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上午,“灾害与社会”系列讲座第十一讲举行。由日本长崎县立大学国际社会学院祁建民教授做题为“一个水利共同体的历史变迁:明清以来的山西四社五村”的学术报告。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夏明方教授、历史学院李光伟副教授以及来自不同专业的数十位同学参加。夏明方教授简要介绍了祁建民教授的研究领域以及生态史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对祁建民教授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祁建民教授学术报告的核心问题是明清以来山西四社五村水利共同体的等级秩序是如何形成并得以维持的。首先,介绍四社五村田野调查的背景和过程,结合山西省地形图和降雨量分布图,分析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特征与水量分布的地理特征,呈现四社五村所在霍山地区的缺水情形。其次,着重讲述四社五村水利共同体的组织结构和用水规则,指出用水权和分水秩序的确立与村落人口和族群势力紧密相关,还有赖于传说、习俗和社会经验等文化权力因素。解放后,四社五村的用水秩序、组织结构和仪式均有所变化,但仍受传统习惯和规则的深刻影响。最后,借助四社五村水利共同体变迁的个案,反思中国古代的用水规则和礼治秩序。与同时代的西方不同,中国古代官府面对水利纠纷时,以调解为原则,而非规定产权。四社五村的个案研究表明,“均水”理念与社会关系上的等级制度形成冲突,造成用水上的不均,并成为常态。兄弟排行、翁婿传说等给这种用水等级制度戴上礼仪秩序的温情面纱。
此后,师生围绕水资源分配和礼治秩序之间的关系、现代技术与四社五村用水秩序的变迁、国家治理的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社会治理的等级秩序与善治的均平效果、现代化进程中水利共同体的未来走向等问题与祁建民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学术报告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