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伊懋可教授(Mark Elvin,1938-2023)与世长辞,享年85岁。
伊懋可教授专研中国经济史、文化史和环境史。他于1968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发表《高水平均衡陷阱:中国传统纺织工业发明减少的原因》(“The High-Level Equilibrium Trap: The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Inven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ile Industries”),对曾一骑绝尘的中国古代纺织业为何在帝国晚期丧失创新活力这一问题提出了新解释,引起学界高度重视;在1973年出版的《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或译《中国历史的模式》)一书中,进一步提出“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high-level equilibrium trap” theory),对中国未能发生工业革命之缘由给予了充分解释。'高水平均衡陷阱'论曾一度是西方学术界研究中国中古经济史的基础性理论之一,时至今日也仍具有活力。
在驰骋于中国经济史领域数载之后,伊懋可教授于1990年代起踏上中国环境史的拓荒之路。1990年,他率先提出了一份研究构想——《中国环境史:主题计划》,开启了其学术生涯的环境史转向。1993年,他与刘翠溶教授联袂在香港组织召开中国环境史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中国环境史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正式诞生。该会议的论文集《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荟萃了当时中国环境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环境史的开山立派之作。同年,伊懋可先生发表《三千年不可持续的增长》(“Three Thousand Years of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s Environment from Archaic Times to the Present”)一文。本文在'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基础上,以环境史研究视角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伊懋可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并非一直保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帝国晚期人口压力增大,以及环境恶化和资源紧张,传统农业出现了衰退迹象,最终可能导致了技术锁定(technological lock-in)。这对认为中国传统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质疑。
伊懋可教授在环境史领域最为显著的成果,莫过于2004年出版的《大象的退却》(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China)一书,该书蕴藉深远,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作之一。全书三大部分既各有重点,又彼此呼应,兼顾中国环境史的不同层面,问题观察独具慧眼,理论思辨深入,环境史上的众多具体问题被有机地楔入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与朝代更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制度演变和区域差异、民族关系、社会构造等紧密地勾联起来,还深入所谓“环境问题”的最后本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进一步,伊懋可先生专设“观念”部分,剖析中国环境观念中国家与社会、精英与民间之间的分野,令历时数千载,跨越上万里的中国环境观念不再是传统僵化认知中铁板一块的“天人合一”,而呈现高度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今推送《大象的退却》一书中王利华教授所撰写的中译本序言,以此同读者共同省思该书对于环境史研究的启发意义,并怀念伊懋可教授这位为中国环境史研究筚路蓝缕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