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新观点 研究前沿 中外关系史档案 机构综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 中外关系史档案 >> 专题档案 >>
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不同反应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6-22

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不同反应

——基于日本外交档案的考察

张昭军

发布时间:2014-6-22

    摘要: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反应各异。一些满族学生决定回国参加清军,或组织暗杀团,反对革命。多数汉族学生则希望革命成功,他们通过散发传单、召开留学生大会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学生归国,支援南方革命军。医学专业的留学生紧急成立了赤十字医疗救援队,回国参加战地救援。国内战争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留学生学资中断、经济困顿,许多人只好中止学业,返回祖国。

     关键词:武昌首义/留日学生/革命/赤十字会

    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一股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学界主要关注武昌首义前留学生的在日活动以及他们归国后的贡献,而对首义后在日留学生的状况则缺乏足够重视。恕笔者寡见,目前以日本学者小岛淑男所著《留日学生的辛亥革命》一书对此问题的阐述较为集中。不过,这一问题并非该书的重点,而且,他所依据的主要是当时报纸的相关报道。本文拟在小岛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日本外交史料馆所藏档案,就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反应作专门探讨。
    
一、决心回国参战
    
据日本外务省统计,1911年日本直辖学校和府县学校中国留学生总数为3328人。这一统计主要依据在校注册的人数。考虑到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前夕,各有上百人离日回国,由此推算,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总数应在三千人左右。其中以汉族占绝大多数,但也有一些满族学生,且不乏满洲贵胄。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日本,留学生较为普遍地表现出恐慌。随着革命军排满、清军杀戮汉人等说法陆续传入,满、汉学生的立场发生较明显分化。一些满族学生决定采取实际行动,维护清政府统治;而多数汉族学生则站在了南方革命军一方。
    (
)满族学生支持清军
    10
31日,《东京朝日新闻》以《满人留学生的愤慨》为题,首次专门报道满族学生的反应。该文说:在东京约有50余名满族留学生,随着革命捷报的频传,他们与汉族学生陷入敌对状态。数日前30余名满族学生在神田区三崎町秘密会合,做出如下决议。第一,在日的满人全部归国;第二,反对起用袁世凯;第三,他们要赴前线与汉人决一死战。他们还悲愤地表示,要派人刺杀黄兴、黎元洪等革命军领导人。日本外交档案更为详细地记录了满族学生的行动。日本警视厅报告,针对中国中部爆发武装起义,在东京的满族留学生秘密组织成立了八旗会,并做出四项决定:(1)在东京的满族学生一律归国参加官军,讨伐叛军(2)武昌叛军杀戮满人,毫无人道,要向欧美各大报纸投稿,以争取舆论支持;(3)起用袁世凯有利于汉人而不利于清政府,应采取手段予以阻止;(4)建议清政府在黑龙江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为讨伐叛军做准备。
    
满族学生的动向一经日本媒体披露,迅即引起各方关注。政治立场各异的多家中文报纸,相继刊发报道。111日,《盛京时报》发表东京专电,披露了满族学生的暗杀计划。电文说:留日中国学生中之满人等,对于革军惨毙满人,大动公愤,近日密议对付之策,决计组织决死队20人,假装日人,于1029日由东京起程,分往各地暗杀黄兴、黎元洪等重要人物。其中4人专充暗杀黎元洪之任,现已向武昌进发。《台湾日日新报》刊文称:在日留学之满人,决心对抗革命。他们秘密实施暗杀计划,假扮汉人或日人,即日向武汉出发
    
革命党人主办的《民立报》也刊登了来自东京的函电,介绍满族学生暗杀团的情况,以提请国民军注意。函电说:此暗杀团由留学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振武学校等校的学生组成,他们探知国民军礼待外人,将身着和服,冒充日本人,以冀混淆,二十人中之四人将直抵武昌,即用刃行刺,其余十六人则分投各处,将索觅黄兴、宋教仁等,其中江西留学生败类李某领满洲学生一队前往行刺黎元洪⑨1115日,该报又报道,满族学生的敢死队已潜回国内,提醒上海等地军政府严加防范。本城军政分府特自严密防维,除商请海关税司加派扦巡,凡遇轮船进口严行查察外,并于沪宁铁路沪杭车站等处派驻军团侦探,加意侦巡,如遇形迹可疑之人,立即严查彻究,以免汉奸胡贼隐藏贻害云。”⑩
    
针对满族学生的暗杀行动,《申报》刊发了专门评论《论满人组织暗杀队》。该文说:清政府已是穷途末路,留日满学生思大势不可以御也,乃组织暗杀队暗地来华,杀民军之有能力有名望者,以为恢复之计。此其事非特残忍,不顾人道,抑亦徒增汉人之愤怒而已。作者以革命党人的口吻断言,今日之革命非一人之革命,暗杀队可杀死一二革命党人,但不能消灭全部革命党人;暗杀可以恐吓政府之畏死官吏,但不能屈服大无畏之革命党人,总其结果,螳臂当车,无碍大局。(11)
    (
)汉族学生支持革命军
    
与满族学生适成对照,多数汉族学生闻听武昌起义的消息,难以掩抑兴奋之情。黄尊三时在明治大学读书,得知革命军占领武昌,不禁欣喜若狂。他在日记中写道:早起,阅报,武昌革命军起,占领省城。总督瑞澂弃城潜逃,各机关均入革命军之手,革军首领为黎元洪,提督降焉。阅之,欣喜欲狂,绕室彷徨,不知所措。”(12)
    10
月中下旬,留东学生在东京的神田、本乡、小石川、牛込等区域,以同乡会、同学会、同志会等名义,举行了一些与革命相关的秘密聚会。如在神田三崎町举行的湖南同乡会,在小石川武岛町举行的两湖同学会,在小石川水道端町举行的浙江同乡会等。其中较引人关注的,是他们针对清政府和满族学生的联日助剿而开展的斗争。
    
武昌首义后,留东学生不断得到清政府向日本求援的消息。1017日,留东学生中的一些革命党人聚集神田区今川小路中国料理店稻香村号、总会馆等处,散发传单,力谋阻止日本政府出兵镇压中国革命。传单上写道:据内地来函谓,政府竟欲借日兵平靖内乱,有饮鸩自虞之计。且综观数日来日报所登论说,日本野心家鼓动我政府借用日兵,口吻显然。又闻驻日公使汪犬[]燮屡向日人摇尾乞怜,大有引狼入室之势。此种速止政策,令人闻之发指,言之心裂。我等同人寄居海外,宜如何激发天良,急加筹议,外对日本国民陈说利害,内对本国政府令发深省,毋使神州一片干净土,任外人蹂躏宰割。兹已由同上函告总会,速开大会集议,届期望我留东商学各界务必拨冗贲临,以收广益之效,挽夫狂澜不倒。”(13)会议因故未能举行。
    
针对满族留学生的恐慌心理,特别是他们的联日举动,章太炎组织学生散发了由他起草的公开信《告满洲留学生》。公开信明确指出:民族革命不是种族屠杀,所谓民族革命者,本欲复我主权,勿令他人攘夺耳;非欲屠夷满族,使无孑遗,效昔日扬州十日之为也;亦非欲奴视满人,不与齐民齿叙也。曩日大军未起,人心郁勃,虽发言任情,亦无尽诛满族之意。今江南风靡,大势将成,耆定以还,岂复重修旧怨?章太炎告诉满族学生,如果革命成功,满人将与汉人享有同等的国民权利,决不会受到欺侮;日本人则不同,他们对中国怀有狼子野心,他日一旦得逞,满人必将与高丽人一样,沦为亡国之奴。(14)该信力陈光复后满汉平等,固然有消除满族学生恐慌心理之意,但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打消他们的援借外兵之志,防止清政府向日本借兵。(15)
    
针对日商卖给清政府军械一事,1027日,明治大学学生李倬、尹骞等,以留日学生总会的名义,致信东京警视厅,提出交涉。他们在信中详细列出了三井会社、三仓组、商田会社、西泽商会等日本商社名单,及订购清单——子弹8400万发,毛瑟枪5000枝,价格55万元。他们声明,日商若不取消资助满清政府的计划,留学生总会将致书中国各大报社及商社,鼓动全国永久排斥日货。(16)迫于压力,日商取消了交易,留学生的斗争取得胜利。
    
武昌首义后,留东学生在10月份并没有举行大规模集会,声援革命。究其原因,首先,一些革命党人特别是组织者在该月中旬已相继回国。例如,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刘揆一于15日接到国内电报,两天后即急匆匆从神户乘船离开日本。与其同行者,还有约40名革命党人和留学生。其次,清驻日使馆的阻挠。留东学生得知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的消息后,原计划在留学生总会馆召开会议,后迫于公使馆的压力而取消。其三,留日学生中不少人来自四川、湖北、湖南等革命地区,因学资中断,忙于向驻日使馆索取归国费用。
    
留东学生第一次大会召开于111日。此时,一方面革命已成燎原之势,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地相继独立;另一方面,清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采取对策。10月下旬,先是传出清政府向法国、比利时借巨款镇压革命的消息。继而,清政府召回荫昌,起用袁世凯赴南方督战。旋又发生滦州兵谏,清廷下罪己诏,宣布解散皇族内阁,命资政院起草宪法。这些消息通过专电等方式很快传到了日本。在此背景下,留东学生决定召开全体大会。
    
集会地点设在牛込区袋町高等演艺馆,出席者约600人。大会主题是:组建留日医药学界中国赤十字会和中国赤十字后援会;抨击清政府的伪立宪行径,反对举借外债;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声援南方革命。会议先由中国赤十字后援会干事任寿祺致开会辞,继由千叶医专留学生总代表陈任樑发言,然后是革命党人章太炎等7人发表抨击清政府的演说。
    
除讨论赤十字会事宜外,大会形成以下决议:(1)全体留学生一致谴责清政府的伪立宪行径,坚决反对向外国借债;(2)敦促世界各国严守中立,不遵守者视为敌国;(3)将决议内容以宣言形式用中文向外国发布。(17)大会决定以全体留日学生的名义,立即致电资政院及各省谘议局,并在国内报纸刊登告示,揭露清政府和资政院的罪行,呼吁各谘议局反对清政府的伪立宪,号召各省抗税,支援国民军。大会后,留东学生活跃起来。一些学生连日在总会馆召开会议,商讨组织赤十字队及归国事宜。东京等地许多学生罢课,外地学生也到东京打探消息,举行集会。
    
留东学生第二次大会召开于1111日,也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期月之日。11月上旬,贵州、浙江、上海、江苏、广西、安徽、广东、福建又相继独立,清政府大势已去,在此背景下,留日学生总会和留日中国国民会联合发出通告,定于11日午后两点在神田中华青年会馆举行全体大会,晚6点举行庆祝革命军胜利提灯游行会。他们会前散发的传单显示,开会的目的,一是讨论归国的办法,二是庆祝革命军大捷。(18)
    
是日,大会因故改在高等演艺馆举行,参会学生达千人,记者20余人,还夹杂有数名西方人。会议由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陈扬镳主持并致开幕辞,继由留日中国国民会山东人颜振兹宣读祝辞,由明治大学学生李谟领唱《祝我中华光复歌》:秋高义旗飘空,光复指日可成,中华国民。茫茫神州大陆,滚滚黄河长江,赖我健儿保存,中华国民。唱毕,陈扬镳报告了在日留学生的近况和清公使汪大燮窃逃事件,以及筹议全体归国的方法。然后,明治大学学生袁泽民、李謩,法政大学学生谭毅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吴墨兰等六人依次发表演讲。演讲大旨为:现在清政府覆灭在即,今日无论何党何派,均宜消除意见,共谋推翻清政府,成立共和国家;目前最令人担心的是国家不能统一,各省独自为战,及旧政府亡后列国干涉的问题,因此,号召大家归国组织统一党(或叫共和党),分赴各处演说,并创办报纸杂志,谋成最完全之共和国家,实现全中华独立而非各省独立。演讲者关注的焦点在破坏之后,国家如何统一和建设的问题。(19)
    
完全可以说,这两次大会是反对清朝统治的大会,起到了革命动员的效果。会后,留日学生陆续回国,以不同方式加入革命。
    
二、发起战地救援
    
武昌首义后,医学专业的留日学生决定回国参加战地救援。他们以千叶医学专门学校为核心,组织了中国赤十字会医疗救援队。千叶医专系1907年清政府特约日本五校中唯一的高等医学专门学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方声洞、喻培伦,曾是该校学生。191110月,该校在籍的中国学生有39(全部是官费生,其中革命党人夏候沛、王锦云佯装生病,起义前办理休学手续返回了国内)
    10
17日,山口县高等商业学校学生孙韬来到千叶。鉴于革命军严重缺乏医生和医疗设备,伤病员无法得到医治,他力劝千叶医专的所有留学生都加入赤十字军组织,回国参加救援。结果,仅有余继敏、何浩先、陈宏声、徐寅四人表示赞成,其他人并不积极。(20)一周后,千叶留学生收到东京留学生的信函,他们的态度方发生明显变化。25日,千叶医专留学生秘密集会,正式决定组织赤十字队回国,具体情况视东京留学生的动向而定。(21)对此,《东京朝日新闻》有所分析:千叶医专的留学生对于清国的这次动乱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该校39名留学生中,除蒙古人恩和外,所有来自广东、四川等地的人皆因其出身而对革命军寄予同情,常能看到他们祈祷革命胜利的样子。另一方面,因为清政府每月提供33日元学费,所以他们表现得非常慎重。(22)
    10
25日会议后,千叶医专的留学生迅速行动起来。27日晚6点,千叶医专20名留学生在旭町崔文灿处召开赤十字队成立会议。何焕奎就赤十字队的组织情况做了详细说明,推选陈任樑、何焕奎任书记,金子直、田瑞龙任会计,李定、吴亚良、李垣昌、刘之纲任庶务干事。这次会议决定:(1)在赤十字会的原则下组成赤十字军,不分官军、革军,只要是伤病员一律予以救护;(2)向清公使及学监汇报,以获得许可;(3)为使赤十字组织获得官方认可,请公使电告清政府;(4)赤十字军的相关费用拟仰仗神户、横滨等地华商义捐;(5)聘请日本有名的医生作为赤十字军的顾问;(6)就组织赤十字军事宜立即向熊本、仙台、冈山、名古屋等地留学生发去通告;(7)组建赤十字军的同时,将其旨趣以传单形式飞速发往各地,请各报予以刊登;(8)联络上海当地赤十字会共同活动。他们在发起旨趣中称:其对国内发生战争深感苦痛,无论官军、革军都是同胞,不愿看到永无休止的战争而造成悲惨的后果;他们对于伤病员缺乏医疗和设备尤感忧虑,组织赤十字军归国是基于世界赤十字会的宗旨,以慈善救护为目的;他们在战争中将持严正中立态度,无论官军、革军伤员,一律予以平等治疗;待战争结束后,他们立即返回日本恢复学业。(23)
    28
日,千叶医专学生代表吴亚良、何焕奎、李定等三人赴东京面见汪大燮公使。他们表示,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不忍坐视,拟组织医疗队回国,希望公使予以支持,且希望能获得学部及母校许可。(24)使馆又允许他们请假一周。第二天,吴亚良、李定等代表留学生向千叶医专校长荻生録造提交了休学报告,并转交了清公使写给校方的学生休学一周承诺书。同日,清政府和日本文部省分别下达文件,同意留学生休学回国。(25)至此,留日学生组建赤十字救援队合法化。
    
在千叶医专的带动下,东京、金泽、京都、仙台、广岛、冈山、长崎等地医学专门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也纷纷筹组赤十字会,并相约31日在东京举行大会。(26)
    
前已提及,大会的实际召开时间是111日,组建赤十字队事宜系核心议题之一。这次会议由扬承业、江中雅、任寿祺、马长春、金在镕、张大义等人发起,原计划是组建留日医药学界中国赤十字后援会,故由后援会干事任寿祺致开会辞。由于章太炎等众多非医界人士参加,原定主题有所冲淡。大会散发了《千叶同学全体组织赤十字会回国敬求留日学界商界诸同胞赞成助捐启》《中国赤十字后援会草创简章》《留日医药学界中国赤十字会草章》等印刷品。《千叶同学敬求助捐启》内容有三项:劝说在日医药界同学休学,加入赤十字医疗队,回国效力;呼吁全体留学生在经费等方面予以赞助;恳请商界全体华侨慷慨解囊。《中国赤十字后援会草创简章》提出,赤十字会不仅缺乏旅费,而且亟需购买药品、器材、消耗品的费用,故成立专门组织以为后援。按照提案,号召每名学生义捐2—10日元。(27)
    
次日,留日医药界学生代表60人在东京留学生总会馆召开了留日医药学界联合会,组建留日医药学界赤十字会。东京和京都帝国大学、日本药学校、慈惠院、国立卫生试验所、传染病研究所,千叶、东京、仙台、长崎、京都、名古屋、金泽、冈山等地医学校均有代表与会。他们就《留日医药学界中国赤十字会草章》以及会员、医生、护士、药剂师人数等细节问题作了认真讨论,会议持续到深夜。驻日公使汪大燮被推为名誉会长,学监胡元倓为副会长。《留日医药学界中国赤十字会草章》凡925条,包括定名及宗旨、本会与万国赤十字会条约之关系、本会对于官军革军之地位、徽章、职员、经费、赏罚、善后等内容。前有汪大燮的发起词:留东医学专门学校诸生,闻武汉事起,兵连祸结,恝然忧之,乃本其所学,组织赤十字会,亲赴战地,以作救济之举。其会章以世界万国赤十字之公例为本,纯然慈善性质。章程规定,本会以博爱为宗旨,凡军人及因公附属于军队之人员有负伤或罹病者,不问其为官军、革军,悉殷勤救护(28)从发起词、章程及几次会议的决议看,尽管暗中同情革命,他们始终强调采取中立态度,救死扶伤。
    
会后,他们在东京成立了留日学生同盟中国赤十字会总部,以负责协调各地人员招募、费用捐赠和归国日程安排等事宜。办公地点设在神田三崎町三崎馆。总部工作人员以千叶医专学生为主,陈任樑任队长,吴亚良任理事长,李定等任干事,何焕奎等任书记。
    
留日中国赤十字会成立后,留学生得到各自所在医校的大力帮助。111—8日,千叶医专校长荻生録造,该校教授、千叶医院院长三轮德宽专门组织成立了战地应急医疗技术讲习会,免费为中国留学生讲授创伤疗法外科手术内科学眼科学调剂术绷带术等战地医学课程。他们还推荐在东京工作的优秀校友担任中国赤十字会的顾问,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大规模的义捐活动。119日,全校师生为中国留学生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并赠送了大量药品和医疗器具。大阪医专的赤十字队得到了佐多校长的支持。1116日,该校师生约700人在学校大讲堂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会,进行义捐,并向留学生赠送了医学讲义。
    
经过紧张的宣传和组织,各公立、私立医药学校学生踊跃报名,总计约有140人加入了赤十字会。留学生以东京总部工作人员为基础,正式成立了留日学生中国赤十字会医疗救援队领导机构。正顾问为千叶医专毕业生铃木寿贺治,副顾问为慈惠院医专毕业生川茂昇道,队长为千叶医专学生陈任樑,副队长为东京帝大医科学生王曾宪,理事长吴亚良,干事李定、李恒昌、丁求真、刘之纲,书记何焕奎、萧登等,均为千叶医专学生。(29)11月中旬,首批赤十字队员66人,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物资大小百余件,离日回国,奔赴战地救援。
    
三、经济陷入困顿
    
国内战争导致了留学生经济来源的中断。20世纪初,中日两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已有一定差距,即便官费留学生,也感到生活较为窘迫。周作人曾回忆说,他以官费生身份留学日本,每月领得33元生活费,实在是很拮据的(30)在此状况下,国内爆发战争,留东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汇款,必然加重他们的经济困难。
    10
月中旬,他们还可以维持正常的留学生活。日本记者观察到,在东京的三千名中国留学生对这次事变态度非常冷静,静观事变的发展。他们虽对清政府怀有不满情绪,希望革命军获胜,担心国内亲人的安危,但尚能安心学业。(31)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留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其中的原因,正如一名留学生所解释的:来自国内的学费每年两次,一是二月份,一是八月份,现在正是从国内邮寄学费的时候,不料却发生了事变,交通中断。现在房费、学费、日常生活费全都出现了问题,起初学生间还能互相借取,现在一起陷入了困境,真不知该如何是好。”(32)而且,天气转冷,学生亟需费用增添御寒的衣物。到10月下旬,资金匮乏已成为困扰留东学生的最大问题。为了生存,有的学生典当了身边所有值钱的东西。这种现象先是发生在来自四川、湖北、湖南等革命中心地区的自费生身上,随着战事的蔓延,其他各省的官费生和自费生也陷入了穷困境地。
    
无奈,留学生只好求助于公使馆。1022日,来自四川、湖北、湖南地区的十三四名留学生,到学监处向留学生总监胡元倓诉说困难,要求提供资助。他们说,四川发生了饥馑和暴动,两湖也变成了革命根据地,致使秩序动荡,父兄失业,学费困难,恳请发给每人救济金100日元。(33)25日下午,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自费生30余名,再次到学监处要求贷款。胡元倓告诉学生直接去公使馆,公使馆则说去学监处。留学生被支来支去,无果而返。26日,三省学生约70人在留学生总会馆集会,商讨向公使馆贷款问题。(34)次日,由四川同乡会张铮等5人做总代表,率四川、湖北等地约40名学生到学监处要求贷给100日元学资,学监电告学部。(35)经反复协商,公使馆表示无法满足每个留学生贷款100日元的要求,不过,可以参照家乡发生火灾、水灾的惯例,以兵灾为由,官费生一次性发给50日元,自费生30日元。(36)闻讯,浙江、江西、广东等省留学生也纷纷要求给予救助。
    
日本当时有官费留学生2000人,自费生1000人,公使馆短期内筹集到全部款项有相当大难度。(37)进入11月份后,留东学生前景堪忧,已不能安心学业。111日,东京留学生大会召开后,许多学生决心回国,却无力支付基本的川资。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要求公使馆发给救助金和回国费用。双方开始出现摩擦和冲突。
    11
7日起,学生因穷困至极,每日有四五十名学生拥至使馆,不少人彻夜不归7日晚,一些广东学生由于没有收到救助金,在学监处采取了过激行为(38)8日,六七十名留学生聚集公使馆,要求自费生与官费生享有同等数额的救助金。他们先到学监处,没有见到胡元倓,又赴公使汪大燮处,汪藏匿他处。他们用铁锤砸毁门锁,闯入室中,声称如不发给救济金,宁愿饿死也不退出。当晚约有40名留学生彻夜待在公使馆。(39)第二天上午,又有约200名学生来到使馆。公使及馆员仍未露面。许多学生闯入了公使的寝室以及其他房间,散乱书籍,破毁器具。”(40)甚至有学生拿走了书籍、西服、银器等物品。愤怒的学生还张贴了紧急告示:敬启者,今日各省官费、自费生遣(原文如此一引者注)使馆所定领补助费日期,齐至使馆,不料公使避往他处,监督亦复逃亡,尽室空空,无从寻觅。试问国家尚存,而公使竟因区区费事,逃遁他处,国体何存?且未领费之学生不下千人,目下均陷于窘迫,嗷嗷何待?为此拟开学界全体大会。本日午后六时请齐集使馆公议办法。”(41)为示抗议,当天傍晚,他们在湖南学生左仲远带领下,在使馆前交叉挂起革命军旗与白旗。(42)对于留东学生的窘迫情形,《盛京时报》描述说:留东中国学生等因此次变乱,学费不给,迭次要求驻日汪钦使代为支给,以免穷困。然该使馆存款亦已支绌,不便应付。该学生等因之愤懑异常,十七日(公历117)晚多人齐赴该使馆,强请不止。汪钦使不得已暂不接见。该学生等益形愤激,将有暴动。日警见其不稳,向前弹压,忽有人之称革军日内将汇学费二十万元等情。该学生等闻之,欣然叹赏革军之用意良厚,并欢呼万岁,一律解散。”(43)汇学费之事纯属子虚乌有,留学生的困难并没有消除。
    11
10日,也就是庆祝大会的前一天,公使馆通过横滨华商作保,从正金银行、日本银行以及神户富商吴锦堂处共借得资金30万日元。当天下午,派馆员林鹍翔到留学生总会馆张贴告示,并说明救济金发放办法:(1)自费生未收到家中汇款者每人30日元,归国者给予邮船公司船票1枚,由同乡会长到监督处登记办理,回国后偿还;(2)官费生贷予50日元,到监督处按名单领取;(3)凡休学归国者,动乱结束后要返回日本完成学业;(4)在此困难时刻,所给日元仅作为归国旅费之用;(5)13日起开始发放。(44)但留学生对此并不满意,次日,50名留学生赴使馆集会,要求自费生每人40日元、船票1枚,官费生每人70日元。(45)各省同乡会也相继开会,商讨应对措施。12日下午,湖北留学生约60人在总会馆集合,认为公使馆把自费生、官费生区别对待,有失公平,选出2人负责与使馆协商;直隶省80余人在牛込区东五轩清风亭会商,也认为不该对官费生、自费生区别对待,选出3人负责交涉;广东学生集议后则表示服从使馆的安排,计划14日领到资金后立即回国。(46)同一天,留日学生总会及各省代表约30人,到使馆要求提高补助费用,遭到拒绝。(47)
    13
日起,公使馆兑现承诺,开始发放救济金,官费生50日元,自费生30日元、船票1枚。当日,来自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畿辅、八旗的官费生300人、自费生280人,领到了救济金。次日,来自福建、贵州、奉天、四川、广东、河南、陕西、江西、云南、直隶等地的留学生超过500人,也领到了救济金。(48)15日,又有600余名学生来使馆领取救济金。(49)救济金发放场面极其混乱。湖北同乡会会长、明治大学学生张维汉等28人因上月生病,欲借医疗费50日元遭拒,突破警戒线同巡警殴打起来,结果被捕。(50)云南人扬名遂、杨三贤等9人因未领到救济金,与书记官林鹍翔发生冲突。(51)
    
由于日方银行不愿再提供贷款,又不能从国内得到资金,清公使馆实难以对所有学生兑现承诺。一些留学生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到12月中旬,仍有500余名留学生滞留日本。(52)1225日,涩泽荣一、高桥是清、近藤廉平等日本商界人士发起成立了支那留学生同情会。滞留学生依靠该会贷与的约10万日元,方得以纾解燃眉之急。
    
综上,武昌首义后在日中国汉族留学生的反应值得引起重视。从革命史的角度看,留东学生通过组织留学生大会、派遣赤十字医疗救援队等方式,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从清政府一方看,清政府为留学生提供了学资和救济,多数学生却加入了革命的行列,反过来加快了自身的灭亡。从留学生一方看,他们积极发动和投身国内革命,然而,国内革命大规模爆发,客观上却造成了学资中断,经济困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直接影响了留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改变了其人生道路。
    
注释:
    ①
小島淑男:《留日学生の辛亥革命》,青木書店1989年版。此外,石井洋子《辛亥革命期の留日女学生》(《史論》第36号,1983年版)、見城悌治《明治昭和期の千葉医学專門学校·千葉医科大学における留学生の動向》(《国際教育》第2号,2009)略涉本论题。而研究清末留日学生的三部重要著作:実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黑潮出版1970年版)、上垣外憲一《日本留学と革命運動》(東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版)、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75),对此未作专门论述。
    
《清国及韓国留学生員数?{》,《在本邦清韓両国留学生員数表》,日本外交史料館藏,戦前期第一巻明治大正篇,3/10/5/9
    ③
参见日本档案史料《举事之革命党多为留学生》(明治44429),《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当时不少日本报纸认为在日留学生约三千人。如,《留学生ノ学資》,《東京朝日新聞》,19111031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宗人府档案·来文·学务,0706
    
《満人留学生ノ憤慨》,《東京朝日新聞》,19111031日。
    ⑥
《乙秘第1747号満人学生ノ行動》,《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日本外交史料館藏,戦前期第一巻明治大正篇,3/10/5/19
    
《满人之暗杀党》,《盛京时报》,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第2页。
    ⑧
《驻日满洲学生》,《台湾日日新报》(汉文版)1911118日,第1张第1版。
    ⑨
《民立报》,1911116日,第4页;113日,第2页。
    ⑩
《民立报》,19111115日,第5页。
    (11)
《论满人组织暗杀队》,《申报》,1911119日,第12版。
    (12)
黄尊三:《三十年日记》,《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13)《乙秘1710号清国留学生印刷物配布ノ件》,《在本邦清国留学生関係雑纂》,日本外交史料館藏,戦前期第一巻明治大正篇,3/10/5/3
    
(14)据笔者核实,长期以来学界所引该信版本,其文字多有讹误。详见拙文《章太炎〈告满洲留学生〉考辨》,《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3期。
    
(15)《乙秘1725号清国革命党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日本外交史料館藏,戦前期第一巻明治大正篇,3/10/5/19以下凡出自该卷宗者,仅注文件名称和卷宗名称,特此说明。
    
(16)《乙秘第1780号清国留学生ノ行動》,《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17)
《乙秘第1752号清国留学生大会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18)
《乙秘第1794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19)
《乙秘第1798号清国留学生全体大会ノ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20)
《高秘第5853号清国留学生ノ動静ニ関スル件報告》,《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21)
《高秘第5829号清国留学生ノ動静ニ関スル件報告》,《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22)
《千葉医專学生と革命》,《東京朝日新聞》,19111027日。
    (23)
《清国医学生の奮起》,《東京朝日新聞》,19111130日;又,《高秘5853号清国留学生ノ動静ニ関スル件報告》之三,《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24)
《乙秘第1744号清国留学生ノ行動》,《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25)
《医生赤十字許さる》,《東京朝日新聞》,19111031日。
    
(26)《医專清学生決議》,《東京朝日新聞》,19111028日。
    
(27)《乙秘第1755号清国留学生総会ノ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28)
《乙秘第1761号清国留学生集会ノ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医生赤十字会議》,《東京朝日新聞》,1911114日。
    
(29)《东瀛之革命观察》,《申报》,19111127日,第1张第4版。
    (30)
《周作人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0页。
    
(31)《清国留学生ノ動摇》,《東京朝日新聞》,19111028日。
    (32)
《清国留学生ノ動摇》,《東京朝日新聞》,19111028日。
    (33)
《乙秘1728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34)
《乙秘第1736号清国留学生ノ動静》,《乙秘第1737号清国留学生ノ集会》,《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35)
《乙秘第1739号清国留学生ノ行動》,《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36)
《留学生ノ学資》,《東京朝日新聞》,19111031日。
    (37)
《留学生ノ学資》,《東京朝日新聞》,19111031日。
    (38)
《汪公使姿を晦ます》,《東京朝日新聞》,19111111日。
    (39)
《乙秘第1783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乙秘第1787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0)
《乙秘第1787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1)
《乙秘第1787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2)
《乙秘第1792号清国留学生ノ行動》,《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3)
《留东学生窘迫情形》,《盛京时报》,宣统三年九月ニ十四日,第2页。
    (44)
《乙秘第1795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5)
《乙秘第1796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6)
《乙秘第1801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7)
《乙秘第1803号清国公使館ニ对スル留学生ノ行動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8)
《乙秘第1809号清国公使館ト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49)
《清国公使館の騒擾》,《東京朝日新聞》,19111116日。
    (50)
《乙秘第1812号清国留学生ニ関スル件》,《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51)
《乙秘第1814号清国留学生ノ行動》,《清国革命動乱ノ際在本邦同国留学生ノ動静取?{一件》(陸海外ノ部)
    
(52)《渋沢栄一伝記資料》第36巻,東京渋沢栄一伝記資料刊行会1955-1969年版,第88页。

(转引自:近代史研究()20136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二十一条”交涉的另一条管道...
近代西方文献中的南海 ——海...
19世纪买办的垄断地位和延伸...
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
李鸿章苏州杀降事件还原
幕末与明治时期日本人的上海认...
近代《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
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
  最新信息
1868年亚洲文会黄河科考:...
“祛文务质”:18世纪文质视...
清末民初边疆危机中的“政府外...
《真光初临》中的晚清潮州妇女...
英国政府与1917至1918...
1898-1899年中法广州...
清鲜关系中清朝礼制的张力
《尺素频通》与晚清宁波商贸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雯>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