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中心概况 中心成员 新闻动态 中心活动 学术前沿 教学研究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 中心活动
讲座纪要 | 大战棉铃虫:一位生态学家的回忆与思考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24/05/31 点击数:

2024年5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灾害与社会”学术沙龙第17讲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305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大战棉铃虫:一位生态学家的回忆与思考”,主讲人是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农业专家组副组长、减灾中心生物分中心主任盛承发教授,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夏明方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检科院的相关学者和历史学院部分研究生共同参与。

盛承发老师首先介绍了棉铃虫的生物特性与灾害性,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主要棉区先后遭遇毁灭性灾害,中国多省份亦连年爆发此种灾害,造成巨大损失。

继而,盛老师从生物种群爆发的四要素,即种群的广泛适应性、内禀增长率高、跨区域大面积优越生存环境以及大规模逃脱控制等方面,阐释棉铃虫爆发和成灾的机制

盛老师认为,就棉铃虫本身而言,其对温度、湿度的适应性较强,食谱极其宽广,寄主植物多达30余科200多种;而且,此虫抗药性发展迅速,多功能解毒酶活性高,还能够进行远距离、跨生态区域的变境成长,因而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蔓延性和爆发性。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这些因素因为气候和经济体制的变动而更加活跃。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导致棉铃虫成活率激增。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作物分布范围普遍向北扩张2-4个纬度。设施农业的迅速普及,免耕、不冬灌等简易栽培模式为棉铃虫的存活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之水、肥、种子得到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空间、次序布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使得棉铃虫取食更加方便。其中麦套棉的普及更是大爆发的催化剂。加之天敌大幅减少,而茂密的植株还能够为棉铃虫遮风挡雨。与此同时,人类的杀虫强度减弱,整体防治水平下降;兼以农民分散经营,导致虫情信息、治虫技术难以及时普及。在超大范围的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村防治棉铃虫大面积失时,以致幼虫成极易长至较大体量,难以消灭。

盛承发教授讲授棉铃虫的成灾机制


接下来,盛老师基于整体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减灾对策与技术,讲述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战棉铃虫的历程。他借鉴前辈治蝗的成功经验,认识到防治棉铃虫需要建立适宜的统一防治体系。

组织上,需要政府动员社会的整体力量。防治技术应具备三重要素:一是监测预报害虫的发生时间、空间、数量、质量(虫态、日龄);二是科学制定受害损失与防治代价相平的经济阈值;三是组建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防治手段。

具体防治手段来说,应综合考量自然及农作因素和人工理化因素,优化集成技术体系,包括气象、天敌、作物抗虫耐害补偿能力,使用抗虫品种,种植诱集作物,实行水、肥管理,同时使用性诱剂、喷洒生物杀虫药剂Bt、NPV或者辛硫磷、灭多威、菊酯类等常规化学农药。喷洒化学农药,需尽量推迟棉田首次用药的时间,保护天敌,以便控制中后期的棉蚜、棉叶螨。为了减缓棉铃虫的抗药性,使用农药当注意轮换品种,二元混配。在喷洒过程中,应减少剂量,增加喷液量,使用机喷、低容量喷雾。

讲座现场

盛老师回忆,1992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棉铃虫大爆发,发生量超过前20年的总和,棉花减产45%。次年,根据上级指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棉铃虫减灾项目领导组,委托盛老师为法人代理,处理棉铃虫防治项目一切事务。盛老师及其团队与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科技委一起前往济宁市汶上县,依靠当地党政领导,多次召开防治动员大会,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建立治虫专业队,适时布放棉铃虫性诱剂诱杀水盆,喷洒Bt和常规化学农药,在治虫大战中取得胜利,全县棉花皮棉亩产量创历史新高。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和好评。

1996年,新疆东部、南部棉铃虫爆发,全区棉花减产20%以上。当年11月,盛老师被聘请为新疆自治区农业顾问。随后,遵照自治区党政领导的指示,党委农工部领导带领盛老师团队及农业厅、农科院专家,前往全区重点地州,分别召开各级防治技术培训会议,并纠正“棉铃虫在新疆不能越冬”等错误认识。其后,各级政府大力组织实施盛教授制定的挖蛹、诱蛾、喷药“三大战役”。1997年,新疆棉铃虫爆发势头得到遏制,防治大战成效卓著,全区棉花较上年增产22%,再次表明棉铃虫是可以防治的,棉花生产是可以正常发展的,从而受到各方面的肯定与赞扬。

盛老师最后说,大战棉铃虫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主导因素,在于合理的目标、及时的任务、坚强的领导、配套的组织、先进的理念、得力的团队和全程的跟进。他指出,人虫博弈由来已久,是生态史、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防治在保障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单纯依赖农药治虫是不可持续的。彻底消灭棉铃虫,不符合整体、协调、平衡、共生的原则。应当适当控制棉铃虫的时空量质,避免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采取生态防治、持续控制、绿色防控等综合防治的手段。

盛老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述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为研究灾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新的启发与思考。

在交流环节,在场全体师生与盛老师就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技术的结合、生物多样性与虫灾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发挥政府的治虫职能,以及作物的超补偿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盛老师补充介绍了作物超补偿的机制,认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生长冗余,而减小冗余就能提高人类的经营效益。例如,轻度的棉铃虫危害,往往可以刺激棉花的增产。

在场师生与盛老师进行热烈交流


夏明方老师总结对此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认为灾害史的研究需要深度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探讨灾害的形成、影响与防治。他特别强调,盛老师使用的技术概念,涵括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具备两者不可分割的特质,此与狭义的抽象技术概念意涵不同,值得更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供稿:陈文希

供图:何千禧

排版:何千禧

  热门信息
代表性成果 - Represe...
侯 深
东亚环境史协会征稿!截至9.3...
“全球研究”系列讲座——危机与...
夏明方
生态史研究辑刊 - Journ...
Christof Mauch
Donald Worster
  最新信息
活动纪要 | “新中国害虫研究...
会议通知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唐纳德·沃斯特 | 奥纳海滩所...
《欲望行星》译后记 | 侯深:...
讲座纪要 | 大战棉铃虫:一位...
讲座回顾 | “史学前沿”第1...
乔瑜 | 导读《澳大利亚殖民地...
新书分享会 | 唐纳德·沃斯特...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宋 瞳 顾问:乌云必力格教授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