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变动中的环境认知 2017年5月25-27日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6/10/27
点击数:
|
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天问:变动中的环境认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2017年5月25-27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德国慕尼黑大学蕾切尔·卡森环境与社会中心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协办)
会议召集人: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赫尔穆特·崔施勒(Helmuth Trischler 德国德意志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慕尼黑大学蕾切尔·卡森环境与社会中心联合主任)
夏明方(Mingfang Xia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
谁最了解自然?过去一万年间,各种相互竞争的知识共同体不断演化,每一共同体各自都有形式化的准则与过程。其间农夫同手工业者互争长短,宗教领袖与城市专家一比高低。在以科学和技术为根基的现代社会中,虽然科学知识仍在与其他各种知识群体相较量,但是对知识的各种诉求愈发偏离旧有的知识共同体。而那些获取定义知识权力的人总是可以为自然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会议就以下议题征求文章:那些被我们视为可测量或者仅可揣度的,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事物对环境知识的生产具有怎样的影响;尺度(包括景观的尺度,研究课题的尺度等)在此类知识生产的过程中扮演何样的角色;关于自然与环境的新知识领域是如何崛起的,它们又如何寻求其学科与制度的稳固性。我们的会议力求超越简单的二分法——现代性vs.传统,科学vs.宗教,民间智慧vs.城市无知,鼓励跨国界的比较,并期望将那些在地球上与历史中为人们所忽略的部分带入我们的视野。
此次会议将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主任薛凤(Dagmar Schäfer)做主旨演讲,其代表作为《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此次会议向包括研究生和教授在内的所有学者开放。提交的会议申请材料包括:论文标题、摘要(英文300个单词),附加一至二页的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2月1日公布申请结果,2017年5月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英文5000单词,中文12000余字)。所有论文将事先在与会者中间传阅,会议中不做论文宣读。
申请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Helmuth Trischler教授,德意志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慕尼黑大学蕾切尔·卡森中心联合主任;Donald Worster教授,堪萨斯大学赫尔杰出教授(荣休),中国人民大学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夏明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会议组委会主席为侯深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所有申请请发往会议秘书,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柯安慈(Agnes Kneitz)博士:a.kneitz@ruc.edu.cn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境外学者旅费将由蕾切尔·卡森中心承担,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将负责所有与会学者在京会议期间食宿。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德国蕾切尔·卡森社会与环境中心
2017年10月27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