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学术动态 >> 区域研究 >>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6-17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4

 

    20051210日至12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浙江日本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日本等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第5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2001年第1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上,与会专家就提出宁波、泉州、广州三座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港口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此次会议就是为了推动在十一五期间使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关于始发港的问题,是本次会议研讨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异研究员认为:始发港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名称,至于“最早”也更难判定。现在我们应该全面、历史、客观地考察每个港口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没有必要去争“最早始发港”的冠名权。香港龄记出版有限公司陈佳荣总编辑也认为:“论及中国古代对外交通之港口,向来以广州、泉州、明州鼎足而三。”这种观点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一致认为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要参与港口城市普及化,应克服地方主义,尊重历史事实。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定名的问题,是本次会议讨论的另一热点。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敦煌学家沙畹,他在专著《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1967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中明确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定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国际学术界依然有陶瓷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丝瓷之路香瓷之路等提法,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还是为中外学术界普遍接受。在此次会议上,沈阳东亚研究中心孙进已研究员提出海上贸易之路海上文化交流之路的命名,认为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商品来考虑,而应放开从多角度全面研究。浙江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勇研究员提出海上书籍之路的名称,认为书籍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载体与途径。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限的问题。专家学者更是见仁见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高华研究员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至此终结。北京大学陈炎教授认为除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外,近代亦有海上丝绸之路。耿昇研究员则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应以明末为下限。浙江省博物馆鲍志成研究员针对宁波申遗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在申遗文本中可以适当延长或包纳近代宁波交流的一些内容,但只能作为补充或附录。

    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北京大学陈炎教授指出现存宁波和海外的遗址、遗物众多,它们为宁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澳门文化研究会黄晓峰研究员介绍了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经验,并倡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整片申请,一同来提高城市知名度。浙江省博物馆鲍志成研究员针对以往申遗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认清申遗形势,加大申遗力度;二要文献文物并重,理清基本内容;三要组织学术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四要成立专职机构,开展申遗工作。

    关于宁波文化交流的问题。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论证。日本广岛大学岗元司教授以宁波城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大陆文化在各个时期是如何传人日本的,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及日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重新反思日本文化形成的过程,并认为“这是一种蕴含着改写数百年来国学式思路之可能性的划时代的尝试”。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李玉昆研究员以佛教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认为“宁波港在中日、中朝佛教典籍交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黄时鉴教授通过对创办于1845年的印刷出版机构——宁波华花书房刊印的书报情况做全面细致的阐述后,指出宁波华花书房当年出版的《赞神乐章》和《圣山谐歌》是西方五线谱传人中国后开始实际使用的珍贵证件,它们是值得写入中国音乐史和中西音乐交流史的。

    关于宁波对外贸易的问题,也为不少学者所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万明研究员以明末高宇泰《敬止录》为中心探析了明代宁波的“贡市”问题,认为明代宁波的“贡市”是宁波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贡市”的逐渐消亡与宁波港市功能的嬗变是紧密相连的,明日外交关系的不谐和,深刻影响了宁波港市发展的进程。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陈信雄先生根据近年在澎湖新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大量的浙江越窑青瓷,认为“这是大陆交通台湾的最早例证,是中国早期外销陶瓷的重要遗留,是越族文化成熟的体现,是中国海外发展开拓之初的重要指标,也是明州海外交通的新发现”。

在会议的闭幕式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签名,最终通过了《宁波倡议》。这次会议,海内外学者聚集一堂,一同总结历史,面向未来,这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并举的学术盛会。

 

(广东省博物馆    )

 

转载自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