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名
|
文昌庙建设情况
|
资料出处
|
永嘉
|
文昌庙:一在府学,一在谯楼,一在巽吉山,一在天香阁,一在王木亭,一在广化厢,一在飞霞观西,一在东山书院,一在中山书院,一在华盖山,一在翠微山。各乡皆有,书不胜书。
|
光绪《永嘉县志》卷五《坛庙》
|
乐清
|
文昌庙:在县东隅,文庙之左(略)康熙二十四年(1685)训导王沆重建。道光四年(1824)邑令刘荣玠率贡生徐发春捐资改建为庙。附城外两乡文昌阁:一在南门外五洞桥东,同治六年(1867)董史良、陈瑞鸿捐建(略)一在虹桥,一在杨川,一在娄奥,一在瑶奥水心,一在蒲岐城南(略)一在东山,一在大芙蓉,一在小芙蓉,一在白象,一在玉甑峰,一在九都上陈,一在柳市水心,一在水涨,一在溪头,一在石斗,一在南閤,一在大荆山,一在二十四都新芳(略)一在二十四都旸谷奥(略)一在二十四都湖口(略)一在二十六都蔗湖村湖岸(略) 一在二十八都舟山头下(略)一在二十八都铁场村(略)一在大园村
(略)一在大荆、一在奥里。
|
光绪《乐清县志》卷三《坛庙》
|
瑞安
|
文昌阁,雍正五年(1727)建(略)自建阁之后,文武登科者校前加盛。文帝庙:在西岘山。嘉庆六年(1801),奉旨仿照关帝庙定制,列入祀典,并敕建后殿,供奉帝君先代神位。(略)署邑令蒋光弼、张青选暨董事衿士张鹤、李锦澜、林观浩、朱有光等改普现庵,增其制,复创后殿,规模始宏厂焉。
|
乾隆《瑞安县志》卷二《学校》、嘉庆
《瑞安县志》卷三《祠祀》
|
平阳
|
文昌庙(略)在县学东,清乾隆三年(1738)令彭绍堂建,嘉庆六年
(1801)命入祀典(略)按文昌阁各镇乡多有,不备列。
|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五《神教志》
|
泰顺
|
文昌庙:旧以义学楼为阁以祀。道光甲申(1824)即旧学宫改为庙,移奉神主于内,增塑神像而祀文昌先代于旧崇圣祠。
|
同治《分疆录》卷三《坛庙》
|
玉环
|
文昌庙:在珠簾岛下,今在校士馆后进。嘉庆六年奉旨仿照关帝庙定制,列入祀典,并追奉三代于后殿(略)。楚门、桐林、芦隩均有庙。
|
光绪《玉环厅志》卷六《祠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