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新观点 研究前沿 中外关系史档案 机构综录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 中外关系史档案 >> 外文档案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清海关赫德档案评述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3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清海关赫德档案评述 
                                许  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
  

    中国旧海关在近百年的活动中形成了大量档案, 现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 二史馆) 的海关档案有5 万余卷, 主要分属于海关总税务司署和关务署全宗中。其中, 海关 总税务司署藏有53874 卷, 关务署藏有1889 卷, 其时间跨度为1859—1949 年。由于中国海 关实行的是外籍税务司制度, 因而海关档案大多数为英文①。这些档案文献是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在中国海关实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90 年里(1859—1949 年) , 中国海关变成了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和英国控制下的各国共管的“国际官厅”。由于英国在华势力的优势, 在海关占坐第一把交椅的, 除最后一任李度为美国人外, 其余4 任均为英国人。继李泰国后任第二任总税务司的赫德, 把持海关最高职位长达45 年(1863—1908) 之久。其间, 他统一了中国海关行政制度, 推行了洋员管理中国海关制度, 掌握了清政府的财政命脉, 并使海关职能不断扩大到经办庞杂的洋务, 插手中国的教育、外交、邮政等, 可谓包罗万象, 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是英国对华关系的代理人和实际执行者。
    在赫德统治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档案资料, 收存于二史馆的清海关赫德档案约20 万件。其特点是: 内容丰富, 来源分散, 史料价值颇高, 时间跨度较大, 是清史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档案文献, 涉及清史研究中各个领域。本文拟从馆藏清海关总税务司通令、赫德往来函电等方面作一评述。 
                         一 总税务司通令

    总税务司通令是总税务司发给各海关具有普遍性的命令, 除附件外, 全是英文, 均由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后改为统计科) 编印, 每年从第1 号始编, 按年分册装订。馆藏总税务司通令共有30卷, 7500 号, 年代跨度为1861—1949 年。1861 年6 月30 日总理衙门重新任命赫德和费士莱署理总税务司职务, 是日, 赫德便向各关税务司发出第1 号总税务司通令②, 是为最早的总税务司通令。1861—1862 年间的总税务司通令除1861 年第1 号通令署总理衙门颁发外, 其后颁发的通令均无颁发官署名称, 只写颁发地点如上海、天津、广州等。至1863 年的第1 号通令才署写总税务司( In specto rate General) , 1864 年第1 号通令改称为( In specto rate General of Cu stom s) , 此后一直沿用该名称, 意为海关总税务司署。总税务司通令是赫德训导、控制部下, 沟通信息, 疏通矛盾, 维持、加强其在海关统治地位的主要形式。现分述如下: 
    1. 赫德与海关人事行政档案。中国海关的人事行政实行的是洋员对华员的绝对统治, 总税务司赫德为实现总税务司对中国海关和当地海关的专断, 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章程, 馆藏有1869 年总税务司赫德制定的《中国海关管理章程》(全文载《总税务司通札》第1 辑1861—1875) , 内容包括海关税务司创制精神, 税务部门分工, 洋员的征募、委派、遴选、撤换、薪资、用假、惩戒、培训等。这些在总税务司通令1867 年第14号、1869 年第25号、1870 年第26号、1881年146 号均有记述。如1869年总税务司通令第25号: “只有依靠特别的任命和审慎的选择, 才能使办事效率达到服务机构的创始人和计划者所希望达到的标准, ”“要在各级人员当中混合不同国籍的人, 才可防止各国的干预或中断它的生存。”1870 年12月31日总税务司通令第26号:“税务司是各海关的直接首长, 当他呈报任何一个的渎职行为时, 有权调查这件事情, 而且据以处理。税务司向总税务司呈报的任何一个不能胜任或不称职的人,可以立即给予免职。”从始至终, 在海关人员比例中只占少数的洋员, 却通过占据海关的高中级职位, 长期控制中国海关, 且华洋关员的待遇相差悬殊。如《中国海关管理章程》明确规定, 高级关员中税务司、副税务司、帮办等, 均由洋员担任, 薪俸均有1ö3—3 倍的增长; 而华员中的最高级别只是通事, 薪俸尚不及洋员中最低待遇者, 而越往下层则待遇更差。清海关档案中反映了两个根本性特点: 一是总税务司专断, 二是实行洋员对华员的绝对统治。清海关人事行政规定的是洋员垄断的管理权③。
    2. 赫德与海关业务档案。赫德控制下的海关, 除实施其最基本的职能——征税外, 还管理海务(包括灯塔、浮标、船舶停泊等) , 并不断扩大到了管理引水权、轮船检疫、处理华工出国、编制贸易统计、印行贸易报告、设置船钞、气象机构等。如1868 年10月27日总税务司通令第30号, “使理船厅能够帮助维持一批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而在中国领水建立了一个效率高的引水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初, 赫德制订了一套严密的征税方法, 加强了海关监督。其分工是: 总税务司署所属海关估税, 海关监督通过海关银号收纳税款, 总税务司署呈报。赫德为了严格会计制度的执行, 于1870年颁发了10条禁令, 到1877年归并于《续理账诫程》。这10条禁令以总税务司署通令形式颁布, 规定各关税务司经费使用必须符合总税务司例行或特定的批准手续; 如有节余也必须上交总税务司。赫德也极其重视审计工作, 他曾特别设立一个稽查账目的文案税务司, 后来又在总税务司之下, 专设掌管会计的正副稽核④。这套严格的会计制度, 赋予中国海关的财政管理以近现代意义。
    3. 赫德举办邮政档案。1866年总理衙门将邮递事务划归海关总税务司署, 因此海关开始设立邮务办事处。1878年由赫德主持, 开始在北方几处海关依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同年3月, 赫德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办理“北方各通商口岸和北京、上海等地海关之间的邮递业务”。5月1 日, 天津海关书信馆发布对公众开放邮寄的邮递公告, 并于5 月18 日开办了北京至天津的骑差邮路。1879 年12 月, 海关内部开始设立邮政专账, 赫德发出通令: “试办的邮政事务⋯⋯逐渐向其他口岸所作推扩。”总办事处暂设天津, 并派“德璀琳负责管理各关邮递业务, 该税务司所发纯属邮递业务性质的指示, 各关应予以照办”⑤。至1868 年初, 全国24 处设有海关的口岸, 基本上都已兼办了海关邮政⑥。清海关档案, 基本上反映了海关创办中国邮政的过程, 通过解读这些过程, 可以认识到: 赫德等向清政府提出了建立全国邮政的具体方案, 试订了较为全面的邮政规章、条例, 同时为初步形成一个遍及全国邮政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 这个邮政事业的发展是畸性的, 中国所付出的代价及缺陷, 也是应该认识到的问题的另一面。
    4. 赫德主办同文馆档案。清同文馆是在总理衙门管理之下的教育机构, 但实际控制权在赫德手中。1879 年(光绪五年) 第一次同文馆题名录中, 已列有“监察官布政使衔总税务司赫德”的记录。1870 年(同治八年) 丁韪良经赫德推荐, 就任洋员总教司, 掌管全馆教务。正如赫德所说, 对于同文馆, 他的行动有象他在海关那里一样的权威。1872 年, 赫德担任监察官以后, 教司的聘用成为其职权的一部分。从1888 年《海关职员录》第14 版起, 同文馆被列为海关的教育部, 直到1902 年同文馆归入京师大学堂为止。
  清海关赫德档案中, 可以发现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是由赫德决定的, 不仅设有语文语言 (外语) 课程, 还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赫德还亲自过问同文馆的教学质量和教习待遇, 掌握洋教习的任免调迁, 而同文馆所需的教学设备、器材, 也由赫德一并掌管与购置。 
                        

                       二 赫德往来函电 
    

    赫德一生始终保持着记日记、书信函的习惯, 他常以书信的形式陈述其对海关事务、中 国政局的看法。档案中藏有大量赫德的往来函电, 主要有: 赫德与其“驻外使节”金登干往来函电共计3528 封信函, 4496 份电稿, 时间跨度为1869—1902 年, 赫德书信中内容涉及最广、持续时间最久、数量最多的信函有: 赫德致其弟赫政函电近千份, 致继任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书信, 与外务部、总理衙门总办李鸿章等清朝官员往来函, 致英国公使卜鲁斯等英国官员往来函。
    赫德书信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海关所从事的所有事务, 举其要者, 大致有以下几类:
    1. 赫德与中外不平等条约的档案。赫德在执掌中国海关的后40 年里, 突出的工作就是 干涉中国对外事务。他在1908 年因病请假回英国前向税务处呈递的申呈中历述了他45 年所 办的各事, 以外交活动最为显著。可以说, 在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 总理衙门在一系 列条约的签订中, 赫德就是中国的官方代表。从1863年他正式任海关总税务司开始, 通过他公开或幕后策划的中外条约, 有1863年的《中丹天津条约》、1869 年的《中英新定条约》、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1885年的《中法巴黎条款》、1886 年的《中英缅甸条款》、1887 年的《中葡里斯本草约》、1890 年《中英藏印条约》等。馆藏这类档案数量多、价值高, 是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的重要资料。兹举例分述如下:
1882年至1885 年, 法国侵占越南而与清政府发生冲突, 英、美、德等国为了各自利益展开纷争时, 总税务司赫德居中调停, 派金登干赴巴黎与法国总理兼外交部长茹费理签订《巴黎草约》停战议和。馆藏有关该内容的资料有: 1883 年4月到1885 年6 月赫德与金登干往来电报约400 件, 信函64 件; 金登干关于1884—1885 年中法谈判经过备忘录; 1885 年3 月赫德所拟善后专条; 1885 年12 月赫德致总理衙门节略等, 反映了中法谈判和订约的真实内幕。
    1885 年11 月, 英国乘法国侵占越南之际, 对缅甸发动第三次战争, 总税务司赫德通过金登干建议英国征服缅甸, 并与英国驻京代表欧格里应外合, 使清政府于1886 年7 月签订了《中英缅甸条约》。馆藏有赫德关于条约签订与金登干往来函电110 件, 时间跨度为1885 年7月—1886 年10 月。
    1886 年, 藏印军队发生武装冲突, 早已觊觎西藏的英军乘机攻藏, 侵占了咱利、亚东、朗热等地。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命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国代表保尔谈判久无结果的情况下, 推荐其弟赫政任谈判翻译介入谈判, 中英双方于1893 年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 1894 年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续约》。馆藏有赫德为操纵谈判与赫政往来函电400 余件, 时间跨度为1889年1 月至1894 年1月, 反映了赫德通过赫政操纵谈判的整个过程。
    为实现1885 年中英洋药税厘并征专条的规定, 赫德亲赴澳门与葡萄牙驻澳门总督罗沙会商, 提出协助办理洋药税厘并征问题, 后又派他的亲信金登干到里斯本与葡外交部长巴罗美谈判, 于1887 年3 月26 日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 从而使葡萄牙获得永居治理澳门的权益。馆藏有关于赫德与金登干操纵该谈判并签约的往来函件百余件, 有赫德给总理衙门的申呈、往来文电, 总税务司拟议有关澳门条约摘要备呈中国、葡萄牙核定之底稿, 形成时间为1886—1887 年。
    19 世纪70 年代后, 日本、美国、俄国和英国都加剧了争夺殖民地的斗争, 中国边疆地区危机日重, 1894 年终于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馆藏有赫德在战事前后为清政府购买军舰、聘请外国军事官员协助等与金登干往来函件200 余件。
    2. 赫德与中国赔款、外债档案。庚子赔款是近代史上清政府赔款数额最高的一次, 馆藏有总税务司赫德为庚子赔款筹拨和用金抑用银支付问题与外务部交涉函, 赫德代外务部致德国公使照会稿, 1904 年赫德致外务部“赔款节略”约20 件。
    甲午战争后, 为支付巨额赔款, 清政府三次大借外债, 赫德均参与并幕后操纵。馆藏有 赫德关于二次英德借款经过与金登干往来函电约500 余件, 有赫德关于海关代征厘金给总理衙门的申呈。这部分资料虽零星, 但从中可看出赫德操纵借款和外债担保的内幕。 三次大借款, 都是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以争夺海关为目的的。赫德为保住英国对中国海关的统治地位, 作为主角参与争夺。三次大借款争夺的结果: 首先, 使中国海关长期处于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控制之下; 其次, 使中国的财政与经济长期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中。对这类档案的认真解读, 有助于认识清季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停滞及缓慢的原因。
    3. 赫德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档案。甲午战争后, 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第二次割地狂潮, 加上清政府赔款、外债等重压使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00 年6月爆发了反对列强侵略的义和团运动。馆藏有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和操纵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与金登干往来函电, 与总理衙门、各国公使、奥海关庆丕、江海关安格联等税务司往来文件等约110 件, 1900 年赫德关于“围攻使臣始末节略”8 件, 1901 年“赔款节略”4 件, 时间跨度为1900 年2 月至1902年8 月。
    赫德一生在华活动, 都带有为列强尤其是英国谋取在华权益的动机, 因此维系与清政府的关系,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其重要的目标。他在日记中就说过: “我在海关服务, 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王朝的命运密切相关。”⑦他不愿看到义和团或者太平天国这样一个新政权的出现, 而影响到英国在华利益, 他曾明确说过: “我现在是站在中国(清政府) 的一边, 就要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军、义和团的过程中, 赫德曾亲自披挂上阵,还大力督促各地税务司协同助剿, 因此1864 年清廷御批赏加赫德按察使衔。这是清政府首次给一个外国人这样高的官衔。


 
                   三 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二史馆馆藏清海关赫德档案主要形成于1863—1908 年, 档案内容包括了海关行政人事、海关业务管理, 并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外交、财政、金融等诸方面, 这些资料以其记录的原始性、翔实性, 内容的丰富性、重要性而成为极具价值的档案史料。是研究经济史、金融史、外交史、海关史及晚清社会制度等的第一手资料。
    从馆藏赫德档案来看, 赫德把持海关期间, 还包揽了许多与海关无直接关系的特权, 如操纵《中法巴黎草约》、《中葡里斯本条约》、《中英藏印条约》及续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使英国在华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巩固,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但赫德在客观上也引进了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设备, 如新式邮政制度, 新的会计统计制度, 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 灯塔、浮柱、航标等助航设备的更新和设置, 气象站的设立等, 客观上推动了行业的近代化, 对中国社会生产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馆藏档案中还有赫德撰写的论文: “中国和非中国”(China and Non- China) ⑧共29 页;“中国与重建”(China and Recon struction , Nov. 1990) ⑨共27 页;“中国改良和列强”(China ,Reform and the Powers) ⑩共34 页, 以上均为手写稿。“1842—1843 年条约前的中国海关制度”(Customs System in China before the Treaties of 1842—1843)11共12 页;“各国驻北京公使馆: 一次民族起义和国际插曲” (The Peking Legation: A National Up rising and International Episode) 12共27 页, 均为重要的赫德论文。而“各国驻北京公使馆: 一次民族起义和国际插曲”是赫德完成的第一篇论文, 记录了从1898 年9 月百日维新失败到1900 年8 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赫德的种种见闻, 并就如何对付当时局面和义和团运动所预示的未来前景发表了他的见解,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中国改良和列强”于1901 年5 月在《双周评论》上发表。在这篇文章中, 赫德阐明了他心中的“改良”以及应该怎样执行的观点。赫德的这些论文编为一个论集, 名叫《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 于1901 年出版。该书内容广泛, 他从1900 年7 月义和团围攻使馆谈起, 涉及了“庚子拳民”、中国对外贸易、中国的改良和重建等重大问题13。此外, 馆藏还有赫德1910 年写下的遗嘱, 有赫德关于如何统筹全面的“更新节略”及如何敛据民财的“整顿利源节略”, 有1935 年在赫德百年诞辰之际,《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 对赫德生平的评价(剪报) 及赫德铜像设计图样等, 都是弥足珍贵的赫德个人档案, 尚未向学术界公布。
    二史馆的清海关档案, 是海内外保存最为完整的。研究清代海关史、乃至研究清代史, 都不能不研究曾长期担任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馆藏赫德档案数量丰实, 史料价值高, 仅以馆藏赫德书信稿为例, 赫德控制海关期间, 与清政府大臣之间, 与各关税务司之间, 与海关总署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之间; 与其弟赫政、其子赫伯先, 与其妻弟裴式楷之间, 形成了大量的信函。甚至还有县令、商人、轿夫、更夫与他的通信, 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 信函涉及对象的范围之广, 内容之精彩, 不能不令人称道。赫德担任总税务司期间, 多次上书清政府呈述自己的建议, 而且因公务与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军机处、户部、外务部、税务处等机构, 形成了大量的公文、公函, 诸如札、申、说帖、节略、照会、函等, 他与英国政府官员间也形成了许多文电, 其文种的多样性, 内容的广泛性, 均一一有所表现。通过赫德档案,不仅可以了解海关的历史, 从中还可了解海关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清代社会的概貌, 察看赫德干涉清政府洋务、外交等方面的情况。
    1942 年, 中国海关的末任外籍总税务司李度自广州撤离时, 将12 卷赫德书简打印稿保存下来。1968 年李度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开始整理这些文件, 而在1965 年时, 赫德从北京写给金登干的亲笔书简移存伦敦大学的远东亚非学院。保存于英国的赫德家族的赫德文件, 包括77卷日记, 于1970 年全部交给赫德母校——贝尔法斯特女王学院。所有上述赫德书简经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教授整理, 已由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年1 月出版14。还有即将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赫德日记》(二) 等, 与馆藏清海关赫德档案相互补充, 构成了中国清海关赫德档案的完整内容。
    作为集中典藏民国档案的国家级历史档案馆, 二史馆正在积极地对馆藏丰富的海关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早在1990年,二史馆就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合编出版了《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共9册),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晚清外交秘密。2001年,与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合作编辑的《旧中国海关史料》(共170册),更是系统地公布了大量清海关史料,为学者们查阅海关档案资料提供了方便。目前正在与英国Gale 国际有限公司合作选编缩微出版海关专题史料,以及即将出版的《中国旧海关图史》,包括拟对馆藏赫德个人档案的陆续整理和公布,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海关史及清史的研究,丰富海关史及清史研究内容。

注:①赵铭忠、李祚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指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页。
②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③文松《近代海关洋员概略》,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藏《总税务司通扎》第1辑(1861-1875),第53页。
⑤二史馆藏《总税务司通令》第89号(1879年12月22日)。
⑥黄福才《论中国海关在办理近代邮政中的作用》,海关学会编《中国海关史论文集》,第296页。
⑦《赫德日记(1863-1866)》,1864年3月21日,转引自王宏斌《赫德爵士传》,第75页。
⑧、⑨、⑩、11、12二史馆藏海关总税务司署档案,六七九(9)8794、六七九(9)8794、六七九(9)8794、六七九(9)8794、六七九(9)8794。
13 江敬虞《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7页。 
14(美)费正清等编,傅曾仁等译《步入中国清廷仕途——赫德日记(1835-1911)》,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年版。 
(资料来源:《历史档案》2007年第2期,转引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二十一条”交涉的另一条管道...
近代西方文献中的南海 ——海...
19世纪买办的垄断地位和延伸...
19世纪买办的垄断地位和延伸...
李鸿章苏州杀降事件还原
幕末与明治时期日本人的上海认...
近代《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
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
  最新信息
1868年亚洲文会黄河科考:...
“祛文务质”:18世纪文质视...
清末民初边疆危机中的“政府外...
《真光初临》中的晚清潮州妇女...
英国政府与1917至1918...
《尺素频通》与晚清宁波商贸
1898-1899年中法广州...
清鲜关系中清朝礼制的张力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曹雯>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