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洪水与饥荒
作者: [美] 穆盛博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1938至1950年河南黄泛区的战争与生态
原作名: 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 Henan Province, the Yellow River, and Beyond, 1938–1950
译者: 亓民帅 / 林炫羽
出版年: 2021-1
页数: 384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汗青堂
ISBN: 9787510892882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环境史角度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论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对黄河进行的战略性改道以及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试图解释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如何使得中国的环境成为今天的样子”。本书共分为七章,作者穆盛博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花园口决堤的前因后果以及在这一整个事件中环境、军事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种种联系。
著者简介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男,1977年生,美国加利福尼亚人。研究方向是近代中国环境史。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历任加州圣玛丽学院助理教授、乔治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2009年出版环境史专著《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本书填补中国环境史民国时期的空白。近年来,穆盛博的研究内容是“抗战时期华北环境史” 。
译者简介
亓民帅,男,1988年生,山东莱芜人。201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泰山学院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区域社会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林炫羽,1989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曾赴日本神奈川大学和关西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中日关系史。
目录导 论
军事化景观中的能量学
能量和力的释义
地理与环境
战争与华北的农业景观
第一章 军事化的河流:1938年黄河水灾及其后果
以水为兵
毁堤后的控制工作
日军的对策
日占区的水利工程和地方矛盾
水利管理军事化及其对地方的影响
结 论
第二章 逃生故事:难民迁移与生态适应
水灾难民流离失所
难民的谋生策略
地方差异
陕西的难民安置和土地开垦
结 论
第三章 军队的新陈代谢与1942—1943年的河南饥荒
黄河水灾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冲击
军队的能量需求
造成饥荒的多方面因素
救济的阻碍
痛苦的收获
国民党的军事崩溃
从强征到保护:共产党根据地的政策变化
结 论
第四章 对抗洪流:水力不稳定性与生态耗竭
国民党控制区的堤防修建与维护
日占区的堤防维护
河防军事化及其生态成本
地方为河防所付出的代价
结 论
第五章 迁徙生态学:难民迁移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
第二次浪潮:饥荒难民
饥荒、植物和动物
灾难与性别
在陕西的河南饥荒难民
饥荒难民安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结 论
第六章 土地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土地:
战后恢复的开始
推迟返乡
战后景观
2能量平衡与疾病环境
黄泛区的土壤条件
农业生产的障碍
燃料和木材短缺
走向复苏
结 论
第七章 重建与变革
返回的难民
土地开垦
蝗灾防治
改造土地
土地占有制
生态变化与军事形势
人民的泛区
结 论
结 语
向回看
向外看
缩 写
注 释
档 案
参考文献
致 谢
译 后 记
出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