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学术动态 >> 年度动态 >>
中国历史地理学重要成果汇报暨学科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4

中国历史地理学重要成果汇报暨学科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2016年11月27日,“中国历史地理学重要成果汇报及学科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2602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承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协办。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傅伯杰院士、原理事长陆大道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处长冷疏影,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执行部长宋长青,北京大学教授王恩涌先生、胡兆量先生,以及来自国家文物局、文化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史研究会、《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历史研究》、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专家,还有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国内各主要历史地理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师生共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上午论坛由张国友主持,傅伯杰、葛全胜致词。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视角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意义。之后,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作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报告,向与会专家汇报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学科现状、标志性重大成果、当前的学术热点、总体的学科贡献以及未来展望。继之,北京大学教授唐晓峰、复旦大学副教授徐建平、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社教分别汇报了历史地理学传统三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概况、特长和重要成果。

上述报告之后,王恩涌、胡兆量、陆大道、宋长青等专家基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当前走向,畅谈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发展取向给出了一些建议。王恩涌教授认为要在历史地理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学科,把这个课作为必修课。胡兆量教授认为,现在的城市村镇规划基本上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千村一面,关键是缺乏历史地理研究。他建议以后对这种规划一票否决,并且建议提高国情里面最根本的文化地理素质。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陆大道院士指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关系到治国理念、国家安全和国情教育。他认为,我们的历史地理成果要走向国际,要走向政府大楼,最好的要走向中南海。他希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能恢复到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领军时的那种状态。宋长青教授从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出发,分析了这两个学科的发展走向。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最后在其中起核心动力作用的,是“虚”的文化。文化,必须落实在地域上。寻求历史地理这个学科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应着力发掘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从国家层面,表现为地缘政治,民间层面,即规制视角。从文化和制度角度不断深化,最后可能对国家起重要作用。

与前述地理学家的视野有所不同,郭旃(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周国梅(环保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燕翀(民政部区划与地名司)、苑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俞滨洋(住建部城乡规划司)、柴晓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专家更多地从各自的工作出发,交流了他们对于历史地理学的认识和需求,对历史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希望。郭旃着重谈到历史地图的编绘。周国梅特别希望历史地理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更密切,为我国的环境外交、国际合作作贡献。燕翀希望大家把时间投入到政区地理的工作。苑利希望历史地理学者一道参与对非遗的生态环境的研究。俞滨洋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仅仅保护名镇名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加强历史地理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

下午论坛由吴松弟主持,先后有11位历史地理学者发表专题报告。分别是:吴松弟报告复旦史地所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团队的工作,韩茂莉报告《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晏昌贵报告武汉大学史地所关于长江中游历史地理的研究,蓝勇报告西南大学史地所以《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为中心的重要成果,邓辉以毛乌素沙地环境变迁为例汇报北京大学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团队的工作,张伟然报告复旦史地所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团队的特色、取向和近期设想,龚胜生报告华中师大历史疫灾地理团队的工作,张萍报告首都师大的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费杰报告复旦史地所历史气候研究团队的工作成绩,张宝秀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的发展现状,何凡能报告中院科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历史气候团队的主要成就。之后,又有王守春(中科院地理所)、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苗长虹(河南大学)、刘闯(中科院地理所)等专家相继发言。讨论的气氛自始至终十分热烈,原计划3点半结束的讨论,延续至4点半结束,与会者仍感到意犹未尽。

由中国地理学会牵头,邀请学界和成果出口部门专家共同参与,讨论一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这样的活动对于历史地理学来说是头一次。陆大道认为类似的活动以后要经常组织。参与论坛的历史地理学者普遍认为此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收获很大。不仅促进了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分支领域的交流互动,通过学界和相关部委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明朗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方向。相信此次活动对于历史地理学在当前环境中的良性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