书。
|
玄又玄,吾身自有蓬莱岛。
|
自如如,这个分明在咫尺。
|
极则终,彻古彻今彻上下。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
拜手稽首
|
拜手稽首
|
拜手稽首
|
拜手稽首
|
以上所引三一教科仪,所念诵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在莆田三一教 “玉山祠” 郑登陛经师于康熙年间抄写的 《三教扳迎佛圣仪文》、① 《三教小施仪文》② 中皆可见。据清光绪年间玉山祠抄本所载可知,“玉山祠” 创自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由三教弟子李坤、李盛开创,初名 “榜云山祠”,至清代康熙三年主坛师郑登陛迁址重建,遂名之曰 “玉山祠”。郑登陛经师传抄科仪本多种,如抄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 1705) 的 《三教扳迎佛圣仪文》以及 《三教小施仪文》,《高上玉皇天尊赦罪宝忏》,③《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中卷) ,④ 抄于康熙四十年辛巳 ( 1701)《慈悲三昧水忏》 ( 上卷) ,⑤ 抄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未 ( 1703) 《慈悲三昧水忏》 ( 中卷) ,⑥ 《慈悲血盆宝忏》( 下卷) 。⑦ 其中,抄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 1705) 的 《三教扳迎佛圣仪文》中,诵念 《三一教主本体经》后必须诵密咒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吾开天混虚无始至尊敕令”。《三教小施仪文》中 “赞佛圣” 文中亦需诵念密咒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赞佛圣: 正气浩然周一切,遍满六虚广无际。度天度地度鬼神,度己度人度万世。唵金齿临玉齿临吽。谨陈 妙赞,肃启斋筵,洒净真言,今当持诵。勺水清虚一鑑空,千贤万圣运神通。洒教污浊还清净, 变化灵明自不穷。”
“玉山祠” 郑登陛经师传抄经书概况
经名
|
抄写年代
|
所载咒语
|
《慈 悲 三 昧 水 忏》( 上卷)
|
康 熙 四 十 年 辛 巳( 1701)
|
|
《慈 悲 三 昧 水 忏》( 中卷)
|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 ( 1703)
|
|
《慈 悲 血 盆 宝 忏》( 下卷)
|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 ( 1703)
|
|
《三 教 扳 迎 佛 圣 仪文》
|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 1705)
|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吾开天混虚无始至尊敕令
|
《三教小施仪文》
|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 1705)
|
赞佛圣: 正气浩然周一切,遍满六虚广无际。度天度地度鬼神, 度己度人度万世。唵金齿临玉齿临吽。谨陈妙赞,肃启斋筵, 洒净真言,今当持诵。勺水清虚一鑑空,千贤万圣运神通。洒教污浊还清净,变化灵明自不穷。
|
《高上玉皇天尊赦罪宝忏》
|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 1705)
|
|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中卷)
|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 1705)
|
|
康熙乙酉年 《三教扳迎佛圣仪文》 康熙乙酉年 《三教扳迎佛圣仪文》
“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似乎与佛教密宗咒语息息相关。中国佛教中的密宗又称为真言宗,以“即身成佛”、“声字实相” 为根本教义,其中的 “声字实相” 即指如法诵持真言,以证成实相,属于密宗身、口、意三密修持方式中的口密。所谓真言是对事物最本质最真实的解释。陀罗尼本用来记忆的音节、音素,咒语则来源于原始吠陀宗教中的祷词、歌赞。但是自 7、8 世纪以来真言、陀罗尼、咒语往往同义,所以又有称真言为咒陀罗尼者。① 考之佛教密宗,并不见有与“唵金齿临玉齿临吽” 完全一致的真言咒。但是,密宗有 “唵齿临唵部临” 咒。 “唵齿临” 咒, 即 “文殊一字陀罗尼,也叫 “文殊菩萨根本咒”,即常说的文殊菩萨护身咒。 “唵齿临唵部临”咒原应出初唐宝思惟所译经典,“唵齿临” 咒出 《文殊师利一字陀罗尼经》,“唵部临” 咒出《大陀罗尼中末法一字心咒经》。宝思惟译经亦止于神龙年间 ( 705 - 707) 。①
康熙乙酉年 《三教扳迎佛圣仪文》
密宗念诵真言时,以种子当作真言来念诵,或于种子之上加上 “归命” ( om) 一词而成之真言,称为一字咒,故成。如 bhrūm为金轮佛顶尊之种子也,三字连声而成一字。《金刚顶经成佛仪轨》曰: “勃噜唵,三合。以此国无字同故,以三字连声合成一字急呼。”②
明代 《佛顶心观世音大陀罗尼经》写本中的秘字印③
如上可知,“唵齿临” 咒,即 “文殊一字陀罗尼,也叫 “文殊菩萨根本咒”,即常说的文殊菩萨护身咒,梵语应作 “唵啮临” ( om cchrim) ,唵部临 ( om,brum) 。宋元以后,用途甚广, 常成为僧人的口头禅,如 《竺峰敏禅师语录》卷之二有载: “韦驮: 三洲感应,百劫修营。六六数足,九九功成。都向个裹应用,从教护法安僧。良久叩齿云: 唵齿临唵部临。”
在 《佛顶心观世音大陀罗尼经》中,亦可见 “唵齿临唵部临”咒,据张总先生研究,《佛顶心观世音大陀罗尼经》约形成于 9 世纪初或 8 世纪后期,是一部中土撰述的观音经典,唐代以来曾在广大地区流行。其内容中有咒语手印与秘字符印,灵验故事与惩戒之说等等,反映了密教的通俗 化。由于信仰的需求,最秘密的密教法门变成了最通俗的讲说。还可深入了知,印土密教与唐地道 教一些形态,在救难解厄的需求中如何融为一体。可知中土经本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①
房山石经刻本中的秘字印②
在道教雷法典籍 《道法会元》、《法海遗珠》中,亦可见有 “唵齿临唵部临” 咒语。 《道法会元》为道法书文汇编之一。未著编纂人姓氏。《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书中所收道士文论甚多, 以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赵宜真 ( ? - 1382) 之文论最多且最晚; 在其他多篇清微法中,已将赵宜真作为清微派一代祖师列入启请神灵中,表明编纂此书时,赵宜真已经作古。故此书成书之年代,当在赵宜真逝世之年至 《正统道藏》始刊年 ( 正统九年,1444) 之间。《道法会元》卷之三十六 《正一灵官马元帅大法》所载清微派雷法,需诵念密咒 “唵吽吽部临摄齿齿临临摄”,其文曰:“微妙真空,坎。神霄玄通。坤。驱雷役电,震。走火行风。巽。何神不使,中。何鬼不从。乾。天兵发啖,兑。煞炁英雄。艮。闻吾急召,离。速出巽宫。午射出。急急如正一老祖天师律令。谨召某将 速降。密咒曰: 唵吽吽部临摄齿齿临临摄。遣加勑煞摄。”《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四十八 《洞玄玉枢雷霆大法》亦载有密咒 “唵部临”,其文曰:“炁诀: 少阳符: 坎宫,唵部临,三十六。北黑炁呬入符。老阳符: 乾宫,啼部临,八十一。天门红炁呵入符。熏魔符: 召咒,天罡炁,煞文。”①
《法海遗珠》,编集者不详。约成书于元末明初。四十六卷,收入 《道藏》太平部。此书汇集宋元道教金丹派南宗、天师派、净明派、西河派等道派法术,共收入符咒秘法四十余篇。所述道法 以雷法为主,用以召神役鬼、呼风唤雨、兴云起雷、催雪御电、止雨祈晴、移妖星、灭火殃、炼度 亡魂、治病除痨、斩鬼捉祟等,皆详备行法式。《法海遗珠》卷之六 《三宫内旨》亦载有 “唵唵憾憾,部临部临,齿临齿临”咒,其文曰: “右咒一遍,闭炁,两手摩肾堂,转地轴,默念咒曰: 唵唵憾憾,部临部临,齿临齿临。疾疾疾。存雷神自巽官出,度乾官而下坛,祭之,如意行事。”
以上 《洞玄玉枢雷霆大法》,将白玉蟾列为传法祖师,所传皆为两宋道教重要法术———雷法。以上道法需念诵真言咒语 “唵部临” ( om,brum) 、 “啼部临”、 “唵吽吽部临摄齿齿临临摄”、“唵唵憾憾,部临部临,齿临齿临” 等雷法咒语,显然系道教雷法从佛教密宗真言咒借用、改编而来。道教雷法与密宗真言咒语的结合,始于北宋时期雷法道派道教天心正法。②唐末五代至宋金元明,道教的符咒法术发生了明显的新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向: 在符咒的形制上,新的符咒法术都使用了道教传统的符图样式与佛教密宗的真言咒语相结合的方式。③ 南宋时期高道金允中对此早有评价,在 《上清灵宝大法》中,金允中认为 “灵宝又其可舍三光”。他认为天心正法的梵咒即所谓 “日月咒而用梵语者”,虽然后世多有流传,但由于古道经中的咒语并没有梵音,所以天心正法的日月梵咒乃是 “无法”。在 《道法会元》卷一百七十六 《元和迁教府玉册》之《明光》中金允中再次点明,天心正法的三光咒乃是“三藏之梵音祝言,非道典所载也”。金允中所说的日中五帝十六字咒、月中夫人二十四字咒,出于《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之《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④即为金允中所说的 “祖典”。天心正法将上清派的三光咒改造成三光梵咒,显然是对道教咒术的发展,其演变可以图示如下:
道教雷法沿用 “唵齿临唵部临” 密咒概况
经名
|
所载咒语
|
《道法会元》卷之三十六 《正一灵官马元帅
大法》
|
密咒曰: 唵吽吽部临摄齿齿临临摄。遣加勑煞摄。
|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四十八 《洞玄玉枢雷
霆大法》
|
少阳符: 坎宫,唵部临,三十六。北黑炁呬入符。老阳符: 乾
宫,啼部临,八十一。
|
《法海遗珠》卷之六 《三宫内旨》
|
默念咒曰: 唵唵憾憾,部临部临,齿临齿临。疾疾疾。
|
上清派的三光咒
|
天心正法的三光梵咒
|
日君咒 ( 即日中五帝十六字) : 日魂朱景, 照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飚象
|
日君咒 ( 又称 “日君七杀咒”) : 唵嚩
|
啰喗 唎娑诃
|
|
月君咒 ( 即月中夫人二十四字) : 月魂暧萧,芳艳翳寥,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淳金清莹,昊容素标
|
月君咒 ( 又称 “月君七缚本身梵咒”) :诃”
|
“唵嚩 啰
|
啰娑婆萨
|
天罡咒:
|
魁、
|
、
|
、
|
、魓、
|
、魒
|
天罡咒 ( 又称 “天罡正炁咒”) : “天帝释章,佩带天罡,五方凶恶之鬼,何不消亡。飞光一吸,万鬼伏藏,天罡大圣,杀入鬼心,急急如律令。” 再念 “隐咒”: “唵哞哞喗噠唎娑诃”
|
显而易见,出现于北宋的天心正法已经使用了密宗真言咒语是不争的事实。明末清初,三一 教仪式中盛行的 “唵金齿临玉齿临哞” 咒应该与密宗真言咒语 “唵齿临唵部临” 相关,且与道教雷法的密咒化趋势相一致。
四、结语
作为民间宗教,三一教与道教关系密切。历史上,高道张三丰的思想对三一教主林兆恩影响深远。莆田高道卓晚春则 “有功于师门”,三一教专门建 “无山宫” 祭祀卓晚春。①关于道教雷法与三一教的关系学术界鲜有探讨,本文通过三一教对“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的尊崇以及“金齿临,玉齿临” 咒的使用,来对三一教与道教雷法的关联进行初步研究。本文以为,三一教融合儒道释三教为一,将道教雷法“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吸纳进其神灵谱系之中,亦是其三教合一宗旨之表现。三一教经典《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也大量吸纳雷法宗师白玉蟾真人的丹道理论。三一教仪式中盛行的 “金齿临,玉齿临” 咒,应该与密宗真言咒语 “唵齿临唵部临” 相关,且与道教雷法的密咒化趋势相一致。
注释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