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侯仁之
主持人:曾涛
本期编导:孙珉 贾咏继 陆乐
第一集:侯仁之的人生历程
72年前,一个初秋的黄昏,一位20岁的高中生从德州转学通县经过北京,第一次看到
古都的雄伟的城墙和城门。这些今天已经不存在的城墙,让他流连忘返。
也许当时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生和他的名字以后和这座城市竟是那样不可分割。
曾涛:侯先生您一生都研究北京,但是您自己是出生在河北的。
侯仁之:对。
问:所以我在想您第一次到北京城的时候,看到是什么样子?
侯仁之:哎呀,那是我在中学的最后一年,1931年的初秋,我从南方来,到了北京城
,夕阳西下的时候出北京东站,那个东站在前门外的东边,现在搬家了,随着人群走出来
灯火辉煌之中,我看见正阳门的箭楼雄伟孤立在那儿,那时候城墙可以看到一个城门,从
城东可以穿过去,雄伟的建筑,深厚的城墙,就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曾涛:我知道您在小的时候,就是您的母亲给您和您的弟弟一个特别好的影响和教育
,是不是到今天您都是记忆犹新的?
侯仁之:我非常想念我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弟弟,比我小两岁,她订儿
童读物给我们看,她信基督教,她给我讲《圣经的故事》对我影响很大,特别讲到有一个
故事,讲的一个为祖国而奋斗的故事,这个对我影响特别重要,初中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活
动,参加演出。
曾涛:爱国运动。
侯仁之:演讲比赛,我在我初中三年级参加全校的演讲比赛吧,我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我写信我妈妈高兴极了,她告诉我,如果有一天你能站在讲坛上讲课,我坐在最后一排
听我也心里高兴,这是我的母亲。
曾涛:那么当时呢就是,我知道后来就是您跟您弟弟在上大学的时候都成长为非常在
当时杰出的这样一个青年,所以就是想那个时候母亲对你们的教育是不是非常,有非常好
的方式?侯仁之:妈妈她的工作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附近一个大的医院,那个女
护士有事儿就找我妈妈,我妈妈给她讲解,所以我母亲的身体力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涛:是医生吗?
侯仁之:我母亲不是,她也没有正式入过学校,外祖父教她在家里,就学习了,可惜
在我初中毕业时候她故去了,她故去的时候我真是非常难受,我就根据她所讲的故事写了
一个剧本,为什么写剧本呢,因为她初中二年级演过一个话剧,我参加这个话剧叫《山河
泪》,讲的爱国故事,我讲给她听,她就非常高兴,所以最后我拿一个剧本的形式,写了
一个故事,讲的爱国故事,这是我第一篇写作。
1932年,侯仁之获得四年免费奖学金,进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著名的洪煨莲
先生。他当时入学考试的国文监考老师是冰心。
曾涛:从那个时候写作就开始走上创作的路了,我知道您那个时候在您的回忆里面曾
经讲到过,就是小时候看这个冰心女士写的这个《超人》,也是特别大的影响?
侯仁之:对,我到了初中一年级,我的同屋的哥哥在燕京大学,冰心那时候还在燕京
大学,寄一本书给我的同屋,他们没有太留心,我看了以后非常受影响,离家的一年,第
一篇,哎呀,我说我也是离开家到中学读书,很受影响,所以一直很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冰心的著作对我影响很大,一直到我成长以后,那时候年轻,她叫我说,最后临终的时
候我去看她,在北京医院,她的女儿头天晚上说妈妈病重,第二早上我和爱人去北京医院
,看见她平平安安躺在那儿,大夫护士就在旁边,我看她样子,呼吸都很正常,早上我很
高兴,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故去了,我很怀念她。
曾涛:像今天我们说话的这个园子,那么以前是燕京大学,现在是北京大学,跟您来
说这个园子,您已经在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七十多年的时间了。
侯仁之:我从我做学生时候就常来,那时候冰心住过最后的一上大坡那个房子,我的
老师,这是六十一号,我的老师住在东边五十四号,这个房子对我影响太深了,这个老师
叫洪业,我一到五十四号就想,两个人,一个冰心,一个我的老师,洪业,叫洪煨莲,至
今不忘。曾涛:洪先生给您的影响是什么呢?
侯仁之:哎呀,太深刻了,你问这个问题我很高兴。我来到燕京大学头一年是普通课
,第二年我是到的历史系,是另外一个老师,在洪煨莲老师的课上讲史学方法,研究历史
,要拿到第一手资料,从来没人问过的,然后才能做出成果,那时候我不明白,我,写出
习惯了,没想到这样严格的要求,有一次他的课一个学期了,讲了一半这个老师就进来了
,我看老师进来,一进门就给我们做了鬼脸,跟我们笑,今天老师讲什么,他把书包放下
,回去在黑板上写字,一个一个题目写下来,分配我一个题目,历史上最爱藏书的是谁,
第一个造墨的是谁,分配完了以后,好今天下班,你们到图书馆去找这个人,每人去查,
这对我影响很大,一个学期一半时间,上图书馆找书,按他讲的方法,怎么找第一手资料
,我找三个,最后选了一个,最爱藏书明朝,这个文章还留着呢,学习论文写好了,我就
写了胡应麟是最爱藏书的,胡应麟他的诗集考证,我老师看了以后批两个字。
曾涛:批的什么?
侯仁之:“佳甚”。
曾涛:现在还留着呢?
侯仁之:哎呀,这两个字对我真是印象深刻极了,所以我就把这个论文藏起来。
1933年到现在,它对我影响非常深,我,毕业留校,有一天早上我做研究生,按照平常的
情况都是在周末去看老师,到老师家,客厅里面,这是一天早上忽然间他要让我来,我很
奇怪,怎么老师让我早上到他家来,到五十四号,这次不在客厅,一进他书房,他书房从
来不许人进去的,我一进来,坐下,他说了一句话,择校不如投师,选择学校不如投奔一
个老师,投师要投名师,我心里话你已经是个名师啊,他说关键是向哈佛大学送学生,好
几位有名的都是他送走的哈佛大学,我很奇怪,怎么择校不如投师啊,他说哈佛大学是名
校,但是没有地理系,我发现你的兴趣逐渐转向地理,他说英国的利物浦大学不是一个有
名的,不像哈佛大学有名,但是有位大师,地理系大师,我决定明年派你去留学,哎呀,
我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就这么开始的,可第二年“二战”爆发我去不了,他说好了,我到
那儿就研究北京,研究北京的兴趣是从燕京大学校园,作为海淀园林开发过程,我开始发
生兴趣,研究北京。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然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也就在这一天清晨,日本宪兵包围并进占燕京大学,将美籍教员关押到集中营,校长
司徒雷登也被拘捕。部分教职员也同时被捕,侯仁之是被捕的最年轻的中国教员。
当时,与侯仁之一同关押在牢房中在日本宪兵队的还有一位青年学生,他就是后来成
为著名演员的孙道临。
曾涛:我看到您曾经在回忆里面讲,四十年代被日本宪兵抓在监狱里的时候,曾经和
孙道临一起,被关在一起,是这样吗?
侯仁之:是。
侯仁之:很重要,这件事你问得很重要,当时我在大学研究院毕业之后留校做教员,
校长司徒雷登找我,把我叫他办公室,他说侯仁之你在学校已经八年之久,对学校情况了
解,现在学生在日本宪兵的包围之下有很多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在学校这么久了,和
学生来往很多,希望你除了教课之外,兼做学生生活辅导科的科长,我一看,我不愿意干
这个行政工作,书呆子愿意教书,开两门课压力够大的了,我怎么办呢,我说想一想找我
的老师,找了五十四号洪煨莲老师,他想一想他说这个一定要做,这是爱国的事情,帮助
同学成长的事情,一个人不行,日本宪兵就在西苑,那个头叫花田,老到学校来捣乱,他
说在燕京大学的中外教室中有个德高望重的人叫夏仁德,一个美国人他说我给你考虑,你
不要个人做干事,组织委员会,请一个美国的教授来做主席,你做他的秘书,让文理化三
学各进一个人,年轻的教师,组成一个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他说你去告诉司徒雷登,我
就回去告诉了司徒雷登,他完全同意,好,成立一个委员会,夏仁德那个美国教授是主席
,我是副主席,一个是经济困难的问题,这事儿他来负责,他真是简朴极了,好多钱拿来
帮助学生,可不用他的名义,我佩服极了夏仁德,这是他,有些学生思想问题来找我,最
后发现一些学生,有的愿意到内地去抗战,到国民党,有的要参加八路军,我做不了主,
可是他们严格要求,这时候有一个燕京大学的学生从延安回来,他是我的好朋友,一二九
学生运动头之一,姓陈的,陈杰,他从延安回来就来到燕京大学,名义上做我的老师的研
究生,实际上做地下工作,他说你这个任务很重要,发现学生谁有激进的思想要参加抗战
当解放军想办法你告诉我,我说行,我就开始了,孙道临的哥哥也要走,叫孙以宽,孙道
临叫孙以亮孙道临先被捕,在地下的牢里头,有老师,也有同学,每一个里头一个老师一
个同学,把我抓进去往底下打开笼子钻进去一看,孙道临在里头,放了心了,为什么呢,
他哥哥是我送到解放区,没和他在一块儿一定不知道,他不敢说,他不敢定,他进来以后
他说咱们俩不能讲话,他脚冲这个墙,头在这个当中,我脚冲那个墙,头在那个当中,拿
毛巾把脸盖起来说话,那个宪兵穿软鞋,外都是栏杆,他来回走,要说话他打你,站到那
个门口打,我就躺下了,谁也不敢说,高兴极了,完了谈话,嘴动他也看不见。
过一两天早上起来把毯子叠好了坐到那儿,什么人也不能坐,他就送窝窝头进来吃,
刚坐那儿一个扫地的过来,向我投过来了,我很奇怪这是谁呢,是一个送信的人我的老师
通过他竟然叫他送一个条给我,我到现在记得清楚,先侦查思想,后侦查行为,我要避实
就虚,避重就轻,n不久孙道临就释放了,我呢就送到日本军事法庭,又去判决,判决我
,我的罪名现在想起来真可笑,我抓进去,把眼镜,表,钢笔都要交上去,你走时候他还
给你,然后签名,上面写的什么,我的罪名是什么,“以心传心,抗日反日”,审问我好
几次,我就不说,我是基督教大学,就是这样,所以我没有,到监狱又将近呆了半年,判
我一年徒刑,一年减刑,三年缓刑,可以取保开释,找保人开释,就出来了,我到哪儿去
,我的妻子已经到天津,我的岳父母到了天津,我的岳父是个很有名的大夫,我的爱人就
去了,我也没消息,我留下出来,我先出来到这个老师家,理了发,穿了衣服,半夜我回
了天津,到我家去,到我家已经晚了,我的岳父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夫,那个医学院已经撤
掉了,可是院长的楼还留下来,我爱人就住那儿,她要生小孩儿,她小孩儿今天也在这儿
,我到家,大门关着,我从门缝里看,一个女仆叫李华,我认识她,她散步,睡不着觉在
院里,她走过来,我看准了,我说李华李华,你开门吧,她一开门三姑爷,我爱人是老三
,三姑爷回来了,她说你看楼里边到楼下,灯亮着是我爱人住的地方,我都慢慢进去了,
她在蚊帐里都睡着了,夏天六月中,进去以后蚊帐我打开一看,我爱人躺在这儿,旁边一
小孩儿,就是我的女儿,四个月,哎呀我吓得我,小救生船,大船旁边,一个小救生船,
我的爱人说活不下去了,为了女儿必须活下去,我一弄她醒了抓住我说真的回来了,我说
真的回来了!
曾涛:侯先生您讲到当时就是夜里回到,深夜回到这个天津,你和夫人见面时候的那
种感受,非常之感慨,我也看到您在写回忆录的时候也说到,你们两个人,两位老人相伴
了一生,您也提到一生就是说,亦师亦友相伴一生,两个人走这么多年非常的不容易。
侯仁之:这一辈子经历真想不到……
曾涛:当时是在燕园遇到的?
侯仁之:对我教育意义很大,极其大。我从日本监狱出来之后,没有“迁居,旅行”
三年,没有迁居我干什么,我用一年写成了《北京金水河稿》,这篇文章我在天津写成的
,可是要借书,找这个老先生借书,还借到了,完成了,这本东西我老师看了以后非常高
兴,这儿有批,我给我老师看,我老师一看,大为高兴,还有问题可以继续研究,以后再
告诉不许发表,日本占领期间不能发表,他不这样说,你还没搞完,还得继续研究,再过
几年再说,所以日本投降时候燕京大学复学那年暑假,我去英国之前发表了,发表在燕京
学报上。这件事情对我教育意义非常之大,绝不能虚度时光,一定要做有意义的工作,做
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曾涛:我看见了,那个书上有,在这本书里面,讲到当时四十年代你被日本宪兵抓的
时候,好像您出来的时候,也正好是听到您的弟弟,当时也是非常杰出的青年被害的一个
消息,也是受到非常大的一个打击?
侯仁之:我弟弟远比我强,我父亲让我学医,我跟我弟弟商量,我弟弟先告诉我,鲁
迅,郭沫若都是学医的,他说学医可以给个人治病,学历史可以为社会治病,这我弟弟告
诉我的,他大概有一些活动,他不告诉我,他没有说过,我听他的话,下决心学历史,走
了今天这个道路。
图为《世纪之约》栏目正在侯老家中采访
第二集一生情系北京城
1946年,侯仁之赴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德贝教授。1949年,
他获得博士学位,从海上经香港回到北京,三天之后,参加了开国大典。
曾涛:侯先生,那么在四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我知道您曾经去英国留学,利物浦大学
,那么当时后面有人评价,把这种沿革的地理变成历史地理,您是一个首创者,那么从这
个角度来讲,是不是跟您这个英国老师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侯仁之:那是在抗战胜利之后了我去英国的时候,我的老师他是现代历史的奠基人,
一个重要奠基人,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剑桥大学毕业,在利物浦,我受他的影响,可是他
对北京城没有研究,他的理论指导了我,我走以前已经开始感觉到这个问题很多,但是一
个理论的一个系统的理论上的,还不十分明确,他的英国的研究对我大有启发,转过来研
究北京城。曾涛:这个方式用到北京来……
侯仁之:正好赶上新中国成立,所以赶过来,我那时候还不是党员,说我跟敌人有接
触,因为留学生要做留学生学委会的主席,我说我对行政没兴趣,但是我可以帮忙,所以
他们请了一个主席让我做副主席,动员大家回家,回国,新中国成立开了大会,我就跑回
来了。曾涛:刻意赶回来的?
侯仁之:三天,坐船回来,到了香港我找的新华社,地下党给我一封信,拿这封信到
新华社,到九龙到新华社,立刻给我安排船北上,坐船,拉煤船,他说过了台湾海峡以前
你不要出来,过了台湾海峡你到甲板上来,来到北京正好三天之后开国大典,给我高兴极
了!
曾涛:参加了?
侯仁之:参加了。
曾涛:当时是一种,除了激动还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侯仁之:激动极了,晚上回来学校燕京大学的人非要叫我做报告不可,在大礼堂,全
灯都灭了,一个电灯照着我,叫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拿那个灯照着讲,真是那么多群众出
来,你看过去受压迫,受迫害,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多么高兴,刚刚成立我回来,我就说,
那天把我的感想在大礼堂讲了。
曾涛:我知道今天的北大清华和海淀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的研究几乎是延续了您的
一生,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它历史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
侯仁之:最早的北京城莲花池是它的上源,就在北京西站往东一点儿,刚过了北京建
都八百五十周年,那时候宫殿遗址,原来北京城在哪儿,当时北京城最主要它是中原和北
方来往的关系,北方北山之后就是少数民族,然后就是汉族,中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
族文化交融而发展起来的,不光是汉族文化,所以那时候大路上从中国内地到北方去,走
哪条路呢,先到今天北京建城八百五十周年的地方,从那儿,现在北京城还没有,从那儿
一直向北走,斜向东北,正好走进了苏州街,为什么,海淀那个时候,我记得海淀台地,
稍微高一点儿,往西边就低下去了,巴沟低地,它贴着高地的边缘一直往北走,出南口所
以海淀起源是在最早的北京城,原来的城市和北方塞外关系来往必经之路,元朝起来之后
搬家了,因为水源不够,因为莲花池很小,就搬到东北来,往东北一迁海淀就不是在大路
上了,大路就剩下德胜门出来,一直向西北,另外昌平从南口,就荒落下去了,可是这个
地方风景很好,所以到明,特别到了清,清朝一带对北京城没有很大的建设,全部力量都
是在西郊,以海淀为中心开始。
曾涛:您刚才说到北京德胜门这一条,实际上是今天的一个北京的一个中轴线,那么
这个中轴线我知道您也是非常是钟情的一个地方。
侯仁之:中轴线这个问题现在北京,元朝建都之后迁都了,水源不够,把城市往东北
迁,迁到现在的什刹海的原来比较大得多,现在什刹海一条轴线下来了所以虎门桥现在叫
望京桥,最早也叫望京桥,后来虎门桥,虎门已经没有了,拆掉了,这个中心,这条线的
确定为今天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自北而南,它那个虎门桥往北去选择现在钟鼓楼所在地
方,所以全城中心,向南一条直线下来,一直向南发展,中轴线开始了,,这个准则一直
贯彻到今天,就是从由于河流的东侧,什刹海的东侧,大运河的起点,水全流向大运河,
桥自然向北悬一点儿,就现在钟楼所在的地方,下了钟鼓楼往南去,一直往南去,紫禁城
也就是现在的中轴线,所以中轴线选定之后一直向南发展,整个北京市,元朝的大都城以
前靠北一点,明朝南迁,明朝又加了外城,形成内城,外城,两个,而紫禁城正好在中轴
线上,为什么,这件事情任何国家都没有,最深的起源到很早的时代,《周礼·考工记》
讲到,现在还没有统一中国,但是人的思想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形式,所以统一者的王朝的
所在,应该什么,四条,左祖,左就是东,左祖右社,左边是太庙,右边是世纪坛,面朝
或者面向南方是朝廷,背后是市场,现在还是这样,紫禁城,紫禁城前面,东边太庙,现
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边世纪坛,现在的中山公园,所以这个当中面南而望,面南而望
的思想和中国的地理关系非常的重要,因为冬天北方寒风凛冽,夏天阳光从南边来,所以
是面南,根据自然条件,有理想设计一个城市。
曾涛: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大家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就是那么特别是现在就是往
奥运会的,2008发展的时候,北京的这个城市发展不是往南发展,而是往北发展的是吗,
为什么?
侯仁之:过去的北京一直向南发展,封建统治王朝的时候,明朝建立现代的北京城,
先建内城,后建外城,天坛,先农坛,所以这个轴线是向南的,一直向南,北京城一边各
有三个城门,北边只有两个,德胜门,那边还有一个,当时没有城门,中国往北去没有城
门,往南来正好是对着紫禁城,好了,这是面南而望的思想,面向正南统治天下,不管背
后什么时候打破的,这很了不起,亚运会,亚运会决定要在中国召开,这个亚运会这个会
场定在哪儿,就现在的属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还向正北发展吧,那时候空旷,人很少,
所以城里一直向南,这个思想极其重要,因为历史上都是向南,面南而望,统治天下,那
是封建的思想,现在国际活动来的,中国走向世界了,所以把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放在正北
方,它在德胜门外大街,北辰路,为什么,北辰就像北斗星一样,它在那儿中心决定奥林
匹克体育中心,现在这步发展,迎接二零零八年的世界奥运会,从亚洲奥运会到世界奥运
会,还向北发展,这是中轴线,按照历史封建时代面南而望,面向正南统治天下,现在呢
中国走向世界,向北发展了,那是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走向世界,新时代到来了,
这个北京城象征意义太重要了,任何国家没有。
曾涛:最近十年您提了很重要的建议,就是莲花池的保护,这个意义是什么呢?
侯仁之:人老想不起北京是怎么来的,争论很大,大家还是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有一
个地方,在河的西边,那儿发现古城的遗址,那是燕,可不是蓟,蓟就在莲花池旁边,蓟
没有遗址留下来,因为河水冲得太厉害了,打翻了,所以我认为蓟是它,为什么,正好华
北平原北方顶点,要再往北去它就大道分歧,一个走现在这个南口,古北口,三路分歧,
山海关,北方往南来也集中在一个点上,往南去,就集中在蓟城,另外一个城在河西,叫
燕,燕是强盛的,过了河吞并了蓟,迁都到蓟,这才叫做燕都蓟城,所以那是后来的事,
真正是在蓟,蓟的起源靠莲花池的水。
曾涛:所以这是一个北京的,真正的最早的起点。
侯仁之:真正的起点,它的来源必须有水,没有水不能发展,所以……
曾涛:莲花池。
侯仁之: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恢复莲花池,那时候正在盖北京西站,这是北京大门,往
里头大概是一个城门的样子,这是新中国的首都,往南可以直通香港,当时也有莲花池,
水干了,水没有搬迁的问题,没有老百姓,就得去采,地下地,搞地下建筑,我一个学生
管这个事儿,来告诉我,我说不行,绝对不能占用莲花池,保留下来,保留下来,把你们
车站往旁边移一移,或者车站建起来以后,旁边一个大的湖泊,而且是历史性,很重要标
志北京市起源的湖泊,既有历史条件,又有自然风光,多好,大门旁边一个大湖,这才算
介绍一下,可修建过程中他们又带过去了,西站还没修完,我爬上去,爬楼顶一看,他们
好多东西堆在莲花池里头,没有恢复它,我又提意见了,一直到前不久,前几年汪光焘来
管城市,他很关心这个问题,他很早就有联系了,结果我说一定要把莲花池保留下来,他
做了最后的决断,保留了莲花池,重修,修了虎门桥,盖了万宁桥,一条水系完成了,莲
花池出现了。
曾涛:您说到做学问,我看到您以前在描述自己做学问的时候,您说您做的这门学问
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行路,就是说很枯燥,又很艰辛,那么我不知道就这样一门你认为是
很偏,很冷的这样一门学科,就您一生这么多年怎么样去把这个学问做的像今天这么精湛
呢?
侯仁之:其实我乐在其中,真是快乐有的时候,我高兴极了,我到沙漠去看,昨天研
究生回来了,老师,一千几百年前大的城,完全没拆,少数民族建的,一几百年了,大家
都不管,我发现有,我说为什么当时建城在这儿,是不是沙漠,若是沙漠为什么建城在沙
漠里头,靠什么,证明不是沙漠,什么变成沙漠,沙漠开始了,我对这个非常有兴趣,很
艰苦,他们好几个都受苦了,我一点不感觉,就我有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好,下来了。
曾涛:侯先生,就是您看原来冰心老人曾经自谓一句话,生命是从八十岁开始的,我
不知道您到了八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不是您也有这样的感受?
侯仁之:我也这样想。
曾涛:您后来在七八十岁以后,也有这种生命从刚刚开始的感受吗?
侯仁之:是。
曾涛:侯老先生我看到您家里的这幅照片。
侯仁之:偶然,很偶然。
曾涛:照得非常好。
侯仁之:是吗?
曾涛:这张照片好像能够感受到两个人,就是到今天的这样一个年龄了,似乎还特别
地,两个人能够沟通,而且很年轻的一种心态。
侯仁之:我爱人一直支持我,任何困难她能顶得住,我在监狱里两年她写了一封信,
我一封信也没给她,我没有自由,她一直守护着孩子成长,都在她的教育之下。
曾涛:侯先生,九十二年的人生了,您自己回顾自己的这一生的学问,以及所经历的
,很多的人生的这种磨炼和波折,您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总结吗?
侯仁之:你说这个问题很重要,逆水行舟,逆着河流上,不进则退。
曾涛:侯老您研究北京一生,我想对北京这个城市您一定对比别人有非常不同的一种
情怀在里头,是不是这样?
侯仁之:现在我回过头来一看北京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三个标志,代表不同时代,
不同方向,都在中轴线上,所以中轴线重要在这儿。第一它是第一个里程碑故宫博物院,
世界上哪有一个城市有封建时代有帝王的首都,建筑如此宏伟,像紫禁城没有第二个,而
且它的紫禁城历史是随这项设计左祖右社,面南后社,都是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候把它
把它化为现实,最真实的化为现实,都像这样做了,但没做得像北京这样好,这是第一个
里程碑,代表了封建时代北京城走向世界,它的水平,建筑水平,完整地保留下来;第二
个里程碑是新中国的诞生,封建时代结束了,到新时代了,人民中国来了,在哪儿举行开
国大典,天安门广场,我参加了,我真高兴,第二个天安门,广场过去不能通行的,到了
民国以后才能通行,但是仍然还是有建筑,到天安门广场开辟之后,东西大道也开始了,
天安门前南北中轴线,东西大道开始了,所以天安门广场,第二个里程碑,左西就是人民
大会堂,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首先的哪个世界也没有,真是宏伟,现在进一步发展,说明
中国已经到了民主时代了;第三个里程碑选择的时候,究竟选择哪儿亚运会中心,奥林匹
克中心,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北边,因为北边空着,从什么遗址上正北去选择一个空旷地方
,人比较少的,奠定基础,打下基础,就是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再往北去北辰路,北辰路
的名字我建议的,中国有理想,行政如北辰,具体说北辰星,周围别的恭维它,它在当中
,北辰作为搞政治就像北辰一样,为政如北辰,更重要的是到2008年世界奥运会来了,亚
洲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一步发展,说明什么,说明进一步地走向国际,走向世界,世界打
通中国人的理想,三个里程碑,封建时代的,新中国的,开始走向世界的北京城。
|