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年间中日经贸交往清档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08-09-26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日两国的交往仅限于每年定期在长崎进行的贸易,并且,所有进出口的工作都由中国商人负责。1853年,日本在美国的逼迫下打开国门。1859年,由幕府垄断的对外贸易体制也被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外国商人在各开放港口(横滨、长崎、函馆)进行的租界贸易。由于租界贸易中的出口业务都由外国商人完成,日本商人只负责在国内组织货物并运到开放港口。为改变这一状况,幕府于1862年派遣使节和商人到中国上海,试 图与清政府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实现对上海的直接出口。 现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这组总理衙门清档,记录了1862—1868年日本与清政府之间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该档案按时间顺序整理了清政府官员对于1862年(同治元年)访问上海的千岁丸、1864年(同治三年)的健顺丸以及1868年(同治七年)由英国领事送达的长崎奉行(长崎奉行,是日本江户幕府时代管理长崎贸易的官名,由于该幕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贸易集中于长崎一地,统一由长崎奉行管理,直接接受幕府的领导)的来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意见。
原文:2008926105136.caj
(资料来源:《历史档案》2008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